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一套完整的铜钱有多少枚,分别都叫什么

作者&投稿:国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清朝铜钱一套有几个~

一下这些是普通常见的
雍正通宝 宣统通宝

  一共7种
  老满文钱币

  清太祖努尔哈赤于天命元年(1616)年铸满文“天命汗钱”和汉文“天命通宝”。清太宗皇太极于天聪元年(1627年)铸满文“天聪汗钱”。此时的满文为旧 满文,是1599年借用蒙文的音节进行拼音而创制,又称无圈点满文,文字结构和语法尚不完善,因此“天聪汗钱”尚有不同三种的读法:天聪汗钱、天聪通宝、 聪汗之钱。这一时期铸币种类少,铸量也不多,因为当时长城以北地区以实物贸易为主。1632年对旧满文进行改造,成为有圈点的新满文。顺治以后的钱币,使 用的都是新满文。

  顺治通宝

  1664年,清朝定鼎北京统一中国后,随着经济文化的不断向前发展,铸钱的种类和数量也随之增大。因此顺治以后流传下来的钱币最多、最常见,几乎每个家庭都能找出几枚清代的钱币。
  清世祖福临于顺治元年(1644年)设工部宝源局和户部宝泉局开铸“顺治通宝”。顺治通宝共有五种形式:第一种是初铸的依照明钱形制的“顺治通宝”,分 小平、折二、折十共三种。小平为光背,铸量不多,宝字内从缶者更少。折二钱背右二,折十钱背穿上十,穿右一两者世存稀少。当时国内大部分地区仍沿用明钱, 采用这种形制,有利于新旧钱之间的兑换和经济文化的交流。第二种背有一个汉字,代表各地区名。有户、工、河、临、宣、蓟、延、原、同、云、荆、昌、宁、 浙、东、福、阳、襄,共18种,延字者最少,而穿上延、宣、蓟等更少。第三种世称“一厘钱”,即背穿右汉文局名,穿左一厘二字,有户、工、同、福、临、 东、江、宣、原、陕、蓟、昌、阳、河、宁、云、浙,共17种,以同一厘及东字上下一厘者最少。第四种是背满文钱,仅工部宝源局与户部宝泉局所铸两种,种类 虽少,铸量却很大,惟宝泉折二型钱极为罕见。第五种是背满汉文钱,均记局名,有同、浙、临、东、江、宣、原、陕、蓟、昌、宁、河,共12种,铸量也多。清 代钱币恢复了宋代钱币形制的某些特点,如钱背平浅,外廓较宽。

  康熙通宝

  清圣祖玄烨在位六十一年,实现了全国的统一,经济稳定,商业发达,因此钱币的发行量很大。“康熙通宝”厚重圆大,宝源、宝泉局所铸钱币背有两个满文记局名, 外省各局铸钱穿左满文、穿右汉文记局名,有同、福、宁、东、江、宣、原、苏、蓟、昌、南、河、临、广、浙、台、桂、陕、云、漳、巩,共21种。巩指甘肃宝 巩局,铸量极少,台指台湾,铸量也极少,为红铜质的小型钱,由于既小又少,有人于清代中期铸了一些黄铜的大型台字钱,同时也仿铸了少量西字、北字钱,但西 北二字为楷书,与其它钱局字体不同。背广字钱小字小形者多,大字形者较少见,大字大形又分宋体、美字、狭广等数种版别。宝泉局的“康熙通宝”熙字左面少一 竖的称罗汉钱,字体与当时的一种宫钱相同,它不含黄金,也不特别稀少。

  从康熙开始,清代的铸币形式正式固定下来,据《清史稿•食货志》记载:“康熙元年铸纪元钱,后凡嗣位改元,皆铸如例。”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各朝均铸通宝年号钱,各朝通宝纪局多用满文,少用汉字。道光以前的钱币实行一等制,咸丰之后出现了大钱。

