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古琴为八音之首?

作者&投稿:魏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音乐和文学有什么联系吗~

文学是音乐植根的土壤;音乐是文学的翅膀。它们亲如兄弟,行同手足。
一、唐诗与音乐
诗歌的创作至唐代达到很高的水平,代表了当时文学艺术的顶峰,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王之涣,一代杰出诗人的创作,给后人留下了数万首佳章妙句。
唐人有选词度曲的传统,好的诗作无不被人乐人们争相传唱,所以唐代的诗歌和音乐的关系十分密切,以《竹枝》《浪淘沙》《杨柳枝》等绝句为词的歌曲家喻户晓,李白、白居易、元稹、王之涣、王维、李益等人的诗句更是多为知音者协同作歌,在社会上广为流传。

二、在音乐与文学两个领域中翱翔的人
音乐爱好者与文学爱好者兼具的大有人在:孔子是中国古代教育的鼻祖与先贤。音乐在孔子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他在音乐生活中的实践和理论,对后世中国音乐的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孔子会唱歌、弹琴、鼓瑟、击磬、作曲,可以说是一位音乐的通才,他为《诗经》正乐时,能够合着伴奏唱完三百零五首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歌曲。他之所以有超乎寻常的能力,就在于他能够不断地学习。
孔子还是一位作曲家。孔子离开卫国之后,本想渡过黄河,去投奔晋国的赵简子。在黄河之滨,他听说赵简子杀了过去帮他从政的两位贤大夫,便打消了去晋的念头,并把对两位被害者的同情,凝聚在一首叫做《陬操》的琴曲中。
扩展资料:
孔子对中国音乐的发展的影响:
首先,孔子把音乐看得非常重要,认为礼乐对国家来说,是治国平天下的要策,对个人来说,是修身立世的根本。这种思想,贯穿在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的正统观念中,因而,也就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由始至终的统治思想。
孔子说:“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我觉得,这种教化的作用,至今仍然有它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其次,是把重乐的观点,体现在他的教育思想中,落实在教育实践里。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兼顾德、智、体、美的。他所教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音乐居第二位。他的门生子路问他,怎样才能成为一位完人。
他回答说:“要有臧武仲的智慧,公绰的廉洁,卞庄子的勇敢,冉求的才艺,在这些之上,再加上礼和乐的修养,也就可以称为完人了。”他甚至认为人不学民间歌曲,就象面壁而立的痴人一样,是毫无前途可言的。
他对自己的儿子伯鱼就说过“汝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他曾经教门徒鼓瑟,从他对子路鼓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的评价来看,他对教学质量的要求,是相当高的。
他对音乐的推崇,还可以从他的这句名言中体现出来,他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认为一个人的修养,是开始于“诗”、建立于“礼”,而最终完成于“乐”的。也就是认为音乐是人的最高修养。他对《诗经》音乐的整理工作,是应当给以充分肯定的。
作为一个音乐鉴赏家和评论家,孔子也是空前伟大的。他提出的一系列美学标准和美学命题,不但在当时有划时代的意义,而且在今天还有着深远的影响。能够准确把握音乐的实质,并用最准确的话把它概括出来。
他用“洋洋乎,盈耳哉”来描述太师挚演奏音乐的开始部分和《关雎》这首曲子的结束部分。对难得的音乐来讲,他是一个难得的知音。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的著名传说,充分、鲜明地刻画出这位艺术痴人,如何融化在音乐之中,达到一种物我两忘、超凡脱俗,甚至因为听觉器官的高度兴奋、高度专注而使其他感官的职能相对退化的地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音乐文学

词为一种音乐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有直接关系,词所配合的音乐是宴乐,主要用于娱乐和宴会的演奏,最初流行于民间,此因该是在隋代已经产生,唐代才开始兴盛起来,繁华的大都市是词发展的社会环境。
词由于配合乐曲的乐句、曲度、节拍,词的句式多为长短句。句式的长短变化和组合的丰富多样,又影响到词的声情风格的变化多样,进而形成不同于诗歌的独特风貌。词的声韵格律也于音乐有关。押韵的位置,各个词调都有不同的要求,词调音乐曲度不同,韵位也就不同。
词对声律的要求比律诗更细、更严,不仅区分平仄,还要辨四声。词的曲谱大多失传,后人根据前人作品的声律整理出的字句的平仄声韵谱作为填词标准,称为“词谱”。



扩展资料
词为一种以乐为主、依乐谱填词歌唱、字数固定、格律化的长短句抒情诗。每首词都有一个词调。词调的名称叫词牌,它标明一首词的乐谱曲调。每个词调都是“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依据乐曲对字数、句法、平仄、韵脚作出基本规定。不同词调,意味着乐曲的旋律节拍、声调风格不同。
词调的乐曲有令、引、近、慢等区别。这些都曾是唐代大曲中的一部分。“令”最短,大约起源于唐代大曲中的酒令;“引”为歌唱开始的部分,相当于后来的引子;“近”亦称近拍,是慢曲以后,在又慢渐快的部分所用的曲调;“慢”即慢曲子,指曲调慢长,节奏舒缓的曲子。简单的分,词调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

