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的事故经过

作者&投稿:蔚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的部门致歉~

这个事故有国务院的事故调查报告,铁路部门也表明了态度。这个事故的处理过程中,从现在的角度来看,还是有一些问题的。它直接导致了中国高铁步入停滞期。延缓了中国高铁的步伐。

序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籍贯/国籍 备注 1 苏孝图 男 28岁 浙江平阳 身份证号330326198301****17 2 毛菲菲 女 26岁 浙江平阳 身份证号330326198508****44 3 潘一恒 男 38岁 福建福州 身份证号350111197307****56 4 陆海天 男 20岁 安徽无为 身份证号342623199106****10; 5 朱平 女 20岁 浙江温州鹿城 身份证号330302199103****68 6 陈云英 男 46岁 福建晋安 身份证号350111196502****35 7 陈治平 男 60岁 浙江温州鹿城 身份证号330302195110****12 8 郝乃刚 男 58岁 天津北辰 身份证号120106195305****19 9 徐配配 女 23岁 河南上蔡 身份证号412825198804****4X 10 LIGUORI ASSUNTA 女 22岁 意大利籍那不勒斯 性别:女 年龄:22岁 籍贯:意大利 11 李建忠 男 43岁 浙江鹿城 身份证号330321196811****16 12 曹尔星 男 57岁 福建(美籍华人) 1954年8月13日出生,持美国护照;乘坐D3115 13 陈怡洁 女 11岁 浙江杭州下城 身份证号330327200010****27 14 黄雨淳 女 11岁 福建福州 身份证号350123200005****22 15 项余岸 男 31岁 浙江温州鹿城 身份证号330325198012****13 16 施李虹 女 29岁 浙江温州瓯海 身份证号330326198206****4X 17 张秀燕 女 32岁 福建连江 身份证号350122197905****05 18 胡维鹏 男 33岁 福建福州 身份证号360421197808****56 19 温爱萍 女 51岁 浙江平阳 身份证号330326196005****27 20 陈熙 女 30岁 浙江平阳 身份证号330326198111****48 21 陈碧 女 28岁 浙江平阳 身份证号330326198301****29 22 周仁特 男 4岁 浙江平阳 陈熙的儿子;乘坐D3115 23 林焱 男 29岁 福建福州 身份证号350102198311****31 24 卓煌 男 38岁 福建福州 身份证号350102197307****77 25 金建飞 男 33岁 浙江瑞安 身份证号330325197810****12 26 金文博 男 4岁 浙江瑞安 金建飞的儿子;乘坐D3115 27 陈跃 女 32岁 浙江瑞安 身份证号330325197911****28 28 金显眼 男 34岁 浙江平阳 身份证号330326197704****34 29 金扬钟 男 9岁 浙江平阳 金显眼的儿子。乘坐D3115 30 陈财发 男 38岁 福建长乐 身份证号350126197305****37 31 吕红艳 女 40岁 湖南长沙 身份证号432401197108****23 32 陈鸿鹏 男 15岁 福建长乐 身份证号350182199608****5X 33 江正通 男 42岁 浙江温岭 身份证号332623196906****3X 34 穆立楠 女 23岁 北京顺义 身份证号110222198810****66 35 郑杭征 男 35岁 福建连江 身份证号350122197608****11 36 林骁 男 30岁 福建福州 身份证号350111197106****50 37 曾国钧 男 45岁 浙江瑞安 身份证号330325196607****14 38 CHENZENGRONG 女 56岁 美籍华人 护照号码4632702**;中文名陈曾容,原籍福建 39 赵立松 男 41岁 福建福州 身份证号120104197009****3X 40 陈伟 男 40岁 福建 抢救无效,于2011年7月29日宣告死亡

