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一生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作者&投稿:甄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投名状》在2007年上映,距今已有13年,已经是部老片了。
片子虽老,意义不减,李连杰凭此片摘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片中他演技炸裂,得奖实至名归。同时《投名状》也是第2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第4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电影。
作为少有的晚清政治军事题材的电影,《投名状》是颇为经典的,即使上映13年,也值得细细品味。
本片主角是清军将领庞青云,庞青云最后离江苏巡抚宝座咫尺之遥被杀,原因耐人寻味。
首先要明确,投名状故事虽取材于“刺马案”,但只是借了个壳,庞青云并不是马新贻,两人一点边都沾不上,这点陈可辛导演也早就说过,两个故事没有关联性,因此不能用“刺马案”去套《投名状》。
在《投名状》里,除去庞青云本身,大致有着几方力量:以慈禧为代表的皇权、以三位大人为代表的官场、以何魁为代表的军界对立派、以姜午阳为代表的兄弟。
这些人原本并不是都想他死,始终要他死的只有何魁。但在庞青云荣升江苏巡抚后,他们都成了想杀死庞青云的人,并且从自身角度来看,所有人都没错。
从上而下来看。
庞青云以区区108人起家,南征北战,克苏州、取南京,立下大功,对朝廷来说,这是难得的将才。
对庞青云的态度,慈禧一开始是相当欣赏的。金殿上当众一句“以后君臣相伴,会很长久”直如天音,有这句话,江苏巡抚只是起步价,日后飞黄腾达不在话下。
慈禧这句话是表态,也是笼络,前提是跟朝廷一条心,成为慈禧的人。
庞青云一句“请求减免三年赋税”,一下子把君臣和睦的气氛给破坏了。
减免赋税这种事,在大殿上当众提出,以庞青云的身份,更像是一种要挟。
慈禧稍作停顿,传下一句“准奏”。实际也就宣布了君臣关系破裂,君臣相伴已经无法长久。
即便如此,慈禧为代表的最高层并不会亲自对庞青云不利,他们只需要什么都不做就够了。
三位大人代表着上层官场。有人说这三人原型分别是曾国藩、李鸿章和胡林翼,实际上这是不对的。
虽说《投名状》的背景是是晚清太平天国时期,但要是想用时代背景来解释投名状的故事情节并对应相应历史人物,是难以解释得通的。
它更像是个壳,虽然背景相同,处处也能找到人物和事件的影子,但其实已经被导演陈可辛揉碎了再捏合到一起,并不能对应到具体人物。
拿三个大佬来说,胡林翼本身就是湘军创始人之一,并已在1861年已去世,天京要到1864年才被攻克,因此说胡林翼是三大佬之一难以让人信服。
在片中陈大人代表的是军机处,但现实中军机处只是负责决策的机构,是不可能有人外出掌兵的。
与其说陈公代表的是军机处,不如说是代表满族权贵更靠谱一点,这样更能解释庞青云立功后朝廷对他的赏识,因为相比湘军和淮军,这是一颗更容易拉拢的棋子。
三位大佬对庞青云的态度最为复杂。庞青云原本曾归姜大人指挥,但显而易见不是嫡系,只是能被随便牺牲的杂牌军,因此他复出后改换门庭,投到了缺兵少将的陈公麾下。如此一来,对狄大人和姜大人来说,庞青云这支兵便不受自己控制,必要时候是可以丢车保卒的。但这时,庞青云对他们来说还是可以拉拢和争取的对象,并不是非杀他不可。
陈公的态度是最值得玩味的。
陈公代表的是军机处,他似乎从头到尾对庞青云颇为照拂。在开始时候,是因为想要壮大自己的实力,这大家都看得出来。等到庞青云官封江苏巡抚后,陈公还是对庞好言相劝,甚至提醒他“要想有所作为,你得好好活着,好好活着”。
如此看来,陈公还是爱才心切,旁敲侧击提醒庞青云注意黑枪了。
事实恰恰相反,陈公才是三大佬中心机最深的一位。
庞青云当众请求免税赋,意味着他已经无法被朝廷笼络,陈公想将他收为门生的心思自然就落了空。
这时,三位大佬已经达成一致,庞青云必须死。“庞青云和朝廷不属于任何派系”,正是理由。
桀骜不驯无法笼络的人,留着是隐患,除掉最保险。在此后三大佬饮酒时的对白——“庞青云是个人才,可不懂为官之道”,“南京是重镇,太后想安定天下,怎会倚仗一个外人”——都表现得很明显了。
既然想要除掉庞青云,为何还要提醒他“好好活着”呢?
因为此时庞青云手下还有军队,赵二虎也还在军中。
要除掉庞青云,必须分三步走:1、解除他军权。2、先除赵二虎。3、才能对庞青云动手。
否则,直接做掉庞青云,赵二虎几乎必反,那时候山字营就真的姓赵了。
陈公、狄公二人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庞青云果然中计,当场表态裁军,并回去对赵二虎动手。
失去了军队和赵二虎的庞青云,如同猛虎失去爪牙,摩拳擦掌的何魁等人早就迫不及待。
电影里,杀死庞青云的不是姜午阳的刀,而是来自背后的黑枪,这并不奇怪,没有姜午阳,庞青云也走不到那张巡抚宝座,因为所有人都想要庞青云死。
至于姜午阳,他只是个无关轻重的人物,他的命运事实上比庞青云更悲惨,直到最后也没能看穿任何表象,并且他还要为庞青云之死背锅——在被删除的片段里,姜午阳最后是作为刺庞凶手被凌迟的。
庞青云、赵二虎至少死后还能得到体面的安葬,姜午阳呢?
最后再说说庞青云这个人。
有人认为庞青云见利忘义,为了自己的野心不顾兄弟之情,这并不对。
庞青云并不是自私自利之辈,他是个理想主义者。
他的理想是天下太平、人人不受欺负,而不仅仅是个人的名利。
苏州杀人,南京活人,当殿请求免税,杀赵二虎,不杀姜午阳,这些都是他理想主义的表现。
为了理想可以做任何事,这样的人最可怕。
不管对哪个派系来说,这种人都是最难驾驭的,如果只是为自己,那都好办,要为理想,那就没有了调和余地。
既有军事能力,又不站队,占据江南富庶之地,如果三年一过,尾大不掉,这江南是姓清还是姓庞怕是不一定了。
因此,从性格上说,庞青云必须死。
庞青云的一句台词“我这一生,如履薄冰”,其实就能概括他自己。他是个赌徒,从死人堆里爬起后就始终在赌,在小村庄赌、拿800人对5000人赌、攻舒城在赌、拿苏州南京在赌、拿自己的命在赌。
前面他都赌赢了,最后一把在大殿之上他赌输了。
庞青云真的不懂为官之道吗?就算他不与官场同流合污,面见慈禧时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不用别人提醒,他庞青云又不是傻子。之前他能忍辱向魁字营借粮,挑拨何魁与姜大人关系,以南京为利诱其就范,以种种手段压制住了何魁,显示出他其实深谙为官之道。
通晓官场的庞青云为何在大殿向慈禧提出免税,他还是在赌。
他赌慈禧能理解自己;赌慈禧能从善如流;赌朝廷与他心思相同,能把百姓放在第一位。
因为机会一旦错过,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出现,陈公说他走了三十年才走到大殿上,正是提醒他机会来之不易,务必持重慎行。
庞青云如果这次不赌,免税之事就很可能再也无从谈起。
但对统治者来说,无疑维护自己统治才是第一位的。
他赌赢了,凭军功在身,朝廷同意免税三年。
他也赌输了,搭上了自己性命。
这就是庞青云的性格和理想。
“可惜啊,这都是命啊。”

