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有哪些内容?

作者&投稿:席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国志-京东图书,丰富读物让孩子爱上阅读!~ 第一《计篇》,论述怎样在开战之前和战争中时行谋划的问题,并论述谋
划在战争中的重要意义。孙武认为,在开战之前,必须对敌我双方的基本条件
作周密的研究和比较,认真地时行谋划,以便制订正确的作战计划。决定战争
胜负的基本条件有五项,就是“道”(道义)、“天”(天时)、“地”(地
利)、“将”(将帅)、“法”(法制)。对这些条件比较清楚了,就可以判
断战争的胜负。在战争时行过程中,也必须根据利害关系和不断变化的形势来
时行研究和谋划,采取机动灵活的措施,做到“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地打击
敌人。孙武认为,谋划周密就可能在战争中获胜,谋划不周难于获胜,根本不
进行谋划是肯定要失败的。
第二《作战篇》,论述速战速胜的重要性。因为出兵打仗要耗损国家大量
的人力、物力、财力,拖久了就会使军队疲惫、锐气挫伤、财货枯竭,别的诸
侯国会乘机进行进攻。从速胜的思想出发,孙武反对以当时简陋的作战武器去
攻克坚固的城寨,也反对在国内一再征集兵员和调运军用物资,而主张在敌国
就地解决粮草,主张用财货厚赏士兵,主张优待俘虏,主张用缴获来补充壮大
自己。他认为这样做,才能迅速战胜敌人。
篇三《谋攻篇》,论述用计谋征服敌人的问题。孙武认为“不战而屈人之
兵”是“善中之善者”,“全国”、“全军”、“全旅”、“全卒”、“全伍
”地强迫敌人屈服投降是最理想的作战方案,“破国”、“破军”、“破旅”
、“破卒”、“破伍”地用武力击破敌人则次一等,“非善之善者”。
怎样才能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呢?孙武认为上策是“伐谋”,其次是
“伐交”,再次是“伐兵”,即主张通过政治攻势、外交手段和武装力量来征
服敌人。在和敌人斗争时,如果敌强我弱,应该集中优势兵力战胜敌人,做到
“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即有十倍于敌的兵力就包
围敌人,有五倍于敌的兵力就进攻敌人,有一倍于敌的兵力就设法分散敌人,
和敌人的兵力相等就要善于战胜敌人,比敌人的兵力少就要善于退却,战斗力
不如敌人就要避免与敌人作战,不能强拚硬打。孙武在此篇中提出了“知彼知
己,百战不殆”的光辉思想,认为谋略必须建立在了解敌我双方情况的基础上。
第四《形篇》,论述用兵作战要先为自己创造不被敌人战胜的条件,以等
待敌人可以被我战胜的时机,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孙武认为:战争的胜
负决定于敌我双方力量的大小,要想战胜敌人,就必须在力量的对比上使自己
处于绝对优势,造成一种迅猛不可抵挡之势。除此之外,还要等待敌人可以被
我战胜的有利时机,善于抓住敌人的弱点,这样,就能轻而易举地战胜敌人。
孙武认为,要在作战中取胜,必须善于对待攻和守的问题。兵力不足就防守,
兵力有余就进攻。防守时要十分严密地隐蔽自己,进攻时要打得敌人措手不及
。这样,就能达到“自保而全胜”的目的。
第五《势篇》,论述用兵作战要造成一种可以压倒敌人的迅猛之势,并要
善于利用这种迅猛之势。
势是什么呢?孙子说,这种势就像可以漂起石头的激流,就像一触即发的
拉满的弓弩,就像圆石从千仞高山上滚下,有一种不可抵挡的力量。用这种力
量打击敌人,就能够以一当十,所向无敌。
怎样造成这种势呢?首先,要给自己创造条件,使本身具有战胜敌人的强
大力量。其次,要“择人而任势”。选择熟知军事、知人善任的将帅,指挥士
兵作战灵活自如,并且善于用假象迷惑敌人,用小利调动敌人,引诱敌人陷入
圈套,然后用伏兵狠狠地打击敌人。
第六《虚实篇》,论述用兵作战须采用“避实而击虚”的方针。
怎样才能做到避实击虚呢?第一,要使我方处于主动地位,使敌方处于被
动地位,把战争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善于用兵作战的人,能够设法调动
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第二,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打击敌人兵力空虚
之处。第三,要集中自己的兵力,并设法分散敌人的兵力,造成战术上的我众
敌寡。
孙武指出,运用避实击虚的作战方针,要从分析敌情出发,要随着形势的
变化,因为战争过程中的众寡、强弱、攻守、进退等等关系处在急剧变化之中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第七《军争篇》,论述如何争夺制胜的有利条件,使自己掌握作战主动权
的问题。孙武认为:首先,必须了解各诸侯国的政治动向,必须熟悉地形,必
须使用向导,做到情况明。其次,必须行动统一,步调一致,做到“其疾如风
,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勇者不得独进
,怯者不得独退”。第三,要求指挥正确,机动灵活,“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做到以上几点,才能在战争中处于有利的位置。
第八《九变篇》,论述将帅指挥作战应根据各种具体情况灵活机动地处置
问题,不要机械死板而招致失败,并对将帅提出了要求。
孙武强调,将帅处置问题时必须做到:首先,考虑问题要兼顾有利和有害
两方面。在有利的情况下要想到不利的因素,在不利的情况下要想到有利的因
素。其次,要根据不同的斗争目标,采取不同的斗争手段。第三,要立足在充
分准备、使敌人不可攻破的基础上,不能存侥幸心理。第四,要克服偏激的性
情,全面、慎重、冷静地考虑问题。只有做到了以上这些,方能“得地之利”
、得人之用”。孙武认为,将帅要从实际出发处置问题才能战胜敌人,所以对
于国君的违背实际的命令可以不执行,因此,他大胆地提出了“君命有所不受
”的军事名言。
第九《行军篇》,论述行军作战中怎样安置军队和判断敌情问题,还论述
了军队在山地、江河、盐碱沼泽地、平原等四种地形上的不同处置办法,还论
述了军队遇到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等特殊地形的处置办法。
孙武还提出了31种观察、判断敌情的方法,通过这些方法,把看到、听到和侦
察到的各种现象加以分析,掌握真实的敌情,才能制订出正确的作战方案,才
能获得胜利。孙武在本篇中还提出了“令之以文,齐这以武”的文武兼用的治
军原则,即要用道义来教育士兵,用法纪来统一步调,这样的军队打起仗来一
定能取得胜利。
第十《地形篇》,论述用兵作战怎样利用地形的问题,着重论述深入敌国
作战的好处。孙武分析了九种战地的特点和士兵处在这些地区的心理状态,相
应地提出了在这些地区用兵的不同措施,认为深入敌国,等于把士兵投置在危
地、陷入死地,他们会迫不得巳拚死作战,发挥更大的战斗力,而且,深入敌
国,还可就地补充军粮 ,还可因离家太远而不会逃散,服从指挥,一心一意作
战,夺得战争胜利。
第十二《火攻篇》,论述在战争中使用火攻的办法、条件和原则等问题。
孙武认为,火攻有火人、火积、火辎、火库、火队五种,即焚烧敌军的营
寨、积聚、辎重、府库和运输设施这五种。着眼点在于摧毁敌人的人力、物力
和运输线。这五种火攻方法必须变化运用,我军可以掌握,敌军也可以掌握,
应该注意防备。
之攻必须具备条件。除了发火的器材必须平时有准备之外,纵火时还要选
择天时,要在天气干燥和刮风的日子放火。实施火攻也必须和士兵的进攻互相
配合