  咸丰雕母

  咸丰时,钱币种类繁多,铸造精美,流传下来的祖钱(雕母)、母钱、样钱也多于其它各朝,且钱文多出书家之手,局面为之一新。据《大钱图录》载:清代铸钱的顺 序是先选至洁之象牙玉石为原材料,刻作钱样,呈钱法堂侍郎鉴定再请皇帝裁定,然后以精铜凿成祖钱(雕母),再用祖钱翻沙铸母钱,以后开铸则悉用母钱印范。 未经批准铸行的祖钱(雕母),中间仅一小圆孔,凡正式铸钱的雕母中间已开成方孔,钱局内称方孔为金口,开金口需要很高的技术,否则铸造时容易粘沙。凡正式 开铸的初铸品大样精美,仍需送交有关部门审核。

  清代银元

  光绪年间,尽管方孔钱依然铸行,先后出现了铜元和银元这两种新的金属货币。铜元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在广东始铸;清代自铸银元始于吉林,但大规模机铸 银元自光绪十五年(1889年)广东造币厂开始。今见铜元有两大类:一类面文为“大清铜币”,另一类面文为“光绪元宝”或“宣统元宝”。铜元和银元的图案 设计精美,仅钱背“龙”的图案就有立龙、坐龙、飞龙、长须龙、反龙、大尾龙、曲须龙、游龙、驼背龙等十余种。尤其是宣统年间的第二套“大清铜币”,设计新 颖,图案精致,在晚清钱币中独占一帜,惹人喜爱。又因其流通时间短,铸量少,而成为收藏之珍品。

  清代厌胜钱

  清代的厌胜钱(即花钱、玩钱),经过二千多年的品类繁衍,文字与图案较之历代更加丰富多彩,各臻其妙。从吉语、祝辞、避邪、十二生肖、人物故事、花卉图案到供养钱、符咒钱、秘戏钱等等,可谓包罗万象,无所不有。

  清代皇宫中常以铜钱做装饰品,其品种数量之多,远远超过其它各朝。从乾隆开始,每当新皇帝继位,铸造背文为“天下太平”的大钱,作为清官中奉先殿帷幕下角的 坠钱。钱背有八卦图案的是上梁钱,据《大钱图录》载:“光绪通宝幕作八卦,案每遇修葺、各殿上梁时,安置宝合(盒),合中皆贮此钱”。八卦代表天、地、 水、火、风、雷、山、泽。古人以梁上安放八卦钱,有避兵火、镇风水的功用。每逢春节、元宵,宫灯下悬挂大小各式铜钱,也称挂灯钱,此种钱多有龙凤花纹和吉 语。每逢皇帝生辰(称为万寿年)钱局要铸精美的“万寿钱”以呈进,“光绪通宝”背福寿钱是光绪二十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时铸的“万寿钱”。每逢年节或国家庆 典,由钱局铸“祝圣钱”,乾隆以前的祝圣钱多有龙凤花纹,乾隆以后逐渐以文字代替,背多吉语、颂词,“嘉庆万年”,背有“五世同堂”、“十全老人”等吉语 颂词的,是嘉庆初年专为已是太上皇的乾隆铸造的。

  清代刻花钱

  在铜钱的钱郭及地张上进行再加工,雕刻出花纹图案的称为刻花钱。我国民间历来有在日用小铜器上镌刻吉祥图案的习俗,显示了人们祈求安居乐业,生活美满的心 愿,铜钱上刻花其意亦源于此。早期刻花钱并不多见,明清以后多了起来,尤以清代为最,特别是康熙和咸丰二朝,咸丰刻花则多见于咸丰大钱。由于咸丰大钱的钱 型大,外缘宽阔,加之铜质较好,容易施展刻花技能。咸丰刻花钱的钱纹图案种类繁多,还有雕刻各种吉语的,如“平安吉庆”、“风调雨顺”、“长生不老”、 “寿比南山”等。铜钱刻花后,一般不再作流通货币用,往往充当佩饰或观赏之用。刻花钱不同于铸造的“花钱”,刻花钱是选用流通货币为材,而花钱是非流通货 币,但两者都是属于压胜钱。刻花钱客观地反映了当时的民风民俗,是研究我国传统民俗文化的珍贵文物。

清朝的一套完整铜钱共19枚,分别叫:
天命汗钱、天命通宝、天聪汗钱,顺治通宝,五式,康熙通宝,三式,雍正通宝、乾隆通宝、嘉庆通宝、道光通宝、咸丰通宝、重宝、元宝,祺祥通宝、重宝,同治通宝、重宝,光绪通宝、重宝,宣统通宝 .

