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毕业班学生心理压抑怎么解决?

作者&投稿:植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初三学生心理压力大,情绪不稳定怎么办~

1:心理压力大,说白了就是怕考不上去罢了,在这里很肯定的告诉你,只要你能把平时的作业和试卷拿出来,静下心来好好看,考上一个好高中是没有什么压力的。我也考过,刚拿到卷子的时候很害怕,害怕试卷好难好难一个,但是当我看到卷子的时候,瞬间就无语了,卷子实在是很简单,比平时的试卷都要简单的多,高考看到试卷的时候我才知道,考高中是没有技术含量的,卷子非常简单,考大学才是关键,妈蛋,高考好几道题看都看不懂,都已经不在我的学习范围内了。
2:国家现在已经不需要那么多的大学生了,技能学校也很不错的说,现在国家缺少的是啥?不就是技术人才嘛!干嘛非要考上呢?考上大学不就是为了好看,技能学校也能考大学啊!而且学到的更多!

我总结的经验是,学习一般都有情绪的周期波动,平均1个月到1个半月一次,情绪从积极乐观到消极厌烦,按人的性格不同,严重程度不同,我以前就这样,在厌烦的时候我总是这样劝自己:
现在是低谷,但是我只要坚持过去,下一个阶段我会更有状态。
总体意思是不要因为一时的挫折而对信心和学习态度有所改变,要持之以恒,一点一点来。
建议你平常有空出去跑跑步,亲近亲近大自然,学着让自己学会放松。学会放松是很重要的一步,你可以从学会深呼吸来放松自己,到学会用各种方法调节自己,这个过程是很漫长的,要一步步来,别着急。
还有,你感觉压力大的时候,看看身边的同学,大家和你承受的压力其实是一样的,也许一开始你会步理解和赞同这个说法,但时间会慢慢让你接受。
所以,不必太担心自己了,把问题都交给时间吧,它会帮你处理好的。

在人类进入新纪元的今天,孩子的健康成长日益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关注的焦点。由于孩子学习竞争日益激烈,学习内容与实践活动增多,他们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和很多的心理障碍。特别是初三学生,随着中考的临近,心理负荷与日俱增。进入初三,学生的学习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学习节奏加快,总有一种咄咄逼人的紧张感;二是学习负担加重,一种新的知识刚刚学完,另一种新的知识又跟上,学生感觉很难应付,时间长了,他们会觉得很累,内心深处有一种失落感;三是面对家长的希望和老师的更高要求,感到力不从心,精神恍惚,本来简单的问题也变成了难题,出现知识恐慌和能力恐慌。这些都说明,多数初三学生正生活在阴影笼罩之下,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

美国学者弗兰德森曾经指出: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工作学习的过程和效率,它对工作学习行为起到定向、调节、激励、坚持、强化等功能,工作学习的过程和效率反映了心理素质的水平,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标志。所以说,只有解决了初三学生的心理问题,才能真正提高毕业班的教育教学质量。

一、初三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

频繁的考试、考核;高强度的学习任务;满负荷的课余安排等都会造成学生精神紧张,心情压抑。面对这些,很多学生会感到焦虑不安,忧虑重重,严重的甚至还出现头痛、失眠。用心理学来分析,这就是所谓的考试焦虑综合症。

从进入学校开始,考试就成了学生的家常便饭,可以说,学生都是从一场一场的考试中过来的。“普九”以后,小学无升学之虑,而中学却不同,在当前社会的评价标准下,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升入好一点的学校,初三学生必须面对一次次的模拟考试。如果成绩不理想,老师就会警钟长鸣,加之学生对自己的要求也较高,总是希望自己能在测试中一显身手,证明自己的学习有所收获,能在同学面前炫耀一下,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但由于一次成绩不理想,担心下一次也会考砸,有的学生甚至产生放弃考试的念头。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学生带着负担进考场,结果严重影响了成绩。在考试中,有的学生受到试题难度的影响,也会感到焦虑不安。在答题过程中,突然遇到一道难题是自己没有复习到的,就算缴尽脑汁都答不上来,自己又不知道跳过继续往下解,结果时间浪费了很多,再往下看时,后面还有很多题目没有解答。这时候,学生就会心跳加快、坐立不安、注意力无法集中。平时沉着、冷静、敏捷的劲头全丢了。本来不成问题的问题,这时却怎么也答不上来,或者答案漏洞百出,甚至字也写错了,简单的计算也错了,题目也读不通了。考试结束后,在老师批改试卷时,学生是一段漫长的等待。怕成绩差,在同学面前丢面子;怕遭到老师的白眼……对考试认知评价的偏差:只能成功,不许失败,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思想负担。消极、自卑、忧郁等情绪接踵而来,如果得不到及时正确地疏导,将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造成初三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

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他们自身的心理素质有关,也与教师、家长的期望和社会的发展有关。

