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一些:司马错,白起,王翦,章邯,庞涓,公孙痤,晋鄙,申不害,春申君,孙膑,田单,田忌,简要

作者&投稿:家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公孙痤是谁?~

魏惠王的相国公孙痤

1、吴起
吴起(公元前440年-前381年),姜姓,吴氏,名起,卫国左氏(今山东曹县)人。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
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在楚国时,辅佐楚悼王主持变法。周安王二十一年(公元前381年),因变法得罪守旧贵族,惨遭杀害。
著作有《吴子兵法》,传于世,与兵圣孙武并称“孙吴”。唐肃宗时,位列武成王庙内,成为武庙十哲之一。宋徽宗时,追封广宗伯,成为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2、张仪
张仪(?-前309年),姬姓,张氏,名仪,魏国安邑(今山西万荣县王显乡张仪村)人。魏国贵族后裔,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早年入于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出山之后,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六国入秦。得到秦惠王赏识,封为相国,奉命出使游说各国,以“横”破“纵”,促使各国亲善秦国,受封为武信君。
公元前310年,秦惠王死后,秦武王继位。张仪失去宠信,出逃魏国,担任相国,次年去世。
3、苏秦
苏秦(?—前284年),己姓,苏氏,名秦,字季子,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早年投入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学成游历多年,潦倒而归。随后,刻苦攻读《阴符》,游说列国,得到燕文公赏识,出使赵国,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并最终组建合纵联盟,任“从约长”,兼佩六国相印,使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关。
联盟解散后,齐国攻打燕国,苏秦说齐归还燕国城池。后自燕至齐,从事反间活动,被齐国任为客卿,齐国众大夫因争宠派人刺杀,苏秦死前献策诛杀了刺客。
著作有《苏子》31篇,收于《汉书·艺文志》,早佚。书《战国纵横家书》存有其游说辞及书信十六篇,其中十一篇不见于现存传世古籍。

4、廉颇
廉颇(前327~前243),嬴姓,廉氏,名颇,一说字洪野,中山苦陉(今河北定州市邢邑镇)人。 战国末期赵国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周赧王三十二年(公元前283年),率兵讨伐齐国,取得大胜,夺取了阳晋,封为上卿。勇猛果敢,屡立战功,闻名于诸侯。长平之战前期,采固守的方式,成功抵御了秦军进攻。
后为赵括所取代,致使长平之战惨败。九年后,击退燕国入侵,斩杀燕军主帅栗腹,进军包围燕都三月,令对方割五城求和,拜为相国,封为信平君。
赵悼襄王即位后,郁郁不得志,先后出奔魏国大梁,老死于楚地,入葬于寿春(今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八公山乡郝圩村)
唐德宗时,名列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追赠临城伯,位列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5、李牧
李牧(?-公元前229年),嬴姓,李氏,名牧,赵国柏仁(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 ,战国时期的赵国名将、军事家,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李牧生平事迹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先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以抵御秦国为主,因在宜安之战重创秦军,得到武安君的封号。
战国末期,李牧是赵国赖以支撑危局的唯一良将,素有“李牧死,赵国亡”之称。 公元前229年,赵王迁中了秦国的离间计,听信谗言夺取了李牧的兵权,不久后将李牧杀害。
李牧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最杰出的将领。深得士兵和人民的爱戴,有着崇高的威望。在一系列的作战中,他屡次重创敌军而未尝败,显示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
尤其是赵破匈奴之战和肥之战,前者是中国战争史中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后者则是围歼战的范例。他的无辜被害,使赵国自毁长城,令后人无不扼腕叹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吴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廉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牧

  司马错, 生卒年不详,秦惠王时期将领,司马迁的八世祖。学属纵横家。曾跟张仪有过争论,主张先伐蜀再伐韩。前316年从石牛道上纵横千里,灭掉蜀国。秦昭王二十七年(前280年)秋,司马错率陇西兵二十万人南下东攻楚国,迫楚献出汉北及上庸地(今湖北西北部)。司马错之孙司马靳,为白起部将

