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含义及翻译

作者&投稿:弥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守株待兔的原文和翻译~

一、原文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二、翻译
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于是,(那个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
野兔不可能再次得到的,而(他)自己却成为宋国人的笑柄。现在居然想用过去的治国方略来治理当今的百姓,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一样的错误呀!
三、出处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五蠹》。

扩展资料一、启示
不能死守狭隘经验、墨守成规。全新的情况产生新的问题,只能用新的方法解决,只有愚蠢的人才看不到事实的变化。

二、主要批评
狭隘的个人经验的思想方法

三、作者信息
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战国时期韩国都城新郑(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人,法家代表人物,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韩王之子,荀子学生,李斯同门师兄。
韩非子是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其关于法家学说的著作,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韩非深爱自己的祖国,但他并不被韩王所重视,而秦王却为了得到韩非而出兵攻打韩国。韩非入秦后陈书秦王弱秦保韩之策,终不能为秦王所用。韩非因弹劾上卿姚贾,而招致姚贾报复,遂入狱。后李斯入狱毒之。
韩非人虽死,但是其法家思想却被秦王嬴政所重用,奉《韩非子》为秦国治国经要。帮助秦国富国强兵,最终统一六国。韩非的思想深邃而又超前,对后世影响深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守株待兔

一、守株待兔失败是来源于战国时期韩国韩非《韩非子·五蠹》中的一个典故。株:露出地面的树根。比喻原来的经验;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死守教条。守株待兔的含义为比喻那些不知变通,死守教条的思想方法。现也用于褒义,比喻只要掌握了规律,做好准备就会成功。
二、原文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出自《韩非子·五蠹》
三、译文
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而今居然想用过去的治国方略来治理当今的百姓,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一样的错误呀!


扩展资料
守株待兔的近义词
一、刻舟求剑 [ kè zhōu qiú jiàn ]
楚国有个人过江时把剑掉在水里,他在船帮上剑落的地方刻上记号,等船停下,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结果自然找不到(秦代吕不韦《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比喻拘泥成例,不知道跟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看法或办法。
二、缘木求鱼 [ yuán mù qiú yú ]
出自先秦《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用那样的办法来追求那样的目的,就像爬到树上去找鱼一样。比喻方向、方法不对,一定达不到目的。
三、墨守成规 [ mò shǒu chéng guī ]
墨守,战国时墨子善于守城,后称善于防守者为墨守。成规,现成的规则、方法。形容死守老规矩,保守固执,不求改进。
四、故步自封 [ gù bù zì fēng ]
也作固步自封。比喻保守,安于现状,不求进步。故步:旧的步子。封:限制住,停止。
五、抱残守缺 [ bào cán shǒu quē ]
抱住残缺的东西,不肯放弃。比喻因循守旧,不愿接受新事物。出自清代江藩《汉学师承记·顾炎武》:“二君负经世之才…岂若抱残守缺之俗儒。”(您两位有经世济民的才能…怎么能像守旧的儒生一样。)

守株待兔: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典出自《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结果自然再无所获!近义词:墨守成规。
 【读音】shǒu zhū dài tù
   守株待兔漫画【用 法】作宾语、定语;指不知变通。
  【结 构】连动式
  【近义词】刻舟求剑、墨守成规,固守成规;好逸恶劳
  【反义词】通权达变
  【同韵词】宽宏大度、晓行夜住、穿房入户
  【造 句】 
  1 我们要主动出击,不能守株待兔,否则会让敌人跑掉。 
  2 思想不能太保守,要勇于探索,守株待兔是不会有收获的。 
  3 要是人人都守株待兔,那么这个社会就不会有创造发明了。
  【灯 谜】柳(打成语一)
  【释义】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

【辨析】“守株待兔”和“刻舟求剑”,都含有“不知变通”之意。但“守株待兔”重在“守”和“待”,形容人不作主观努力,只是存在侥幸心理,想获得意外成功;而“刻舟求剑”偏重于“刻”和“求”,强调虽然主观上努力,但不了解情况变化,不知变通而采取错误方法。
  守株待兔能用于褒义,只要掌握了规律,在兔子必经之道上栽几棵树等兔子撞,也是可以的。比如某地是日军必经之地,我们只要在此做好准备,守株待兔即可。

 守株待兔一成语发源于宋国(今商丘)。
原文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出自《韩非子·五蠹》
译文
  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于是,(那个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野兔不可能再次得到的,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现在居然想用过去的治国方略来治理当今的百姓,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一样的错误呀!
注释
  耕——耕田种地。
  耕者——指农民。
  株——树木被砍伐后,残留下来露出地面的树根。
  触——撞到。
  走——跑。
  折——折断。
  因——于是、就。
  释——放、放下。
  耒(lěi)——古代耕田用的农具,形状像木叉,就是犁耙。
  冀——希望。
  复——再。
  得——得到。
  为——被。
  而身为宋国笑——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
  政——政策。
  治——管理。 
  欲——想要。
  身——自己。
  者——……的人。
  几个“而”的意思:
  (1)折颈而死:表示承接。
  (2)因释其耒而守株:表示承接。
  (3)而身为宋国笑:表示转折。
特殊句子
  因释其耒而守株——省略句
  而身为宋国笑——被动句、省略句
编辑本段
成语启示