2011年7月23日19时30分左右,雷击温州南站沿线铁路牵引供电接触网或附近大地,通过大地的阻性耦合或空间感性耦合在信号电缆上产生浪涌电压,在多次雷击浪涌电压和直流电流共同作用下,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采集驱动单元采集电路电源回路中的保险管F2(以下简称列控中心保险管F2,额定值250伏、5安培)熔断。熔断前温州南站列控中心管辖区间的轨道无车占用,因温州南站列控中心设备的严重缺陷,导致后续时段实际有车占用时,列控中心设备仍按照熔断前无车占用状态进行控制输出,致使温州南站列控中心设备控制的区间信号机错误升级保持绿灯状态。
雷击还造成轨道电路与列控中心信号传输的CAN总线阻抗下降,使5829AG轨道电路与列控中心的通信出现故障,造成5829AG轨道电路发码异常,在无码、检测码、绿黄码间无规律变化,在温州南站计算机联锁终端显示永嘉站至温州南站下行线三接近(以下简称下行三接近,即5829AG区段)“红光带”。
19时39分,温州南站车站值班员臧凯看到“红光带”故障后,立即通过电话向上海铁路局调度所列车调度员张华汇报了“红光带”故障情况,并通知电务、工务人员检查维修。瓯海信号工区温州南站电务应急值守人员滕安赐接到故障通知后,于19时40分赶到行车室,确认设备故障属实后,在《行车设备检查登记簿》(运统—46)上登记,并立即向杭州电务段安全生产指挥中心进行了汇报。
19时45分左右,滕安赐进入机械室,发现6号移频柜有数个轨道电路出现报警红灯。
19时55分左右,接到通知的温州电务车间工程师陈旭军、车间党支部书记王晓、预备工班长丁良余3人到达温州南站机械室,陈旭军问滕安赐:“登记好了没有?”滕安赐说:“好了。”陈旭军要求滕安赐担任驻站联络,随即与王晓、丁良余进入机械室检查,发现移频柜内轨道电路大面积出现报警红灯(经调查,共15个轨道电路发送器、3个接收器及1个衰耗器指示灯出现报警红灯),陈旭军即用1个备用发送器及1个无故障的主备发送器中的备用发送器替代S1LQG及5829AG两个主备发送器均亮红灯的轨道电路的备用发送器,采用单套设备先行恢复。
20时15分左右,陈旭军通过询问在行车室内的滕安赐,得知“红光带”已消除,即叫滕安赐准备销记。滕安赐正准备销记,此时5829AG“红光带”再次出现,王晓立即通知滕安赐不要销记。陈旭军将5829AG发送器取下重新安装,工作灯点绿灯。随后,杭州电务段调度沈华庚来电话让陈旭军检查一下其他设备。陈旭军来到微机房,发现列控中心轨道电路接口单元右侧最后两块通信板工作指示灯亮红灯,便取下这两块板,同时取下右侧第三块的备用板插在第二块板位置,此时其工作指示灯仍亮红灯。陈旭军立即(20时34分左右)向DMIS(调度指挥管理信息系统)工区询问了可能的原因后,便回到机械室取下三个工作灯亮红灯的接收器。此时列控中心轨道电路接口单元右侧第二块通信板工作指示灯亮绿灯,陈旭军随即将拆下来的两块通信板恢复到两个空位置上,然后通信板工作指示灯亮绿灯。陈旭军在微机室继续观察。
至事故发生时,杭州电务段瓯海工区电务人员未对温州南站至瓯海站上行线和永嘉站至温州南站下行线故障处理情况进行销记。
20时03分,温州南站线路工区工长袁建军在接到关于下行三接近“红光带”的通知后,带领6名职工打开杭深线下行584公里300米处的护网通道门并上道检查。20时30分,经工务检查人员检查确认工务设备正常后,温州南工务工区驻站联络员孔繁荣在《行车设备检查登记簿》(运统—46)上进行了销记:“温州南~瓯海间上行线,永嘉~温州南下行线经工务人员徒步检查,工务设备良好,交付使用。”
19时51分,D3115次列车进永嘉站3道停车(正点应当19时47分到,晚点4分),正常办理客运业务。
19时54分,张华发现调度所调度集中终端(CTC)显示与现场实际状态不一致(温州南站下行三接近在温州南站计算机连锁终端显示“红光带”,但调度所CTC没有显示“红光带”),即按规定布置永嘉站、温州南站、瓯海站将分散自律控制模式转为非常站控模式。
20时09分,上海铁路局调度所助理调度员杨向明通知D3115次列车司机何枥:“温州南站下行三接近有红光带,通过信号没办法开放,有可能机车信号接收白灯,停车后转目视行车模式继续行车。”司机又向张华进行了确认。
20时12分,D301次列车永嘉站1道停车等信号(正点应当19时36分通过,晚点36分)。
永嘉站至温州南站共15.563公里,其中永嘉站至5829AG长11.9公里,5829AG长750米,5829AG至温州南站长2.913公里。
20时14分58秒,D3115次列车从永嘉站开车。
20时17分01秒,张华通知D3115次列车司机:“在区间遇红灯即转为目视行车模式后以低于20公里/小时速度前进。”
