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起即断,念起不随,念起即觉,觉之既无,这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褒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念起即断,念起不随,念起即觉,觉之既无,这是什么意思?~

念起即断,念起不随,念起即觉,觉之既无,意思是不起心、不动念,以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这是禅定时的法门,所谓“念”,指的是我们内心因境、因情等各种不同的状况而浮现出来的念头,这些念头既是入门时的大障碍,也是修成以后的资粮.其次,你要了解什么叫做“觉”。
这里特指“觉知”,但是觉知很难解释,师父惯用的方法就是叫我们把手放在背后,五指伸开又合拢,如是数次,然后问我们,为何看不到却知道手掌的状态呢?这就是“觉知”了。
拓展资料
念起即断——念头一起来,就停住,掐断它(像猫发现了老鼠,一爪子就按上去逮住它);
念起不随——念头一起来不要跟着念头走(刚开始小猫会被大老鼠拖的团团转);
念起即觉——念头一起来就要发现它(像猫随时注意老鼠的动静);
觉之既无——保持自己的觉知,念头就渐渐的木有了(像大猫盯着小老鼠)

念起即断——念头一起来,就停住,掐断它(像猫发现了老鼠,一爪子就按上去逮住它);念起不随——念头一起来不要跟着念头走(刚开始小猫会被大老鼠拖的团团转);念起即觉——念头一起来就要发现它(像猫随时注意老鼠的动静);觉之既无——保持自己的觉知,念头就渐渐的木有了(像大猫盯着小老鼠)
这是禅定时的法门.所谓“念”,指的是我们内心因境、因情等各种不同的状况而浮现出来的念头,这些念头既是入门时的大障碍,也是修成以后的资粮.其次,你要了解什么叫做“觉”,这里特指“觉知”,但是觉知很难解释,师父惯用的方法就是叫我们把手放在背后,五指伸开又合拢,如是数次,然后问我们,为何看不到却知道手掌的状态呢?这就是“觉知”了.所以,觉知是我们意识中那一点不排除任何事物、任何状态,能够包含一切的明性,师父把“觉知”比喻成猫,“念头”比喻成老鼠,整个禅定的过程就是一个猫捉老鼠的过程,即觉知与念头博弈的过程.刚开始禅定的时候,觉得很累、腿疼,因为觉知很弱,念头很强,是“小猫捉大老鼠”,经常被老鼠拖着到处跑,这个层次就叫“粗念住”;等到了后面,猫长大了,对付老鼠就不费力了,只需盯着老鼠,老鼠就乖乖的了,这个时候就进入了禅定的“细念住”境界,禅定就会满心欢喜,不累也不烦躁了(这就是传说中的“禅悦”).如何鉴别呢?通常以2个时辰也就是4小时为依据,禅定4小时以上不觉疲倦者,细念住的境界就到了.了解了这些基础知识,这几句话就好理解了。
扩展资料
禅,为梵语dhya^na之音译;定,为梵语sama^dhi 之意译。禅与定皆为令心专注于某一对象,而达于不散乱之状态,或谓禅为dhya^na 之音译,定为其意译,梵汉并称作禅定。又色界之四禅与无色界之四定,合称四禅八定。法华经提婆达多品与坐禅同义。五家参详要路门附录(大八一·六一五上):‘夫修禅定者,先须厚敷蒲团,结跏趺坐。’
禅定是佛教译语中特别的译法,「禅」,这是印度梵语禅那的简称,其义为「定」、「思维修」、「功德丛林」等,故「禅定」是华、梵兼称,这是从其名称上来解说的。
若从其意义上来说,一个修行人,能摄受散乱心专注一境,即是所谓「定」;摄心系念一种法门,能出生种种三昧,即是「思维修」;依于禅定能出生种种功德,即所谓「功德丛林」。总括起来说,禅定是修菩萨道者的一种调心方法,它的目的是净化心理、锻炼智慧,以进入诸法真相的境界。由此看来,禅定是修菩萨行所必经过程的手段;禅味不可着,死水不藏龙,正是纠正认手段为目的的错误。
因禅定未必就是禅宗,所以世界各宗教,凡是有神秘效验的,无非是从禅定的工夫而来,不论他们是用持咒也好、祈祷也好、礼拜也好、诵经也好,所得的结果,多是禅定的作用。