  白起 (?—前257),芈姓,白氏,名起,楚白公胜之后。春秋时期楚君僭称王,大夫、县令僭称公,白起为白公胜之后,故又称公孙起。白起号称“人屠”,战国四将之一(其他三人分别是王翦、廉颇、李牧)战国时期秦国名将。郿(今陕西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中国历史上自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

  王翦, 生卒年不详)关中频阳东乡 (今陕西省富平县美原镇古城村,频阳源于本地频阳河(今天的富平顺阳河))人,秦代杰出的军事家,是继白起之后秦国的又一位名将。,战国末期秦国著名战将,与其子王贲一并成为秦始皇兼灭六国的最大功臣。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使其与白起、李牧、廉颇并列为战国四大名将.

  章邯, 生年不详 秦末著名将领,上将军。秦二世时任少府,为秦朝的军事支柱,秦王朝最后一员大将。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受命率骊山刑徒及奴产子迎击陈胜起义军周文部,屡战屡胜,使秦廷得以苟延残喘。又陆续攻灭义军田臧等部于荥阳直逼陈,迫陈胜遁走。后攻杀反秦武装首领魏咎、田儋、项梁,移师渡河攻赵。巨鹿之战中被项羽击败,漳污之战中再次被项羽击败而投降,随项羽入关,封雍王。楚汉战争中,章邯在汉王元年(前206)八月,与刘邦军屡战不利,退保废丘(今陕西兴平东南)。二年六月,城破自杀.

  庞涓(?-前342),战国时期魏国人。在魏国任大将。公元前354年,庞涓率大军包围赵都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王命孙膑为军师,率军救赵。孙膑乘魏国内部空虚,率军直捣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庞涓撤军回救。疲惫不堪的魏军走到桂陵(今河南长垣北)遇到埋伏在那里的齐军。齐军以逸待劳,大破魏军。“围魏救赵”的桂陵之战,成为历史上的著名战例。此后,庞涓又于公元前342年迎战援救韩国的齐军,中了孙膑的增兵减灶之计而冒进,于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遭到齐军伏兵攻击,庞涓兵败自杀。

  公孙痤 生卒年不详,魏国第3代国君魏惠王时期为相,功绩不详。

  晋鄙 (?-前257),中国战国时期魏国将领,公元前257年,晋鄙奉魏安釐王的命令率军救赵,但安釐王由于惧怕秦兵的干涉,下令阻止晋鄙进军。信陵君魏无忌得知此事后,让曾经受恩于己的如姬盗取兵符,并前往晋鄙军中要求代领兵马。晋鄙心中仍存怀疑,信陵君门客朱亥立时以铁锤击杀晋鄙,信陵君遂引兵救赵。

  申不害 (约公元前385~前337) ,亦称申子,郑韩时期人物(今河南新郑)人。战国时期韩国著名的思想家。他在韩为相19年,使韩国走向国治兵强。作为法家人物,以“术”著称,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的代表人物。 是三晋时期法家中的著名代表人物。

  春申君 (前314-前238)本名黄歇,中国战国时期楚国公室大臣,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与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并称为“战国四公子”,曾任楚相。黄歇游学博闻,善辩。楚考烈王元年(前262),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地12县。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病逝,春申君在前去奔丧时被楚国国舅李园安排的刺客刺杀。

  孙膑 (?----前316年),其本名孙伯灵(山东孙氏族谱可查),是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汉族,山东鄄城人。生于战国时期的齐国阿鄄之间(今山东省的阳谷县阿城镇,鄄城县北一带)。传为著名军事理论家孙武后人,著述有《孙膑兵法》,指挥著名战役有“马陵之战”等。孙膑是孙武后代,曾与庞涓为同窗师从鬼谷子学习兵法 。后庞涓为魏惠王将军,因嫉贤妒能,恐孙膑取代他的位置,骗孙膑到魏使用奸计,孙膑被处以髌刑。齐欣赏其兵法韬略后被齐国使者偷偷救回齐国,被田忌善而客待。后通过田忌赛马被引荐与齐威王任为军师。马陵之战,身居辎车,计杀庞涓,打败魏军。著作有《孙膑兵法》,部分失传。1972年山东省临沂银雀山汉墓中挖掘出土有《孙膑兵法》残简,现藏于临沂金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其书有一万一千余字。