清朝钱币大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社会物质财富也相对丰富了钱币的种类也随着不断演变,更新。但因其版本不一,人们对历史久远的钱币还是比较陌生。每一时期的钱币都是这个时期历史的产物,所以去了解历史钱币也是了解这个时期的历史,这是一件相当有趣的事。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介绍清朝钱币大全都有哪些?

天命通宝

天命通宝为后金太祖努尔哈赤天命元年(公元1616年)所铸造。面文为老满文、汉文两种,满文钱,面文左右上下序读,光背无文,xp钱径2.7--2.8厘米,重5.46。4克,外郭不规整,赤铜,为女真族第一代贷币,距创有文字仅50余年。汉文钱,面文真书,直读光背,钱径2.6厘米,重4.6--6克,传世汉文钱少于满文钱,然较顺治以下诸钱为少。铸行量不大,存世较少,价格较一般钱币普通品为高,满文钱为小平大型。而且读法不同与一般钱文制式,安左右上下顺序读,颇为奇特。汉文钱为小平钱制式,发行量不大。

天聪通宝

天聪汗钱铸于清太宗皇太极1627年在满州即帝位,改元天聪明才智之时。钱径4.4厘米,重2.2克左右。天聪汗钱为老满文当十大钱。钱面文按左上下右序读,直译为'天聪汗之钱',俗称天聪汗钱。钱背穿孔左方老满文'十',右穿孔侧为'一两',是仿照明天启记值记重制。天聪汗钱制作精好,品相优美,边廓坚挺,今天很难得到。旧谱还载有小样当十钱以及汉文'天聪通宝'平钱各一品,很是少见,据传当时仅铸造了200余枚,目前市场价格估计已经上万。

崇德通宝

清初的崇德通宝为清太宗爱新觉罗福临(公元1636—1643年)所铸造,崇德通宝是珍品、奇品。目前市面上的崇德通宝多是:利用崇祯通宝小平作模,再挖去祯字换成德制成罕见的崇德通宝。

顺治通宝

顺治通宝是清世祖顺治年间(1644-1661年)所铸钱。顺治元年,在北京于工部、户部开设宝源局、宝泉局铸币,后随着天下统一,在各地开设钱局,钱币上用楷书写着“顺治通宝”。顺治通宝的成分红铜七成,白铜三成。一千铜钱称为一串。顺治通宝重初定位每文一钱,后改为一钱二分、一钱四分、一钱二分五。顺治通宝的币型未能统一,按照背文可分为五种,也就是“顺治五式”。一式仿明钱,光背,径2.4厘米,重3.6克,二式汉字钱仿会昌开元,铸局各于穿上下左右。计22字,工户同福临东江宣原陕蓟昌西河宁广浙荆延阳云襄。径2.5--2.6厘米,重3.8--4.5克,三式权银

铜钱是同一年号的,同一类型钱各地铸局都要集齐才叫完整。如:顺治通宝,共21个局,小平、折2折十,康熙通宝、雍正通宝、乾隆通宝、嘉庆通宝、道光通宝、咸丰通宝、(祺祥通宝)同治通宝、光绪通宝、宣统通宝。

清朝的一套完整的铜钱为:
天命汗钱、天命通宝、天聪汗钱,顺治通宝,五式,康熙通宝,三式,雍正通宝、乾隆通宝、嘉庆通宝、道光通宝、咸丰通宝、重宝、元宝,祺祥通宝、重宝,同治通宝、重宝,光绪通宝、重宝,宣统通宝 .

