细胞凋亡的免疫学检测方法有哪几种(注意是免疫学的方法)

作者&投稿:良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细胞凋亡检测方法都有什么呢?~

这个问题应该是生物免疫学方面的问题。细胞凋亡检测方法有很多种,我们最常见的就是染色光镜观察法,把细胞放到特定的染色剂中,一段时间后在光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凋亡细胞呈团块状。还有一个方法是DNA观察,正常的细胞DNA是完整的排列,凋亡的细胞DNA排列是断裂的,这一点可以明显的观察到,靠这个方法也可以判断。用透射电镜观察,凋亡细胞形状是新月形的。

一、形态学观察方法二、DNA凝胶电泳三、酶联免疫吸附法四、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

一、概述

细胞凋亡(apoptosis,Apo)是细胞增殖的反面,探讨的是细胞死亡的方式与机制。凋亡一词来源于希腊语。原指花瓣、叶片的脱落。自1972年Kerr首次提出细胞凋亡的概念以来,随着细胞生物学、免疫学和肿瘤学的研究发展,最近几年人们对细胞凋亡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细胞凋亡是指在一定的生理和病理情况下,机体为维护内环境的稳定,通过基因调控而使细胞自动消亡的过程。不同类型的细胞,在发生凋亡时的动力学过程也不一致,存在着一定的形态学和生物化学的差异,但若干基本变化是大同小异的。其特征为:整个胞体呈浓缩状,有特异性胞浆大泡,胞质、核质深染,核碎裂后被细胞膜包裹而形成凋亡小体(apoptosis body)。它有别于细胞死亡(necrosis,Nec)。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上显示出特殊的DNA梯状图谱。它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一种钙-镁依赖性核酸内切酶激活后,裂解染色质核小体(nucleosome)之间的连接DNA,将核小体切割成180bp~200bp或其倍数的片段所致。Apo是不可逆的过程,散在分布于组织中,形成的凋亡小体,除核裂解外,外有膜包绕,内有完整的细胞器,凋亡小体在组织中很快被邻近组织细胞吞噬,并在溶酶体中被降解。因此,Apo不引起周围组织炎症及损伤。Apo是机体自己启动,由细胞本身主动控制,由基因指导的细胞自我消亡过程。因此,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
光镜下,Apo的典型形态学特征是核染色质广泛凝聚,细胞体积缩小,胞质浓缩,有凋亡小体存在,细胞表面特化结构如微绒毛等丢失及细胞表面明显的迂曲。体内细胞凋亡过程发展非常迅速,细胞常在数小时内完成Apo并降解,凋亡细胞仅出现数分钟就消失,故不适宜应用形态学方法(普通光学显微镜检测法、荧光显微镜检测法、凋亡小体的电镜观察及凋亡指数和细胞活力的定量测定)来检测。在生物化学方面,利用电泳技术证明核体断片的“DNA梯状图谱”作为检测群体细胞发生凋亡的一个指标。经过人们多年的研究发现,应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DT assay or TUNEL reaction)来检测细胞凋亡,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能早期显示未发生典型变化的凋亡细胞。它是检测单个细胞早期出现凋亡现象的好方法。近几年,人们又发现了能更快、更敏感、检测细胞数量更多的并能从更多方面证明凋亡和坏死的流式细胞分析术(flow cytometry,FCM 包括亚“G1”峰检测法和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等。本章仅介绍免疫学检测方法。

