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利剑”——曼施坦因 有什么事迹

作者&投稿:晏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二战德国著名将领,以及其事迹~

从1939年欧战爆发,到1945年德国投降,纳粹德国一共晋升了26名元帅,涌现出一批高素质的军官。其中的佼佼者曼施坦因元帅,隆美尔元帅,古德里安上将被 西方军界捧为德国“三大名将”。   曼施坦因,德国陆军元帅。被公认为德国最优秀的战略家。很多德国将领认为他是德军中最有能力的指挥官。   如果有谁能够成功的领导一次军事政变的话,非曼氏莫属。苏联元帅,曾经担任过国防部长的马利诺夫斯基说过,   “我们一致认为,可恨的冯.曼施坦因元帅是我们最危险的敌人,他有在各种复杂情况下驾驽局势的杰出能力,如果   每一个德军指挥官都象他那样的话,我们的处境可就大大不妙了。”   隆美尔元帅由于在北非的杰出表现而成为英美将领最敬畏的对手。不过,很多人宁可认为他是一位高明的战术家,   而非战略家。再我看来,隆美尔还是有一些战略头脑的,只不过没有他在战术方面表现的那么突出罢了。   古德里安上将,德国装甲兵之父,现代装甲作战的先驱。虽然将坦克大规模的编制并独立作战的思想不是他最先提出的,但他首先将其付诸于实践。从此之后,坦克不再是附属于步兵的作战武器,而是独立成军的强大突击力量。尽管战功赫赫,却始终未能晋升元帅,虽然无论从哪个方面讲他都是完全合格的。
曼施坦因、隆美尔和古德里安被后人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当然,从政治角度来说,他们绝对是助纣为虐的法西斯帮凶,对别国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战争罪行,是希特勒祸害天下的杀手。而从军事角度来看,他们过人的军事素质、出色的军事指挥艺术,对世界军事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确实值得后人研究。与那些制造屠杀的纳粹德国政客们和党卫军首脑相比,身为正规的德国国防军优秀将领的他们还算清白,他们虽在希特勒的战争中策划指挥,却反对纳粹的屠杀和灭绝政策,更没有参与屠杀暴行。也许正因为这点,加上他们令人惊叹的军事造诣,使他们赢得了敌国的尊敬和历史学家、军事学家的客观评价。做为一个军事爱好者,借用别人的一篇文章,也说说这三位德国人。 1.“闪电利剑”——曼施坦因   埃里希.冯.曼施坦因元帅(1887——1973)德国陆军元帅。二战期间曾任德国A集团军群参谋长、第十一集团军司令、“南方”集团军群司令等职。   曼施坦因精通战略战术,聪明过人,反应机敏,有超人的军事想象力,他被公认为德国陆军中能力最强的指挥官,也有人把他评为二战最出色的将领,即使是臭名昭著的纳粹身份也掩盖不了他的军事才能。他之所以在众多德国陆军将领乃至整个二战将林中脱颖而出,是因为他既是个军事天才,也是个军事全才。   二战爆发后,他协助伦斯德元帅指挥德军迅速席卷波兰,攻陷华沙,将参谋长的角色发挥得淋漓尽致。而真正使他名扬天下的是他提出的侵略法国的作战方案,即著名的“曼施坦因计划”,德军就是按照这个大胆的计划(以坦克部队穿越阿登高地迅疾突击法国北部)把“闪电战”的威力发挥到极至——德军六周内击溃英法盟军,侵占荷兰、比利时,征服了号称“欧陆第一军事强国”的法国。从此,曼施坦因成为欧洲战争史上最出色的战略家之一,尽管他是为侵略战争服务的。   许多战略家只适合运筹帷幄,而曼施坦因在亲自率军作战上丝毫不比他的制定作战计划的水平差。作为前线指挥官,他在侵略苏联的战争中连连得手,屡败苏军,尤其是克里米亚之战,使苏军遭受重创。即使是德军在苏德战场连遭失利的情况下,他的部队仍能顶住苏军进攻,反击取胜,这在军事史上是罕见的。把曼施坦因比做是德国闪击战的一把利剑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艾尔文 隆美尔(1891——1944)德国陆军元帅。二战期间曾任第七装甲师师长,德国“非洲军”司令、B集团军群司令等职。   隆美尔是二战中德国最著名的将领,稍对世界军事史有了解的人都会知道他那个著名的绰号——“沙漠之狐”。由于他在北非沙漠战场的一系列惊人战绩和德国媒体和盟国媒体的疯狂宣传,他在世时就已成为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军人和德国人崇拜的偶像。狡诈多变、大胆果敢是他用兵最大的特点。他的军事指挥才能在入侵法国之战中就显露出来了,当时,他只是一名师长,他的部队一路猛冲猛打,进展神速,大败法军,被称为“魔鬼之师”。来到北非后,面对强大的英军,他以坦克部队迅速机动,突破对方防线,要么欺骗,要么猛攻,数次打得英军措手不及,几乎无喘息之机。他的军队一度进抵阿拉曼,迫近开罗,震惊了整个英国。即使是在缺乏补给,被蒙哥马利的英军打败后,他仍能组织千里大撤退,确实是只狡猾的狐狸。   在环境恶劣、一望无垠的大沙漠,作战是非常困难的,而隆美尔却创造了沙漠战的奇迹,虽战略才能比同期将领稍差,但战术才能已经登峰造极,连对手丘吉尔都大为称赞他,也有军事史学家将他与汉尼拔、拿破仑并列为“杰出的败军之将”。对隆美尔的研究在西方军事史学界从未间断。