  田单 (tián dān)生卒年不详,妫姓,田氏,名单,汉族,临淄人,战国时田齐宗室远房的亲属,任齐都临淄的市掾(秘书)。后来到赵国作将相。前284年,燕国大将乐毅出兵攻占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接连攻下齐国七十余城。最后只剩了莒城(今山东莒县)和即墨(今山东平度市东南),田单率族人以铁皮护车轴逃至即墨。清《睢州志·浮香阁轶闻绝句之十七·袁参政枢(袁可立子)》:“升平父老能传说,亲见田单破敌时。

  田忌 (生卒年不详)。妫姓,田氏(亦作陈氏),名忌,字期,又曰期思,封于徐州(今山东滕州南),故又称徐州子期。战国初期齐国名将。田忌以田齐宗族的身份作齐将,他很赏识孙膑的军事韬略,向齐威王举荐孙膑,威王任孙膑为军师。在一次赛马时,孙膑向田忌提出了以下马对上马,以上马对中马,以中马对下马的田忌赛马法。公元前354年,发生桂陵之战,魏国攻打赵国,齐国派兵相助,田忌为司令,孙膑为参谋,结果孙膑以“围魏救赵”的兵法大胜。
  公元前341年,发生马陵之战,魏国攻打韩国,齐国派兵相助,仍由田忌为司令,孙膑为参谋,孙膑仍进军魏都大梁,用“减灶之计”,让魏军大将庞涓轻敌深入,结果庞涓被杀,齐国大胜。同年,被齐相邹忌用反间计陷害,田忌无法澄清于事,则逃亡楚国。

司马错, 生卒年不详,秦惠王时期将领,司马迁的八世祖。学属纵横家。曾跟张仪有过争论,主张先伐蜀再伐韩。前316年从石牛道上纵横千里,灭掉蜀国。秦昭王二十七年(前280年)秋,司马错率陇西兵二十万人南下东攻楚国,迫楚献出汉北及上庸地(今湖北西北部)。司马错之孙司马靳,为白起部将

白起 (?—前257),芈姓,白氏,名起,楚白公胜之后。春秋时期楚君僭称王,大夫、县令僭称公,白起为白公胜之后,故又称公孙起。白起号称“人屠”,战国四将之一(其他三人分别是王翦、廉颇、李牧)战国时期秦国名将。郿(今陕西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中国历史上自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

王翦, 生卒年不详)关中频阳东乡 (今陕西省富平县美原镇古城村,频阳源于本地频阳河(今天的富平顺阳河))人,秦代杰出的军事家,是继白起之后秦国的又一位名将。,战国末期秦国著名战将,与其子王贲一并成为秦始皇兼灭六国的最大功臣。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使其与白起、李牧、廉颇并列为战国四大名将.

章邯, 生年不详 秦末著名将领,上将军。秦二世时任少府,为秦朝的军事支柱,秦王朝最后一员大将。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受命率骊山刑徒及奴产子迎击陈胜起义军周文部,屡战屡胜,使秦廷得以苟延残喘。又陆续攻灭义军田臧等部于荥阳直逼陈,迫陈胜遁走。后攻杀反秦武装首领魏咎、田儋、项梁,移师渡河攻赵。巨鹿之战中被项羽击败,漳污之战中再次被项羽击败而投降,随项羽入关,封雍王。楚汉战争中,章邯在汉王元年(前206)八月,与刘邦军屡战不利,退保废丘(今陕西兴平东南)。二年六月,城破自杀.

