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_完成4~7题.

作者&投稿:住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宋史刘一止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刘一止,字行简,湖州归安人。七岁能属文,试太学,有司欲举八行①,一止曰:“行者士之常。”

不就。登进士第,为越州教授。

绍兴初,召试馆职,其略曰:“事不克济者,患在不为,不患其难,圣人不畏多难,以因难而图事耳。如其不为,俟天命自回,人事自正,敌国自屈,盗贼自平,有是哉?”高宗称善,且谕近臣以所言剀切知治道,欲骤用,执政不乐,除秘书省校书郎。

迁监察御史。上疏谓:“天下之治,众君子成之而不足,一小人败之而有余,君子虽众道则孤,小人虽寡势易蔓,不加察,则小人伺隙而入以败政矣。”

又言:“陛下悯宿蠹未除,颓纲未振,民困财竭,故置司讲究,然未闻有所施行,得无有以疑似之说欺陛下,曰‘如此将失人心’。夫所谓失人心者,必刑政之苛,赋役之多,好恶之不公,赏罚之不明;若皆无是,则所失者小人之心耳,有何病焉。”

时庶事草创,有司以吏所省记为法,吏并缘为奸,一止曰:“法令具在,吏犹得舞文,矧②一切听其省记,所欲与则陈与例,欲夺则陈夺例,与夺在其牙颊,患可胜言哉!请以省记之文刊定颁行,庶几绝奸吏弄法受赇之弊。”从之。

逾年而书成。 迁给事中。

于凡贵近之请,虽小事亦论执不置。御史中丞廖刚谓其僚曰:“台当有言者,皆为刘君先矣。”

居琐闼③百余日,缴奏不已,用事者始忌,奏:“一止同周葵荐吕广问,迎合李光。”罢,提举江州太平观。

进敷文阁待制。御史中丞何若奏:“一止朋附光,偃蹇慢上。”

落职,罢祠。后八年,请老,复职,致仕。

秦桧死,召至国门,以病不能拜,力辞,进直学士,致仕。卒年八十三。

一止冲澹寡欲,尝诲其子曰:“吾平生通塞,听于自然,唯机械不生,故方寸自有乐地。”博学无不通,为文不事纤刻。

诗自成家,吕本中、陈与义读之曰:“语不自人间来也。”有类稿五十卷。

(选自《宋史》)【注】①八行:孝、悌、睦、渊、任、恤、忠、和八种品行。②矧:(shěn)况且。

③琐闼:镌刻连琐图案的宫中小门,亦指代朝廷。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则所失者小人之心耳,有何病焉 病:弊端、问题B.法令具在,吏犹得舞文 舞文:徇私舞弊C.台当有言者,皆为刘君先矣 先:表率、榜样D.一止朋附光,偃蹇慢上 朋附:勾结阿附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学:太学是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

宋代太学仍为最高学府,隶属国子监。B.教授:教授原指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

文中刘一止所担任的“越州教授”应该就是越州官学中的学官。C.用事:在古代有执政当权、使用武力、引用典故等几个意思。

在本文中指执政当权,“用事者”即“当权者”。D.机械:今指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而古义有二:一是指巧诈之心,二是比喻方式拘泥死板,文中即用此意。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一止对政事颇有见地。

绍兴初年,召试馆职,他的一番话,令高宗赞赏,并且晓谕近臣,说他所言切中事理,符合治国之道。B.刘一止为官直言敢谏。

担任监察御史期间,曾进言强调“亲贤臣、远小人”之要义;也曾进言批评那些蒙蔽皇上的“失人心”之举。C.刘一止既提意见,也提建议。

在发现有关部门通过省记作奸犯科、徇私枉法后,他提出了把省记之文刊定颁行的建议,而且被采纳。D.刘一止为人淡然,为文自然。

他做人,因为冲澹寡欲,所以悠然自乐;他作文,因为不事雕琢,所以诗作被评价为“语不自人间来。”7.将文言文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如其不为,俟天命自回,人事自正,敌国自屈,盗贼自平,有是哉?(5分)(2)小人虽寡势易蔓,不加察,则小人伺隙而入以败政矣。(5分)【参考答案】4.C。