1、自己把成绩看得太重,过分追求成绩的完美。初三学生正处于未成年与成年的转型时期,价值观与世界观善未成熟,他们多数用外界的评价来衡量自己的价值。因此,他们爱面子,自尊心极强,不能清楚地认识自己,对自己的期望过高,他们会因高度重视考试分数而忧心忡忡。

2、在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老师“盼生成钢”的高期望值下,学生的心理负担会日益加重。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学生的自信心会受到挫伤。家长把重点高中看成是孩子成材的唯一出路,为了让孩子能考上,对他们另眼相看,家务不用做,零用钱也比平时给得多,语重心长的嘱咐也多起来。评价体制是束缚教师教学的锁链。为了追求升学率,提高教学质量,他们加班加点,不怕苦累地奋战着,既要看好尖子生、中等生,又要兼顾后进生。这种要求在课堂上难以完成,于是他们只有采取“补”的方法,双周一“大补”,单周一“小补”。在家长和教师的“补贴”下,学生只能埋头苦读,就算背上的包袱再重也不吭声。

3、班级中的后进生,由于在学习、行为等方面表现不如他人,经常受到家长和老师的批评指责。他们或者很自卑,把自己封闭在自我世界里,不喜欢与别人交往;或者自暴自弃,彻底放弃学习;或者产生敌对心理,与家长、老师对着干;或者寻求其他发泄方式,如沉迷于网吧、逃学、抽烟、喝酒、打架等。这些不良行为,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消除心理障碍的方法

如果心理问题过多地积压,得不到及时调节,就会在学生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甚至会影响到他们人格结构的发展,影响其一生。如何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呢?以下是笔者从教数载的感受:

1、要细心观察,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

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因素很多,而且由于环境、性格、性别

等方面的差异,每个学生对同一问题可能会做出不同的反应。对于这一切,一方面要根据每个学生的情绪变化和行为举止窥测其内心深处的变化;另一方面要通过谈心活动,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使学生无所顾忌,愿意向教师倾诉真情。裴斯泰洛齐说过:“每一种好的教育都要求用母亲般的眼睛时时刻刻准确无误地从孩子的眼、嘴、额的动作来了解他内心情绪的每一种变化。”找到了产生心理障碍的根本原因,我们就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2、要以诚相待,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有一项科学调查显示:在回答“我碰到问题首先找谁商量”时,寻找同伴的占70﹪,寻找父母的占10﹪,寻找老师的占8﹪,其它占12﹪。这表明学生碰到麻烦,他首先想到的是伙伴。因为家长、教师往往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现,居高临下,学生的心灵很难畅开,也就很难沟通、理解。我们如何才能让学生消除其对师长的畏惧、隔阂呢?苏霍拇林斯基说过:“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可见,我们平素不能师道尊严,摆架子;只有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把学生当成知己,对他们充分地加以信任,这样学生才会把心里话告诉我们,才会向我们倾吐生活中的沉闷和不快。

3、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取得家长、教师和学生三方面的情感交流。

学生心理负担加重,不仅有着学校方面的原因,家庭也有重要影响。有些家庭父母关系紧张,孩子因缺少关爱而变得自卑、情绪低落,易冲动;有的家庭,父母工作忙无暇顾及孩子,导致孩子不求上进、自暴自弃、放任自流;有的家庭过分溺爱孩子,造成孩子自私、任性、我行我素……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主动争取家长的支持,共同探讨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给予解决。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学生的生活单调、乏味,“三点一线”的范围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和活动空间。根据学生好奇、好玩、好动的特点,积极组织一些文体活动,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如体育方面可组织篮球比赛、排球比赛等,文艺方面可组织朗读比赛、歌咏比赛等。让有各方面爱好的学生都能在获得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能发展自己的特长。

5、对学生进行自信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树立自信心。

要指导学生实事求是地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来调整自己对考试的期望值,不要好高骛远。认清自己的起点,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走,只要自己努力过、付出过就无怨无悔。这样可以让学生减轻心理压力,放下精神包袱,使他们轻装上阵。教育专家孟国泰先生有言:“自信是挖掘潜能的关键,自卑是颓废生命的根源。自信的伟大之处在于变渺小为伟大,化腐朽为神奇”。树立自信心,是克服心理障碍的有效方法。树立自信心,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自信训练。如养成自我排解、自我置辩的习惯。当担心其他同学比自己强时,可以自我置辩:这种担心有必要吗?毫无必要!有人比自己强,但不如自己的人多的是,这种担心是没有根据的。考试意味着与别人竞争,但不到最后鹿死谁手还不知道呢。学生通过挑战消极的自我意识,可以找到正确的自我意识,增强自信心和自知力,以一种新的姿态、新的面貌来面对学习、面对考试。