庞涓(?-前342),战国时期魏国人。在魏国任大将。公元前354年,庞涓率大军包围赵都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王命孙膑为军师,率军救赵。孙膑乘魏国内部空虚,率军直捣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庞涓撤军回救。疲惫不堪的魏军走到桂陵(今河南长垣北)遇到埋伏在那里的齐军。齐军以逸待劳,大破魏军。“围魏救赵”的桂陵之战,成为历史上的著名战例。此后,庞涓又于公元前342年迎战援救韩国的齐军,中了孙膑的增兵减灶之计而冒进,于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遭到齐军
公孙痤 生卒年不详,魏国第3代国君魏惠王时期为相,功绩不详。

晋鄙 (?-前257),中国战国时期魏国将领,公元前257年,晋鄙奉魏安釐王的命令率军救赵,但得知此事后,让曾经受恩于己的如姬盗取兵符,并前往晋鄙军中要求代领兵马。晋鄙心中仍存怀疑,信陵君门客朱亥立时以铁锤击杀晋鄙,信陵君遂引兵救赵。

申不害 (约公元前385~前337) ,亦称申子,郑韩时期人物(今河南新郑)人。战国时期韩国著名的思想家。他在韩为相19年,使韩国走向国治兵强。作为法家人物,以“术”著称,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

春申君 (前314-前238)本名黄歇,中国战国时期楚国公室大臣,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与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并称为“战国四公子”,曾任楚相。黄歇游学博闻,善辩。楚考烈王元年(前262),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地12县。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病逝,春申君在前去奔丧时被楚国国舅李园安排的刺客刺杀。

孙膑 (?----前316年),其本名孙伯灵战国时期军事家,汉族,山东鄄城人。生于战国时期的齐国阿鄄之间(今山东省的阳谷县阿城镇,鄄城县北一带)。传为著名军事理论家孙武后人,著述有《孙膑兵法》,指挥著名战役有“马陵之战”等。孙膑是孙武后代,曾与庞涓为同窗师从鬼谷子学习兵法 。后庞涓为魏惠王将军,因嫉贤妒能,恐孙膑取代他的位置,骗孙膑到魏使用奸计,孙膑被处以髌刑。齐欣赏其兵法韬略后被齐国使者偷偷救回齐国,被田忌善而客待。后通过田忌赛马被引荐与齐威王任为军师。马陵之战,身居辎车,计杀庞涓,打败魏军。著作有《孙膑兵法》,部分失传墓中挖掘出土有《孙膑兵法》残简,现藏于临沂金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其书有一万一千余字。

田单 (tián dān)生卒年不详,妫姓,田氏,名单,汉族,临淄人,战国时田齐宗室远房的亲属,任齐都临淄的市掾(秘书)。后来到赵国作将相。前284年,燕国大将乐毅出兵攻占临淄(今山东淄博东。最后只剩了莒城(今山东莒县)和即墨(今山东平度市东南),田单率族人以铁皮护车轴逃至即墨。《睢州志·浮香阁轶闻绝句之十七·袁参政枢(袁可立子)》:“升平父老能传说,亲见田单破敌时。

田忌 (生卒年不详)。妫姓,田氏(亦作陈氏),名忌,字期,又曰期思,封于徐州(今山东滕州南),故又称徐州子期。战国初期齐国名将。田忌以田齐宗族的身份作齐将,他很赏识孙膑的军事韬略,向齐威王举荐孙膑,威王任孙膑为军师。在一次赛马时,孙膑向田忌提出了以下马对上马,以上马对中马,以中马对下马的田忌赛马法。公元前354年,发生桂陵之战,魏国攻打赵国,齐国派兵相助,田忌为司令,孙膑为参谋,结果孙膑以“围魏救赵”的兵法大胜。
  公元前341年,发生马陵之战,魏国攻打韩国,齐国派兵相助,仍由田忌为司令,孙膑为参谋,孙膑仍进军魏都大梁,用“减灶之计”,让魏军大将庞涓轻敌深入,结果庞涓被杀,齐国大胜。同年,被齐相邹忌用反间计陷害,田忌无法澄清于事,则逃亡楚国。

司马错之孙司马靳,为武安君白起副将
白起王翦都是秦之名将,在《史记》中被列为一传
庞涓与孙膑少时一起从师,后孙被庞陷害,后两人交战二次,皆孙胜,庞被孙困而自尽
孙膑 初逃至齐,为田忌门客,因“田忌赛马”而被赏识,被后者推荐给齐侯

