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的 德国将领,有哪些被世界各国军人奉为“不朽的传奇”。

作者&投稿:蓬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二战德军有哪些将领在战后加入了西德的军队?~

德国二战中一共27名元帅这是他们的名单,二战结束后只有投降苏联的保卢斯元帅因为无颜面对同僚而定居东德,其他活下来的元帅都定居在西德。

空军元帅1935
1940 总理兼内政部长
冯.布隆贝格 陆军元帅 1936

冯.
陆军元帅 1940 陆军

冯.
陆军元帅 1940 B

,中央



陆军元帅 1940




陆军元帅 1940 中央
总司令
冯.
陆军元帅 1940
总司令

陆军元帅 1940 A
群总司令
冯.

陆军元帅 1940
军群总司令,D
群总司令,西线总司令
冯.
陆军元帅 1940 D
群总司令,西线总司令
冯.
陆军元帅 1940
军群总司令
冯.
陆军元帅 1942
总司令
冯.
陆军元帅 1942
集团军群总司令

陆军元帅 1942

司令,意大利北部集团军群总司令,驻法国B集团军群总司令
冯.布施 陆军元帅 1943 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
冯.
陆军元帅 1943 A集团军群总司令

陆军元帅 1943 6集团军司令
冯.
陆军元帅 1943 F集团军群总司令

陆军元帅 1944
总司令

陆军元帅 1945 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


1939 海军总司令


1943 海军总司令,

米尔契 空军元帅 1940 空军总监

空军元帅 1940 空军
区总司令,西线德军总司令

空军元帅 1940 驻法国空军总司令
冯.
德霍芬 空军元帅 1943 第二航空队司令
冯.格
空军元帅 1945 空军总司令

楼主所说的一定是(雷托文·沃尔贝克)中校。

保罗·冯·雷托文·沃尔贝克(Paul Von Lettow-Vorbeck),1870年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1913年底他被调派去接管著名的殖民地军事力量德属喀麦隆警备部队,然后驻防在德属东非。

沃尔贝克在德属东非担任军事指挥官时曾经多次击败英法等国的殖民地军队。

PS:但这位在东非作战的时间是在一战,而不是二战!相关资料请楼主自行参见一下链接:

【帝国陆军元帅】曼施坦因(1887-1973) 陆军元帅,军事家英国人认为曼施坦因出身贵族,受过良好的军事教育,早年是一个优秀的参谋军官,对战术,战役,战略都有成熟的观念,由于参与制定了进攻法国等完善的作战方案,享有“伟大战略家”的声誉。在德国所有的高级将领中,曼施坦因是最有成就的野战指挥官。他善于集中使用装甲部队,强调速战速决,出奇制胜。曼施坦因被公认为是德军在二战中最优秀的野战部队司令。 【装甲之父】古德里安(1888-1954) 他在军事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创造了震惊世界的战绩。1938年,古德里安率领第16军在48小时行进600公里,攻占维也纳。1939年,古德里安以装甲师为先导,仅用十几天就占领波兰全境。1940年,古德里安率部横扫西欧。1941年运用"闪击战"给苏军以重创。后他出任装甲兵总监,后又出任德军陆军参谋总长。 【沙漠之狐】隆美尔(1891-1944) 陆军元帅、军事家,过人的军事素质,出色的军事指挥艺术,对世界军事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确实值得后人研究。在北非战场上,他指挥德国的非洲军团在兵力相差悬殊,战场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屡败英军,并一度进抵阿拉曼,逼近埃及的开罗城。后因对政治前途和军事前途失去了信心,与希特勒在政治和战略上产生了分歧,最终又因无意卷入了反希特勒的秘密活动,被迫于1944年10月服毒自杀。 【狼群之父】卡尔·邓尼兹(1891-1980) 海军元帅,德国海军总司令。 希特勒死后成为德国联邦总统,他积极反对焦土政策,出任20天,之后向盟军投降。邓尼茨的两个儿子皆在海战中阵亡,女儿则是嫁给了潜艇军官。邓尼兹反对屠杀犹太人,并出面保护犹太籍海军军官。他的治军理念对后世海军建设具有巨大的影响。邓尼茨的余生平淡的度过,1980年因心脏病去世,享年89岁。 【帝国海军元帅】雷德尔(1876-1960) 海军元帅,由于雷德尔对德国海军的建设做出巨大贡献,1939年被授予海军元帅的军衔。又以出色的统领二战初期的德国海军而闻名于世。作为职业军人,深知德军实力,极力主张避免对英战争。随着战争后期战情出现不利于德国的转折,他于1943年被迫辞职,被卡尔·邓尼茨接替。 1946年 ,雷德尔被纽伦堡军事法庭判处终身监禁,但于1955年获释,病逝于基尔 。 【装甲战神】——米歇尔·魏特曼 武装党卫队上尉米歇尔·魏特曼可以被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成功和最著名的坦克指挥官。1944年6月13日,率领仅存的4辆虎式和1辆4式坦克,在5分钟内将25辆英军的“克伦威尔”和“萤火虫”坦克送上了天,还击毁28辆其他车辆(14辆半履带车和14辆“布伦”式运输车),自己却毫无损伤。 1944年8月8日被“台风”战机的火箭弹袭击后阵亡。 【帝国伞兵之子】库特·肯斯佩尔 德国装甲兵第一尖子,和他的虎式坦克在一起时是不折不扣的“陆地之王”。战绩:击破战车总数:超过195辆敌军坦克(得到确认的是168辆敌军坦克)。1945年4月29日阵亡(德国投降前夕)。这位伟大的战士曾因为见到党卫军殴打犹太人而和党卫军大打出手。 【国防军装甲王牌】——奥图·卡洛斯 曾在东线,率2辆虎1型坦克,在20分钟内击毁17辆苏军重型坦克的辉煌战绩。1945年率领“猎虎”驱逐战车与美军的战斗中击毁50辆美军战车,4月15日向美军投降,而奥图·卡洛斯至1946年获释,以开设药店为业。 战绩:坦克178辆左右、各种火炮130门,大部份在东线。 【二战德军王牌狙击手】泽普·阿伦贝格尔 生于1924年,为奥地利后裔。从军加入德国陆军后,被分派到东部战场的第三山岳师第144步兵团二营担任狙击手,直到德国战败时个人已创下257人有效确认击杀数。 【游弋在美国东海岸的海狼】——莱因哈特·哈尔德根 战绩: 击沉敌船21艘,共计:112.447 。 击沉辅助军舰1艘, 共计:3.209 。 击伤军舰4艘,共计:32.516 。 击伤辅助军舰1艘,共计:13.984。 【无敌贵族】格奥尔格·拉森 海军少校 战绩: 击沉26艘船只,吨位共计156,082吨 。 击伤5艘船只,吨位共计34,419吨。 1998年,一次意外交通事故导致格奥尔格.拉森失去了左臂,目前他仍居住在加纳利群岛上一所豪华“养老院”。 【帝国潜艇首席王牌】奥托 德国的潜艇战第一号王牌,他总共击沉了船只47艘,共计274,386吨。在所有的U艇艇中名列第一位。 1998年奥托在巴伐利亚渡假时,由于意外事故受伤,送进医院后不久死亡。 【夜之骑士】——橡叶骑士十字勋章获得者:马丁·德雷威斯 战绩:235次战斗出动中获得被证实的52架(含43架夜间击落)。 【不列颠之战头号杀手】德军赫尔穆特·维克少校 1940年11月28日在维特岛上空被击落跳伞,从此下落不明。他在英伦三岛上空取得了42架的战绩,在德军所有参战飞行员中位列第一,在西欧战场战绩14架,总战绩56架,排在西欧战场(不含北非战场)的第15位。 【早走的帝国骑士】——德国空军战斗机总监莫德士上校 莫德士一生参加了300多场战斗,在二战中击落了101架敌机(世界第一个突破100架战绩),在西班牙击落了14架(西班牙战区第一)。1941年11月22日,因飞机引擎突然熄火,莫德士在空难中丧生。