5.D。 6.B。

7.(1)如果他们不做(什么努力),(只)等待命运自己好转,人事,敌国,盗贼,有这样的事吗?(2)小人虽少而势力容易蔓延,如不加以觉察,那小人伺机而入就会朝政败坏了。【参考译文】刘一止字行简,湖州归安人。

七岁时能做文,参加太学考试,有关部门想举荐他具备孝、悌、睦、渊、任、恤、忠、和等八行,刘一止说:“品行是士人应该具备的。”不就。

中进士及第,任越州教授。绍兴初年,召任馆职,他大略说:“事情不能成功的,患在于不做,不患其困难,圣人不怕多难,通过难而图谋事情。

如果不去做,而等待天命自回,人事自正,敌国自屈,盗贼自平,有这样的事吗?”高宗称赞他说得好。并且晓谕近臣认为他所言剀切符合治国之道,打算超擢使用,执政不乐,任命他为秘书省校书郎。

迁任监察御史。上奏说:“天下治道,众多君子成之而不足,一小人败坏而有余,君子虽多道则孤,小人虽少而势力容易蔓延,如不加以觉察,那小人伺机而入就会败坏朝政了。”

又说:“陛下怜悯固有的弊端没有铲除,颓废的朝纲没有振兴,民困财竭,因此设立机构讲求研究,但没有听说有所施行,并有似是而非的议论欺骗陛下,说什么‘这样将失去人心’。所谓失去人心,必定是由于刑罚过于严苛,赋役过多,好坏不公,。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4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王溥字齐物,并州祁人。 溥,汉乾祐中举进士甲科,为秘书郎。

时李宗贞据河中,赵思绾反京兆,王景崇反凤翔,周祖将兵讨之,辟溥为从事。河中平,得贼中文书,多朝贵及藩相交结语。

周祖籍其名,将按之,溥谏曰:“魑魅之形,伺夜而出,日月既照,氛沴自消。愿一切焚之,以安反侧。”

周祖从之。师还,迁太常丞。

从周祖镇邺。广顺初,授左谏议大夫、枢密直学士。

二年,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三年,加户部侍郎,改端明殿学士。

周祖疾革,召学士草制,以溥为中书侍郎、平章事。宣制毕,周祖曰:“吾无忧矣。”

即日崩。 世宗将亲征泽、潞,冯道力谏止,溥独赞成之。

凯还,加兼礼部尚书,监修国史。世宗尝从容问溥曰:“汉相李崧以蜡书与契丹,犹有记其词者,信有之耶?”溥曰:“崧为大臣,设有此谋,肯轻示外人?盖苏逢吉诬之耳。”

世宗始悟,诏赠其官。世宗将讨秦、凤,求帅于溥,溥荐向拱。

事平,世宗因宴酌酒赐溥曰:“为吾择帅成边功者,卿也。”从平寿春,制加阶爵。

显德四年,丁外艰。起复,表四上,乞终丧。

世宗大怒,宰相范质奏解之,溥惧入谢。六年夏,命参知枢密院事。

恭帝嗣位,加右仆射。是冬,表请修《世宗实录》,遂奏吏馆修撰、都官郎中、知制诰扈蒙,右司员外郎、知制诰张淡,左拾遗王格,直史馆、左拾遗董淳,同加修纂,从之。

宋初,进位司空,罢参知枢密院。乾德二年,罢为太子太保。

旧制,一品班于台省之后,太祖因见溥,谓左右曰:“溥旧相,当宠异之。”即令分台省班东西,遂为定制。

五年,丁内艰。服阕,加太子太傅。

开宝二年,迁太子太师。中谢曰,太祖顾左右曰:“溥十年作相,三迁一品,福履之盛,近世未见其比。”

