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言虚词“所”的几种用法

作者&投稿:望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文言虚词“而”的用法~

你知道文言虚词“而”的主要用法吗

文言虚词“之”的用法及其举例如下:
1.作代词:
⑴作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代词。
①太后盛气而揖之。(《触龙》)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
③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数存之。《信陵君》
④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
⑤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与妻书》)
⑵作指示代词,多表近指。译为:这,此。
①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季氏伐颛臾》
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
③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④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廉蔺列传》
2.作助词:
⑴放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 之间,译为“的”。
①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
②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勾践灭吴》
⑵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②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
③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勾践》
④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齐桓》)
⑶宾语前置的标志,放在倒置的动宾短语之间。 不译。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②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
③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④夫晋,何厌之有?
⑷定语后置标志,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不译。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②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
③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石钟山记》)
⑸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
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⑹音节助词,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不译。
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于国》
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③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④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3.作动词。
⑴动词,到……去。
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③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



一、用作助词。

经常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短语,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如:

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信陵君窃符救赵》)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余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指南录〉后序》)

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如: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指南录〉后序》)

前所谴责,因而获免。(《柳毅传》所字结构。)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兰亭集序》)

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信陵君窃符救赵》)

二、在有些句子中,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如: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指南录〉后序》)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窃符救赵》)

三、复音虚词所以。所和以连用,文言中也常见。用法主要有两种:一种表示原因,一种表示手段和目的。表示原因的,如: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出师表》)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表示手段或凭借的如:

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信陵君窃符救赵》)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虎丘记》,凭借……方法。)

文言文虚词用法。。。
答:(《师说》)“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如:二、在有些句子中,“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如: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三、复音虚词“所以”。“所”和“以”连用,文言文中常见。用法主要有两种:一种表示原因,一种表示手段和...

文言虚词18个及用法
答:文言虚词18个及用法如下:1. 之 用法:作介词,表示动作的对象。例句:吾见之矣(我已经看见了)。2. 者 用法:作为名词后缀,指人或事物。例句:为人者宜慎独。(作为人应当小心独处)3. 乎 用法:用于疑问句或表示疑问、感叹。例句:孰知世事之变乎?(谁知道世事的变化呢?)4. 于 用法:表示...

文言文的虚词用法
答:高中语文18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纳 《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 18 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 以因 于则者之 1 .而,é r(1)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①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劝学》 (). ——螃蟹有六条腿,...

文言虚词用法总结
答:4、复音虚词“于是”,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于是”不完全相同。①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在的承接连词或因果连词相同。现代汉语也这样用。②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于是”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可根据“于”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在这”“从这”等。吾祖死于是,吾父...

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
答:而---连词,可不译。//黑质而白章。何---怎么。//又何间焉?乎---表疑问,吗。// 不亦悦乎?乃---就。// 乃丹书帛曰。其---他的。 // 其妻曰。且---连词,而且。 // 余悲之,且曰。若---像。// 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所---适宜的地位。 // 优劣得所。...

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以及例句
答:为在文言中经常用作动词和介词,也可以用作助词。用作动词,意思是做。还可作判断词是用。这些都属于实词范围。下文介绍作虚词用的几种用法。 1.用作介词。除表被动外,一般读去声。 (一)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对等。例如: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二)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

巧记文言文实词虚词
答:“为”所引进的是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有时亦可不出现主动者;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例如: 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 2. 文言虚词用法巧记怎么巧妙记住常见文言虚词18个的用法 文言虚词用法(超详细版) 而 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

常见文言虚词之用法
答: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齐桓晋文之事》) (三)连词 1.表假设,相当于如果。 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赤壁之战》) 2.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 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高帝纪》) 3.至,至于。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齐桓晋文之事》) 八、所 (一)名词 ...

高中文言文十八个虚词
答:1. 文言文的十八个虚词 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文言文虚词何所与
答:所……的格式,表示被动.如: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指南录〉后序》)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窃符救赵》)三、复音虚词所以.所和以连用,文言中也常见.用法主要有两种:一种表示原因,一种表示手段和目的.表示原因的,如: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