  以下是《孙子兵法》全部内容的主要归纳:
  《始计篇》第一、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始计篇》也简称《计篇》,是《孙子兵法》的第一篇,“计”本义是计算、估计,在这里指战前的战略谋划。作为《孙子兵法》的首篇,在一定程度可以视为孙子卓越军事思想的高度浓缩和精辟概括,它从宏观上对决定战争胜负的政治、军事等各项基本条件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并对战争的发展进程和最终结局进行预测,尤其强调用兵前的周密谋划对战争胜负的决定作用。其中,“慎战”是孙子指导战争实践的基本主张,“五事七计”是他用以预测战争胜负的基本要素,“兵者,诡道也”则指出了用兵的要领,运用智谋。“慎战”、“五事七计”、“诡道十二术”等都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战略概念,属“庙算”的具体内容。
  《作战篇》第二、讲的是庙算后的战争动员及取用于敌,胜敌益强。“作”是“制造”“兴起”之意。“作战”这里不是指战争,而是指战争前的准备和筹划,属于“未战而庙算”的范畴。本篇继《计篇》之后,在“慎战论”思想的指导下,着重分析了战争与经济的关系,战争依赖于经济,但会对经济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谋攻篇》第三、讲的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
  前三篇说的是战略运筹。
  《军形篇》第四、讲的是具有客观、稳定、易见等性质的因素,如战斗力的强弱、战争的物质准备。
  《兵势篇》第五、讲的是指主观、易变、带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气的勇怯。
  《虚实篇》第六、讲的是如何通过分散集结、包围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以多胜少。
  以上三篇是作战指挥。
  《军争篇》第七、讲的是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
  《九变篇》第八、讲的是将军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
  《行军篇》第九、讲的是如何在行军中宿营和观察敌情。
  以上三篇是战场机变。
  《地形篇》第十、讲的是六种不同的作战地形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九地篇》第十一、讲的是依“主客”形势和深入敌方的程度等划分的九种作战环境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以上两篇是军事地理。
  《火攻篇》第十二、讲的是以火助攻与“慎战”思想。
  《用间篇》第十三、讲的是五种间谍的配合使用。
  以上二篇是特殊战法。
  书中的语言叙述简洁,内容也很有哲理性,后来的很多将领用兵都受到了该书的影响 。