二、ELISA法

(一) 原理
细胞凋亡的发生,是由于钙-镁依赖性核酸酶进入核小体间切割DNA,产生180bp~200bp或其倍数的核小体片段。而核小体由于与组蛋白H2A、H2B、H3和H4形成紧密复合物而不被核酸内切酶切割。采用双抗体夹心酶免疫法,应用小鼠抗DNA和抗组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与核小体片段形成夹心结构,可特异性检测细胞溶解物中的核小体片段。
(二)材料与试剂
1.采用Boehringer Mannheim公司试剂盒,生物标记的小鼠抗组蛋白单克隆抗
体。
2.过氧化物酶(-POD)标记的小鼠抗DNA单克隆抗体
3.链霉亲合素包被的微孔板
4.DNA-组蛋白复合物,作为阴性对照。
5.ABTS底物
6.溶解缓冲液
7.温育缓冲液
8.底物缓冲液
(三)样品
1.培养细胞或离体细胞的裂解物 细胞裂解步骤:收集细胞,离心后,用200µl溶细胞缓冲液重新悬浮,室温下作用30min。
2.培养细胞的上清液
3.血浆(血清)

(四)操作方法

1.取样品离心后(1 000r/min,10min),吸取20µl上清液,加入链霉亲合素包被的培养板孔中。
2.另加入80µl免疫反应试剂 含抗-DNA-POD、抗组蛋白-生物素及温育缓冲液(按1∶1∶18混合),室温下孵育2h(置摇床上,250r/min)。
3.取上清,用300µl温育缓冲液洗涤3次,小心移去洗涤液。
4.加入100µl底物缓冲液,室温下孵育使颜色变化至适合(置摇床上)。
5.尽快作比色分析(10min~20min内),用底物缓冲液作空白对照,以波长405nm,参考波长492nm进行检测。

(五)结果判定

按下列公式计算细胞释放的单/低聚核小体片段的特别聚集值:

注:mU=吸收值(10-3)=双孔吸收值的平均OD值-底物OD值,若样品的吸
收值超过比色测定范围,应适当稀释后再检测。

三、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

(一)原理
凋亡细胞是由于内源性核酸内切酶的激活后,将DNA切割成许多双链DNA片段以及高分子量DNA单链断裂点(缺口),暴露出大量3-羟基末端,如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将标记的dUTP进行缺口末端标记,则可原位特异地显示出凋亡细胞。主要应用的是荧光标记法和酶标记法。
(二)荧光标记法
1.材料与试剂 采用德国Boehringer-Mannheim公司In Situ Cell Death Detection 试剂盒,或美国Oncor公司ApopTagTM试剂盒,包括:
⑴生物素标记的-Dutp(Biotin-dUTP)或地高辛标记的-dUTP(Digoxingeningll-dUTP)1nmol/µl
⑵ TdT酶(25U/μl)
⑶ 反应缓冲液
⑷ 洗涤缓冲液
⑸ 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亲合素或链霉亲合素(2.5µg/ml)或抗地高辛抗体(1∶30)
⑹ PI染液(含PI 5µg/ml及无DNA酶活性的RNA酶0.1%)
⑺ PBS缓冲液
⑻ 塑料盖玻片
2.样品
⑴ 悬浮生长培养细胞的甩片或涂片
⑵ 贴壁生长的培养细胞
⑶ 冰冻切片
⑷ 常规石蜡切片
3.操作方法
(1)固定:培养细胞的制片或冰冻切片用4%多聚甲醛固定30min(4℃)后,用80%酒精再固定2h(-20℃)。常规4%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之切片进行脱蜡、水化。
(2)洗涤:玻片浸入PBS缓冲液,摇床上洗涤5min,三次。
(3)反应:洗涤后的玻片用吸水纸吸干细胞或组织周围水分,按50μl/㎝2滴加反应液(每50μl反应液含TdT酶0.5μl,标记的-dUTP 1μl),使反应液均匀地覆盖于所有细胞或组织切片上,盖上塑料盖玻片,置湿盒中,37℃孵育1h。

