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百万人行军打仗时,是如何解决士兵上厕所这个问题的呢?

作者&投稿:笃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时候行军打仗的百万大军,是如何解决上厕所的问题的?~

对于战争中的士兵而言,解决肚子里的问题可是一个“大麻烦”。我们都知道,粪便里面其实有很多细菌,当战争时士兵一旦伤口接触到这些粪便的话。战争中的士兵,基本都是在战壕和防御工事里完成饮食起居的,吃饭、睡觉、排泄都在这么一大块区域里,所以,士兵们的如厕问题一般都在战壕的低洼处解决。我们知道近代日本曾对我国实行过细菌战,我国伤亡人数惨重,而且伤者基本无法挽救,其实在古代唐朝的时候,唐朝军队与南诏军队交锋时,也曾在瘴气里吃过大亏,除了有人故意防毒,或者战场的特殊地理环境,其实还有一种方式可能让人染上瘟疫,那就是粪便。

早在唐朝的战场上,士兵们就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他们在安营扎寨的时候还会选择合适的地方挖出公厕,这公厕还不止一个,据史料记载,军队在外驻扎,并不是随意的扎个帐篷就可以了,首先选好几个地方报给长官,然后由上级选好一处易守难攻、可躲避敌人的地方安营扎寨。

并且营房四周会竖起一根根木桩,把整个营地包围起来,划分好赢取,营帐两个一组,不仅营区之间会隔开,就连两组之间还要挖一个水沟,营帐公厕的位置很重要,既要保证士兵的方便,又不能离得太近气味熏人,此外还要远离储存粮食的地方,也要避免在水源的上游,为的就是防止粪便污染了水源或者粮食,发生瘟疫导致全军覆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其实,在古代,行军打仗时的上厕所问题,向来是与粮草供应同等重要。
那么,在技术与设备还不够发达的古代,出征在外的将士们是如何解决上厕所的问题呢?
实际上,在古代,智慧的军事指挥家们早已考虑到这一问题。在很遥远的古代,只要有军队作战这种形式,就已经有了“挖厕所章程”,即有明确的兵书,指导行军打仗过程中的如厕问题。
关于行军打仗如厕问题的阐述,在一些历史书籍中也有记载。

《三国志》中记录:亮率数万之众,其所兴造,若数十万之功,是其奇者也。所至营垒、井灶、【圊溷】、藩篱、障塞皆应绳墨,一月之行,去之如始至,劳费而徒为饰好,何也?
【圊溷】即厕所,这就是说诸葛亮在率军出征之时,要求大军扎营后,必须建有临时厕所,且厕所与其他军用设施必须划定严格的界限,以防止混淆。
唐朝《李卫公兵法》对厕所问题也做过论述。书中说,大军扎营时,每个营区都要挖一个公共厕所(“诸兵士每下营讫,先会两队共掘一厕”),同时着重强调厕所挖位置,要远离水源和粮草,要离营房有一定的距离,但不能太远,以免上厕所的官兵不能及时归队。
清朝的湘军也对如厕问题有较为严格的规定。曾国藩创作了一系列近似于“顺口溜”的歌谣,在他的《得胜歌》中就这样写道:
一营只开两道门,门外驱逐闲杂人。
周围挖些好茅厕,免得热天臭气熏。
在这首包罗了行军作战各方面的歌谣中,特地指出了“茅厕”的问题。

从以上资料可以得知,古人在行军打仗的过程中,会修建简易厕所。厕所选址要要遵循以下原则:
①远离厨房和水源,但又不能离营房太远,以免士兵不能及时归队。
②一般选择河流下游和风向下方,以免污染水源和因为气味走漏了军队行军位置和方向。
③足够深,足够隐蔽。④简便实用,方便快速搭建,快速掩埋处理。
简易厕所一般就是一条比较深的壕沟,上面有的会安装一根长木棍,便于将士坐便。
试想一下好几百人排在同一条壕沟里坐便,那场面定让你觉得滑稽可笑。
事实上,这种场面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士兵上厕所的时间有严格的规定,而且是轮替制的,不可能出现多数人同时上厕所的情况。
上厕所时,大小便是分开的。上完厕所要及时掩埋粪便。避免滋生蚊蝇细菌。如有疫情,还会放火焚烧。
古代,将士在守护城池的时候,大小便又有另一种用途,当敌人在攻打城池时,将粪便尿液煮沸沸,必要时加上狼毒砒霜等毒药,从城墙上泼下,不仅可以烫伤敌人,且粪便肮脏,伤口多腐,难以医治。
在国外,古代的外国军队也有一套建立厕所的智慧。公元 1 世纪罗马军团很注重厕所设置。