《孙子兵法》全书共十三篇。《计》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这是全书的纲领。《作战》主要是庙算后的战争动员。《谋攻》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形》、《势》讲决定战争胜负的两种基本因素:“形”指具有客观、稳定、易见等性质的因素,如战斗力的强弱、战争的物质准备;“势”指主观、易变、带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气的勇怯。《虚实》讲的是如何通过分散集结、包围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最后以多胜少。《军争》讲的是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九变》讲的是将军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行军》讲的是如何在行军中宿营和观察敌情。《地形》讲的是六种不同的作战地形及相应的战术要求。《九地》讲的是依“主客”形势和深入敌方的程度等划分的九种作战环境及相应的战术要求。《火攻》讲的是以火助攻。《用间》讲的是五种间谍的配合使用。书中的语言叙述简洁,内容也很有哲理性,后来的很多将领用兵都受到了该书的影响

《孙子兵法》分成哪几卷,分别是什么?
答:则是全书的核心内容,其他各个方面,都是围绕这一内容展开的。《孙子兵法》分上、中、下三卷;上卷有《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中卷有《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形篇》、《行军篇》;下卷有《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

《孙子兵法》主要有哪些思想?
答:内容简介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被誉为“兵学圣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

<<孙子兵法>>的内容主要是什么
答:《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兵书。至今虽已历经两千余年,但因其内容博大精深,理论高度概括,实践层出不穷,在现今社会中的每一各层次,从人际关系到国际战略,它仍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其“无为而战、不战而胜”的中心思想,仍不失为一值得借鉴的指导原则。孙子兵法自问世以来,对中国古代军事...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有哪些
答:第二套:敌战计无中生有、暗度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第三套:攻战计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内容介绍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

《孙子兵法》一共有多少篇?
答:《孙子兵法》是一部内容完备、结构严谨的兵法谋略专著。在书中,孙武把与战争有关的军事问题,分为十三篇加以论述。各篇既能独立成章,相互之间又有密切的联系,上下承启,前后衔接,浑然一体。《孙子兵法》十三篇,分别为: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内容
答: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被誉为“兵学圣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孙子兵法内容是什么?
答: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5万 采纳率:16% 帮助的人:3401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 孙武始计第一 孙子曰: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 者,令民于...

叩求:孙子兵法包括哪些内容???
答:2015-12-09 求一本比孙子兵法三十六计高明十倍以上的谋略书籍, 10 2012-12-08 求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原文TXT 8 2018-04-18 孙子兵法有哪些内容? 2010-11-20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全集 322 2013-12-13 孙子兵法有几计? 10 2011-07-25 孙子兵法在管理学中的应用? 11 更多类似问题 > 为你推荐...

《孙子兵法》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答:《孙子兵法》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孙子兵法》,也有《孙武兵法》、《孙武兵书》之称,是我国最古老、最杰出的一部兵书,也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孙子兵法共有八十二篇,其中孙武的弟子们写作的内容也包括在内。而根据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载,孙子兵法应该只有十三篇,如今通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