太平兴国初,封祁国公。七年八月,卒,年六十一。

辍朝二日,赠侍中,谥文献。 注:①氛沴:毒气 2.下列对加点词语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周祖籍其名,将按之 按:稽查、捉拿 B、世宗尝从容问溥 从容:不慌不忙 C、宰相范质奏解之 解:帮……开解 D、溥旧相,当宠异之。

当:应当、应该 3.下列都能直接表明当朝皇帝对王溥的“宠异”的一项是( )(3分) ①周祖疾革,召学士草制,以溥为中书侍郎、平章事。 ②世宗将亲征泽、潞,溥独赞成之。

③世宗大怒,宰相范质奏解之,溥惧入谢。 ④世宗因宴酌酒赐溥曰:“为吾择帅成边功者,卿也。”

⑤太祖因见溥,谓左右曰:“溥旧相,当宠异之。” ⑥(王溥卒)辍朝二日,赠侍中,谥文献。

A、①②④⑤ B、①④⑤⑥ C、②④⑤⑥ D、③④⑤⑥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周祖病情危急,召人草拟制度,还任命王溥为中书侍郎、平章事(位同宰相参与管理政事)。颁布完制度,周祖放心地死去。

B、世宗将亲征泽、潞两地,冯道极力上谏要求停止出兵,王溥独自赞成世宗亲征。凯旋还朝后,世宗加封王溥兼任礼部尚书。

C、世宗将讨伐秦、凤,要求王溥出任帅,王溥向他推荐向拱。战事平定,世宗对他大加赞赏,特地摆酒宴赐给王溥。

D、宋太祖对王溥这个前朝宰相礼待有加,王溥六十一死去时。宋太祖为此罢朝二日,并追赠他为侍中,谥号为文献。

5.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6分) ①愿一切焚之,以安反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吾择帅成边功者,卿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B 从容:顺便 3.B(②只讲现象,说明王溥见解独到 ③王溥辞官,惹世宗生气,并不反映受宠) 4.选C,(“要求王溥出任帅”有误,原文是向王溥征求部队将领) 5.(6分)①答:希望(您)焚烧了这一切(证据),让那些心神不安的人安下心来。(“愿”“反侧”各1分,句意1分) ②答:替我选择部队将领成就边疆功勋的人就是爱卿你呀(“为”“成边功”各1 分,判断句式1分) 王溥字叫齐物,并州祁地人。

王溥,汉乾祐年间中进士甲科,担任秘书郎。那时李宗贞占据河中,赵思绾在京兆谋反,王景崇在凤翔谋反,周祖(郭威)带领士兵征讨他们,征召王溥担任从事。

河中平定,获得贼军中的文书,(文书中显示)有很多朝迁显贵同藩人相交结的话语。周祖登记他们姓名,将稽查他们,王溥进谏说:“魑魅等形体,等待夜间出来活动,日月已经高照,毒气就自然消失。

希望(您)焚烧了这一切(证据),让那些心神不安的人安下心来。”周祖听从了他的意见。

军队回还,提拔王溥为太常丞。王溥追随周祖镇守邺城。

广顺初年,被授予左谏议大夫、枢密直学士。广顺二年,升迁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

广顺三年,加封为户部侍郎,再改任端明殿学士。周祖病情危急,召学士草拟制度,让溥担任中书侍郎、平章事。

颁布制度完毕,周祖说:“我没有忧患了。”当天就驾崩了。

世宗将要亲自征讨泽、潞两处,冯道极力劝谏停止出兵,王溥独自赞成世宗出征。凯旋还回朝迁,加封王溥兼任礼部尚书,监督修治国史。

世宗曾经顺便问王溥说:“汉人的丞相李崧以封蜡的信私通契丹。现。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小题1:C小题1:B小题1:C小题1:见翻译 译文章邯的军队驻扎在棘原,项羽的军队则屯驻漳水的南面,两军对垒相持,尚未交战。

