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姓和氏的区别

作者&投稿:敖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姓与氏的区别:


1、具体含义不同。姓是区别血缘的,是宗族的根本族号,所代表的是氏族的血统,是源于同一女性始祖的具有共同血缘关系的族属所共有的符号标志。氏,是姓的支系,是姓族的分支标记,氏是源于同一父性始祖的被分出去的各支系(庶子)的开氏始祖的符号标志是大氏族、部落、部落联盟的称呼。


2、使用区别。所属姓是同定的,氏名来源较多样,如以邑为氏,以谥为氏,以官为氏等,同一家族可因居邑为氏,也可以族长的官职为氏,当时也经常出现命氏、别族等情况。在这种背景下,父子、兄弟不必同氏,人也可以有几个氏,如晋卿士会,以士为氏,是承其祖氏,士氏初当是以官为氏,但士会由于食采于随、范;


3、专业化区别。姓是统一的,即姓族本身未有层次区别,虽有氏为分支,但没有更小的姓族。而氏却可以是多层次的。一个大氏可以包括由其分化出来的若干小氏。


从史料看,这在商代比较明显,卜文所要论述的商代晚期青铜器铭文中的所谓“复合氏名”即显示了此种多层次的氏的存在形式。多层次的氏组织随着血缘关系与其作用范围的减弱而渐渐不再盛行,渐向单层次发展。但较大的氏组织内仍包括若干分支,只是分支未必皆另立新氏;


4、古代使用区别。女子不论出嫁与否,皆有同定的姓。但女子出嫁前与父同氏,出嫁后属夫氏,所以可以夫氏为称,但亦可以仍以父氏为称。此从周代青铜器铭文资料可知,如:父为其女制媵器,在铭文中称其女名为“夫氏加女姓”,如辅伯鼎铭。


扩展资料:


在古代,出嫁女子在夫家自己制器亦自称其名为“夫氏加己姓”。夫为其妇制器,在器铭中称妇名为“妇之父氏加妇之姓”,如善夫旅伯鼎铭。可见出嫁女子在夫家并未完全失去自己的父氏。


秦汉以来,姓氏合而为一,《通志·氏族略》载,“秦灭六国,子孙该为民庶,或以国为姓,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兹姓与氏浑为一者也。”


自此以后,姓即氏,氏即姓,姓氏或氏姓成了姓或氏的一种书面用语。姓与氏的共同点:


1、皆是血缘亲属组织;


2、以外婚制为正常属性;


3、均是一种单系的继嗣群,即父系的继嗣群。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姓 (汉字)


百度百科-氏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大约在5000年前的伏羲时期,“姓”被定为世袭,且由父亲传递。今天我们所说的姓氏与常见的“以姓氏笔划为序”,是把姓氏当成一个统一的概念,然而在古代“姓”和“氏”是有严格区别的。
  如前文所说,“姓”代表氏族的血统,起源于母系社会,称为族姓,是为了区分血缘,防止血缘婚配而发明的相应识别标志。“氏”是古代贵族标志与宗族系统的称号,从夏朝中期开始“氏”成为“姓”的支系,表示功勋和地位。当时部落的大团体,裂变成了若干小团体,出于相互交往中识别的需要,这些小团体在得到新的居住地的同时获得了一种与地域有联系的新标志—姓。
  历来以为中国人先有“姓”后有“氏”,事实上,姓、氏一直在混合使用,姓和氏的关系也在变化。传说和文献中出现的“氏”有上百个,最早的是盘古氏、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五龙氏时代,随后为钜灵氏、黄神氏、鬼隗氏、空桑氏、次民氏等22氏的循蜚纪时代,接着为辰放氏、蜀山氏、混沌氏、有巢氏、燧人氏、庸成氏等13氏的因提纪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最重要的是有巢氏和燧人氏。有巢氏教民架木为巢,掘地为营;燧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教人熟食,教民结绳记事。
  进入到伏羲时代,这一时期中原出现了共工氏、柏皇氏、朱襄氏、昊英氏、栗陆氏、赫胥氏、昆吾氏、葛天氏、阴康氏、中皇石、女娲氏等部落或国家。中国最早的“姓”就产生在伏羲时代,“风”是中国的第一个姓,这个时期一个最重要的“氏”是中皇氏,其首领是仓颉,他创造了文字,替代结绳记事。
  女娲氏之后为神农氏,即炎帝,其后为姜姓。黄帝姓公孙,名轩辕,黄帝所在部落的称呼叫有熊氏,黄帝继承炎帝之位,统治了中原大地。黄帝有25子,得姓14有姓12: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嬉、儇、依。这12个姓事实上是有熊氏的分族,其他的儿子因没有实力建立自己的族而不能有姓。据考证,中国最古老的姓基本都出自炎黄两帝之后。炎黄两帝是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无论你我他,同姓一家亲,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根。

1、“姓”起源于母系社会,在中国最早的姓都是带有“女”字旁的,比如:姚、姬、姜等,这表示是不同的祖先留传下的氏族人群。“氏”起源于父系血缘关系,是由姓衍生而来,且只有在父权家长制确立时才有。

