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

作者&投稿:邲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认定地质灾害的条件~

识别滑坡
掌握滑坡的基本特征
1、必须有一定的滑坡边界和滑坡床( 即滑动面、带) 以下的岩土体。"
2、 必须要改变原有山体斜坡( 或边坡) 的地形地貌, 形成独特的“ 滑坡地貌”。"
3、 必须要破坏组成山体斜坡的岩土体的构造及其原始水文地质条件。形成有别于"
4、其外围坡体内部的岩土体结构和构造, 并改变地下水的渗流通道和排泄条件。
识别滑坡的标志
1、地形地物"
在山体斜坡地带, 滑坡区常形成圈椅状地形和槽谷状地形, 或造成斜坡上出现异常
的台坎及斜坡坡脚“ 侵占” 河床、耕地、房屋场地、道路边缘等现象。
在滑坡体上, 常有鼻状凸丘或多级平台。平台的高程和特征与外围河流阶地不同。
在滑坡体外两侧, 常形成沟谷, 常有双沟同源现象。可见到线形地物( 如道路、耕
地边界等) 被错断位移的现象。
在滑坡体上, 常有积水洼地、地面裂缝、“ 醉汉林”、“ 马刀树” 和房屋开裂、倾斜、
沉陷、隆起、冒水等现象。
2、岩土体结构构造"
滑坡体范围内的岩土体常有扰乱、松动、挤压揉皱、受水浸润、擦痕等现象。基岩
的层位、产状和断层特征与外围不一致, 常见有被泥土、石屑充填或未被充填的张性裂
缝, 张扭性裂缝( 两侧边缘) 及压性裂缝。土体趋向松散, 其层序正常或倒置, 倾向异
常, 普遍出现小型坍滑现象。
3、 水文地质"
滑坡区内含水层的原有状况( 含水层位、水位、泉水流量等) 常被破坏, 致使滑坡
体特别是滑坡群成为复杂的水文地质综合体。在具有隔水作用的滑动面( 带) 的前缘
( 出露点) 常有成排、成群的泉水溢出。在滑体后缘的断壁上, 常有泉水出露或渗水现
象。有时, 在滑坡体两侧或前缘, 会形成特殊的“ 泥球” 现象。
4、 滑坡边界及滑坡床"
滑坡后缘断壁上带有顺层擦痕。滑坡前缘土体常被挤出或呈舌状凸起, 常伴有揉
皱、褶曲或断裂( 非构造) 现象 在滑动的岩土体周边两侧, 常有沟或裂面( 或张扭性"
羽状裂缝带), 甚至线状地物被剪断等现象。
滑坡床常具塑性变形带。带内多由粘粒物质或粘粒夹磨光角砾组成。滑动面一般很
光滑。其上擦痕方向与滑动方向一致。应注意滑坡擦痕的这种单层性特征( 即只有表面
一层才具有), 据此可与构造成因的叠成性擦痕相区别。
上述的滑坡外貌及其内部结构构造标志应是滑坡作用的统一产物。其外貌常可反映
实质。然而, 经过长期的剥蚀破坏后, 滑坡外貌特征常遭到改变乃至消失。有时还伴有
其它成因的假象, 给调查研究工作造成了困难。

崩塌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中,地形、地质构造和岩性影响很大。气候与水的作用可能增强崩塌。
温差大、降水多、风大风多、冻融作用及干湿变化强烈。在暴雨或久雨之后,水分沿裂隙渗入岩层,降低了岩石裂隙间的粘聚力和摩擦力,增加了岩体的重量,就更加促进崩塌的产生。

地质灾害是多种地质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可以分为基础条件和激发条件,可以包括自然的和人为的因素。

不同地质灾害类型有着不同的控制因素。现以崩塌、滑坡、泥石流分别论述。

一、崩塌-滑坡的形成条件

崩塌-滑坡是严重的斜坡变形现象,它的发生一方面取决于斜坡自身的基础条件,另一方面与斜坡的激发条件有关。

1.基础条件

合适的地貌是形成崩塌-滑坡的最基础条件。从区域地貌条件看,崩塌-滑坡形成于山地-高原地区,通常情况下,地貌切割越强烈,崩塌-滑坡就越发育。从局部地形来看,要有适宜的斜坡坡度、高度和形态,以便于形成岩体崩落、滑动的临空面,这些对崩塌-滑坡的形成具有最直接的作用。崩塌多发生在坡度大于55°、高度大于30m、坡面凹凸不平的陡峭斜坡上。滑坡多发生在15°以上的斜坡。崩塌-滑坡广泛发育于山区,以山间谷底、江河两岸最发育。

岩土体是崩塌-滑坡的物质基础。它的性质和结构对崩塌-滑坡活动具有决定性作用。一般情况下,性质坚硬、结构完整、抗剪强度大、抗风化能力强的岩石构成的斜坡,整体性较好,一般不容易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相反,岩性松软、结构不完整,特别是裂隙发育、斜坡岩土体中存在软弱夹层容易失稳变形,发生崩塌-滑坡。

地质构造是崩塌-滑坡活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断裂构造不但使斜坡岩土体发育大量裂隙,甚至使斜坡变得支离破碎,并且促进了斜坡岩土体的风化作用和地下水活动,降低斜坡的稳定性。

2.激发条件

外界条件是导致崩塌-滑坡活动的诱发因素。主要由于暴雨、洪水、融雪、水库渗漏溃决,以及人工灌溉或排水等原因,使大量地表水或者地下水进入斜坡,岩土体抗剪强度急剧下降,从而诱发崩塌-滑坡。地震、人为爆破、工程开挖、填弃渣土等原因改变斜坡压力状态,也会引起斜坡失稳,诱发崩塌、滑坡。