秦军几次后撤,二世为此派人去责问章邯。章邯颇为恐惧,遣长史司马欣前去请示事务。

司马欣抵达咸阳后,在皇宫的外门司马门逗留了三天,赵高也不予接见,表示出不信任的意思。长史司马欣惊恐,奔回他的军中,不敢再走原路。

赵高果然派人来追赶他,但是没追上。司马欣回到章邯军中,报告说:“赵高在朝中专权,下面的人没有能有所作为的。

现在作战如果能够获胜,赵高必定会嫉妒我们的功劳;不能取胜,便免不了一死。希望您对此仔细斟酌!”。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永州韦使君新堂记柳宗元将为穹谷嵁岩

小题:C

小题:A

小题:D

小题:B

小题:择:去除

小题:①②表被动的介词.③的④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小题:D通"殖",生长(A沟:动词,疏浚沟通;B行:使动用法,使……通行;C蓄:名词,积水)

小题:B "以议发端,经议而叙,叙后再议"

参考译文

如果想要在城郊或者城中建造出像深谷,陡壁,深渊等自然风景,就得必须用车子运来山石,修通水道,跨过险峻的地方,使老百姓劳命伤财才能建造出来,但如要追求那自然生成的风貌,却是无法办到的,既要使百姓过得舒适,又可顺其原貌,保全天然之态,在过去是难以办到的,可现在永州出现了.

永州实际是九嶷山的余脉.那些开始整治规划永州的人,围着山头修筑了永州城.城中满是石头,却被深草遮盖着,有泉水,却被泥土所埋没,成了毒蛇穿梭,野兽出没的地方.生长茂盛的树与劣质的树,佳花与毒草,杂乱地混杂在一起竞长.因此永州被称为荒凉秽废的地方.

韦公到永州作刺史已过一个多月了,政事治理得很出色,社会平安无事.他看见那地方,觉得奇妙.于是命令除掉丛生的乱草,平整道路,割掉的杂草堆起来象小山一样,又清除河中的淤泥,河水便清亮起来.杂草焚烧,河道疏通过后,奇特的地形便显现出来了.清与浊便区别开来,美与丑便不再混淆不清,看那些树木,苍翠清丽,舒展繁茂,看那蓄水,微澜动漾,曲折环绕.千奇百怪的石头众多而且整齐,矗拥在四周,有的似列队,有的象跪伏,有的若站立,有的如卧倒.洞穴蜿蜒幽远,土堆石山也峭拔挺立.于是在那里修筑房屋,作为游览的居所.那各种景物,无一件不与地形地势相辅相存,相得益彰,似乎在大厅四周呈献它们的特色.城外连绵高大的峰峦,以及密林丛生的山脉,融为一体,有的隐晦不清,有的明晰可见.近处融合碧绿的原野,远处与蓝天相衬.这些景物现在都汇集到城门里面.

于是韦公便邀请各方宾客进来观游,接着又宴请宾客.有人称贺说:"看了韦公所做的一切,便可了解韦公的志向.韦公不破坏原有地势而造就了美丽的景致,难道不是想顺应民间习俗而教化民众吗韦公铲除丑恶的东西,留取美好的事物,难道不是想除暴安良吗韦公清除浊流而使流水变清,难道不是想除却贪污而建立廉政的风气吗韦公登高望远,难道不是想抚慰百姓吗如果从这些角度来看,那这座大堂就不仅仅是为了欣赏草木,土石,泉流,观看山林而修建的.它将使韦公之后的永州长官们能从小的方面看到大的方面."

