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附翻译和答案

作者&投稿:范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后元伯寝疾笃,同郡郅君章﹑殷子征晨夜省视之。元伯临尽,叹曰:“恨不见吾死友!”子征曰:“吾与君章尽心于子,是非死友,复欲谁求?”

  元伯曰:“若二子者,吾生友耳。山阳范巨卿,所谓死友也。”寻而卒。式忽梦见元伯,玄冕垂缨,屣履而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泉。子未我忘,岂能相及!”式恍然觉寤,悲叹泣下,具告太守,请往奔丧。式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驰往赴之。巨卿既至,叩丧言曰:“行矣元伯!死生路异,永从此辞。”式遂留止冢次,为修坟树,然后乃去。

  后到京师,受业太学。时诸生长沙陈平子亦同在学,与式未相见。而平子被病,将亡,谓其妻曰:“吾闻山阳范巨卿,烈士也,可以托死。吾殁后,但以尸埋巨卿户前。”乃裂素为书,以遗巨卿。既终,妻从其言。时式出行适还,省书见瘗,怆然感之,向坟揖哭,以为死友。乃营护平子妻儿,身自送丧于临湘。长沙上计掾史到京师,上书表式行状。三府并辟,不应。

  (《后汉书·独行列传》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二人并告归乡里 四美具,二难并

  B.尔何相信之审邪 审容膝之易安

  C.后元伯寝疾笃 则刘病日笃

  D.时式出行适还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说明范式是位信士的一组是( ) (3分)

  ①至其日,巨卿果到

  ②子未我忘,岂能相及

  ③投其葬日,驰往赴之

  ④营护平子妻儿,身自送丧于临湘

  ⑤省书见瘗,怆然感之

  ⑥三府并辟,不应

  A.②③⑤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①③④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范式跟张劭关系很好,两人分别时,范式对张劭说两年后要去拜见他的母亲,并看望他的孩子。

  B.元伯请求母亲设宴款待范式,但母亲对两年之约有所疑虑,元伯对范式的肯定打消了母亲的疑虑。

  C.张劭托梦给范式说自己要在某天死去,某时下葬,埋怨范式忘了自己,不来奔丧。范式醒来后忍不住悲叹流泪。

  D.陈平子与范式同在京师太学学习,虽然二人素昧平生,但陈平子认为范式是个可以把身后事相托的义士。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3分)

  答:

  (2)乃裂素为书,以遗巨卿。(3分)

  答:

  (3)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 (4分)


  参考答案:

  4. C(“笃”,病重。A、一起 / 具备; B、确切/ 明白、知道;D、恰好 / 到。)

  5. D(②是张劭对范式的希望,⑤是说范式看了陈平子的遗书和坟墓后的反应,⑥是说范式不去当官)

  6. C(“埋怨范式忘了自己,不来奔丧”错,文中说“子未我忘,岂能相及”)

  7.(1)元伯把事情全部告诉母亲,请她准备好饭食来等候范式(巨卿)。( “具”“以”各得1分)

  (2)于是撕开一块白绸写信,来送给巨卿。( “素”“遗”各得1分)

  (3)或者探究他成功与失败的过程,都是由于人为的原因呢?( “抑”“本”译对各得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范式字巨卿,山阳郡金乡人。年轻时在太学读书,是儒生,和汝南郡张劭是朋友。张劭字元伯。两人同时请假回家乡,(分别时) ,范式对张劭说:“两年后该回来的时候,我将前往贵府拜见你的母亲大人,并看望你的孩子。”两人互相约好日期。后来约好的日期将要到了,张劭把这件事详细告诉了母亲,请求母亲准备酒食等待范式的到来。张劭的母亲说:“分别两年了,千里之外约定的话,你怎么会如此肯定地相信呢?”张劭回答说:“范式是讲信用的人,肯定不会违背约定的。”张劭的`母亲说:“如果真是那样,当然得替你们准备酒食。”约定的日子到了,范式果然前来赴约,登堂拜见张劭母亲后,接着开怀畅饮,兴尽才离开。

  后来张劭病重卧床,同郡人郅君章、殷子征早晚都去探望他。张劭临终时叹息道:“可惜见不到我生死之交的老朋友了!”殷子征说:“我和君章倾心与你结交,这不算死友,还想找谁呢?元伯说:“你们两位,只是我的生友。山阳郡的巨卿,则是我所说的死友。”不久张劭死了。范式(有一天)忽然梦见张劭戴着帽子,垂着帽带,拖着鞋子喊他:“巨卿,我在某一天死.会在某时埋葬,永远命归黄泉。我知道你没有忘记我,希望你能赶得上我的葬礼!”范式猛然醒来,不由得悲叹流泪。(第二天)便将晚上做的梦全部告诉太守,请求前去奔丧。范式便穿上了朋友死后应穿的丧服,算着埋葬他的那一天,骑马前往奔丧。范式到后,拍着灵柩说:“元伯你走吧!你我生死异路,从此永别。”范式于是留住在坟旁,给张劭修坟种树,这样以后才离开。