司马错,秦惠王时期将领,秦国夏阳(陕西韩城)人,学属纵横家,亦能领兵战斗。曾与张仪有过辩论,主张先伐蜀再伐韩。前316年从石牛道上纵横千里,灭掉蜀国。秦昭王二十七年(前280年)秋,司马错率陇西兵二十万人南下东攻楚国,迫楚献出汉北及上庸地(今湖北西北部)。
司马错之孙司马靳,为武安君白起副将,起获罪,靳遂同遭赐死。司马靳的七世孙为汉朝《史记》作者司马迁。

白起(?-前257年),《战国策》作公孙起,[1][2]绰号人屠。郿县(今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中国战国时代军事家、秦国名将。
白起担任秦国将领30多年,攻城70余座,歼灭近百万敌军,被封为武安君。白起一生有伊阙之战、鄢郢之战、华阳之战、陉城之战和长平之战等辉煌胜利

王翦(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秦国名将,关中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人,主要战绩:破赵国都城邯郸,消灭燕、赵;以秦国绝大部分兵力消灭楚国。

章邯(?-前205年),秦朝将领,在秦二世时期曾率秦军击败多支反秦军队。章邯在前207年的巨鹿之战中被楚将项羽击败后,率秦军主力向项羽投降,获项羽封为雍王。秦亡后的前206年,项羽把关中西部的地方封给章邯。章邯后来被汉王刘邦击败,最后自杀。

庞涓,战国时魏将,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孙庞斗智故事的主角之一。相传与孙膑同拜于隐士鬼谷子门下,因嫉妒孙膑的才能,恐其贤于己,因而设计砍断他双腿的膝盖骨。
魏惠王二十八年(前342年),魏国进攻韩国,次年齐救韩,采用孙膑策略,直趋魏都大梁,旋即退兵,诱使庞涓兼程追击,在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中伏大败,涓智穷,大叹“遂叫竖子成名”,自刎而死,史称马陵之战。

公叔痤(?-前360年),中国战国时期魏国的相国。又作公孙痤或公叔座,历仕魏武侯、魏惠王。
前362年,在浍水北岸大胜韩赵联军,生擒赵国大将乐祚。魏惠王赏他百万亩田,他推辞,说过去是吴起的教导,现在是巴宁、爨襄之功。于是巴宁、爨襄获赏十万亩,吴起的后代获赏二十万亩,公叔痤获赏四十万亩。前362年,少梁之战,魏败,秦国俘虏公叔痤,后来放回。公叔痤病重时向魏惠王推荐卫鞅,如果不能用,就杀死卫鞅,魏惠王不以为然。公叔痤知道卫鞅不会被重用,让卫鞅逃走,卫鞅说魏王既然不以为然,不会用我,也不会杀我。公叔痤去世后,卫鞅到秦国辅佐秦孝公变法成功。

晋鄙(?-前257年),战国魏国军事人物。
前257年,晋鄙奉命令出兵救赵国,秦昭王恐吓魏王不得出兵,于是安厘王下令阻止晋鄙进军,军队留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南),按兵不动。信陵君请如姬盗取兵符,前往晋鄙军中要求代领兵马。晋鄙不肯。信陵君下令朱亥以四十斤铁锤椎杀晋鄙。

申不害(前420年-前337年),中国河南荥阳人。为中国先秦诸子百家中法家‘术’派代表人物。《史记》在《老子韩非列传》后面写他是“故郑之贱臣。学术以干韩昭侯,昭侯用为相。内脩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

春申君(?-前238年),名黄歇,中国战国时代楚国人。楚考烈王时期官至楚国令尹(楚国官制,相当于战国时代其他诸侯国的丞相),是战国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平原君赵胜、孟尝君田文、信陵君魏无忌合称为“战国四公子”。

孙膑(?-前316年),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本名已失考,因其受过膑刑(剔去膝盖骨),故名孙膑,生于战国时期的齐国阿鄄之间(今山东省的阳谷县阿城镇,鄄城县北一带)。他是孙武的后人。战国时期曾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帮助齐国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