(4)终止反应:去掉塑料盖玻片,将玻片置盛有洗涤缓冲液的染色缸内,洗涤两次,每次5min。
(5)FITC标记:洗涤后的玻片用吸水纸吸去细胞或组织周围水分,按50μl/㎝2滴加FITC反应液(含FITC 2.5μg/ml),室温下避光孵育10min。
(6)洗涤:将玻片置于洗涤缓冲液内,洗两次,每次5min。
(7)PI复染:将玻片置于盛有PI染液的染色缸内,室温下避光染色30min。
(8)封片:用盖玻片直接盖在含PI染液的玻片上,亦可用无色指甲油涂于盖玻片四周边缘,置暗盒中,尽早镜检观察。
4.结果判定:用荧光显微镜观察,选用蓝色激发光(波长488nm),所有的细
胞核均被PI着色,显示出红色荧光,而凋亡细胞被特异地标记上FITC,显示出黄绿色荧光。
(三)酶标记法
1.材料与试剂 采用美国Oncor公司ApopTagTM-Peroxidase试剂盒,包括:
⑴ 过氧化物酶标记的抗地高辛抗体
⑵ 反应缓冲液
⑶ TdT酶
⑷ 反应终止/洗涤液
⑸ 平衡缓冲液
⑹ 蛋白酶K消化液:20μg/ml蛋白酶K溶于PBS。
⑺ 30% H2O2
⑻ DAB显色液:0.05%的diaminobenzidine(DAB)溶于PBS,用前过滤并加入
0.02% H2O2。
⑼ 甲基绿染液:0.5%甲基绿溶于0.1Mol/L枸橼酸钠,pH调整到4.0。
⑽ 塑料盖玻片及玻璃盖玻片
2.样品 同荧光标记法。
3.操作方法
⑴ 固定:同荧光标记法。
⑵ 内源性过氧化物封闭 玻片置于盛有0.5% H2O2缓冲溶液的染色缸内,室温下作用20min后,同荧光标记法洗涤。
⑶ 消化:玻片浸于盛有蛋白酶K消化液的染色缸,室温下消化15min,洗涤
同上。
⑷ 平衡处理:将细胞或组织周围液体用吸水纸吸干,滴加平衡缓冲液(按70µl/cm2)覆盖细胞或组织表面,盖上塑料盖玻片,室温下作用5min~10min。
⑸ 反应:移去盖玻片,倾去平衡液,用吸水纸吸干周围液体,滴加反应液(按50µl/㎝2,18μl TdT酶+36μl反应缓冲液),均匀覆盖在细胞或组织上,盖上塑料盖玻片,置于湿盒中,37℃温育1h。
⑹ 终止反应:移去盖玻片,将玻片置于盛有终止/洗涤液的染色缸内,37℃下洗涤30min(置摇床上振摇)。然后将玻片置于洗涤缓冲液内,洗两次,每次5min。
⑺ 地高辛抗体反应:用吸水纸吸干细胞或组织周围液体,滴加70μl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地高辛抗体,均匀覆盖,加上塑料盖玻片,室温下置于湿盒中,孵育30min。
⑻ 洗涤:置于洗涤缓冲液内,洗两次,每次5min。
⑼ 用吸水纸吸干细胞或组织周围液体,滴加新鲜配制的DAB显色液,均匀覆盖,加上塑料盖玻片,室温下作用3min~6min。
⑽ 洗涤:置于蒸馏水中洗涤3次,每次3min~6min。
⑾ 套染:将玻片置于盛有甲基绿染液的染色缸中,室温染色10min。
⑿ 洗涤:蒸馏水洗涤3次(置于摇床上),每次2min。
⒀ 脱水、封片:100%正丁醇,3次,每次2min。二甲苯,3次,每次2min。
明胶甘油封片。
4.结果判定 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所有的细胞核均着绿色,凋亡的细胞核染
色质显示出特异性的棕黄色。

使用抗组蛋白和抗DNA的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分析可以测得细胞凋亡形成的一种特殊复合物--细胞凋亡时,细胞内DNA降解形成的核小体DNA可与核心组蛋白质H2A、H2B、H3、H4紧密结合形成的。
此法可定量、定性,但不能定位。

我不知你指的是不是活细胞计数,MTT 、3H-TdR、 形态学方法。

免疫组化意义
答:通过抗体的表达部位和组织特异性进行判断;在细胞凋亡检测中,通过观察凋亡细胞的DNA片段染色,区分正常和异常细胞。在进行免疫组化镜检时,首先要确定目标组织和放大倍数,如在眼球组织中,由于结构特点,凋亡细胞需在视网膜边缘查找。对于HE、Masson等染色方法,掉片现象较少,但免疫组化和细胞凋亡检测可能因...