  古德里安(1888——1954)德国陆军上将。曾任装甲集群司令、坦克兵总监、陆军总参谋长等职。   古德里安是个理论结合实践的典型高手,他是世界现代装甲战的先驱,即使今天,痛恨纳粹的德国人仍将他奉为“装甲之父”。相比同时代的装甲战高手朱可夫、巴顿、隆美尔等人,古德里安在坦克战发展历史上的影响要大多了。他提出的“在狭窄正面上集中使用大量坦克实施高速突贯”的理论,结合他那震惊世界的坦克突击战,使他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装甲第一将”。   当英、法的军人们还在高谈阔论的时候,古德里安已经开始对装甲作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进行了实践,这在当时被看作是根本不可能的,也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而古德里安仍坚持追求自己的目标,终于以自己超前的军事思想和过人的组织才能一手创建了强大的德国坦克部队。   二战爆发后,古德里安终于得到了施展的机会,他先是率领他的坦克军迅速击溃波兰,后又挥师横扫法国,经色当之战,直抵英吉利海峡。在苏德战争初期,他指挥坦克部队在基辅等地多次合围苏军,连续创造了坦克突击战的经典战例。正是他的装甲理论和实践,才使得希特勒的侵略战争能如此震撼。   这三位将领以他们非凡的军事指挥艺术帮助希特勒改写了世界历史,使德国在二战初期战无不胜。不论是曼施坦因的“闪击战略”,还是隆美尔的“沙漠战术”,以及古德里安的“装甲突击理论和实践”,都对二战的进程乃至世界军事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的军事理论和战例推动了现代作战样式的发展,直到今天仍值得我们借鉴和研究。然而,他们的“彪炳战功”是建立在对外侵略的基础上的。他们效忠希特勒、四处侵略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都是为了所谓的“日尔曼民族”的至高荣誉。而他们不会想到,正是他们的征战才使希特勒建立了庞大、恐怖的黑色第三帝国,使无数生灵涂炭,使一个个国家、城市、村庄遭到践踏。他们也不会想到,他们的“智慧”和“英勇”给他们的国家带来的只是瞬间的“辉煌”,最终是毁灭。这也注定了这三位“军事天才”人生的悲剧。

曼施坦因、隆美尔和古德里安被后人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这三位将领以他们非凡的军事指挥艺术帮助希特勒改写了世界历史,使德国在二战初期战无不胜.不论是曼施坦因的"闪击战略",还是隆美尔的"沙漠战术",以及古德里安的"装甲突击理论和实践",都对二战的进程乃至世界军事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的军事理论和战例推动了现代作战样式的发展,直到今天仍值得我们借鉴和研究.

  然而,他们的"彪炳战功"是建立在对外侵略的基础上的.他们效忠希特勒,四处侵略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都是为了所谓的"日尔曼民族"的至高荣誉.而他们不会想到,正是他们的征战才使希特勒建立了庞大,恐怖的黑色第三帝国,使无数生灵涂炭,使一个个国家,城市,村庄遭到践踏.他们也不会想到,他们的"慧"和"英勇"给他们的国家带来的只是瞬间的"辉煌",最终是毁灭.这也注定了这三位"军事天才"人生的悲剧.