为了纪念他JG51被命名为“莫德士”联队。 【坦克男爵】曼托菲尔(1897—1978) 出身于传统贵族家庭。曼托菲尔以一个优秀战术家而著称,二战中他那熟练而充满想象力的装甲部队指挥技巧屡次让盟军受挫。担任师一级主官,独当一面时,德军的颠峰已经过去了,他每每以弱势兵力取得辉煌战绩,虽是败军之将,却值得人们尊敬。 【不可遗忘的将领】约瑟夫·塞普·迪特里希(1892——1966) 迪特里希是德国武装党卫队最重要的将领之一,而且因与希特勒有特殊的关系,早期是希特勒的私人保镖。1944年担任党卫队全国总指挥兼SS大将。迪特里希在下级官兵的心目中就是一位慈祥的父亲。一次大战时军士出身的他总是像关心孩子一般地善待他的部下,士兵们也亲切地称呼他的绰号:“老爹”。 【防御大师】莫德尔(1891—1945) 陆军元帅,著名的军事家、统帅。莫德尔是一个很有才能的军事指挥员,参加了历次著名战役,被称为希特勒的救火队长,但同时也犯下了战争罪(镇压华沙起义等),他以自杀的方式避免了被押上纽伦堡国际法庭。他似乎是为战争而存在的,战场是他纵横驰骋的表演舞台。他的生命随着战争一起结束了。 【虎王】卡尔·鲍曼 在武装党卫军第103/503(SS103/503)重坦克营服役,其在1945年2月2日至3月18日的战斗中击毁敌坦克66辆、火炮44门及卡车15辆,但他大多数战绩是在驾驶“虎王”时取得的。 【豹中王者】——恩斯特·巴克曼 击毁坦克总数:80+辆坦克 巴克曼是德国武装党卫军SS2“帝国”装甲师中最优秀的坦克杀手,战争结束后,巴克曼幸存了下来并一直生活在德国。目前仍然健在。 【SS少将】奥托·库姆(1909——2004) 早间参加冲锋队,32年转入党卫军。曾服役于多个党卫军精锐部队。担任帝国师“元首”团团长期间,体现出惊人的指挥才华,在一次东线防御战中全团只剩下126个人。当从前线撤退下来时,受到了莫德尔元帅接见时仅有35人能够站立着向集团军司令敬礼。库姆所指挥的团共歼灭敌人15000人。 【SS上将】威廉·比特里希(1894——1979) 威廉·比特里希是武装党卫军里最著名的将军之一。在他担任的第二党卫军装甲军军长期间,最值得一提的是他在荷兰安恒地区防御并挫败盟军“市场花园”行动的战役中所立下的功勋,这次也是武装党卫军在战争中最后一次取得胜利的战役。 【装甲迈尔】——库尔特·迈尔 作战勇猛,风格彪悍,曾在SS1,SS12等精锐部队任要职。 担任SS12“希特勒青年师”师长期间,重创牵制盟军6~7个师的兵力,为大部队撤出法莱斯口袋创造条件。 【帝国唯一金制钻石佩剑橡叶饰骑士勋章获得者】 汉斯·乌尔里希·鲁德尔(1916-1982) 帝国唯一的金制钻石佩剑橡叶饰骑士勋章获得者 。 执行了2530次战斗任务(世界记录),在此期间他摧毁了接近2000个地面目标(包括519辆坦克,70艘舰艇和超过150个防御阵地),1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一艘驱逐舰和13架飞机。 【非洲之星】马尔塞尤 ——来自北非战场的鹰 战绩:158架 。 这位一战空军王牌吉科弗里德·马尔塞尤少将的儿子,一开始并不被同行所看好,因为其英俊的外表,和风流的生活,成了军中小有名气的花花公子,被上级打发去北非更随隆美尔元帅作战,不想却成就了一位空战史上不朽的传奇。 1942年因弃机跳伞时,降落伞出现故障而丧生。 【帝国上空的鹰】——阿道夫·加兰德(1912-1996) 作为一名中将,却与部下并肩作战,最终战绩击落104架敌机。加兰德有两个弟弟,同样都是空战王牌飞行员。 加兰德1941被任命为战斗机总监,战后为西德空军的建设做出巨大贡献。 【帝国空军二号王牌】格尔哈德·巴克霍恩 二战德国空军二号王牌,击落301架敌机(人类空战史上只有2人击落300架以上) 战后,巴克霍恩侥幸躲过了苏联的追捕,成为少数未被监禁的东线王牌飞行员并加入联邦德国空军,1976年退役,退役前,其军衔已升至空军少将。 【空前绝后的空中杀手】埃里希·哈特曼 击落敌机352架。 孩童时期曾跟随行医的父亲在中国长沙居住了3年,从小就对飞行表现出惊人的天赋。 1939年加入德国空军 ,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前夕,哈特曼依旧驾机捍卫着德国空军最后的尊严,并在投降前夕击落7架野马式战机,作为苏联战俘被俘。 【航空女士】美琳塔·申克·格拉芬·冯·施陶芬贝格 美琳塔的飞行技巧相比汉娜毫不逊色,而且受过完整的高等教育,不仅是一位出色的试飞员,还是一位航空工程师博士。拥有犹太血统丝毫没有减弱其才华的光辉,德国空军研制自动驾驶系统的工作中,做出了很大贡献。1945年被美军击落,不治身亡。 【20世纪最伟大的飞行员】——汉娜·莱契 她一生之中的飞行生涯可谓光彩夺目,璀璨耀眼。共创造了各个级别和型号航空器的40余项飞行记录。试飞了多个型号的德空军战机,为德空军建设做出巨大贡献。 其对于希特勒的崇拜是出了名的,被俘后判处15月监禁,获释后积极投身于世界航空事业,1961年获肯尼迪接见。1976年病逝。 政治与他们无关,他们只是为了自己的国家、民族、信念 而战。他们现在被各国军士奉为“军事史上永不凋谢的传奇”。 朱可夫元帅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那些纳粹党卫军狗娘养的是真正的军人,跟他们比,我与艾森豪威尔手下的都是他娘的业余娃娃部队,从心底来说,他们是我敬重的对手。”