免疫学技术及其应用内容简介
答:本书首先以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为核心,详述了各类免疫细胞如单核巨噬细胞、DC、NK、T细胞、B细胞等的理论背景和研究方法,以及免疫分子如抗体、补体、细胞因子、HLA、TLR等的深入解析。随后,本书着重介绍了系列免疫学实验技术,包括免疫标记技术、流式细胞检测和分选技术、免疫相关分子生物学技术、蛋白...

免疫学技术基本知识点梳理
答:免疫学技术 免疫学技术:是指在免疫学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套独特的研究手段和计数,包括人工免疫防治技术(疫苗和血清)和免疫检测技术(抗原抗体检测和机体免疫功能检测) 免疫学研究涉及到的重要技术包括:单克隆抗体技术、T细胞克隆技术、转基因及基因编辑技术、分子杂交技术、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等。第一章 免疫学概论 ...

细胞实验都有哪些
答:四、免疫细胞实验 1. 免疫细胞分离与鉴定实验:从生物体内分离免疫细胞,如T细胞、B细胞等,并在体外进行培养和研究,以了解其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和机制。这类实验对于免疫学研究及免疫相关疾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以上各类细胞实验为研究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疾病机制等领域提供了重要手段。这些实验有助...

医学免疫学与病理原生物学实验教程及模拟试卷图书目录
答: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实验:涉及巨噬细胞吞噬试验、E花环形成试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等,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和凋亡百分率的检测。医学免疫学其他实验技术:包括白细胞介素2活性测定、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和血清免疫复合物测定等。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技术这部分主要涵盖细菌学和真菌学实验,如细菌形态观察、革兰染色、...

mcp免疫学里是什么意思
答:MCP(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因子,可以在机体内引导单核细胞向潜在的炎症部位迁移,从而参与免疫反应。MCP免疫学则是研究这种化学因子在机体免疫系统中的作用,包括其在促进炎症反应、细胞凋亡、肿瘤发生和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对于深入了解MCP免疫学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

有关免疫学的问题?哪位好心的高手帮帮忙。
答:可治疗某些自身免疫病如慢性肾小球肾炎,银屑病等。(4)肿瘤坏死因子:肿瘤坏死因子是一类能直接造成肿瘤细胞死亡的细胞因子,可直接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根据其结构和来源又可分为两类,即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肿瘤坏死因子-α和由活化的T细胞产生的肿瘤坏死因子-β,后者即旧称淋巴毒素,临床用于肿瘤...

脱氧雪腐镰刀茵烯醇DON的检测
答:检测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化学方法和免疫学方法。首先,物理化学检测可通过薄层层析法(TLC)实现,这种方法灵敏度高、显色直观,适用于同时检测多种毒素,但样品提纯过程复杂,且可能导致环境污染。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另一种快速、精确的分析手段,尤其适合微量分析,但仪器成本较高,...

流式细胞术的应用范围
答:随着对FCM研究的日益深入,其价值已经从科学研究走入了临床应用 阶段,在我国临床医学领域里已有着广泛的应用。可用于白血病的分型、肿瘤细胞染色体的异倍性测定,以及免疫学研究,并已开始用于细菌鉴定,病毒感染细胞的识别和艾滋病感染者T4、T8细胞的记数。自70年代以来,随着流式细胞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应用范围也日...

生活中的细胞生物学有哪些?
答: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1. 原生质• 生活细胞中所有的生活物质, 包括细胞核和细胞质。 2. 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是以细胞为研究对象, 从细胞的整体水平、亚显微水平、分子水平等三个层次, 以动态的观点, 研究细胞和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生活史和各种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细胞生物学 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