  当然,从政治角度来说,他们绝对是助纣为虐的法西斯帮凶,对别国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战争罪行,是希特勒祸害天下的杀手。而从军事角度来看,他们过人的军事素质,出色的军事指挥艺术,对世界军事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确实值得后人研究。

  与那些制造屠杀的纳粹德国政客们和党卫军首脑相比,身为正规的德国国防军优秀将领的他们还算清白,他们虽在希特勒的战争中策划指挥,却反对纳粹的屠杀和灭绝政策,更没有参与屠杀暴行。也许正因为这点,加上他们令人惊叹的军事造诣,使他们赢得了敌国的尊敬和历史学家,军事学家的客观评价。

  1944年6月6日,由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等国部队组成的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法西斯德国的灭亡。图为美军士兵在诺曼底登陆时沿导绳前进,以避开德军布下的水雷。

  “闪电利剑”——曼施坦因

  曼施坦因(1887——1973)德国陆军元帅。二战期间曾任德国A集团军群参谋长,第十一集团军司令,"南方"集团军群司令等职。

  曼施坦因精通战略战术,聪明过人,反应机敏,有超人的军事想象力,他被公认为德国陆军中能力最强的指挥官,也有人把他评为二战最出色的将领,即使是臭名昭著的纳粹身份也掩盖不了他的军事才能。他之所以在众多德国陆军将领乃至整个二战将林中脱颖而出,是因为他既是个军事天才,也是个军事全才。

  1887年11月24日,炮兵军官爱德华·莱温斯基家添了第十个孩子,取名埃里希·莱温斯基。孩子出生后不久,就过继给他的姨父曼施坦因少将而改姓曼施坦因。这个小莱温斯基就是以后成长为德国陆军元帅的埃里希·曼施坦因。

  德苏战争开始时,曼施坦因配属于勒布元帅指挥下的北方集团军群,预定从东普鲁士向列宁格勒方向发起攻击。从1941年6月22日开始,曼施坦因的装甲军一直打到伊尔门湖西南方的索尔齐,并突破了苏军的包围圈,救出被围的第16集团军。

  1942年2月1日,希特勒晋升曼施坦因为上将。此时,苏军在刻赤和费奥多西亚强行登陆成功,严重威胁着德军后方。激战之后,苏军终被击退。第11集团军总共使用了1个装甲师、5个德国步兵师和2个罗马尼亚师,就歼灭了共有26个师的两个集团军,俘敌17 万,缴获敌炮约1200门、坦克250辆。曼施坦因在里希特霍芬空军上将的第8航空军的协同下,赢得了一次印象深刻的胜利。

  1943年2月,由A集团军群和顿河集团军群各一部编成了一个新的南方集团军群归曼施坦因指挥。该集团军群要在由亚速海到哈尔科夫的700公里长的正面上实施攻势防御,任务相当艰巨。3月14日,经过艰苦奋战,德军战线恢复到9个月以前的位置。曼施坦因因此获得栎树叶骑士十字勋章。

  1944年3月30日,曼施坦因和A集团军总司令克莱斯特元帅被召到上萨尔茨堡。希特勒在给他们佩上双剑栎树叶勋章的同时免去了他们的职务。

  1945年,曼施坦因被英国人俘虏,四年后被英国军事法庭判处18年徒刑,监禁在韦尔监狱。1952年因为健康状况即被释放。1955年,他出版了自己的战争回忆录--《失去的胜利》以及1958年的《士兵的一生1887-1939》。1956年,曼施坦因担任联邦德国一个组织的顾问,同战时德国的西方敌人一起对付苏联的威胁。1973年6月11日,曼施坦因死于西德巴伐利亚州。

  总评:英国人认为:曼施坦因出身贵族,受过良好的军事教育,早年是一个优秀的参谋军官,对战术,战役,战略都有自己比较成熟的观念,由于参与制定了进攻法国等完善的作战方案,他在德国享有“伟大战略家”的声誉是说得过去的,但除此以外,他在战略和军事思想上的贡献并不引人注目。

  在一战时期,曼施坦因只获得有限的作战经验,从本质上讲,他一直是一名步兵,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样一个军事技术大发展的时期,他能够提起的贡献只有“突击炮”。值得研究的是,从1942年12月到1944年3月,曼施坦因进行了15个月的艰苦作战,他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从顿河草原退到加里西亚,仍能保持比较完整的战斗力,的确是一个奇迹,所以在德国所有的高级将领中,曼施坦因是最有成就的野战指挥官,但是这个“最有成就”不能理解为唯一,因为他与古德里安,霍斯,李莱斯相比,大概处于同一个档次。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认为:他善于集中使用装甲部队,强调速战速决,出奇制胜。