我请求将上面所说的一切刻写在石碑上,放置在大厅的角落里,作为后来刺史们借鉴的典范.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严嵩,字惟中,分宜人

5.C(亟:屡次。)

6.C(都。 A.为:动词,写;动词,担任。B.以:连词,用来;介词,因为。D.之:音节助词,补充音节;代词,代夏言。)

7.C (②是说严嵩之子,⑤是说夏言。)

8.B(应是担任礼部右侍郎。)

9.(1)嵩与群臣议沮之/帝不悦/著《明堂或问》示廷臣/嵩惶恐/尽改前说/条画礼仪甚备

(2)①有时皇帝向严嵩咨询事情,严嵩回答得平淡无奇,皇帝还必定故意称赞他,企图用这来暗示阻止言官对严嵩的议论。

②皇帝因为信奉道教,曾经戴过香叶冠,并因此刻了沉香冠五顶,赐给夏言等人。夏言拒不接受,皇帝很生气。

【参考译文】

严嵩,字惟中,分宜人。他又高又瘦,眉毛稀疏,声音洪亮。弘治十八年中进士,改任庶吉士,授予编修一职。后来称病辞职回家,在钤山读了十年书,写了很多诗词文章,颇有清誉。重返朝廷,不久升侍讲,代理南京翰林院事务。后来被召任国子祭酒。嘉靖七年任礼部右侍郎时,奉世宗的命令祭告显陵,回朝说:“臣恭敬地献上宝册以及奉命安置神床,都正好赶上雨过天晴。又有石产于枣阳,群鹤毕集环绕,碑放入汉江,江水突然上涨。请命辅臣把这些撰文刻于石上,以纪念上天的眷宠。”皇帝非常高兴,听从了他的话。后来调升吏部左侍郎,又被提拔为南京礼部尚书,调到吏部。

严嵩在南京住了五年,因为庆贺万寿节到了京师。刚好廷议修改《宋史》,辅臣提出留下严嵩以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的身份总管这事。到夏言入内阁时,皇帝命严嵩,回去执掌礼部。皇帝将要在明堂祭祀献皇帝,让他和各位先帝享受一样的祭礼。不久,又想为献皇帝追封庙号并把他的牌位供入太庙。严嵩和各大臣商议谏阻,皇帝不高兴,写了《明堂或问》颁示廷臣。严嵩惶恐不安,把以前的说法全部改变了,筹划礼仪非常完备。礼仪完成后,皇帝赏赐他金币。从此以后,严嵩更加努力地讨好皇帝。从此以后,皇帝加封严嵩太子太保的荣衔,让他跟自己到承天,给他的赏赐和辅臣一样。

严嵩回来后日益骄横。各宗室、藩王请求抚恤、册封,严嵩都乘机向他们索取贿赂。他的儿子严世蕃又屡屡和各部属拉关系、通关节。南北给事、御史交相上书弹劾贪污的大臣,都以严嵩为首。严嵩常常被弹劾,屡次向皇帝表白自己的忠心,事情也就平息了。有时皇帝向严嵩咨询事情,严嵩回答得平淡无奇,皇帝还必定故意称赞他,企图用这来暗示阻止言官对严嵩的议论。严嵩中进士比夏言早,但职位在夏言之下。严嵩起先依附夏言,对他很恭谨,曾经设酒席邀请夏言,并亲自前往夏言的府弟,但夏言推辞不见。严嵩便摆开酒席,打开他所写的短小的札子,跪在那里读。夏言以为严嵩真心畏服自己,便对他毫不怀疑。皇帝因为信奉道教,曾经戴过香叶冠,并因此刻了沉香冠五顶,赐给夏言等人。夏言拒不接受,皇帝很生气。严嵩却在皇帝召见时戴上了它,并给它蒙上一层薄纱。皇帝见了,更加打心眼里亲近严嵩。严嵩便排挤夏言,把他赶走了。夏言走了以后,皇帝举行道教斋醮仪式时敬献天神的青词,除了严嵩写的以外,没有能够让皇帝满意的。

6.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范应铃,字旗叟,丰城人.