田单,临淄人,战国时田齐宗室远房的亲属,任齐都临淄的市掾(秘书)。以“火牛阵”为齐国复国一事闻名于世。

田忌(?-?),中国战国战国时期人物,约为公元前340年,孙膑逃亡到齐国时,田忌赏识孙膑的才能,收为门客。在一次赛马时,孙膑向田忌提出了以下马对上马,以上马对中马,以中马对下马的田忌赛马法。
公元前354年,发生桂陵之战,魏国攻打赵国,齐国派兵相助,田忌为司令,孙膑为参谋,结果孙膑以“围魏救赵”的兵法大胜。
公元前341年,发生马陵之战,魏国攻打韩国,齐国派兵相助,仍由田忌为司令,孙膑为参谋,孙膑仍进军魏都大梁,用“减灶之计”,让魏军大将庞涓轻敌深入,结果庞涓被杀,齐国大胜。同年,被齐相邹忌用反间计陷害,田忌无法澄清,逃亡楚国。

司马错,秦惠王时期将领,司马迁的八世祖。学属纵横家。曾跟张仪有过争论,主张先伐蜀再伐韩。前316年从石牛道上纵横千里,灭掉蜀国。秦昭王二十七年(前280年)秋,司马错率陇西兵二十万人南下东攻楚国,迫楚献出汉北及上庸地(今湖北西北部)。司马错之孙司马靳,为白起部将。
白起(?—前257),芈姓,白氏,名起,楚白公胜之后。春秋时期楚君僭称王,大夫、县令僭称公,白起为白公胜之后,故又称公孙起。白起号称“人屠”,战国四将之一(其他三人分别是王翦、廉颇、李牧)战国时期秦国名将。郿(今陕西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中国历史上自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
王翦,战国末期秦国著名战将,与其子王贲一并成为秦始皇兼灭六国的最大功臣。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使其与白起、李牧、廉颇并列为战国四大名将。
秦末著名将领,上将军。秦二世时任少府,为秦朝的军事支柱,秦王朝最后一员大将。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受命率骊山刑徒及奴产子迎击陈胜起义军周文部,屡战屡胜,使秦廷得以苟延残喘。又陆续攻灭义军田臧等部于荥阳直逼陈,迫陈胜遁走。后攻杀反秦武装首领魏咎、田儋、项梁,移师渡河攻赵。巨鹿之战中被项羽击败,漳污之战中再次被项羽击败而投降,随项羽入关,封雍王。楚汉战争中,章邯在汉王元年(前206)八月,与刘邦军屡战不利,退保废丘(今陕西兴平东南)。二年六月,城破自杀。

司马错 http://baike.baidu.com/view/48418.htm
白起 http://baike.baidu.com/view/2769.htm
王翦 http://baike.baidu.com/view/69426.htm
章邯 http://baike.baidu.com/view/109879.htm
庞涓 http://baike.baidu.com/view/2926.htm
公孙痤 http://baike.baidu.com/view/2926.htm
晋鄙 http://baike.baidu.com/view/984448.htm
申不害 http://baike.baidu.com/view/77856.htm
春申君 http://baike.baidu.com/view/15736.htm
孙膑 http://baike.baidu.com/view/2911.htm
田单 http://baike.baidu.com/view/54513.htm
田忌 http://baike.baidu.com/view/58130.htm

战国时期一些:司马错,白起,王翦,章邯,庞涓,公孙痤,晋鄙,申不害,春申君...
答:司马错, 生卒年不详,秦惠王时期将领,司马迁的八世祖。学属纵横家。曾跟张仪有过争论,主张先伐蜀再伐韩。前316年从石牛道上纵横千里,灭掉蜀国。秦昭王二十七年(前280年)秋,司马错率陇西兵二十万人南下东攻楚国,迫楚献出汉北及上庸地(今湖北西北部)。司马错之孙司马靳,为白起部将 白...

