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程差改变量和干涉条纹移动级数有什么关系?

作者&投稿:滑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光程差改变量和干涉条纹移动级数的关系:一般来说,光程差改变只能知道条纹移动数,条纹级数判定则需要更多条件。

首先,要看光程差与什么量相关。条纹间距与折射角成反比,即与入射角成反比,入射角越大的光形成的干涉条纹越靠近边缘,故边缘条纹密集而中间条纹较疏。

性质和意义:

在波动光学中,两束光的相位差成为了主要的研究对象,而光在不同介质之中传播是频率不变而波长会发生改变,因而相位关系也就不同。

光程差整合了传播路径这一几何特征量和介质中光的波动性质的变化,利用真空折合距离差这一相同标准,可以计算出不同距离不同介质中传播的两束光的相位差。

费马原理是几何光学最基础的公理,光在同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定律及光的折射定律等基本规律都是通过费马原理推导出的。其揭示了光的传播路径与光程的关系。



光程差改变量和干涉条纹移动级数有什么关系?
答:光程差改变量和干涉条纹移动级数的关系:一般来说,光程差改变只能知道条纹移动数,条纹级数判定则需要更多条件。首先,要看光程差与什么量相关。条纹间距与折射角成反比,即与入射角成反比,入射角越大的光形成的干涉条纹越靠近边缘,故边缘条纹密集而中间条纹较疏。性质和意义:在波动光学中,两束光的...

为什么光程差改变λ,干涉条纹就移过一条,移过一条是什么意思,移动了D...
答:光程差改变与条纹移动有这样的关系式:Δδ=Nλ(N为移动条纹的数目,λ为波长)则N=Δδ/λ 一秒之内d的该变量为0.2mm,则Δδ=0.2*10^(-3)*d/D 将各个数据代入就可以得到N=5

大学物理 光的干涉
答:这个时候,光程差增加了t(1.70-1.40)=0.3t,条纹移动了5个,说明干涉级移动了5级,也就是说,光程差的变动使得原理0级的干涉满足了5级的干涉,所以说光程差应该是5个波长 所以0.3t=480nm*5 所以,t=8μm=8*10^3nm。

光的干涉现象和光程差
答:同一点光源发出的光,分成两束光,再使这两束光经过不同路程后,在空间某一点相交,如果能满足三个条件:①频率相同,②振动方向相同,③位相相同或位相差固定,便在交点上产生干涉,形成相长增强,或相消减弱的明暗相间干涉条纹。产生干涉作用的光波称为相干波。 光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R=nλ,即位相差为2π的整数倍(Δθ...

干涉条纹将向什么方向移动?怎么判断?
答:间距变小,条纹向劈尖顶也就是劈尖角方向移动,具体判断,其中e表示条纹间距,零级条纹即光程差为零,根据几何关系,判断光程差为零的位置如何移动。看间距,间距变小,条纹向劈尖顶也就是劈尖角方向移动。间距变大,条纹向劈顶也就是劈坡角方向移动。物理学中,干涉(interference)是两列或两列以上的...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放云母片会有什么变化?
答:改变一条光线的光程,也就改变了光程差,从而使屏幕上的条纹平移。一条光线的光程改变量=光程差的改变量=(云母片折射率-1)*云母片厚度=N*波长。这里,N就是屏幕上的条纹平移的条数.用薄云母片覆盖在双缝实验中的一条缝上,这时屏幕上的中央明纹移动到原来第7级明纹的位置若入射光波长λ=550nm...

移动一个条纹光程差改变多少
答:10-7米。测量精度决定于测量光程差的精度,干涉条纹每移动一个条纹间距,光程差就改变一个波长(10-7米),干涉仪是以光波波长为单位测量光程差的,其测量精度之高是任何其他测量方法所无法比拟的。光程差,即为两束光光程之差,在几何光学和波动光学中光的干涉、衍射及双折射效应等的推导过程中都具有...

帮我解释一下在光的干涉中,条纹的级数是啥意思
答:光的干涉中,条纹的级数可以理解为第几条。比如牛顿环条纹,最内圈的是第一级条纹,外面第二圈的是第二级条纹,像对称的平行竖条纹,最接近对称中心的称为一级条纹,往外一次叫做二级、三级……只不过是左右对称的。光的干涉现象是波动独有的特征,如果光真的是一种波,就必然会观察到光的干涉现象...

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中干涉条纹变化与光程差的关系?
答:动镜移动半个波长,光程差改变一个波长,条纹观察屏中心有一个条纹移动。移动指涌出、陷入或移过。

大学物理,光学的,关于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计算题
答:1.光线来回两次经过玻璃片,所以增加光程是:2nd.2.10个条纹移动,说明经过了10个周期,说明相位改变了10π,每改变一π,条纹移动一次,因为相位=2*π*波长,所以,光程差改变了5个波长,那么就是5*640=2*1.5*d,解得d=1006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