我这一生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答:既有军事能力,又不站队,占据江南富庶之地,如果三年一过,尾大不掉,这江南是姓清还是姓庞怕是不一定了。因此,从性格上说,庞青云必须死。庞青云的一句台词“我这一生,如履薄冰”,其实就能概括他自己。他是个赌徒,从死人堆里爬起后就始终在赌,在小村庄赌、拿800人对5000人赌、攻舒城在赌、...

我这一生如履薄冰,你说我能走到对岸吗?
答:可以的。只要坚持,一定能到对岸。

女人说自己做人做事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说明啥?
答:女人说自己做人做事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这是在形容她对自己的行为和态度极其谨慎小心,生怕有所疏忽或失误。这个比喻是源于履薄冰容易滑倒摔伤,因此需要特别小心谨慎地行动,以避免发生意外。通过这个比喻,她强调自己非常重视自己的行为和做事方式,并希望表达对自己要求严格的态度和精神状态。

我这一生如履薄冰,你说我能走到对岸吗?什么意思
答:“我这一生如履薄冰,你说我能走到对岸吗”这句话的意思是在问自己是否能够在这样一种充满挑战和困难的生命旅程中,成功地达到自己的目的或实现自己的理想。“我这一生如履薄冰,你说我能走到对岸吗”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对于生命的脆弱和不确定性的感受。这句话的实际意思是在问自己是否能够在这样一...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出自于哪里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出自于什么地方
答:1、“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出自《诗经小雅小曼》。2、释义:做人做事一辈子总要小心、谨慎,就好像是站在悬崖的边缘一样,就好像是踩在薄薄的冰层上面一样。3、《诗经小雅小曼》原文如下:旻天疾威,敷于下土。谋犹回遹,何日斯沮?谋臧不从,不臧覆用。我视谋犹,亦孔之邛。潝潝訿訿...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是什么意思?
答:“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这句话出自《诗经·小雅·车辖》,意思是在行动中要十分谨慎,像走在薄冰上一样小心翼翼。这句话给我们提醒了人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警觉和谨慎。因为我们处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随时都有意外的情况出现,如果我们不认真对待这些可能的风险因素,便很容易受到损失。因此,...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哪个大臣
答:曾国藩。曾国藩是晚清朝堂中的名臣之首,他少年鲁钝,却从不言弃,一生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却成为晚清中兴之臣,成了孔子和王阳明之后的半个圣人。曾国藩被誉为“千古第一完人”,很多后世人都以他为偶像,因为他的一生都是传奇。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答:1.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这个成语描述的是一个人在行动时的高度谨慎,就像是在薄冰上行走一样,时刻警惕着,以防不慎跌落。2. 它通常用来形容人在处理某件事情时的小心翼翼,不敢有丝毫的马虎。3. "战战兢兢" 这个成语描绘了人因为害怕或紧张而身体微微颤抖的情形,这种颤抖源自于内心的不安或...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意思
答: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意思是形容人非常小心谨慎,就像走在薄冰上一样,生怕出一点差错。这个成语源于《诗经·小雅·小旻》中的“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形容人处于极度紧张、小心的状态。这个成语所表达的是一种非常谨慎、小心的态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出自于哪里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出自于什么地方
答:1、“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出自《诗经·小雅·小曼》。2、释义:这句话警示人们在生活中要始终保持警惕和谨慎,就像身处深渊边缘一样,每一步都需小心翼翼,生怕失足。3、《诗经·小雅·小曼》原文如下:旻天疾威,敷于下土。谋犹回遹,何日斯沮?谋臧不从,不臧覆用。我视谋犹,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