20时21分22秒,D3115次列车运行到583公里834米处(车头所在位置,下同)。因5829AG轨道电路故障,触发列车超速防护系统自动制动功能,列车制动滑行,于20时21分46秒停于584公里115米处。
20时21分46秒至20时28分49秒,因轨道电路发码异常,D3115次列车司机三次转目视行车模式起车没有成功。
20时22分22秒至20时27分57秒,D3115次列车司机6次呼叫列车调度员、温州南站值班员3次呼叫D3115次列车司机,均未成功(经调查,20时17分至20时24分,张华在D3115次列车发出之后至D301次列车发出之前,确认了沿线其他车站设备情况,再次确认了温州南站设备情况,了解了上行D3212次列车运行情况,接发了8趟列车)。
20时24分25秒,在永嘉站到温州南站间自动闭塞行车方式未改变、永嘉站信号正常、符合自动闭塞区间列车追踪放行条件的情况下,张华按规定命令D301次列车从永嘉站出发,驶向温州南站。
20时26分12秒,张华问臧凯D3115次列车运行情况,臧凯回答说:“D3115次列车走到三接近区段了,但联系不上D3115次列车司机,再继续联系。”
20时27分57秒,臧凯呼叫D3115次列车司机并通话,司机报告:“已行至距温州南站两个闭塞分区前面的区段,因机车综合无线通信设备没有信号,跟列车调度员一直联系不上,加之轨道电路信号异常跳变,转目视行车模式不成功,将再次向列车调度员联系报告。”臧凯回答:“知道了。”20时28分42秒通话结束。
20时28分43秒至28分51秒、28分54秒至29分02秒,D3115次列车司机两次呼叫列车调度员不成功。
20时29分26秒,在停留7分40秒后,D3115次列车成功转为目视行车模式启动运行。
20时29分32秒,D301次列车运行到582公里497米处,温州南站技教员幺晓强呼叫D301次列车司机并通话:“动车301你注意运行,区间有车啊,区间有3115啊,你现在注意运行啊,好不好啊?现在设备(通话未完即中断)。”
此时,D301次列车进入轨道电路发生故障的5829AG轨道区段(经调查确认,司机采取了紧急制动措施)。20时30分05秒,D301次列车在583公里831米处以99公里/小时的速度与以16公里/小时速度前行的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造成D3115次列车第15、16位车辆脱轨,D301次列车第1至5位车辆脱轨(其中第2、3位车辆坠落瓯江特大桥下,第4位车辆悬空,第1位车辆除走行部之外车头及车体散落桥下;第1位车辆走行部压在D3115次列车第16位车辆前半部,第5位车辆部分压在D3115次列车第16位车辆后半部),动车组车辆报废7辆、大破2辆、中破5辆、轻微小破15辆,事故路段接触网塌网损坏、中断上下行线行车32小时35分,造成40人死亡、172人受伤。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专家调查
答: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黄毅在2011年12月6日通报了“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的调查进展。他表示,当前集中调查阶段已经结束,事故调查报告正在汇总整理过程中。黄毅强调,尽管技术鉴定所需时间不计入法定调查期限,但调查工作仍在法律规定的时限内进行,调查组将全力以赴确保工作质量,尽快...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事故简介
答:2011年7月23日约20时30分左右,一场震惊全国的铁路事故在甬温线上演。当时,由北京开往福州的D301次动车行驶至浙江省温州市双屿路段时,不幸发生了与杭州开往福州的D3115次列车的追尾事故。事故现场惨烈,D301次列车的1、2、3节车厢发生侧翻,从高架桥上坠落,车辆损坏严重,甚至4节车厢悬挂在桥上,而...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总理之行
答:2011年7月28日上午,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抵达事故地点温州,亲自处理了一起重大的铁路事故,即7·23甬温线特别事故。总理首先来到了事故现场,对这一悲剧表示沉痛的悼念,对不幸罹难的人员表示深切的哀悼。他亲自向遇难者家属鞠躬,表达对他们的深深慰问。在慰问了伤者后,温总理并未停留,他继续关心着每...