参考资料
禅定-百度百科

念起即断——念头一起来,就停住,掐断它(像猫发现了老鼠,一爪子就按上去逮住它);
念起不随——念头一起来不要跟着念头走(刚开始小猫会被大老鼠拖的团团转);
念起即觉——念头一起来就要发现它(像猫随时注意老鼠的动静);
觉之既无——保持自己的觉知,念头就渐渐的木有了(像大猫盯着小老鼠)

这是禅定时的法门.所谓“念”,指的是我们内心因境、因情等各种不同的状况而浮现出来的念头,这些念头既是入门时的大障碍,也是修成以后的资粮.其次,你要了解什么叫做“觉”,这里特指“觉知”,但是觉知很难解释,师父惯用的方法就是叫我们把手放在背后,五指伸开又合拢,如是数次,然后问我们,为何看不到却知道手掌的状态呢?这就是“觉知”了.所以,觉知是我们意识中那一点不排除任何事物、任何状态,能够包含一切的明性,师父把“觉知”比喻成猫,“念头”比喻成老鼠,整个禅定的过程就是一个猫捉老鼠的过程,即觉知与念头博弈的过程.刚开始禅定的时候,觉得很累、腿疼,因为觉知很弱,念头很强,是“小猫捉大老鼠”,经常被老鼠拖着到处跑,这个层次就叫“粗念住”;等到了后面,猫长大了,对付老鼠就不费力了,只需盯着老鼠,老鼠就乖乖的了,这个时候就进入了禅定的“细念住”境界,禅定就会满心欢喜,不累也不烦躁了(这就是传说中的“禅悦”).如何鉴别呢?通常以2个时辰也就是4小时为依据,禅定4小时以上不觉疲倦者,细念住的境界就到了.了解了这些基础知识,这几句话就好理解了。

扩展资料

禅,为梵语dhya^na之音译;定,为梵语sama^dhi 之意译。禅与定皆为令心专注于某一对象,而达于不散乱之状态,或谓禅为dhya^na 之音译,定为其意译,梵汉并称作禅定。又色界之四禅与无色界之四定,合称四禅八定。法华经提婆达多品与坐禅同义。五家参详要路门附录(大八一·六一五上):‘夫修禅定者,先须厚敷蒲团,结跏趺坐。’

禅定是佛教译语中特别的译法,「禅」,这是印度梵语禅那的简称,其义为「定」、「思维修」、「功德丛林」等,故「禅定」是华、梵兼称,这是从其名称上来解说的。

若从其意义上来说,一个修行人,能摄受散乱心专注一境,即是所谓「定」;摄心系念一种法门,能出生种种三昧,即是「思维修」;依于禅定能出生种种功德,即所谓「功德丛林」。总括起来说,禅定是修菩萨道者的一种调心方法,它的目的是净化心理、锻炼智慧,以进入诸法真相的境界。由此看来,禅定是修菩萨行所必经过程的手段;禅味不可着,死水不藏龙,正是纠正认手段为目的的错误。

因禅定未必就是禅宗,所以世界各宗教,凡是有神秘效验的,无非是从禅定的工夫而来,不论他们是用持咒也好、祈祷也好、礼拜也好、诵经也好,所得的结果,多是禅定的作用。

参考资料

禅定-百度百科



念起即断——念头一起来,就停住,掐断它(像猫发现了老鼠,一爪子就按上去逮住它);
念起不随——念头一起来不要跟着念头走(刚开始小猫会被大老鼠拖的团团转);
念起即觉——念头一起来就要发现它(像猫随时注意老鼠的动静);
觉之既无——保持自己的觉知,念头就渐渐的没有了(像大猫盯着小老鼠)。

具体解释如下:

念,指一个念头,一个想法,一个欲望,一个需求。
念起即断,就是说你应该在念升起的时候就断念。
念起不随,就是说你应该在念升起的时候不随念而行。
念起即觉,就是说你应当在念升起的时候就能意识到自己起了这样的念头,而念起即觉,就是要求你时刻能够察觉自己的念头究竟目的是什么。
做到念起即断,念起不随,念起即觉,就可以做到不因念头而有妄想、有行为。所以究极的状态就是获得无念。无念不是要你无所想,而是要你清楚的知道自己所想并且能断、不随、当下察觉,察觉了就 没有了是为觉之既无。

拓展资料:

念起即断,念起不随,念起即觉,觉之既无这几句话是出自《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全称《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vajra cchedikā prajñā pāramitā 梵文释义:以能断金刚的智慧到彼岸),简称《金刚经》。后秦鸠摩罗什翻译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法本是最早也流传最广的译本。

以后相继出现5种译本:北魏菩提流支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南朝陈真谛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隋达摩笈多译《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唐玄奘译《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唐义净译《佛说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金刚经》的释论有:憨山大师的《金刚决疑》 ;天亲菩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 等



这是禅定时的法门。所谓“念”,指的是我们内心因境、因情等各种不同的状况而浮现出来的念头,这些念头既是入门时的大障碍,也是修成以后的资粮。其次,你要了解什么叫做“觉”,这里特指“觉知”,但是觉知很难解释,师父惯用的方法就是叫我们把手放在背后,五指伸开又合拢,如是数次,然后问我们,为何看不到却知道手掌的状态呢?这就是“觉知”了。所以,觉知是我们意识中那一点不排除任何事物、任何状态,能够包含一切的明性,师父把“觉知”比喻成猫,“念头”比喻成老鼠,整个禅定的过程就是一个猫捉老鼠的过程,即觉知与念头博弈的过程。刚开始禅定的时候,觉得很累、腿疼,因为觉知很弱,念头很强,是“小猫捉大老鼠”,经常被老鼠拖着到处跑,这个层次就叫“粗念住”;等到了后面,猫长大了,对付老鼠就不费力了,只需盯着老鼠,老鼠就乖乖的了,这个时候就进入了禅定的“细念住”境界,禅定就会满心欢喜,不累也不烦躁了(这就是传说中的“禅悦”)。如何鉴别呢?通常以2个时辰也就是4小时为依据,禅定4小时以上不觉疲倦者,细念住的境界就到了。了解了这些基础知识,下面几句话就好理解了:
念起即断——念头一起来,就停住,掐断它(像猫发现了老鼠,一爪子就按上去逮住它);
念起不随——念头一起来不要跟着念头走(刚开始小猫会被大老鼠拖的团团转);
念起即觉——念头一起来就要发现它(像猫随时注意老鼠的动静);
觉之既无——保持自己的觉知,念头就渐渐的木有了(像大猫盯着小老鼠)

念起即断,念起不随,念起即觉,觉之既无,意思是不起心、不动念,以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这是禅定时的法门,所谓“念”,指的是我们内心因境、因情等各种不同的状况而浮现出来的念头,这些念头既是入门时的大障碍,也是修成以后的资粮.其次,你要了解什么叫做“觉”。

这里特指“觉知”,但是觉知很难解释,师父惯用的方法就是叫我们把手放在背后,五指伸开又合拢,如是数次,然后问我们,为何看不到却知道手掌的状态呢?这就是“觉知”了。

拓展资料

念起即断——念头一起来,就停住,掐断它(像猫发现了老鼠,一爪子就按上去逮住它);

念起不随——念头一起来不要跟着念头走(刚开始小猫会被大老鼠拖的团团转);

念起即觉——念头一起来就要发现它(像猫随时注意老鼠的动静);

觉之既无——保持自己的觉知,念头就渐渐的木有了(像大猫盯着小老鼠)



1、解释:就是不起心、不动念,以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念起即断,念起不随,念起即觉,觉之既无出自《金刚经》

2、不要执着。做好自己的本分,其他都不要烦恼。  明白空性的道理。内心的烦恼少了,能量消耗就小了,清心寡欲,了无牵挂。 

3、所谓“念”,指的是我们内心因境、因情等各种不同的状况而浮现出来的念头,这些念头既是入门时的大障碍,也是修成以后的资粮。其次,你要了解什么叫做“觉”,这里特指“觉知”,但是觉知很难解释,师父惯用的方法就是叫我们把手放在背后,五指伸开又合拢,如是数次,然后问我们,为何看不到却知道手掌的状态呢?这就是“觉知”了。

拓展资料:

1、觉知是我们意识中那一点不排除任何事物、任何状态,能够包含一切的明性,师父把“觉知”比喻成猫,“念头”比喻成老鼠,整个禅定的过程就是一个猫捉老鼠的过程,即觉知与念头博弈的过程。刚开始禅定的时候,觉得很累、腿疼,因为觉知很弱,念头很强。

