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有一名德国军官没有执行希特勒的命令保存了文化遗产

作者&投稿:播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二战中的德国名将,却在希特勒的命令不屑一顾的是哪位?~

隆美尔
隆美尔简介:埃尔温·约翰尼斯·尤根·隆美尔(德语:Erwin,Rommel),纳粹德国的陆军元帅,著名的军事家、战术家、理论家,绰号“沙漠之狐、帝国之鹰”。隆美尔与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被后人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之一。

你说的是敦刻尔克?
按照后来的考证,实际上是A集团军群司令,龙德斯泰德最先提出的,龙帅担心法国人会在侧翼来一个突击,因此需要保留宝贵的装甲部队,他希望让坦克部队停下来,让后面的步兵赶上来解决问题
接着是胖子戈林的影响,戈林信誓旦旦地说可以用空军解决
最后是小胡子对英国人有好感,觉得可以和谈
没想到英国人绝不妥协,抓住机会跑回去了

  你说的是 狄特里希·冯·肖尔蒂茨 1944年的时候是巴黎城防司令,他出名是因为他没有执行希特勒 要他毁灭巴黎的命令,放盟军进城,拯救了巴黎,战后他还回到了巴黎故地重游呢。

  1944年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成功登陆,一路长驱直入,先锋已抵巴黎城下。希特勒很清楚,如果巴黎打败了,那么就剩下一个战役让他打了,那就是德意志战役。“谁能守住巴黎谁就能守住法国!”巴黎需要一个忠诚和能力无懈可击的人,一个能够以铁腕手段恢复巴黎秩序的人,一个知道如何毫不迟疑地扑灭人民暴动的人,一个知道如何为巴黎进行希特勒肯定会要求的那种拼死防守的人。8月23日,希特勒把这一重大使命交给肖尔蒂茨,要他把巴黎当作一个被围困的要塞来指挥,与巴黎共存亡,同时发出命令:“巴黎绝不能沦于敌人之手,万一发生此一情况,他在那里找到的只能是一片废墟。”他派出爆破专家让他们准备炸毁城中的45座桥梁以及重要的工厂、公用设施、政府办公楼等,卢浮宫等名胜也在被毁之列。随后几天,希特勒不断催问“焦土计划”的执行情况,要求在最后时刻将巴黎付之一炬。“巴黎就要像华沙一样了。”

  来自希特勒的命令一个比一个疯狂,来巴黎实行无情惩罚的德军增援部队即将开赴巴黎,巴黎危在旦夕。肖尔蒂茨没有执行希特勒的命令,巴黎没有被毁灭。原因首先在于希特勒的溃败。肖尔蒂茨从来都是无条件地接受命令、完成任务,他不喜欢做重大决定。“直到现在为止,他一直是牢固地附属于德国的非人格化的军事机器。他的决定,除了次要的战术决定外,都是别人给他做好让他去执行的。”到巴黎后,肖尔蒂茨生平第一次在命令面前犹豫了。美军很快就会从城南和城北跨过塞纳河,巴黎没有军事上价值。他后来说:“我所受命要做的是怎样一种野蛮行径?一个在文明社会中长大的人又怎么能将这样的计划付诸实施?”其实,肖尔蒂茨在荷兰、乌克兰的行为不就是野蛮行径吗?但那时他没有犹豫。这一变化基于他对纳粹信仰的丧失。当肖尔蒂茨奉命去见希特勒领受命令时,他像一个为了重新确立信仰去朝圣的香客,希望希特勒能够给他信心,使他再次确信德国能够打胜这一仗,但他面对的却是一个面容憔悴,精神萎顿,双肩下垂、上气不接下气、嘴角喷着唾液、额角露出汗珠、不断发出一阵痉挛性喊叫然后又颓然无力的“老人”。怎么能把德国的命运寄托在这样一个人身上?肖尔蒂茨没有找到信心,他感到他曾经盲目效忠的这个人已经疯了。从这一天起,肖尔蒂茨担心,希特勒创造奇迹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所在地能够以各种借口拖延爆破计划,没有认真执行希特勒一再下达的毁灭巴黎的命令。从不自觉到自觉,他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不能像他过去毁灭乌克兰乡间交叉路口上的一个村庄那样毁灭巴黎,不能让巴黎为希特勒陪葬。

