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的主要的事件(两个)

作者&投稿:陶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五代十国有什么主要事件(两个)~

907(唐哀帝天佑四年、后梁太祖开平元年)
朱温逼唐哀帝禅位,称帝,建立后梁,定都开封,封割据湖南的马殷为楚王,封割据两淅的钱镠为吴越王,封割据荆南的高季兴为荆南节度使。
王建在四川称帝,国号蜀,史称前蜀。
卢龙镇内变,刘守光自称节度使,囚其父刘仁恭。
5月,后梁康怀贞攻晋潞州,晋将李嗣昭死守潞州,梁军久攻不克。
908(天佑五年、后梁太祖开平二年、吴越太祖天宝元年、前蜀高祖武成元年)
割据河东的晋王李克用死,其子李存勖继位称晋王。
晋军自晋阳南下援救潞州,在上党大破梁军。
909(天佑六年、后梁太祖开平三年、吴越太祖天宝二年、前蜀高祖武成二年)
1月,后梁迁都洛阳。
6月,忠武节度使刘知俊据同州反梁,归附岐王李茂贞,后梁太祖朱温派杨师厚、刘鄩击败刘知俊,刘知俊逃至岐国。
抚州刺史危全讽割据抚、信、袁、吉四州,并派兵进攻吴国洪州,被吴军击败,吴军乘胜追击,俘虏危全讽,吴国尽占江西。
910(天佑七年、后梁太祖开平四年、吴越太祖天宝三年、前蜀高祖武成三年)
后梁借口助赵抗燕,派兵进占深、冀二州,赵王王镕向晋求救。

五代十国是指哪五代和哪十国?五分钟带你理清五代十国的历史

朱温灭唐建立后梁,他当年在讨伐黄巢的时候就结怨李克用,后来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灭后梁,在后来石敬瑭为了攻打他小舅子的后唐,允诺燕云十六州给辽国,邀请辽国出兵攻打后唐,结果后唐灭亡,后来石敬瑭的儿子不服辽国,也被辽灭了。后汉隐帝杀了郭威一家老小,结果郭威反叛,建立后周,他的侄子柴荣在攻打燕云十六州的时候逝世,N年后,北部说有辽军的敌情,后周派赵匡胤被上,结果赵匡胤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

五代十国存在于公元907年-公元960年期间。五代有时也称为五代十国,一般认为从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到960年北宋建立,短短的五十四年间,中原相继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同时,在这五朝之外,还相继出现了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和北汉十个割据政权,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

五代的开国之君,都是前朝的方镇,靠军事割据发展起来的,故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是战争频仍,政权屡有更迭。在五个朝代中,后梁维持的时间最长,也只有十七年,其次后唐十四年,后晋十一年,而后汉仅仅四年,后周九年,都不足十年。其实,即使在一朝之内,其权位之争亦超乎寻常。如后梁太祖朱温登上皇位才五年,就被其次子朱友硅所杀。而朱友硅上台不久,又被其弟朱友贞所杀。再如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儿子秦王李从荣,亦曾以兵夺权,未能成功,反丢了性命。明宗去世之后,其弟五子李从厚继位,仅只一年,其位即被明宗的养子李从珂所夺。频频的兵戎相见,给百姓带来了极大痛苦和灾难。

五代的第一个朝代是由朱全忠篡唐而建的朱梁王朝,改进了唐朝的一些政弊,后梁被世仇李存勗的后唐所灭。

后唐有比较开明的皇帝唐明宗李嗣源实施了不少利国利民的政策,使社会出现小康的局面,但他的后继者却被他的女婿石敬瑭以燕云十六州为代价向北方的契丹人借兵所灭。

石敬瑭认比他年纪小的契丹帝为父,被契丹帝册封为大晋皇帝,定都开封。但源源不绝的财富却流入契丹人的国库,以至石敬瑭的养子石重贵不甘如此,在大臣景延广的建议下以向契丹称"孙"不称臣的借口,企图改变对契丹的依付关系,但契丹人用挥兵南下灭后晋,虏石重贵来作为答案,并在开封建立大辽,耶律德光自立为帝。

后晋灭,但辽政权无力在中原立足,撤回北方,立李从益为中原之主,太原刘知远杀死李从益,夺取中原,自立为帝,建立大汉帝国。

他的儿子刘承佑因杀大将郭威不成却被郭威所代为大周,郭威和他的养子柴荣后周是五代中的明君,在他们的经营下,后周渐强,并逐步统一中国,但柴荣的继承者是七岁的小孩,无力掌管天下,终大将赵匡胤在陈桥被手下黄袍加身,代周立宋。后来宋王朝在赵匡胤的经营下,终统一中国,结束五代时的大分裂。

这一段历史,有一点值得特别注意,即在五朝之中,有三朝,即后唐、后晋、后汉的开国之君都是沙陀人。同时,北方的契丹人亦不断强大,他们互相勾结利用,逐步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和军事集团,为以后宋、辽、金对峙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南北朝,埋下了深深的祸根。