资料供参考:

范应铃

[约公元一二一八年前后在世]字旗叟,丰城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定十一年前后在世。厉志于学,尤喜左氏春秋。丞相周必大见其文,嘉赏之。开禧元年,(公元一二O五年)举进士,调永新尉。累迁金部郎官。入见,所言皆谠直,识者韪之。历直宝谟阁,湖南转运判官,兼安抚司。值峒獠倡乱,帅宪招捕,逾年未平;应铃未一月平之,擢大理少卿。应铃当官而行,无敢挠以非义。居家时,人有不善,相戒无使范公闻之。其为人敬惮如此。卒,谥清敏。应铃著有西堂杂著十卷,对越集四十九卷,均《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宋史刘一止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刘一止,字行简,湖州归安人。七岁能属文,试太学,有司欲举八行①,一止曰:“行者士之常。”

不就。登进士第,为越州教授。

绍兴初,召试馆职,其略曰:“事不克济者,患在不为,不患其难,圣人不畏多难,以因难而图事耳。如其不为,俟天命自回,人事自正,敌国自屈,盗贼自平,有是哉?”高宗称善,且谕近臣以所言剀切知治道,欲骤用,执政不乐,除秘书省校书郎。

迁监察御史。上疏谓:“天下之治,众君子成之而不足,一小人败之而有余,君子虽众道则孤,小人虽寡势易蔓,不加察,则小人伺隙而入以败政矣。”

又言:“陛下悯宿蠹未除,颓纲未振,民困财竭,故置司讲究,然未闻有所施行,得无有以疑似之说欺陛下,曰‘如此将失人心’。夫所谓失人心者,必刑政之苛,赋役之多,好恶之不公,赏罚之不明;若皆无是,则所失者小人之心耳,有何病焉。”

时庶事草创,有司以吏所省记为法,吏并缘为奸,一止曰:“法令具在,吏犹得舞文,矧②一切听其省记,所欲与则陈与例,欲夺则陈夺例,与夺在其牙颊,患可胜言哉!请以省记之文刊定颁行,庶几绝奸吏弄法受赇之弊。”从之。

逾年而书成。 迁给事中。

于凡贵近之请,虽小事亦论执不置。御史中丞廖刚谓其僚曰:“台当有言者,皆为刘君先矣。”

居琐闼③百余日,缴奏不已,用事者始忌,奏:“一止同周葵荐吕广问,迎合李光。”罢,提举江州太平观。

进敷文阁待制。御史中丞何若奏:“一止朋附光,偃蹇慢上。”

落职,罢祠。后八年,请老,复职,致仕。

秦桧死,召至国门,以病不能拜,力辞,进直学士,致仕。卒年八十三。

一止冲澹寡欲,尝诲其子曰:“吾平生通塞,听于自然,唯机械不生,故方寸自有乐地。”博学无不通,为文不事纤刻。

诗自成家,吕本中、陈与义读之曰:“语不自人间来也。”有类稿五十卷。

(选自《宋史》) 【注】①八行:孝、悌、睦、渊、任、恤、忠、和八种品行。②矧:(shěn)况且。

③琐闼:镌刻连琐图案的宫中小门,亦指代朝廷。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则所失者小人之心耳,有何病焉 病:弊端、问题 B.法令具在,吏犹得舞文 舞文:徇私舞弊 C.台当有言者,皆为刘君先矣 先:表率、榜样 D.一止朋附光,偃蹇慢上 朋附:勾结阿附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学:太学是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

宋代太学仍为最高学府,隶属国子监。B.教授:教授原指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

文中刘一止所担任的“越州教授”应该就是越州官学中的学官。C.用事:在古代有执政当权、使用武力、引用典故等几个意思。

在本文中指执政当权,“用事者”即“当权者”。D.机械:今指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而古义有二:一是指巧诈之心,二是比喻方式拘泥死板,文中即用此意。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一止对政事颇有见地。