总之,初三学生的心理问题很多,教师和家长应该多关注他们,发现问题并给予及时解决,让他们健康地成长。

是个别学生,还是整个班级心理压抑?
如果是整个班级的学生心理压抑,问题可能出在老师身上,特别是班主任老师的心理问题影响的。如果是整个初三毕业年级的学生压抑,那问题应该与学校有关。
如果是单个学生,可能与老师有关,但最大的可能是与家长——特别是父母心理问题有关。
问题在哪,我们就针对它解决,相信学生心理压抑的问题就会化解。

多看绿色植物还有多做逻辑思维的游戏

初三毕业班学生心理压抑怎么解决?
答:所以说,只有解决了初三学生的心理问题,才能真正提高毕业班的教育教学质量。 一、初三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 频繁的考试、考核;高强度的学习任务;满负荷的课余安排等都会造成学生精神紧张,心情压抑。面对这些,很多学生会感到焦虑不安,忧虑重重,严重的甚至还出现头痛、失眠。用心理学来分析,这就是所谓的考试焦虑综合症...

孩子觉得学校气氛太压抑应该怎么办?
答:当孩子觉得学校气氛太压抑时,家长和老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帮助他们:1. 与孩子沟通:首先,家长应该与孩子进行深入的沟通,了解他们在学校的具体感受和遇到的问题。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同时也能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关爱和支持。2.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孩子...

学生如何克服消极心理
答:问题一:怎样消除消极的学习情绪? 人其实都有自已的一个奋斗目标,只要你每次有消极情绪的想法,不断的提醒自已,这样你就有了明确的意义不在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了, 记得采纳啊 问题二:初三的学生怎么克服消极心理 找人聊天倾诉一下,或者去看一下心理医生,压力是自己给自己的,别想太多,顺其自然就好 问题三:如何克...

我是一名初三学生,最近感觉非常压抑,听大人说是压力太大,但我不知道...
答:我有过这种经历,那是一种精神的压力,想的太多了,思想有负担,所以你很压抑,切记不要想太多,管他一切呢,做好自己,好好的学习,别贪的事太多呢。看看搞笑的视频,和朋友们多开心开心的玩,找一些能够让你开心的事。不要整天纠结某些事,有些事不是你去处理的,自有人去处理。切记不要想太多...

怎么帮助初中生走出焦虑
答:通过暴露内心困苦和恐惧,释放他长期以来被压抑而积累起来的心理疾苦。要帮他分析产生焦虑心理问题的根源,指出学生产生焦虑心理活动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从而使他能正确了解自身的心理活动。帮助他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逐步指导他营造良好心境和防御焦虑过度心理的方法。通过长期的调整,逐步排除诱发焦虑...

青春期孩子心理压抑怎么开导 青春期孩子心理压抑怎么教育
答:青春期孩子心理压抑怎么开导1、自我调节:青春期孩子抑郁一般会出现过激行为,容易因为一点小事就产生激烈的情绪反应,如考试成绩不理想、与父母争吵等。此时建议选择自我调节的方法调整情绪,如外出参加户外运动,包括跑步、骑自行车以及打篮球等,选择喜欢的运动,或者在天气晴朗时外出晒太阳,缓解抑郁情绪。...

如何解决心理压抑的问题?
答:7. 寻找喜爱的活动:参与喜欢的活动,如读书、绘画、写作、运动等。这些活动可以帮助你转移注意力,提升情绪和心理的积极性。8. 保持社交联系:与他人保持社交联系,参加社交活动,与朋友一起聚会、出去旅行或参加兴趣班等。社交联系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和社会支持,有助于缓解心理问题。9. 管理压力:学习有效...

心理很压抑怎么办
答:1、倾诉 倾诉可取得内心感情与外界刺激的平衡,去灾免病。当遇到不幸、烦恼和不顺心的事之后,切勿忧郁压抑,把心事深埋心底,而应将这些烦恼向你信赖。头脑冷静、善解人意的人倾诉,自言自语也行,对身边的动物讲也行。2、旅游 当一个人心理不平衡、有苦恼时,他应到大自然中去。山区或海滨周围的...

初三生如何调节心理问题
答:进入初三,随着学习压力的增大,你们容易出现对自己学习上没有信心、对前途担心、对父母说教反感、心情烦躁压抑等各种现象,这些现象会对中考产生不利影响,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初三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调节方法。 第一个易出现的问题:欲速不达,挫败信心。 一部分同学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之中,他们有的希望自己的成绩在...

初三压力很大不想上学怎么办 怎么缓解心理压力
答:三、像亲人朋友倾诉自己的心情,寻求解决办法。不要压抑在心里,使自己心里焦灼不安 四、注意合理饮食,注重含补充B类维生素的食物比如小麦等谷类食品,肉类蔬菜也是必不可少的。以上就是初中网我为大家总结的初三压力很大不想上学怎么办,怎么缓解心理压力,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