据资料记载,罗马的行军营地在寨墙与护营壕沟之间,有木板盖深沟作临时厕所,永备军营内有冲水式厕沟,深度至少三米,须有石板或木板盖。水流从河流上游引入,在军营中使用后,顺下水道冲走厕沟中的秽物。
波斯地处较为干旱的中东,故而波斯军队对战地厕所把关极严,为了防止蝇虫孳生,而导致疾病扩散,波斯大军一般会在厕所附近放置特制的杀虫剂,以尽量杀灭蝇虫。
干燥的地方相对缺水,故而严禁将厕所修在靠近水源的位置,不过,波斯人有时会修一些不逆流的小型暗渠,以供清洁之用。
其实,在如厕问题上,古人的智慧和现代军队还是差不多的,主要考虑的是方便卫生,杜绝瘟疫,至于如厕条件,那当然是尽量从简咯。

虽然这个问题是可以随地解决的,但那也是在只有一两个人的情况下,这样数万甚至数10万的大军出行,那肯定是不能随地解决的,要是随地解决,那得是多大的气味污染,视觉污染现场啊,而且还会污染水源,滋生蝇虫,导致很多疾病的传播,要是都病了,那还打什么仗啊,直接投降认输算了。

所以不仅不会被随地解决,而且还是被列为重中之重的。不仅要建,建的位置还要对。军中还是要做饭的。

连三国志里都写诸葛亮他出征时所带的士兵各种生活配备设施一应俱全,并且还严格按照标准建造,这其中自然就包括了厕所,其他军队也是,基本都会分一拨人来建造茅房,争取打仗撤退时都一丝不乱,不过得除了成吉思汗的军队和个别游击军队,成吉思汗并不要求军队修建厕所,军情紧急时甚至连粪便都不会处理(我猜常驻时还是要建的)。而游击军队也没有建立厕所的必要了,毕竟要随时随地的转移阵地。

在西方也有学者考证,帝国时代的罗马军团行军时也会修建临时厕所。和我们以前农村的老厕所差不多,挖一条壕沟(我们是坑),上面搭建木板。据说军队要长住时,还要配备冲水的那种厕所,具体我不太想象的出来,大家自个儿脑补吧。

一个合格的将领怎么可能不注重这方面的问题呢?要是弄得不好就会使士兵生病,减弱战斗力,反正打不赢基本上就都是将领的过错了。



我认为古代士兵上厕所肯定是随地解决的,然后在解决完后,再跟上大部队,尤其是在行军的过程中,不可能专门留出时间来解决个人上厕所的问题。

古代行军打仗如何解决如厕问题是后勤中和粮草供应同等重要的事情。

因为大军所到之处,如果不处理好如厕问题,在夏季会引发大规模的疟疾和疾病,但是集中的厕所又不能远离军营,一般行军打仗在营帐不远处挖掘沟壑。

营帐上风处有水源,厕所处于下风处。一般军队开拔之前要燃烧排泄物。

最原始,最经济实惠的方法,无需工具,找个地方,脱裤即可,还可以带个铲子,拉之前挖个坑,拉完就地掩埋,绿色环保无污染,可谓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完美典范。

这个问题好,以前我国地大人少。所以他们可以随便搞。在所也有临时厕所呀。

古代打仗,几十万大军如何上厕所?
答:吃喝拉撒睡是生活的一部分,这是每个人每天都要经历的事,看起来很简单,但是人一旦多了起来,再简单的事也会变得及其复杂。尤其是上厕所这件事,如果每个人都随地大小便,那我们生活的环境有多糟糕,简直不能相信。在古代行军打仗的时候,几十万人在没有厕所的情况下,难道就只能随地解决吗?中国号称...