绍兴初年,召试馆职,他的一番话,令高宗赞赏,并且晓谕近臣,说他所言切中事理,符合治国之道。B.刘一止为官直言敢谏。

担任监察御史期间,曾进言强调“亲贤臣、远小人”之要义;也曾进言批评那些蒙蔽皇上的“失人心”之举。C.刘一止既提意见,也提建议。

在发现有关部门通过省记作奸犯科、徇私枉法后,他提出了把省记之文刊定颁行的建议,而且被采纳。D.刘一止为人淡然,为文自然。

他做人,因为冲澹寡欲,所以悠然自乐;他作文,因为不事雕琢,所以诗作被评价为“语不自人间来。”7.将文言文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如其不为,俟天命自回,人事自正,敌国自屈,盗贼自平,有是哉?(5分) (2)小人虽寡势易蔓,不加察,则小人伺隙而入以败政矣。(5分) 【参考答案】4.C。

5.D。 6.B。

7.(1)如果他们不做(什么努力),(只)等待命运自己好转,人事,敌国,盗贼,有这样的事吗?(2)小人虽少而势力容易蔓延,如不加以觉察,那小人伺机而入就会朝政败坏了。【参考译文】 刘一止字行简,湖州归安人。

七岁时能做文,参加太学考试,有关部门想举荐他具备孝、悌、睦、渊、任、恤、忠、和等八行,刘一止说:“品行是士人应该具备的。”不就。

中进士及第,任越州教授。绍兴初年,召任馆职,他大略说:“事情不能成功的,患在于不做,不患其困难,圣人不怕多难,通过难而图谋事情。

如果不去做,而等待天命自回,人事自正,敌国自屈,盗贼自平,有这样的事吗?”高宗称赞他说得好。并且晓谕近臣认为他所言剀切符合治国之道,打算超擢使用,执政不乐,任命他为秘书省校书郎。

迁任监察御史。上奏说:“天下治道,众多君子成之而不足,一小人败坏而有余,君子虽多道则孤,小人虽少而势力容易蔓延,如不加以觉察,那小人伺机而入就会败坏朝政了。”

又说:“陛下怜悯固有的弊端没有铲除,颓废的朝纲没有振兴,民困财竭,因此设立机构讲求研究,但没有听说有所施行,并有似是而非的议论欺骗陛下,说什么‘这样将失去人心’。所谓失去人心,必定是由于刑罚过于严苛,赋役过多,好坏不公,赏罚。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4