相对于五代来说,十国的情况则要好得多。在这十国之中,除刘崇的北汉在北方(约今山西、陕西和河北的一部分)外,其它诸国皆在中国的南方,它们少受中原干戈的影响,政局相对稳定,政权维持的时间也远比五代为长,如最短的前蜀亦有三十四年,是后梁的一倍,而最长的吴越,竟达八十五年之久。这对中国南方的开发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吴越,就曾于公元910年修筑了捍海塘,保障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吴越走上了富裕之路。由于北方战争频仍,不少中原人士移徙南方以避祸乱,他们带来了北方的生产技术和科学文化,对南方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五代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个重要时期。从出版史角度看,后唐长兴三年(932)至后周广顺三年(953)刻成的九经,是中国第一部监本九经,宋人称其为「旧监本」或「古京本」,是中国后世一切监本九经的祖本。这部九经,历时近二十年,中经后唐、后汉、后周三朝更替,终于得以完成。这实在是个奇迹,它反映了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中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另外,孟蜀的母昭裔,不仅刊刻了《昭明文选》、《初学记》、《白氏六帖》诸书,而且还于广政十四年(951),经营了「广政石经」的刊刻。这个石经和以前的石经有一重要不同,那就是,它是连同注文一起刊刻的。宋八洪迈评价其「犹有正(贞)观遗风」。此外,后晋的刘等,还撰成了《唐书》二百卷,这就是「二十四史」中的《旧唐书》。吴越的罗隐,是这一时期较有名的文学家,著有《罗隐甲乙集》,收其诗作,今已不传。今可见者,有《四库全书》所收《罗昭谏集》八卷。西蜀的韦庄、欧阳炯,南唐的冯延巳、中主李景、后主李煜,都擅长写词,均有不少名作传世,开宋词鼎盛之先河。南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是留传至今的绘画珍品,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价值。

中国历史常识:五代十国
答:8.荆南(南平) :高季兴所建,在今湖北江陵一带,是最小的一个政权。9.南汉:刘隐所建,在今两广一带。除南方九国外,还有一个割据太原的北汉。北汉是郭威灭后汉的时候,河东节度使刘崇(后改名刘旻,“旻”音 mín)建立的,在今山西一带。以上就是所谓的“十国”。在五代十国时期,北方的...

汉,魏晋,唐,明,清,五代十国分别发生了什么叛乱事件?是如何解决的?
答:汉,魏晋,唐,明,清,五代十国分别发生了什么叛乱事件?是如何解决的?帮助下吧你这样答的,我无言,看好题目,答的好点行不行... 汉,魏晋,唐,明,清,五代十国分别发生了什么叛乱事件?是如何解决的?帮助下吧你这样答的,我无言,看好题目,答的好点行不行 展开 6个回答 #热议# 该不该让孩子很早学习人情世故...

谁能告诉我五代十国的历史???
答: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960年,赵匡胤取代后周建立北宋;979年灭北汉,自此基本结束了自晚唐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五代是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次第更迭的中原政权;十国是指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几个割据政权,十国乃称其“大”者,...

五代十国时期有什么著名历史典故和人物。?
答:典故:1.洛阳兵变 洛阳兵变是发生在中国五代十国后梁时期的一场兵变。乾化二年(公元912年),朱温病重,欲立养子朱友文即位,其子朱友珪得知后,杀死朱温,秘不发丧,矫诏监国,令均王朱友贞杀友文。2.郭威灭汉 郭威灭汉,是五代最後一个王朝後周建立的事件,发生於950年,历时1年。948年三月河...

五代十国的历史为什么很少提?有什么著名的事件?
答:其实,五代十国的历史很精彩,之所以说很少提,主要是因为这些年,有关五代十国的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较少,相对于明清和隋唐来说,五代十国确实比较“冷”!但是,并非说五代十国就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件!下面,我给你举几个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大事件”。一:全忠篡唐 提到全忠,...

五代十国都是那些??在这个时间段发生过什么重大的事件??
答:经过“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之后,强大的唐帝国走向了衰败。各地节度使拥兵自重,成为一方军阀,最终导致了唐帝国灭亡和五代十国的产生。

求五代十国 南唐的详细历史。。谢谢(要南唐的,是南唐,看清楚)
答:南唐的社会文化之盛,在五代十国甚至中国历史上所有的割据政权中都是绝无仅有的。 但由于李昪在争斗激烈的割据局面下仅力求自保,造成了南唐军事实力的下降和实行统一有利时机的丧失。 升元七年(公元943年),烈祖李昪驾崩,子李景(初名景通)继位,改名李璟(公元916~961),有保大、中兴、交泰三个年号。这一时期中...

五代十国简史(一):五代
答:在历史的长河中,907年是一个转折点,朱温(后梁)以55岁的壮志,凭借一场惊天动地的变革,终结了延续289年的唐朝辉煌。他的后梁政权历经短短26年,拉开了五代十国的序幕。紧接着,960年,赵匡胤(北宋的奠基者)以一场被后人称作“陈桥兵变”的戏剧性事件,终结了五代的纷争,开创了北宋的崭新...

五代十国有哪些重要的历史事件?
答:后晋皇帝石敬塘为讨好契丹皇帝,将幽云十六州献给契丹,并任较他小的岂但皇帝为父,人称“儿皇帝”

五代十国是什么时期?是怎么开始的?又是怎么结束的?期间有什么重大事件...
答:五代十国(公元907年-96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自唐朝灭 点击查看图片 五代十国割据势力分布图(后梁时期)亡开始,至宋朝建立为止;也可以定义为到宋朝统一十国剩余政权为止。本时期包括五代(公元907年-960年)与十国(公元891年-979年)等众多割据政权。五代十国本质上是唐朝藩镇割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