  张劭后来到了京师,进太学学习。当时儒生长沙陈平子也同在太学,不认识范式,陈平子得病将死,对他的妻子说:“我听说山阳范巨卿是一位义士,可以把身后事托给他。我死后,只须把尸体埋在巨卿户前就好了。”于是撕开一块白绸写信,来送给巨卿。陈平子死后,妻子照着平子的遗嘱办了。这时范式刚好出外回来,看了陈平子的信和他的坟墓,不胜悲痛,对着平子坟墓作揖哭泣,认为平子是他的死友。于是想法护送平子的妻儿,亲自送丧回临湘。长沙上计掾史到京师,呈上奏章说明范式的事迹。三府都要征召范式,但范式没有应聘。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带答案的
答:2.翻译:①贵人宝之,飨宾而玩之___;②其形酷肖是___;③吾今然后知势足以变易是非也___;④士之于文亦然___ 3.本文主题思想是___ 1、班昭续《汉书》 1.①终②总是2.①汉和帝下令班昭到东观藏书阁继续完成《汉书》(就,到;踵,继续);②像跟老师一样...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题,求解答,谢谢~
答:1、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六国灭亡了,全国(为秦所)统一;蜀地的山(树木被砍尽,)光秃秃的,阿房宫建造出来了。2、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宝鼎被当作铁锅,美玉被当作顽石,黄金被当作土块,珍珠被当作沙砾,丢弃得到处接连不断,秦人看起来,也并不...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附翻译
答:(1)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捍燕晋之师。(5分)译文:(2)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5分)译文:参考答案:4.B(次:驻扎。)5.D(排除①②③,①是表现其附众的`原因,也不能表现其威敌,②是庄贾作为监军应该履行的职责,③是穰苴向景公的...

高中文言文阅读张祖传附翻译及答案
答:文书满几案,张祖兢兢业业,废寝忘食分类梳理、安排、谋划,事情做的有条有理、有据可查。 建文帝时,张祖为吏部小吏。不长时间,云南布政史张公紞被召入为吏部尚书,于是下属官吏很多都更换了,唯独说张祖办事老城、守法度而没有更换。当时建文皇帝正与方孝孺等人讲求古法治国,治理国家的事很多都改变了太祖的旧制...

高中文言文阅读考题及答案
答:阅读以下文段,完成小题(选择题每题3分,翻译每题4分,共20分)。甲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附翻译和答案
答:【文言文参考译文】范式字巨卿,山阳郡金乡人。年轻时在太学读书,是儒生,和汝南郡张劭是朋友。张劭字元伯。两人同时请假回家乡,(分别时) ,范式对张劭说:“两年后该回来的时候,我将前往贵府拜见你的母亲大人,并看望你的孩子。”两人互相约好日期。后来约好的日期将要到了,张劭把这件事详细告诉...

语文文言文《李涉》的答案
答:答: 答案; 1.治生之道,莫尚乎勤。 2.B D 3.以古代圣贤珍惜光阴的榜样来鼓舞读者,使读者警醒。 6. 语文练习册第25课古文阅读祈人忧天答案 杞人忧天阅读答案。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

谢灵运文言文翻译答案
答:6.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 航海的人谈起瀛洲,(大海)烟波渺茫,(瀛洲)实在难以寻求。 浙江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在云雾霞光中有时还能看见。天姥山高耸入云,连着天际,横向天外。 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天台山高四万(也有说一万)八千丈,对着天姥山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了吴越...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解析
答:小题1: 试题分析:文言词语解释提醒一般立意于考查重点实词词义、一词多义现象、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五种文言知识。特别是重点实词词义和一词多义现象是此类题型考察的重点。近几年也出现了对虚词的解释。中考文言文往往从课内出题,所以,题目前面的选文,实际上是良好的提示,学生不仅可以根据...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
答:/zt/gzywwyw/高中语文文言文练习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完成完成完成1111---4444题题题题 贾黄中,沧州南皮人。 父枇(pín)严毅,善教子。黄中幼聪悟,方五岁,每旦令正立,展书卷比之,谓之“等身书”,课其诵读。 父常令蔬食,曰:“俟业成,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