  美国人认为:曼施坦因是德军在二战中最优秀的野战部队司令。

  “沙漠之狐”——隆美尔

  隆美尔是二战中德国最著名的将领,稍对世界军事史有了解的人都会知道他那个著名的绰号——“沙漠之狐”。由于他在北非沙漠战场的一系列惊人战绩和德国媒体和盟国媒体的疯狂宣传,他在世时就已成为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军人和德国人崇拜的偶像。

  隆美尔-埃尔温(1891-1944)曾经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德国十一月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他任警卫连连长。从1919年起,他历任连长、德累斯顿步兵学校战术教员、戈斯拉尔市猎骑兵营营长、波茨坦军事学校教员、维也纳新城军事学校校长、希特勒大本营卫队长等职。1940年2月任坦克第七师师长,参加了对法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对作战经过作了详细的日记,保存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为后人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提供了依据。

  隆美尔出生在德国南部海登姆市一个中学校长家庭。1910年中学毕业后从军,入但泽皇家军官候补学校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任连长,先后获得3枚十字勋章。一战后,历任德累斯顿步兵学校战术教员、戈斯拉尔市猎骑兵营营长、波茨坦军事学校教员、维也纳新城军事学校校长等职,因著有《步兵进攻》一书面引起希特勒的重视。1938年调任希特勒大本营卫队长,曾陪同希待勒巡视捷克斯洛伐克。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隆美尔作为德国最高统帅部的指挥官之一,受到希特勒的器重。1940年2月,希特勒任命他为第7装甲师师长,并赠给《我的奋斗》一书。5~6月间,在德军闪击西欧的侵略战争中,隆美尔指挥装甲第7师冲在最前面,先克比利时,接着是阿拉斯、索姆,最后直捣法国西海岸,被法国人称之为“魔鬼之师”。

  1941年2月,希特勒又任命隆美尔为“德国非洲军”军长,前往北非援救一败涂地的意大利军队。他到达北非的黎波里前线后,立即作了一次侦察飞行,得出了“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的结论。于是他便改变“固守防线”的命令,指挥他的装甲部队冒着沙漠风暴勇猛穿插,全速前进。英军猝不及防,节节败退。德军直逼亚历山大和苏伊士。隆美尔因此名声大振,赢得了“沙漠之狐”的美名,并被晋升为元帅。后来,德军主力被牵制在苏德战场,希特勒不肯抽兵援助北非前线,致使隆美尔不得不停止进攻而在阿莱曼进行防守。

  1942年11月,隆美尔以其仅有的5万军队和550辆坦克在阿莱曼地区抗击蒙哥马利的19.5万军队和 1029辆坦克,终因寡不敌众而惨遭失败。1943年3月,隆美尔奉召回德国大本营。同年7月,调任驻北意大利的陆军“B”集团军群司令。1943年12 月至1944年7月,他率陆军“B”集团军群在法国组织防御,指挥诺曼底抗登陆战役。随后,德国发生了行刺希特勒未遂事件,隆美尔受到株连。1944年 10月14日,由于希特勒派人逼迫,他在一辆小轿车中服毒自尽,而对外宣布的消息,则是“隆美尔陆军元帅在途中中风去世”。

  希特勒获悉隆美尔已死亡的消息给其夫人发来唁电,电报说:“你丈夫的死给你带来巨大的损失,请接受我最诚挚的吊唁。隆美尔元帅的英名将永远和北非英勇的战役联系在一起。”