“闪电利剑”——曼施坦因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曼施坦因(1887——1973)德国陆军元帅。二战期间曾任德国A集团军群参谋长、第十一集团军司令、“南方”集团军群司令等职。

曼施坦因精通战略战术,聪明过人,反应机敏,有超人的军事想象力,他被公认为德国陆军中能力最强的指挥官,也有人把他评为二战最出色的将领。他之所以在众多德国陆军将领乃至整个二战将林中脱颖而出,是因为他既是个军事天才,也是个军事全才。

二战爆发后,他协助伦斯德元帅指挥德军迅速席卷波兰,攻陷华沙,将参谋长的角色发挥得淋漓尽致。而真正使他名扬天下的是他提出的侵略法国的作战方案,即著名的“曼施坦因计划”,德军就是按照这个大胆的计划(以坦克部队穿越阿登高地迅疾突击法国北部)把“闪电战”的威力发挥到极至——德军六周内击溃英法盟军,侵占荷兰、比利时,征服了号称“欧陆第一军事强国”的法国。从此,曼施坦因成为欧洲战争史上最出色的战略家之一,尽管他是为侵略战争服务的。

许多战略家只适合运筹帷幄,而曼施坦因在亲自率军作战上丝毫不比他的制定作战计划的水平差。作为前线指挥官,他在侵略苏联的战争中连连得手,屡败苏军,尤其是克里米亚之战,使苏军遭受重创。即使是德军在苏德战场连遭失利的情况下,他的部队仍能顶住苏军进攻,反击取胜,这在军事史上是罕见的。把曼施坦因比做是德国闪击战的一把利剑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战术大多都是最常规的实用型战术,如集结冲击等。真正创新的战例则是阿登迂回法国,但是这种战术的指导理论思想早就有人深入的进行研究了。他并没有跳出那个框架。
简单的说,曼施坦因的战略战术思想并没有真正形成有效的战争体系,而是丰富了闪电战体系的内容。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他的一套东西还是以闪电战为基础的

“沙漠之狐”——隆美尔
隆美尔(1891——1944)德国陆军元帅。二战期间曾任德国“非洲军”司令、B集团军群司令等职。

隆美尔是二战中德国最著名的将领,稍对世界军事史有了解的人都会知道他那个著名的绰号——“沙漠之狐”。由于他在北非沙漠战场的一系列惊人战绩和德国媒体和盟国媒体的疯狂宣传,他在世时就已成为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军人和德国人崇拜的偶像。

多变、大胆果敢是他用兵最大的特点。他的军事指挥才能在入侵法国之战中就显露出来了,当时,他只是一名师长,他的部队一路猛冲猛打,进展神速,大败法军,被称为“魔鬼之师”。来到北非后,面对强大的英军,他以坦克部队迅速机动,突破对方防线,要么欺骗,要么猛攻,数次打得英军措手不及,几乎无喘息之机。他的军队一度进抵阿拉曼,迫近开罗,震惊了整个英国。即使是在缺乏补给,被蒙哥马利的英军打败后,他仍能组织千里大撤退,确实是只狡猾的狐狸。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在环境恶劣、一望无垠的大沙漠,作战是非常困难的,而隆美尔却创造了沙漠战的奇迹,虽战略才能比同期将领稍差,但战术才能已经登峰造极,连对手丘吉尔都大为称赞他,也有军事史学家将他与汉尼拔、拿破仑并列为“杰出的败军之将”。对隆美尔的研究在西方军事史学界从未间断。