2、可以读《金刚经》《六祖坛经》。就是去明白世间万物的无常,苦、空、无我。不要执着。做好自己的本分,其他都不要烦恼。  明白空性的道理。内心的烦恼少了,能量消耗就小了,清心寡欲,了无牵挂。 该吃吃,该睡睡,这样就容易获得健康。



觉知——念头
答:这是一个传承千年的修心诀,口诀:念起即断、念起不随、念起即觉,觉之即无。这个修心诀,无数的高僧大德都曾推荐过,虽然不一定是这16个字,但意思是一样的,就是通过觉察来降伏其心。问:当念头起来的时候,要如何控制它?怎么样不跟坏念头跑?宣化上人:念起即觉,觉之即无。净慧长老:...

戒色断念16字口诀
答:戒色断念16字口诀:念起即断,念起不随;念起即觉,觉之即无。1、念:什么是念,念就是念头,念头有好的念头和坏的念头,首先要摒弃坏的念头,这是初步的区分。本源在心,所以说观心断念很重要,其次是诱因,分为外在诱因和内在诱因,外在诱因包括,看黄、看擦边图、擦边视频、看美女、看到色情的...

念起即觉觉己不随是什么意思
答:这是禅定时的法门。所谓“念”,指的是我们内心因境、因情等各种不同的状况而浮现出来的念头,这些念头既是入门时的大障碍,也是修成以后的资粮。念起即断——念头一起来,就停住,掐断它。念起不随——念头一起来不要跟着念头走。念起即觉——念头一起来就要发现它。觉之既无——保持自己的觉知...

断念十六字口诀出自哪里
答:郭沫若《断断集我的作诗的经过》。我对于诗仍然是没有断念的,但我并不像一般的诗人一样,一定要存心去做。断念口诀指的是念起即断,念起不随,念起即觉,觉之既无。

念起即断,念起不随,念起即觉,觉之既无,这是什么意思?然后怎么做?又怎样...
答:就是不起心、不动念,以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可以读《金刚经》《六祖坛经》。就是去明白世间万物的无常,苦、空、无我。不要执着。做好自己的本分,其他都不要烦恼。 明白空性的道理。内心的烦恼少了,能量消耗就小了,清心寡欲,了无牵挂。 该吃吃,该睡睡,这样就容易获得健康。...

念起不随,念起即断,念起即觉,觉之即无。 这是谁说的?
答:这是佛教打座的时候心中默念的佛语,并没有出处。念起不随,念起即断,念起即觉,觉之即无。即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过去已经过去了,未来还没有来,想它干什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生无所住心。无我相,无人相...

...耽误你们几分钟念起即断、念起不随、念起即觉、觉之既无是绕口令...
答:如何鉴别呢?通常以2个时辰也就是4小时为依据,禅定4小时以上不觉疲倦者,细念住的境界就到了。了解了这些基础知识,下面几句话就好理解了:念起即断——念头一起来,就停住,掐断它(像猫发现了老鼠,一爪子就按上去逮住它);念起不随——念头一起来不要跟着念头走(刚开始小猫会被大老鼠拖的团...

念起则断,念起不随,念起则觉,觉之则无!
答:纵或压死了,倒变成土木金石,不能起用了。所以要用活泼泼的转化法,不能用压制法,念头来了,只不睬它,把咒提起来,妄念自然转化掉。如此精进修法打坐,修到一心不乱的时候,咒也就自然化脱提不起来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我们持咒的心还是妄心,有能有所,即有能念之心与所念之咒(念佛...

戒色口诀
答:2、念起即断,念起不随:这句话的意思是当欲望或色欲出现时,要立即切断这个念头,不要被它牵着走。这需要一定的意志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同时也需要不断练习和培养。3、念起即觉,觉之即无:这句话的意思是当欲望或色欲出现时,要立即觉察并意识到这个念头,然后将其消除。这需要培养自我觉察和自我...

烦恼的时候,请读三遍“念起即觉,觉已不随”
答:但是不得不说,须普提替我们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或许很多人在看《金刚经》的时候,一时还理解不了世尊的回答,但是没关系,一些悟性高的小伙伴,将世尊的回答,拆分成一些具体可操作的小招式。“念起即觉,觉已不随”这句话就是这么来的,它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小招式,也可以说是一个平复杂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