译文供参考:段少连[宋](九九四至一o三九)字希逸,开封(今河南开封)人。

试秘书省校书郎,累迁龙图阁直学士。善于写大字。

卒年四十六。《宋史本传、山谷集》段少连 ,字希逸,开封人。

其母尝梦凤集家庭,寤而生少连。及长,美姿表,倜傥有识度。

举服勤词学,为试秘书省校书郎、知崇阳县。崇阳剧邑,自张咏为令有治状,其后惟少连能继其风迹。

权杭州观察判官。预校《道经》,改秘书省著作佐郎,历知蒙城、名山、金华三县,以本省丞为审刑院详议官。

张士逊守江宁,辟通判府事,还为御史台推直官,迁太常博士。论刘从德遗奏恩滥,降秘书丞、监涟水军酒税。

复为博士、通判天雄军。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4

朱亮祖是六安人。

元末担任地主武装的元帅。朱元璋攻克宁国后活捉了朱亮祖,因为喜欢他勇猛强悍的性格便赐予他一些金币财物,并官复原职。

放归之后过了几个月,朱亮祖有反叛归附元朝,数次与我大明军队交战,被我军俘获六千多人。于是退守宣城据守。

太祖朱元璋正直征讨建康地区,无暇讨伐朱亮祖。后来派遣徐达等将领围住他们。

朱亮祖突破重围与我交锋,常遇春受重创而还,朝中将领木有敢前去讨伐的。后来太祖朱元璋亲自前往督战,又俘获朱亮祖,绑住前往见朱元璋。

太祖问他说:“你的将领怎么样?”,朱亮祖说:"活着的都会尽力而战,死就战死罢了" 太祖朱元璋宽宏大量放了他。后来官居枢密院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永州韦使君新堂记柳宗元将为穹谷嵁岩...
答:通行;C蓄:名词,积水)小题:B "以议发端,经议而叙,叙后再议"参考译文如果想要在城郊或者城中建造出像深谷,陡壁,深渊等自然风景,就得必须用车子运来山石,修通水道,跨过险峻的地方,使老百姓劳命伤财才能建造出来,但如要追求那自然生成的风貌,却是无法办到的,既要使百姓过得舒适,又可顺其原貌,保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答:宋史刘一止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刘一止,字行简,湖州归安人。七岁能属文,试太学,有司欲举八行①,一止曰:“行者士之常。” 不就。登进士第,为越州教授。 绍兴初,召试馆职,其略曰:“事不克济者,患在不为,不患其难,圣人不畏多难,以因难而图事耳。如其不为,俟天命自回,人事自正,敌国...

田仁会传文言文答案
答:永徽年间,田仁会担任平州刺史,(正碰到)大旱之年,他亲自在烈日暴晒下祈祷苍天降雨,大雨随后下起来了,于是当年五谷丰收。百姓用歌谣称颂他:“像父母那样养育我们啊(仁慈的)田使君,他对百姓无比至诚啊连上天都知道了,田里招来了雨啊山中飘出云,粮仓充实啊礼义申明,希望田使君常在啊我们不再害...

晋书翻岳传文言文答案
答:4.D (干:求,贪求。)5.B(A、表承接,于是/表转折,却;B、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介词,因为/介词,在;D、代词,他/代词,那些。)6.B(潘岳任河阳县令时有恩于公孙宏。)7.(1)(5分)潘岳才华名声在当世为第一,被众人嫉妒,于是滞留了十年,才出任河阳令,自负...

求翻译!雷应至官谒龙荣龙荣托故不出既退又斥骂之或以语雷应不能平遂疏...
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皮龙荣,字起霖,一字季远,潭州醴陵人。淳祐四年进士。历官主管吏部架阁文字,迁宗学谕,授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兼资善堂直讲。入对,请“以改过之实,易运化之名,一过改而一善著,百过改而百善融。”迁秘书郎,升著作郎。入对,因及真德秀、崔与之廉,龙荣曰...

《开山》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翻译
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殷峤,字开山,雍州鄠县人,司农卿不害孙也。其先本居陈郡,徙关中。少好学,遍览经史,性宽厚。圣历中,车驾在三阳宫,御史大夫杨再思、太子左庶子王方庆为东都留守,引峤为判官,表奏专以委之。方庆善《三礼》之学,苟有疑滞,常就峤质问,必能咸征旧说,...

文言文阅读黄福完成4-7题
答: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4 朱亮祖是六安人。 元末担任地主武装的元帅。朱元璋攻克宁国后活捉了朱亮祖,因为喜欢他勇猛强悍的性格便赐予他一些金币财物,并官复原职。 放归之后过了几个月,朱亮祖有反叛归附元朝,数次与我大明军队交战,被我军俘获六千多人。于是退守宣城据守。 太祖朱元璋正直征讨建康地区,无暇讨伐朱亮祖...

《北史·来护儿传》阅读理解
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1)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2)养于世母(伯母)吴氏。//(3)吴氏提携鞠养(抚养),甚有慈讯,幼而卓荦lu,初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4)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5)会周师定...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附翻译和答案
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刘一止,字行简,。……
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刘一止,字行简,湖州归安人。七岁能属文,试太学,有司欲举八行①,一止曰:“行者士之常。”不就。登进士第,为越州教授。绍兴初,召试馆职,其略曰:“事不克济者,患在不为,不患其难,圣人不畏多难,以因难而图事耳。如其不为,俟天命自回,人事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