主要批评
  不劳而获,天上掉馅饼的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把偶然事件当成必然性事件是十分愚蠢的。主要讽刺的是那些不通过自己的劳动、努力,却还想有回报的人。同时也说明当时政策的腐败,讽刺官员的愚笨。
揭示道理
  这个成语故事比喻不主动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主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有所收获,否则终将一无所获,留下终身遗憾。

守株待兔
【拼音】:shǒu zhū dài tù
【解释】: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出处】:《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示例】:吾料兄必定出身报国,岂是~之辈。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四
【近义词】:刻舟求剑、墨守成规
【反义词】:通达权变
【语法】:作宾语、定语;指不知变通
【英文】:stand by a stump waiting for more hares to come and clash themselves against it--trust to chance and windfalls
【日文】:守株(しゅしゅ
【法文】:attendre le lièvre sous l'arbre
【德文】:nǎrrisch auf eine einmalige,nie wiederkehrende Chance warten
【成语故事】:从前宋国有一个农夫在地里干活,忽然从远处跑来一只兔子,它十分慌张,一不小心就撞在树桩上死了。农夫很高兴,捡起这只死兔子回家美美地饱餐一顿。他想每天都有这样的好事就好了,于是他放下农具整天守在那颗树下,一无所获

守株待兔: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典出自《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结果自然再无所获!近义词:墨守成规。
 【读音】shǒu zhū dài tù
   守株待兔漫画【用 法】作宾语、定语;指不知变通。
  【结 构】连动式
  【近义词】刻舟求剑、墨守成规,固守成规;好逸恶劳
  【反义词】通权达变
  【同韵词】宽宏大度、晓行夜住、穿房入户
  【造 句】 
  1 我们要主动出击,不能守株待兔,否则会让敌人跑掉。 
  2 思想不能太保守,要勇于探索,守株待兔是不会有收获的。 
  3 要是人人都守株待兔,那么这个社会就不会有创造发明了。
  【灯 谜】柳(打成语一)
  【释义】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

守株待兔的意思是【解释】: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出自】:《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示例】:吾料兄必定出身报国,岂是~之辈。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四
【近义词】:刻舟求剑、墨守成规
【反义词】:通达权变
【语法】:连动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守株待兔文言文全文翻译
答:评点 这个故事包含着两种意义,既讽刺了懒汉思想,也批判了经验主义。这告诉我们,切不可把偶然的侥幸作为做事的根据,如果抱着侥幸的心理,片面地凭着老经验去办事,一般是不会成功的。4. 守株待兔的文言文及它的翻译 典 故宋国有个农夫正在田里翻土。突然,他看见有一只野兔从旁边的草丛里慌慌张...

文言文守株待兔字翻译
答:一、原文介绍: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二、译文翻译 宋国有个农夫正在田里翻土。突然,他看见有一只野兔从旁边的草丛里慌慌张张地窜出来,一头撞在田边的树墩子上,便倒...

守株待兔的原文和翻译
答: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于是,(那个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野兔不可能再次得到的,而(他)自己却成为宋国人的笑柄。现在居然想用过去的治国方略来治理当今的百姓,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一...

守株待兔文言文的翻译
答:翻译: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于是,那个农民便放下他的犁耙,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野兔没有再获得,而他自己也成了宋国人的笑柄。原文: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

守株待兔意思?
答: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著奇迹的出现。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英语翻译 wait for gains without pains 日语翻译 守株(しゅしゅ)教育部成语典 注音 ㄕㄡˇ ㄓㄨ ㄉㄞˋ ㄊㄨˋ拼音 shǒu zhū dài tù 成语解释 沿用过去的方法,守在树...

守株待兔文言文及翻译
答:【正音】待:不能读作“dǎi”。 【辨形】待:不能写作“侍”。 【辨字】株:不能写作“猪”。 【辨析】“守株待兔”和“刻舟求剑”,都含有“不知变通”之意。但“守株待兔”重在“守”和“待”,形容人不作主观努力,只是存在侥幸心理,想获得意外成功;而“刻舟求剑”偏重于“刻”...

《守株待兔》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答:出处:韩非〔先秦〕《守株待兔》原文: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译文:宋国有个种地的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折断了脖子死了。于是,他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

守株待兔文言文的翻译
答:守株待兔文言文原文与翻译 [原文]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①,兔走触株②,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③,冀复得兔④。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⑤。——《韩非子》[注释]①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和树茎。②走——跑,逃跑。③耒(lěi)——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象木叉。④冀——希望。⑤而身为...

守株待兔简要翻译
答:【诗文翻译】宋国有一个正在耕作的农民,他的田里有一个树桩。忽然一只兔子跑来,一头撞在树桩上,碰断了脖子死掉了。于是他便放下农具,守在树桩旁,希望能再捡到撞死的兔子。兔子不可能捡到了,自己反而被宋国人所耻笑。现在仍想沿用先王治理国家的方法,来统治现在的人民,都是守株待兔的一类人。...

守株待兔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守株待兔告诉人们不要死守着一个简单的死道理、既定的目标或人和物,一辈子,从不改变最初的想法,妄想从此不用劳作、不用行动,就可以得到第一次成功时或幻想的成果,要知道事物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人应主动努力,不要对任何侥幸的事情抱有幻想。这个故事出自《韩非子·五蠹》,通常这个成语用来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