二、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泥石流是突发性很强的山地地质灾害。它和崩塌-滑坡一样,也是在一定的基础背景下,由某些突发性的因素激发而形成的。

1.基础条件

泥石流是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急促的水流和充分的松散固体物质是泥石流形成的物质基础。急促水流主要来自暴雨,其次来自冰川积雪融水、河湖水库溃决等。因此,气候条件是影响泥石流发生的重要因素。在降水充沛,暴雨多发地区泥石流最发育。松散固体物质除一部分来自矿山废渣和弃土外,主要来源是各种成因的堆积物——断裂破碎物以及岩体风化后形成的残积物、坡积物、崩塌滑坡物质、洪积物、冲积物等。这些碎屑物的形成又与地质条件有一定关系。在断裂构造发育,现今构造运动强烈的地区,由于山坡稳定性差、岩体结构不完整、风化作用强烈、岩石破碎、崩塌-滑坡发育、松散碎屑物质来源充分,因而最容易发生泥石流。

地形地貌条件是形成泥石流的又一个重要基础条件。从区域地貌条件看,切割剧烈的山地高原地区,泥石流最发育。从局部地形条件看,泥石流一般要具有比较充分的汇纳水流和碎屑物的形成区、足够坡度的流通区、比较宽敞的堆积区。因此流域面积越大,地形坡度越大,越有利于泥石流的形成。

此外,准备条件对泥石流形成也有比较重要的作用。在天然植被稀少,或由于人类过度放牧、垦殖以至乱砍滥伐等原因使植被严重破坏后,不仅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也为泥石流活动提供比较充分的物质条件,促进泥石流的发生发展。

2.激发条件

泥石流最常见的激发条件是暴雨。在具有充分松散固体物质条件和适宜的地形条件下,只要出现暴雨,就会激发泥石流;暴雨强度越大,泥石流活动规模也越大。除暴雨外,冰川积雪的迅速消融,河堤、水库、冰湖溃决等暴发的急促洪流也会引起泥石流活动。



地质灾害概况
答:而在塬边斜坡,由于雨水的冲刷,以及局部裂隙雨水的灌入,再加上黄土本身的软弱性和湿陷性,垂直节理发育等特性使黄土沟壑两侧多易崩易滑,这就为滑坡、泥石流、崩塌、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的发育创造了条件。对人民生命财产及公共设施构成威胁的地质灾害点主要有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及泥石流。滑坡是灵台...

引起地质灾害的原因和危害都有什么?
答:一、引起地质灾害的原因:1、区域性地质生态环境变异引起的危害,如区域性地而沉降、海水人侵、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荒漠化、石山地区的水土流失、石漠化和区域性地质构造沉降背景下平原或盆地地区的频繁洪灾等。2、采掘矿产资源不规范,预留矿柱少,造成采空坍塌,山体开裂,继而发生滑坡。3、其它破坏土质环境...

地质灾害的成因是什么
答:4、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由于其发育的地质条件和作用因素不同,地面塌陷分为岩溶性塌陷和非岩溶性塌陷。地质灾害调查中主要调查地质环境条件、地下水位深度、周围地下水开釆与矿山疏排情况,并提出防治建议。

地质灾害灾情基本要素及灾情评估的主要内容
答:受灾体的种类很多,除一部分属于自然资源外,大部分属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这些物质财富都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各种劳动的结晶。因此,一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是地质灾害形成的背景因素。它们影响了致灾体的规模和受灾体的易灾程度。所以,对于地质灾害灾情来说,虽然无需对灾害的背景条件进行全面详尽...

地质灾害
答:【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作用或影响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危害的地质作用(现象)。 地质灾害的形成是致灾地质作用与受灾对象(人、财、物、设施)相遭遇的结果。没有致灾地质作用,灾害无法发生;而若致灾地质作用遇不到有价值的受灾对象,造不成损失,也不称为灾害。致灾地质作用是主导因素,受灾对象...

地质灾害是怎样产生的?
答:其实就是地质灾害吧 地震:地震就是地质构造运动的剧烈表现,地球主要的地貌类型如山脉、盆地、平原、沟谷、高原、海岭、海沟、岛链等等都是伴随着地震产生的。短期内,地震会产生地裂缝、地面沉降、山体易形、河流错位等等。火山:火山的初始喷发会形成巨大的火山锥。火山的屡次喷发产生熔岩流会产生熔岩河。

什么是地质灾害,什么原因会造成?
答: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它的主要类型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震等等。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体由于某种原因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崩塌:是指较陡的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的...

地质灾害包括哪些灾害
答: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4、岩土膨胀:由于其在土体中杂乱分布的裂隙及反复胀缩变形造成强度衰减的特性,所以常常给人类的工程建筑带来严重破坏,造成许多地质灾害。5、水土流失:易于发生水土流失的地质地貌条件和气候条件是造成中国发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各种地质灾害及其成因
答: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崩塌:是指地质体在重力作用下,从高陡坡突然加速崩落(跳跃)。具有明显的拉断和倾覆现象。滑坡:是指地质体沿地质弱面向下滑动的重力破坏。滑坡通常具有双重含义...

崩塌地质灾害是怎么形成的
答:崩塌体碎块在运动过程中滚动或跳跃,最后在坡脚处形成堆积地貌——崩塌倒石锥。崩塌倒石锥结构松散、杂乱、无层理、多孔隙;由于崩塌所产生的气浪作用,使细小颗粒的运动距离更远一些,因而在水平方向上有一定的分选性。岩土类型、地质构造、地形地貌三个条件,又通称为地质条件,它是形成崩塌的基本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