2、“姓”代表血缘关系,用来分别血统来源, 所以“姓”可以用来区别婚姻。在古代,同姓之间是不可以结婚的,氏同姓不同可以结婚。“氏”是用来区别身份的高低贵贱,只有地位高贵者才有氏,地位贫贱者则没有氏。

3、“姓”是固定不变的,“氏”却是时常变化。所以经常会出现父子之间同姓但不同氏,或同氏但不同姓的现象。而且氏的变化反映了当时贵族的地位和职权的变更。

起源不同,姓起源于母系社会,而氏起源于父系血缘关系。
姓代表血缘关系,用来分别血统来源,古代同姓之间是不能结婚的,氏是用来区别身份的高低贵贱,只有地位高贵者才有氏。

古代,姓和氏有什么区别呀,姓指什么,氏指什么呀?
答:1、概念不同 “姓”起源于母系社会,用来表示母系的血统;即一个氏族名下的成员都出自一个母系祖先。“氏”起源与父系社会,为同姓衍生的分支。2、用途不同 姓是一个家族的所有后代的共同称号。氏则是从姓中衍生出来的分支,用以区别子孙之所自出,是古代贵族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3、使用人群不同 ...

古代姓和氏的区别
答:1、具体含义不同。姓是区别血缘的,是宗族的根本族号,所代表的是氏族的血统,是源于同一女性始祖的具有共同血缘关系的族属所共有的符号标志。氏,是姓的支系,是姓族的分支标记,氏是源于同一父性始祖的被分出去的各支系(庶子)的开氏始祖的符号标志是大氏族、部落、部落联盟的称呼。2、使用区别。...

姓和氏的区别是什么
答:第三:姓是统一的,即姓族本身未有层次区别,虽有氏为分支,但没有更小的姓族。而氏却可以是多层次的。一个大氏可以包括由其分化出来的若干小氏。从史料看,这在商代比较明显,卜文所要论述的商代晚期青铜器铭文中的所谓“复合氏名”即显示了此种多层次的氏的存在形式。多层次的氏组织随着血缘关系与其作用范围的减...

姓与氏在古代有什么区别
答:第三:姓是统一的,即姓族本身未有层次区别,虽有氏为分支,但没有更小的姓族。而氏却可以是多层次的。一个大氏可以包括由其分化出来的若干小氏。从史料看,这在商代比较明显,卜文所要论述的商代晚期青铜器铭文中的所谓“复合氏名”即显示了此种多层次的氏的存在形式。第四:女子不论出嫁与否,...

古代姓和氏的区别
答:姓与氏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具体含义不同:- 姓是用来区分血缘关系的,是宗族的根基族号,代表的是氏族的血统。它是指源于同一女性始祖的、具有共同血缘关系的族属所共有的符号标志。- 氏则是姓的分支,是姓族的分支标记。氏是指源于同一父性始祖的被分出去的各支系(庶子)的开氏...

古代姓和氏的区别
答:古代姓和氏的区别是:姓是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而氏是具体的名称。姓是指家族的姓氏,是一种社会血缘关系的标志。在古代中国,姓是繁衍后代、流传家族的基本单位。在社会中人们按照姓氏进行归类,以确定家族关系和社会地位。姓作为社会血缘的象征,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被视为人的一部分。氏是指在姓氏...

求大神告知咱们中国古代姓和氏的区别,还有姓和氏的源于与发展!谢谢大 ...
答:区别:在秦汉以前,姓和氏有明显的区别。姓源于母系社会,同一个姓表示同一个母系的血缘关系。中国最早的姓,大都从女旁,如:姜,姚,姒,妫,嬴等,表示这是一些不同的老祖母传下的氏族人群。而氏的产生则在姓之后,是按父系来标识血缘关系的结果,这只能在父权家长制确立时才有可能。因此,当...

古代姓和氏有什么不同
答:1. 姓是古代社会中用于标识血缘关系的基本单位,它代表了一个宗族共同的血统,源自同一女性始祖的族属共享这一称呼。2. 氏则是姓的分支,用以标记姓族的分支出系。氏的来源是基于同一男性始祖的族属,分支出去的各支系(如庶子)以自己的始祖为标记。3. 在商代,氏的存在形式表现为多层次结构,这在...

可否举例说明中国古代姓和氏的来源及区别?
答:一、中国古代姓和氏的来源:姓——产生于母系氏族时期,代表母系血统,区别血缘,后区别婚姻,姓不可变。氏——产生于母系氏族晚期,代表氏族分支,区别子孙,后区别贵贱,氏可变。中国姓氏的最初来源,是基于“天道”的原始宗教崇拜、图腾崇拜与祖先崇拜。三代(夏商周)以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

姓和氏有区别吗?
答:1. 在古代中国,姓和氏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姓代表着一个较大的血缘群体,而氏则指较小的分支。2. 在先秦时期,同姓但不同氏的人之间通常是不允许结婚的,而同氏但不同姓的人则可以。这种规定反映了当时对血统纯洁性的重视。3. 姓被用来表示共同的祖先,而氏则表明尽管人们共享一个氏,但他们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