上海高铁相撞是在哪年
答:16位。40人死亡,172人受伤,停车32小时35分钟,直接经济损失19371.65万元。7.23甬温铁路交通事故是列控中心设备设计缺陷严重、既有线使用检查控制不严、雷击造成设备故障后应急处置不力造成的责任事故。铁道部原部长刘志军、原副总工程师兼运输局原局长张曙光等54名事故责任人员受到严肃处理。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部门致歉
答:在7·23甬温线发生的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后,铁道部于24日晚召开新闻发布会,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代表部门公开致歉。他表达了对事故遇难者的沉痛哀悼,对受伤旅客和遇难者家属的深深慰问。然而,由于在事故首次新闻发布会上的言辞不当,王勇平于8月16日被铁道部停职。据内部人士透露,王勇平将离开中国...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事故应急处置情况_百度...
答: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7月23日特别重大铁路事故后,浙江省、温州市政府以及铁道部等相关部门迅速行动。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成立,紧急展开救援与处置工作。公安、消防、军队、铁路职工、医疗人员等社会各界人士展现了无私奉献与顽强精神,连续奋战在救援一线。温州市迅速组织了大规模的搜救与疏散行动,...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事故原因和性质_百度知 ...
答: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的调查报告显示,事故的根本原因是通号集团下属设计院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的研发中存在管理混乱,作为总包商的通号集团未能充分履行职责,导致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和安全隐患。铁道部在招投标、技术审查和设备使用审批过程中存在违规操作,导致该设备在温州南站投入使用,从而引发...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建议...
答:通过自主研发与引进技术的融合创新,我国迅速构建起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技术体系,这不仅推动了高铁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升级,还极大地拉动了内需,促进了经济的稳定增长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便捷了人们的出行、工作和生活。然而,不幸的是,'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事故暴露出了我们在高铁安全领域的不足。...

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详情如何?
答:震惊全国的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事故,于2011年夏天在浙江省温州市境内上演了一场惨烈的铁轨悲歌。在那个炎热的夜晚,20时30分05秒,D301次列车,如疾风般从北京南站驶向福州站,却未能躲过前方的悲剧。它的行驶轨迹与杭州站开往福州南站的D3115次列车发生了惊心动魄的追尾,瞬间颠覆了两列车的平静。

2011年7月23日甬温线列车追尾事故造成了多少人员伤亡?
答:2011年7月23日,中国铁路史上的一个黑暗时刻,甬温线悲剧在浙江省温州市上演。 当晚20时30分05秒,北京南站开往福州站的D301次列车与杭州站开往福州南站的D3115次列车在疾驰中相遇,碰撞的瞬间,六节车厢瞬间脱轨,D301的1至4节与D3115的15、16节车厢承受了难以想象的冲击。这场灾难性的事故,导致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