善于利用战场空间和时间因素,指挥部队快速机动和集中兵力。

在进攻中,以装甲部队为突击群,趁敌犹豫不决和混乱之机,冒着暴露侧翼和后方的危险,大胆穿插迂回,攻击敌人翼侧和后方,从而瓦解敌整个防御,而步兵则在正面实施牵制行动。在抗击敌优势坦克的反冲击时,常以防御行动并使用高射炮平射打坦克的手段挫败对手,而后转入反攻。在城镇攻坚战中,一般以步兵先行突破, 而后投入坦克。当敌溃退时,即以坦克不停顿地追击来发展胜利。在防御战役中,通常将装甲部队作为预备队,对突入之敌实施反冲击或反击。在退却时,则以机动防御阴滞对方追击。惯于身临前线,靠前指挥,他经常乘装甲指挥车或坦克甚至飞机来指挥。他常常出现在最紧张,最紧要的时间和地点,临危不乱,一再死里逃生,对下属要求严格,倡导勇猛无畏的尚武精神。虽然常有轻率鲁莽之举,却在士兵中享有较高声淮。主张在战役战斗斗中使用一切欺敌手段和伪装手法,使敌产生错觉,达到奇袭的效果。在入侵法国的进军中,他多次令坦克乘员坐在坦克外边摇动白旗,开得敌人目瞪口呆,不知所措,竟忘掉了抗击。
“装甲怪杰”——古德里安

古德里安(1888——1954)德国陆军上将。曾任装甲集群司令、坦克兵古德里安是个理论结合实践的典型高手,他是世界现代装甲战的先驱,即使今天,痛恨纳粹的德国人仍将他奉为“装甲之父”。相比同时代的装甲战高手朱可夫、巴顿、隆美尔等人,古德里安在坦克战发展历史上的影响要大多了。他提出的“在狭窄正面上集中使用大量坦克实施高速突贯”的理论,结合他那震惊世界的坦克突击战,使他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装甲第一将”。

英、法的军人们还在高谈阔论的时候,古德里安已经开始对装甲作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进行了实践,这在当时被看作是根本不可能的,也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而古德里安仍坚持追求自己的目标,终于以自己超前的军事思想和过人的组织才能一手创建了强大的德国坦克部队。

二战爆发后,古德里安终于得到了施展的机会,他先是率领他的坦克军迅速击溃波兰,后又挥师横扫法国,经色当之战,直抵英吉利海峡。在苏德战争初期,他指挥坦克部队在基辅等地多次合围苏军,连续创造了坦克突击战的经典战例。正是他的装甲理论和实践,才使得希特勒的侵略战争能如此震撼。

古德里安所提倡的闪电战术有三个要素,即奇袭、快速和集中。

他在作战中大量而集中地使用坦克,而且强调复合兵种,立体化地使坦克与飞机密切配合,以此突破对方的某一狭窄地区,其后由坦克和步兵的合成军队着手扫荡对方的阵地及据点,迅速扩大占领区域,实施包围、合围,歼灭对方部队,迅速向纵深发展胜利。

古德里安认为坦克武器具有三个特征:装甲、运动和火力。凡是要准备进行激烈战斗的一切坦克,应具有相当强度的装甲,能够不为对方的防御火力所击毁;要想取得胜利,尽量使坦克运动迅速,不顾敌人的阻挠,一直向前运动,使敌人无法建立一个新的防线,最后把攻势深入敌人的后方,火力是坦克武器的最重要特征,它的火炮在坦克静止和运动时,都可以开炮射击,坦克前进时,可以把它的火力携带着一同行走。
这三位将领以他们非凡的军事指挥艺术帮助希特勒改写了世界历史,使德国在二战初期战无不胜。不论是曼施坦因的“闪击战略”,还是隆美尔的“沙漠战术”,以及古德里安的“装甲突击理论和实践”,都对二战的进程乃至世界军事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的军事理论和战例推动了现代作战样式的发展,直到今天仍值得我们借鉴和研究.从军事角度来看,他们过人的军事素质、出色的军事指挥艺术,对世界军事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确实值得后人研究。与那些制造屠杀的纳粹德国政客们和党卫军首脑相比,身为正规的德国国防军优秀将领的他们还算清白,他们虽在希特勒的战争中策划指挥,却反对纳粹的屠杀和灭绝政策,更没有参与屠杀暴行。也许正因为这点,加上他们令人惊叹的军事造诣,使他们赢得了敌国的尊敬和历史学家、军事学家的客观评价。
隆美尔在北非最终被英军击败,返回欧洲后已无大作为。1944年,他受到谋杀希特勒的“七.二零事件”的牵连,被迫服毒自尽。

曼施坦因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失败,此后败退至波兰边境,他对希特勒的错误指挥进行批驳,最终被希特勒解职。战后曾被英军监禁,获释后定居联邦德国,1973年去世。

古德里安的坦克部队在莫斯科败退,他被希特勒撤职,虽不久又被重新起用,但由于与希特勒的分歧,再次被贬。战后曾被美军俘虏,获释后定居联邦德国,1954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