“琴”在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中,不仅创造并完善了独特的琴器、琴曲、琴谱等,更因其深沉高雅的音色品质与丰富的艺术表现力,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及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203fb80e7bec54e763570fd6b2389b504ec26aba?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古人对琴的评价极高,西汉时期便被文人们公认为“八音之中,惟弦为最,而琴为之首”。

魏晋名士嵇康在其《琴赋》中称“众器之中,琴德最优”,唐人顾况甚至说“众乐,琴之臣妾也。”另外,随着“琴者,禁也。所以禁止淫邪,正人心也”的修身养性功能被文人日益强调,“左琴右书”、“士大夫无故不撤琴瑟”等古琴音乐观念在凝固。

琴在古代文人心目中的重要位置不可替代。琴成为历代文人们具备音乐修养及实践技能必修的一种乐器,同时也是历代文人们思想学识与人格情操的最佳体现方式。毫无疑问,琴是古人心目中的中国古代乐器之王。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bd3eb13533fa828b2345882bf61f4134960a5a97?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古琴的神奇魅力,首先来自于琴器所特有的音色品质,而这些特有的音色效果又与琴的材质、形制、结构、髹漆等斫制工艺有着直接的关系。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54fbb2fb43166d224238005c4d2309f79152d2ae?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琴体的构成,主要是由一整块木材腹腔开剜后制作的面板与底板胶合,内部形成一个狭长的“共鸣箱”,然后再周身髹以厚厚的大漆而成。

弹拨类的弦鸣乐器,是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c2fdfc039245d6887764a76cafc27d1ed31b2497?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以弹拨极具张力的弦为振动源,再与由面板和底板结合构成的共鸣体产生共振而发音的。

从囿困千年的宗庙里解脱出来,重新流入人世间的古琴,经过改良复生,终于焕发出其特有的音乐艺术表现力,紧扣住儒士的心弦,从而谱出世界文化史上特有的“文人音乐”:琴乐。考察琴乐在汉代兴起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在周代,琴只是作为瑟的配搭,以“琴瑟和鸣”形式用在宗庙的典礼祭祀音乐中;而儒士家居弦歌弹唱,是用瑟不用琴的〖注五〗。在“乡饮酒礼”上,更是用瑟不用琴;这是因为琴的音量小,音乐功能低,不适合于热闹的大庭广众之中。即使到了汉代,经过改良的琴音量虽然有了提升,但是还是比不上瑟和其他乐器,所以在宴飨音乐中也是极少应用。这种情况也形成了“琴雅瑟俗”的两分观念,从而造就了琴;令人对琴有脱俗之感,琴成了唯一非世俗化的乐器。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32fa828ba61ea8d37a9961cc9c0a304e241f58ba?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二、琴因为较适合在家居弦歌弹唱,因此取代了已世俗化的瑟,成为士人私底下自娱操弄的乐器。琴慢慢从弦歌弹唱向器乐化演变,丰富的左右手技法发展和琴特有的多种音色变化,使琴积累了不少曲意深邃隽永的琴曲。琴乐渐渐形成为一个独立的乐种,这也是唯一免受“郑卫之音”污染的乐种。

另方面琴的音量适中:

?6?大声不振华而流漫,细声不湮灭而不闻。(桓谭《新论?6?琴道篇》)

?6?琴之大小得中而声音和,大声不哗人而流漫,小声不湮灭而不闻,适足以和人意气,感人善心。(应劭《风俗通义?6?声音第六》)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f9dcd100baa1cd11e80d67e8b212c8fcc2ce2dba?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这正符合儒家音乐审美观“中和”的理想〖注七〗。古琴音乐自然就成了最能体现儒家音乐思想的音乐了。

三、在先秦因弦乐器发音柔弱易于抒情,已有琴瑟修心之论:

?6?君子之近琴瑟,以仪节也,非以舀(竖心旁)心也。《左传?6? 昭公元年》

?6?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荀子?6? 乐论》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0b55b319ebc4b74591f2a2dec4fc1e178b821597?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汉代的士人,多为官为宦或出入豪门大姓;大都是忱于享乐,乐于享用他们心目中卑下的乐人演奏的“郑卫之音”的。在风花雪月声色犬马酬酢之后,心灵又往往有矛盾空虚之感;惟有寄托于琴,抚弦操缦。琴音本身的清静特性,确实使人心净神清;在悠悠琴音的涤荡中,能重塑其傲岸浩然的儒士之慨。这就是“琴者禁也,所以禁止淫邪,正人心也”、“御邪僻,防心淫”等论点提出的真正社会背景。以下两则史实,就是这种风气的很好说明:

?6?两汉之交的桓谭,既喜好新乐,而又能琴;并且编撰琴论,创立琴道。“颇离雅操,而更为新弄。”《新论?6?离事篇》

“善鼓琴??性嗜倡乐。”《后汉书?6?桓谭列传》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b64543a98226cffccb4caa7ab2014a90f703ea90?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6?东汉通儒马融,也是既善鼓琴,也好俗乐,并作《长笛赋》。

“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后汉书?6?马融列传》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汉代的琴就从单纯“歌南风”的乐器,变为“御邪僻,防心淫”、“修身理性”之器。琴也跟着从一件普通乐器,超出世俗,甚至超过曾肩负过周代礼乐重任的“金石之乐”的钟与磬,而跃为“八音之首”。琴的地位更被提升成四时五行、天地六合、尊卑位分的象征,从而成为“琴道”。从此,古琴成了士人的专用乐器;并造就形成了人类文化史上极其罕见的乐种:连绵延续二千多年,充满了文化人智慧的“文人音乐”--古琴音乐。



为何古琴为八音之首?
答:琴也跟着从一件普通乐器,超出世俗,甚至超过曾肩负过周代礼乐重任的“金石之乐”的钟与磬,而跃为“八音之首”。琴的地位更被提升成四时五行、天地六合、尊卑位分的象征,从而成为“琴道”。从此,古琴成了士人的专用乐器;并造就形成了人类文化史上极其罕见的乐种:连绵延续二千多年,充满了文化人智...

汉代古琴旋律美妙,为何会成为“八音之首”?
答:古琴它属于八音中的“丝”,因为它的弦是用丝做的,八音中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没有区别他们都是平等的由于古琴独特的音色,通常不适合乐队在中国玩一般的演奏方法是独奏或与长笛合奏。祭祀中有所谓的八音,在这一时期,古琴一般只演奏散音。琴更适合在家里演奏和演唱弦乐,取代了世俗的古筝,成为文人私...

古代乐器的八音指的是什么?汉代古琴为何会成为“八音之首”?
答:会弹琴的人变得超凡魅力,忽而自我膨胀着。 找出“琴道”形成的时代和社会背景,揭示古琴“神化”的原因和过程,揭开古琴包裹的神秘面纱。 以清新的姿态,相信有助于古琴的发展。

为何古琴为八音之首,另七音又是什么?
答:3.鼓,是我国传统的打击乐器,因有良好的共鸣作用,最早用于军事,鼓气助威。之后发展出多种用途的鼓,如雷鼓、灵鼓、晋鼓等。其中比较著名的是虎座鸟架鼓,而到了今天品种更是繁多,如腰鼓、大鼓、同鼓、花盆鼓等。4.二胡, 始于唐朝,又称“奚琴”,是一种中国传统拉弦乐器。二胡名曲有《二泉...

古琴是不是八音之首?在乐队中是领奏吗?
答:古琴属八音中的“丝”,因其弦是丝做成的。八音没有什么之首之末的分别,都是平等的 古琴因为它声音的独特性,所以通常不适合在乐队中演奏。一般的演奏方式为独奏或者与箫合奏。在祭祀时有所谓的八音齐鸣,在这种时候,古琴一般都只弹奏散音。

古代文人的音乐世界
答:“八音之中,惟弦为最,而琴为之首”。古代文人的音乐主要是指古琴。相传古琴是圣人观天俯地,远取诸身,近取诸物,削桐为琴,绳丝为弦而制成的。君子居必左书右琴。最有名的典故当属伯牙和仲子期的高山流水。接下来想和大家谈谈古代一些名人与古琴的关系。一、孔子与古琴 《史记·孔子世家》...

中国古典十大传统乐器有哪些种类,你都知道吗?
答:古人云:“八音之中,惟弦为最,而琴为之首”,“众器之中,琴德最优”,说的就是这个古琴。“琴者,情也;琴者,禁也。”吹箫抚琴、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成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动写照。代表作:清微淡远的《平沙落雁》、质雅清纯的《梅花三弄》、悠闲舒缓的《渔樵问答》、刚烈粗厉的...

琴-中华千古文人的养性怡情目录
答:首先,让我们步入第一章,古琴——八音之首,它是个来自远古的谜,蕴含着儒家文化的深厚内涵。古琴,这件通身闪烁着智慧光芒的乐器,其形制与韵律,象征着君子的雅致生活,"左琴右书",是文人君子的标志。无论是对牛弹琴,还是对花草弹奏,都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圆融追求。接着,是千年的琴缘,士人与...

古琴与编钟相比,哪种乐器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比较高?
答:我认为应该是编钟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因为编钟是战国春秋时期的乐器,而且它对于音色的诠释也是最完美的。

儒道佛思想对古琴文化有何影响?
答:2. 儒家认为音乐的首要功能是教化,因此其美学思想的出发点是音乐服务于政治、礼法等。古琴作为我国传统乐器的代表,被视为“八音之首”,自然被赋予治国、平天下的要义。因此,强调古琴经世致用的功用成为儒家古琴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儒家在古琴美学思想中格外注重音乐与其外部关系的研究,而忽视对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