顺治通宝,康熙通宝,雍正通宝,乾隆通宝,嘉庆通宝,道光通宝,咸丰通宝,咸丰重宝,咸丰元宝,同治通宝,同治重宝,光绪通宝,光绪元宝,大清铜币,宣统通宝

大清铜币值多少钱?
答:光绪元宝二十文「京东」品牌好货,一站购全,正品低价,畅选无忧,闪电送达,尽享非凡好体验!北京京东世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广告 品质生活-贴心服务-特惠专场 初享 古币钱币收藏铜板铜币大清户部铜板当制钱二十文背单龙仿古 ¥7 元 清代顺治通宝古铜钱真品 保真单枚背东传世古钱币老铜币 图片色 ¥86.33...

光绪元宝龙纹值多少钱一个
答:根据市场价格,光绪元宝龙纹的价格大约是每克拉2000元,每枚大约在3000-5000元之间,具体价格取决于它的品相和文字品质等因素。北洋造光绪元宝7.20钱长尾龙900元 光绪34年北洋造光绪元宝7.20钱短尾龙900元 光绪元宝7.20钱大4卷3900元。铜圆市场上一般在30元-50有龙元左右;银币常一般在1500元-3000元左右,清代光绪元宝...

清朝哪个铜钱最值钱
答:二、乾隆通宝的历史背景 乾隆通宝流通的时期正值清朝的鼎盛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政治稳定。这种铜钱的制作技术和工艺相当成熟,外观美观且设计独特。另外,乾隆皇帝在位期间实行了诸多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这也促进了乾隆通宝的使用和价值提升。因此,这枚铜钱不仅仅是一种货币,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清朝整套铜钱价格
答:参考资料的连接里面就是你所需要的清朝整套铜钱价格(不包括铜圆)参考资料:中华收藏网 http://news.sc001.com.cn/dictionary/04/01/20090916/023658.shtml

元宵节还有什么习俗
答:元宵节是农历新年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圆润的满月,正象征着一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圆满,仅这一点来说,就足以引起中国古人的重视,再加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和元宵,更能衬托出家庭团圆的美好寓意。 元宵节习俗有:赏花灯、偷汤圆 、走百病、送灯与打灯、灯球和灯轮、猜灯谜、放天灯、放烟花、舞龙舞狮、踩高跷、祭...

一贯是多少文?
答:1贯=1000文。一贯,只是宋朝的叫法。汉朝叫“缗”,清朝叫“一吊”。一致的货币是一致的铜币,1000枚。值一两个银币。这是个很大的数字。用麻绳套上1000枚铜钱,也很重,约4.5公斤。到清末民国初,一片海洋相当于1653个铜片或1、2个银片。

古代钱的单位贯是多少 一贯钱是多少个铜钱
答:能兑换500两黄金。古时1两大概为37克,也就是说,家财万贯的大概有37斤的黄金。明朝洪武年间开始发行的纸币大明宝钞,其面值也叫“一贯”。开始是相当于一千文,后来由于贬值,最低降到价值一文左右。所以,一文两贯,其实也就是2001文钱。清朝时期,1贯约等于1两银子,后涨到1两银子兑换2贯钱。

清朝时一两银子等于多少枚铜钱?
答:在清代初期,由于存在贸易顺差,流入了大量的白银。在当时,1两白银可以兑换700到1000文铜钱;在清朝末期的时候,由于战争和赔款等原因,银价开始上涨,1两白银可以兑换5000甚至到7000文铜钱。在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一吊钱,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1600或1700...

清朝的钱币有哪些
答:清朝的钱币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孔铜钱、银两、银锭和纸币。详细解释如下:一、方孔铜钱 这是清朝最为普遍和常见的钱币形式。其形状为圆形,中心有方孔,方便穿线使用。这种钱币主要成分是铜,也有部分使用金或银制成的高价值版本。在清朝时期,这种钱币是主要的交易媒介。二、银两 银两是清朝时期重要的...

清朝时一两银子等于多少枚铜钱?
答: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可以换到制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一两白银:约值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