  原因也在于巴黎的美丽和伟大。维希政权的巴黎市长皮埃尔·泰丁格在德军巴黎战区司令官冯·肖尔蒂茨的面前,看到了这位普鲁士军人要将巴黎夷为平地的坚定决心。趁着肖尔蒂茨说得太激动而气喘咳嗽的当儿,他建议两人到外面阳台上去。面对展开在他们面前的美丽城市,泰丁格向那个似乎没有感情的军人做了一次最后的陈词:“给一位将军的任务常常是毁坏,不是保存。不妨设想将来有一天你有机会作为游客又站到这个阳台上来,再一次欣赏这些使我们欢乐、使我们悲伤的建筑物。你能够这么说,‘本来我是可以把这一切都毁灭掉的,但是我把它们保存了下来,作为献给人类的礼物。’我亲爱的将军,难道这不值得一个征服者感到光荣吗?”肖尔蒂茨也感受到巴黎儿童欢快的笑声、穿着花布衣裙的漂亮的姑娘,正午的阳光,夏日的微风,绿色的草坪等等,“我喜欢这些漂亮的巴黎女人。”巴黎不是波兰,不是乌克兰。“夷平巴黎,会犯下一个历史永远不会宽恕的罪行”。在这个意义上,是巴黎自己拯救了自己。

  在关系巴黎命运的紧张时刻,肖尔蒂茨面临的一个重大压力不只是希特勒统帅部的一个比一个“巴黎烧了吗”的追问,也不是来自德军西线总司令部的督促,而是巴黎人民的起义。此前的8月3日,波兰人民举行起义,近在咫尺的苏联红军违诺裹足不前,致使纳粹镇压了起义,华沙一片火海,20万波兰人丧生。消息震惊了巴黎,抵抗组织决定发动起义以配合盟军解放巴黎。抵抗运动中势力最大、组织最严的派别共产党所领导的派别,不仅掌握了工会势力,而且在巴黎警察总署里也有地下组织。为了确立自己对未来法国的领导权,不想让戴高乐抢先上台,他们不顾盟军要求暂缓起义的命令,率先在街头筑起街垒,举行起义。并准备付出惨重代价:

  “不论代价如何,共产党人都要发动他们的起义,即使后果是使世界上这个最美丽的城市毁灭。”

  “巴黎值得死掉二十万人。”

  “巴黎宁可像华沙一样毁灭掉也比偷生下来再经历一次1940年好。”

  他们也相信,在德军铁蹄下生活了四年的爱国的法国人,是愿意付出这个代价的。但是他们缺少弹药,需要盟军迅速支援。 另一方面戴高乐派要在巴黎解放上抢头功,以便确立以戴高乐将军为首的自由法国作为法国合法政府的地位和戴高乐本人的国家领袖身份。为此目的,戴高乐不同盟军有关方面联系,就径自搭乘其专机,从他暂时流亡的阿尔及尔,悄悄地飞到法国北部盟军前沿司令部,要求艾森豪威尔同意由自由法国部队率先解放和开入巴黎,甚至在艾森豪威尔还没有最后同意之前,他部下的一个师就已趁夜整装出发了。在获知起义不可避免的情况下,也随之起事。华沙悲剧在前,起义能否成功取决于盟军能否迅速进入巴黎。