  总评:丘吉尔曾这样评价隆美尔:“尽管我们在战争浩劫中相互厮杀,请准许我说他是个冷静狡猾的敌人,一位伟大的将军”。

  在西方军界,称他为“战争动物”,称他指挥的装甲师为“魔鬼师”。

  德国非洲军团的士兵把他们的首长称作“沙漠之狐”。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弗里茨·埃里希·冯·曼施泰因被认为是德国陆军中“最优秀”的将领。他的战略思想深邃而可怕,他所策划的每一次战役几乎都是杰作,总是令对手惊惶失措,胆战心惊。他是那种能够将一代代的机动观念和传统的运动战思维巧妙地融为一体的专家,同时对于各种战术运用自如。曼施泰因具有极高的战略天赋,这使得他高于德军其他战场指挥官,事实上他在当时就被同僚认为是德军中的“战略天才”,这在将星云集的德国军界是极高的荣誉。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评论说他“对作战的可能性独具慧眼”。个人履历德国陆军元帅,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犯。   1906年开始服役。1914年毕业于军事学院。曾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1935年任陆军总参谋部作战部长。1938年任南方集团军群参谋长,翌年参加对波兰的入侵。   1939年10月任A集团军群参谋长,提出使用坦克部队经阿登地区进攻法国的作战计划。此计划深得希特勒的赞赏并在阿登战役的执行中获得成功1941年9月任第11集团军司令,在克里木作战。1942年8月任列宁格勒地区德军总指挥。   1942年11月任“顿河”集团军群司令,试图解救被合围于斯大林格勒的第6集团军,未能得逞。   1943年2月任“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失败。 1944年3月被解除职务。主张在作战中集中使用坦克摩托化部队、配合空军实施速战速决的闪击战。   1949年被英国军事法庭判处18年监禁。1953年获释。 曼施坦因一生事业中有一个特点,就是至少在德国以外,他最出名的事迹却是
发生在他还是一个相当低级将领的时候,而且他也并未作实际的参加。因为造成他
大名的主因,是他对于1940年德军攻势计划设计( 或者应说是改造) 时所发挥的影
响作用。这个计划终于突破了西线,使法国沦亡,产生了其一切远大的后果。这个
新计划于是就被称为“曼施坦因计划”(Manstein Plan) ,其要点即为采取期待性
最小的作战线,透过遍布森林的阿登(Ardennes)山地作决定性的突破。这是应该归
功于曼施坦因的,因为他不仅是新计划的拟定者,而且也因为他的努力,才使新计
划代替了旧计划,后者是主张通过比利时作较直接攻击,那是很可能会遭遇阻击的。

在那个时候,曼施坦因是伦德斯特集团军群的参谋长,当他主张改变计划的辩
论使他的长官们感到刺激时,于是他就被挤出了总部,明升暗降的做一个预备( 步
兵) 军的军长。接着在听取了曼施坦因的意见后,希特勒终于施加了压力,才通过
了这个新计划。这本书对于这些争论,和这个计划的演变程序,提供了许多的新资
料。

在这个攻势的重要开始阶段中,即切断盟军的左翼并将其围困在海峡海岸上,
曼施坦因的军仅仅是一支跟进的部队而已。但在第二和最后的阶段中,它却担负着
较重大的任务。在他的活跃领导下,他的步兵用徒步行军的方式来与装甲军赛跑,
一路向南狂奔,越过了索姆河和塞纳河(Seine) ,直抵罗纳(Loire) 河。
在法国崩溃之后,希特勒希望英国人会求和,但当他失望时,才慢慢地和没精
打采地,开始准备作一个渡过海峡的入侵战。曼施坦因奉命率领他的军参加第一批
的登陆行动,因此移驻布伦- 加来(Boulogne-Calais) 地区。他的书对于这个问题,
对于战略路线的选择,和对于希特勒转而攻俄的动机,都有很精彩的评论。

在1941年入侵俄国时,曼施坦因得偿其夙愿,调任第56装甲军的军长。在战役
开始阶段中,他率领该军作了最迅速和深入的突击,从东普鲁士到维拉(Dvina) ,
四天之内前进了约200 英里。以后又调往南方升任第11集团军司令,他突破了要塞
化的皮里可普地岬(Perekop Isthmus) ,突入了克里米亚半岛。1942年夏季,他又
攻克了克里米亚的主要中心,苏俄在黑海上的主要海军基地,著名的塞瓦斯托波尔
(Sevastopol)要塞,遂更进一步证明了他是精通围城战的技术。

于是他又被调往北方,准备指挥对列宁格勒的攻击。但因为1942年的德军主要
攻势已遭失败,保卢斯的第6 集团军也陷在斯大林格勒城中,于是他又被紧急召回,
担负救出第6 集团军的任务。因为希特勒禁止任何撤退,拒绝同意曼施坦因的主张,
不让保卢斯向西突围以与援军会合,所以这个努力终于失败了。在本书“斯大林格
勒的悲剧”一长章中,充满了重要的启示,尤其是因为在前一章中,对于“作为是
最高统帅的希特勒”有极透彻的分析,所以就更显得其有启发性。
保卢斯投降之后,在俄军前进的压迫之下,德军的南部战线发生了广泛的崩溃
现象。但是曼施坦因却挽救了这个局面,他作了一个卓越的侧面反击,夺回了哈尔
科夫,使俄军仓惶败退。这一次的反击成为曼施坦因一生事业中的最精彩作战表演,
在全部的军事史中,也要算是第一流杰作。只要军事学的研究还继续存在,则他对
于这次作战的详细记载,为了其教育性的价值,就永远值得加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