战国时期著名的文士 武将 一些的历史事件 只要齐 魏秦 或不属于任何国...
答:13 司马错,生卒年不详,战国秦夏阳(今韩城)人,司马迁八世祖,战国中后期秦国名将。仕秦惠文王、悼武王、昭襄王三世。司马错伐蜀是秦统一中国之前的一个重大的军事举措,在秦史上是不可或缺的。商鞅变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经济基础,司马错伐蜀则为秦统一中国打下军事基础,二者在某种意义上具有同等之功的。 14 ...

战国时期,秦国将领,司马错,白起,王翦谁的更厉害
答:白起更厉害 号称战国人屠 战绩总共是灭六国兵力200万 虽说有些夸张 但是战绩摆在那啊 一个长平之战 就灭掉40万赵国士兵 很给力啊 司马错灭蜀功劳也挺大 王翦灭的几国中 就楚国有点战力 总结:白起号称战国屠夫 谁能和他比战绩。

战国名将排行榜,前20位
答:战国名将有:吴起、白起、孙膑、司马错、乐毅 1、吴起 (公元前440年-公元前381年),姜姓,吴氏,名起。战国时期卫国人。吴起的主要事迹是在魏国和楚国任职期间。在魏国时,率领强大的魏武卒与诸侯国大战七十六场,全胜六十四,其余平手,无一败绩。在阴晋之战,吴起更是以少胜多,创造不可战胜的神...

在“武庙十哲”中,有5人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将,你知道春秋战国时期都...
答:No.10 司马错 简介:战国时期秦国人,史学家司马迁八世祖,著名纵横家,秦国将领,主张得蜀即得楚。战绩:前316年,秦惠文王时期,司马错和张仪率领秦军灭亡巴国、蜀国和莒国三个国家,从此巴蜀地区归秦国所有,成为秦国大后方。巴蜀地区乃天府之国,资源丰富,土地肥沃,为后来秦国统一天下提供强大的...

战国十大名将终极排名,为什么第一名不是白起
答:战国时期名将辈出,除了人所共知的白起李牧王翦和廉颇四bai大名将之外,其实战绩骄人的远不止这四人。战国第一名将,可能很多人都会选白起,确实,论战功无人可以比得过白起,但是综合来看。可能还有两个人在白起之上。1、司马错 生卒年不详,秦国少梁人(陕西韩城),神一样的人物,后人评价,他对...

秦国将领有谁
答:秦国名将白起 王翦:战国时期秦国名将,关中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人,秦代杰出的军事家,主要战绩有破赵国都城邯郸,消灭燕、赵;以秦国绝大部分兵力消灭楚国。与其子王贲一并成为秦始皇兼灭六国的最大功臣。司马错:史学家司马迁八世祖,战国时期秦国著名将领,历仕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三朝。蒙...

秦昭襄王六大将军有谁 白起为六将之首
答:魏冉、白起、胡伤、司马错、樗里疾、王龁。一、白起 白起(?—公元前257年),《战国策》作公孙起, 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今陕西省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出自芈姓。楚国白公胜后裔,唐代许多白氏墓志铭详言,其祖先是楚平王孙白公胜。《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白乙丙之说已考证为以误而错。中国...

司马错与白起的关系
答:一、关系:司马错和白起两位都是秦一统天下的功臣,两人各司其职,一个负责排兵布阵,一个负责带兵打仗,两人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司马错的远见卓识,没有白起准确的战术执行能力,是不成立的;同样要是没有白起的用武,和他的骁勇善战,很多冒险但是成效显著的策略也不能很好的落实。二、简介:1、...

战国名将
答:秦:司马错、白起、王翦、王贲、李信、赵佗、蒙恬 赵:李牧、廉颇、赵奢、庞涓 魏:白起、乐羊、信陵君魏无忌 楚:项燕 齐:孙膑、田忌、田单 燕:乐毅 韩:申不害勉强算一个 春秋战国名将赵奢 赵奢,生卒年不详,号:马服君,汉族“马”姓起源。赵国人,与赵王室同宗,当届贵族。战国后期赵国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