  但有两个因素使得盟军计划暂不解放巴黎。第一,德国人会为巴黎决一死战,盟军不愿进行像斯大格勒那样的巷战;第二,攻占巴黎需要承担民事责任,这一义务相当于维持八个作战师。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坚持法国是军事区,巴黎的政治需要必须服从盟军的战略要求。“不能让巴黎发生的任何事情改变我们的计划。”巴顿将军说得明白:他的任务是“歼灭德军,而不收复巴黎。”一边是弱小的起义力量,一边是强大的纳粹军队,肖尔蒂茨受命对起义部队实施空中和地面的打击,他的周围更不乏法西斯死硬分子,战斗一触即发。

  1944年8月21日闷热的夜晚,肖尔铁茨经历了一场痛苦的心灵搏斗:“在服从命令的本能和这些命令可能把他引向什么惨祸之间,他发现自己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可怕境地。历史绝不会宽恕毁灭巴黎的人。这对冯·肖尔蒂茨来说,是个极有说服力的论点。而这样做的人可能在巴黎的灰烬上被绞死,则更具有说服力。冯·肖尔铁茨准备在巴黎作为军人去死,但是却不准备当作罪犯去死。”他冒着“叛国者”的风险,竭力避免与起义者交火,尽一切可能约束部下的冲动,双方达成停火协议。三天后,街垒巷战再次爆发,局势即将失去控制,他本人也面临再不执行爆破命令就要被解职的危急关头,肖尔蒂茨又以间接的方式把巴黎的情况通告盟盟军,提醒他们再不出兵,他只能执行命令实施镇压和破坏,巴黎就会毁于一旦。“既然已给了盟军警告,如果他们不及时采取行动,要对历史承担后果的将是他们,而不是他自己。”肖尔蒂茨拖延了极为宝贵的两天时间。在戴高乐将军和巴黎抵抗力量的努力下,艾森豪威尔改变战略。1944年8月24日晚,法国的一支装甲小分队未遇任何抵抗到达巴黎市政厅,次日早晨,美军第4兵步师和法国第2装甲师沿着肖尔铁茨拒绝炸毁的桥梁到达巴黎。

  巴黎没有像华沙一样。决定性的原因在于敌对双方形成了共识。艾森豪威尔意识到,不能因为巴黎人不听劝阻举行起义而心安理得任由其承担后果,一个古老城市和这个城市两百万居民的安全重于已拟定的战略计划。而当历史把肖尔蒂茨推到一个关键的位置时,他抓住了拯救巴黎、也是拯救自我的机会。原德国总参谋长贝克上将1938年7月16日在一份备忘录中说:“军人服从是有界限的,这就是当他们的知识、良心和责任不允许去执行命令时。”1944年8月,巴黎见证了一个简单的道理:良知和道义改变了一个铁石心肠的纳粹将军,也改变了统率百万雄兵的艾森豪威尔。在历史上,这样的事情不常有,但只要有一次,总是使我们对人类怀有信心。

二战德军装备部部长:阿尔贝特-施佩尔他曾经为了保护巴黎的历史遗迹,拒绝了希特勒炸毁巴黎的命令

一楼错误,那个人是纳粹德国上将狄特里希·冯·肖尔铁茨(Dietrich von Choltitz,1894—1966),保全巴黎的是他

一楼错误,那个人是纳粹德国上将狄特里希·冯·肖尔铁茨(Dietrich von Choltitz,1894—1966),保全巴黎的是他 ..........

肖尔铁茨任巴黎城防司令前,作战很勇敢

路过,虽然我是文科的。。。

二战中有一名德国军官没有执行希特勒的命令保存了文化遗产
答:二战中有一名德国军官没有执行希特勒的命令保存了文化遗产 你说的是 狄特里希·冯·肖尔蒂茨 1944年的时候是巴黎城防司令,他出名是因为他没有执行希特勒 要他毁灭巴黎的命令,放盟军进城,拯救了巴黎,战后他还

二战时代有没有反对种族屠杀的德国将领?
答:古德里安,曼施坦因,隆美尔,他们虽在希特勒的战争中策划指挥,却反对纳粹的屠杀和灭绝政策,更没有参与屠杀暴行

貌似是二战时期的德国军官? 哪位大大有知道的麻烦解答下啊~跪求详细...
答:埃里希·哈特曼(Erich·Hartmann)是一位德国空军的头号王牌飞行员。对于世界各国空军中那些立志要当世界头号王牌杀手的飞行员来说,埃里希·哈特曼一定是最招他们痛恨的人。因为这位前德国空军战斗机飞行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352架的战绩创下世界空战史上空前绝后的纪录,这座很可能是永远无法攀越的高峰迫使哈特曼的...