士兵不打仗也会吃粮草,可为何一打仗,就会出现粮草不够的情况?_百度知 ...
答:大家要知道,咱们古代的时候,尤其是封建王朝之间的战争,尤其涉及到国运的战争,那可是动辄几万人,几十万人,甚至上百万人参与在其中的,绝对不像周边邻国一样来个几十个人小打小闹,还得抓紧时间记录起来。 相对而言华夏的古代战争一旦打成了消耗战,那对于两方面来说都是一个悲剧,而在唐宋元明清任何一个朝代都有过...

古代行军打仗吃的是什么,都有哪些军粮
答:将这两层意思合并,足以看出军粮在古代军事后勤乃至战争成败、国家兴衰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那么,古人是如何处理这一“存亡大计”的?当时的军粮包括哪些类型?又是怎样制作的?且让我们从浩繁历史画卷中一探究竟吧。小米当家 今人往往用“小米加步枪”形容战时条件之艰苦,殊不知,这种不起眼的,甚至有些...

古代士兵在打仗的时候 古人为什么很少能吃上一顿热饭
答:看到没有,在古代行军作战时,大部分士兵是没有吃口热饭的标配或者标准的,毕竟柴火难找,而且战况紧急。第2点:埋锅做饭所需要的准备工具那有人就说了,士兵们就是想吃口热乎饭,朝廷必须满足士兵的这点诉求,就得立刻马上去埋锅做饭。那么在埋锅做饭之前,一般需要准备什么东西呢?大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情况:首先就是石块...

“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耳”,古代将军身手究竟如何?
答:古代农民的生活并不富裕,大部分都是贫民。营养跟不上,身体素质就会很差,就算后期的营养跟上了,也不能官宦世家相比。农民出身的士兵,他们在打仗时是听从上一级的安排指挥的,个人没有技术,没有战术,拿着武器横冲直撞。这样是比不上多年训练下来,战斗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将军的。打仗不是两堆...

为什么说古代打仗耗费粮草,难道不打仗就不吃饭吗?
答:因此在大多数时期,古代军队的吃饭问题,基本还是要靠自己解决,怎么解决呢?别着急,咱中国人到哪里都能想办法种地。早在汉末三国时期,诸葛亮为出祁山讨伐魏国,就组织过士兵和无地流民,在汉中地区开垦土地种田打粮食。那时候的士兵,没有现代这么高的职业化水平,平常不打仗的日子,就挽起裤腿下田种地...

古时候打仗的时候,怎样才能知道敌军多少人马?
答:那么就真的没有一个好的计算军队人数的方式了吗?古代打仗声势浩大,动辄几百万大军,可是真的有那么多人数吗?如何知道对方的人数有多少呢?在古代打仗讲究的是相互欺骗。一个合格的将领是不会把自己真正的实力透漏出来的。这时候,一个有效的计算军队人数的方法就显得十分必要了。中国古代地广人稀,...

为什么说古代打仗耗费粮草,难道不打仗就不吃饭吗?
答:因此在大多数时期,古代军队的吃饭问题,基本还是要靠自己解决,怎么解决呢?别着急,咱中国人到哪里都能想办法种地。早在汉末三国时期,诸葛亮为出祁山讨伐魏国,就组织过士兵和无地流民,在汉中地区开垦土地种田打粮食。那时候的士兵,没有现代这么高的职业化水平,平常不打仗的日子,就挽起裤腿下田种地...

古代中国打仗,真的可以双方都拉出百万大军吗?
答:而且古代的人口本来就少,加上生病夭折,一个国家不可能有100万以上的男丁,而且行军路上非常的遥远,有些新兵根本没有经过训练,战事突发直接就被拉去打仗了,吃不饱,穿不暖,加上一路上卫生条件不好,死的死病的病,到了真正的战场就没有多少人了,所以双方是不可能拉得出百万大军的。但是如果是...

打仗的时候为何非要一个个攻破城池,而不是直接绕开走?
答:但最关键的一条不容忽视,那就是粮草。没有占据这座城池为根据地,而绕开行军就会大大拉长战线,从而延长粮草补给线。我们知道古代打仗粮草是最基本的、最关键的,纵使你有百万大军,若没有粮草的支持,不仅没有战斗力,甚至将士都会饿死溃逃。秦末楚汉之战的时候,项羽与刘邦两军对垒,项羽大军开到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