闪电战提出者古德里安为什么没有审判,他是怎样逃脱审判的?
答:古德里安虽然在二战时期提出闪电战帮助希特勒攻占了很多国家,不过古德里安这个人在二战期间没有做过大规模屠杀行为,而且他也反对希特勒屠杀犹太人,并且他是一位非常有天赋的军事家,因此二战结束后,他只被判刑三年。二战是世界历史上面人类的一次灾难,法西斯发动了这场灾难,全世界有很多国家的人民都在...

二战纳粹德国战犯几乎都没有什么好名声,为什么隆美尔却是例外?_百度知 ...
答:隆美尔其实没有传说的那么神奇,之所以没有把他列为战犯也许是他死的过早,或者是其职位还没有达到那个层次,二战德国战犯不是很多主要是因为多数人只是职业军人而没有参加纳粹党,而隆美尔恰恰是纳粹党员,之所以把其捧的那么高,一方面是希特勒需要的功劳,另一方面也是英国人的功劳,因为英国陆军在二战期间...

二战后期德国有一个军官刺杀希特勒失败被枪毙了,求这个军官姓名详细资 ...
答:逝世地点:德国柏林 死因:行刑枪决 国籍:德国 血型:O 罪名:1944年7月20日密谋案的策划者 头衔:陆军上校 宗教信仰:罗马公教 相关简介 施陶芬贝格 陆军上校克劳斯·冯·施陶芬贝格伯爵出生在德国斯图加特附近的小城耶廷根。施陶芬贝格继承了家族的高贵血统,品学兼优,历属第十七骑士团,德累斯顿...

德军名将古德里安为什么没有被审判
答:很多惨不忍睹的罪行都是党卫军执行的,国防军的任务就是打仗。德国是一个军国主义色彩很浓的国家,德国军队中的很多军官和士兵都出身于标准的军人世家。这样的士兵通常是只负责战争,丝毫不过问政治,古德里安就是这样的人。虽然在战争过程中,古德里安非常狠。但在平日,古德里安还是非常遵守军纪的。...

二战过后德国意大利为什么没有军官上军事法庭,反而全
答:这主要源于两国的体制差异 对于战犯的审判,之所以德国和日本在人数上不一样。主要原因还是国家的制度原因。政府的导向就是让日本实现全民战争化,使得日本整个国家从上到下都像一台战争机器。这就涉及到军队和政治的关系。日本是军政政权,军队控制着政治。因此这样的军权主义导致的结果就是军人控制着国家...

求二战电影名,在森林里有一特狠的疤面德军军官,有大炮打得盟军很狼狈...
答:德国影片《冒牌上尉》影片讲述了一名十九岁的普通国防兵威利•赫罗德在二战最后两周内成为所谓的“埃姆斯兰德刽子手”的故事——他凭借捡到的上尉制服而假冒军官,将溃散的其他士兵聚集起来组成特别任务小组,一路抢掠地在行将陷落的纳粹帝国大地上为所欲为,并以元首为榜样掌握起逮捕和生杀大权 ...

熟悉二战德军军官的进
答:熟悉二战德军军官的进 很想知道在阿登反击战中残杀美军战俘的派普尔(又译佩珀、派巴)的战斗经历以及最终结局——据说战后其因为战争罪受审。他应该算是一个比较有个性的纳粹军官。... 很想知道在阿登反击战中残杀美军战俘的派普尔(又译佩珀、派巴)的战斗经历以及最终结局——据说战后其因为战争罪受审。他应该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