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诸葛亮不倾全国之力北伐,蜀汉政权会这么快灭亡吗?

作者&投稿:荆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诸葛亮北伐,是在蜀国内外交困的形势下的无奈之举。夷陵之战,蜀国七十万军队几乎全军覆没。此战让刘备赔光家底,还搭上了自己的性命。至此,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三兄弟全部退出历史舞台。刘备白帝城托孤后,诸葛亮接管蜀国军政大权。而此时的蜀国元气大伤,百业疲敝,内忧外困,几乎要到了亡国的地步。

诸葛亮所面对的政治环境也非常恶劣,没有了刘关张的蜀国,以诸葛亮为代表的荆州派的实力锐减,人才凋敝,而以李严为代表的益州派势力渐渐抬头,蜀国内部矛盾和权力斗争十分尖锐。

东吴取得夷陵大战的胜利后,占领了荆州,让蜀国东边的门户大开。而北边的曹魏集团也趁火打劫,频频在汉中一带侵犯蜀国。而云贵边疆地区又时时发生叛乱,搞得蜀国焦头烂额。这内外交困的形势,就恰如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所形容的那样,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葛亮深知,在这样的环境下,要使蜀国走出困境,最重要的就是振作精神,坚定信心,将内部矛盾转化为外部矛盾。所以,他一面与东吴修好,一面出师北伐。他对天下局势的洞察力还是相当准确,他认为东吴夺回荆州后,东吴的目的就达到了,东吴没有实力与曹魏和蜀汉两国同时为敌。因此他极力再次促成孙刘联盟,共拒曹魏。无疑,他的这一步棋是极其正确的,蜀国和东吴都避免了两面树敌、两线作战,为北伐提供了安全稳固的外部条件。

同时北伐,也能凝聚蜀国内部的共识,有效压制益州派的权力挑战,牢牢树立诸葛亮在蜀国的绝对权威。所以,诸葛亮全力主张北伐,以攻代守,用北伐这颗棋子来盘活蜀国这盘大棋局。

这种以攻代守的方式,放到现代也是各个国家常用的政治手腕,比如美国、俄罗斯、印度、朝鲜等国家,都是以攻代守、矛盾输出的高手。事实上,在诸葛亮当政的十多年里,东吴多次与魏国作战,主动策应诸葛亮北伐,较好地尽到同盟的义务。只要三国鼎立的局面继续维持,蜀国就不会有亡国的风险。所以诸葛亮全力北伐,也实际上也蜀国延长了寿命。

说到这里,肯定有很多人会问:如果蜀国采用韬光养晦的国策,会不会繁荣发展下去?这是一个天真的想法。刘备死后,如果没有孙刘联盟,曹魏有足够的实力吊打蜀国。要维持孙刘联盟,蜀国就必须对曹魏持续用兵。所以韬光养晦的策略只是异想天开、与虎谋皮,在周围强敌环伺的情况下,谁会让你有韬光养晦的机会呢?所以,在当时的蜀魏吴三国中,唯有蜀国没有资格韬光养晦。

大国有大国的优势,小国有小国的无奈。我们再举一个例子,你看委内瑞拉、古巴、朝鲜和美国耗了那么多年,最后谁耗赢了?没有最后的赢家,也没有实际的输家。小国与大国的对抗,靠的是利用周边矛盾来维持局势的均衡。克劳塞维茨有一句名言:“任何战略计划都是政治性的,对一重大战略问题不可能作纯军事的研究判断,也不可能用纯军事计划去求解。”用这句话去理解诸葛亮的北伐,就会有更清晰的理解。

而且历史的结果上来看,诸葛亮北伐的效果还是很显著的。因为在长达十二年的北伐过程中,蜀国不曾丧失任何领土,并且保持着出师讨贼的攻势,不仅夺得陇西的土地,还平定了南蛮之乱。我们再简略地看看诸葛亮的五次北伐:

第一次:葛亮发兵陇西三郡,先得后失。设疑兵于斜谷,自己率大军攻祁山。张郃大破马谡于街亭,诸葛亮退回汉中。

第二次:诸葛亮出散关,包围陈仓,攻打二十多天未破,汉军粮尽退军。魏将王双率兵追击,被蜀军击败,蜀军斩杀王双。

第三次:诸葛亮派遣陈式攻占武都、阴平。魏将郭淮带兵援救,诸葛亮亲自率军至建威,郭淮撤退,蜀汉只得二郡。

第四次:诸葛亮出兵包围祁山,司马懿和张郃带兵援救。李严运粮不继,汉军粮尽退军。张郃追击蜀军至木门,被蜀军射杀,无功而返。

第五次:与司马懿相持于五丈原,离长安已是两百余里,蜀汉军队也开始在渭水屯田生产以解决历次北伐的运粮问题,结果因诸葛亮病故而撤退。

从北伐最终的结果来看,虽未达到兴复中原的目的,但起到消耗曹魏实力和稳固孙刘联盟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延长蜀汉政权生命的作用。

蜀汉在诸葛亮去世三十年后,被司马昭所灭。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仅是智慧的化身,更是忠烈之臣的典范,他的忠诚、智慧、功绩,为后世树立了不朽丰碑,留下了千古佳话。



我认为会,因为当时的川蜀之地交通不便,很难发展起来,如果诸葛亮不北伐,那么蜀国就会被吴国和魏国夹击在川蜀一带,坚持不了多久。

不会。诸葛亮北伐耗尽了蜀国国力,蜀国本来弱小,经不起这样的消耗,蜀汉政权不会这么快灭亡。

会,因为蜀汉内部也有非常严重的矛盾,如果不是对外战争的凝集,自己就先打起来了。

假如诸葛亮不倾全国之力北伐,蜀汉政权会这么快灭亡吗?
答:如果诸葛亮不倾全力北伐,那等待它的将会是魏国的讨伐大军,虽然蜀汉可以一时顶住魏国的进攻,但诸葛亮一旦去世,蜀汉将会面临全面崩盘的局面,其自然会迅速败亡。其次,蜀汉的国势不允许蜀汉停止北伐。荆州和夷陵之战后,蜀汉其实已经沦为了三国之中最为弱小的国家。刘备死后,蜀汉面临严重的政治军事危机...

假如诸葛亮不倾全国之力北伐,蜀汉政权会这么快灭亡吗?
答:会的,就是因为当时蜀国的实力薄弱,急需北伐来增强自己的实力,所以北伐势在必行。

假如诸葛亮不倾全国之力北伐,蜀汉政权会这么快灭亡吗?
答:在诸葛亮眼里:不北伐,那么蜀汉将会提前亡国。相反,诸葛亮选择北伐才是最明确的做法。正所谓久守必有失,那反倒不如以攻代守,最好的防守可不就是攻击。因为诸葛亮的数度北伐,为天下汉室赢得了最后一丝尊严,同时也因为北伐战争拖住了曹魏的休养生息,令他们无法安稳下来增强国力,这才是真正为蜀国...

如果诸葛亮选择不北伐,蜀汉会变成什么样?
答:个人认为对于诸葛亮来说,不北伐是可以的,但那是坐以待毙,不是他毕生的追求,而北伐即便成功的可能性再小,也是众人的心之所向,因此他必定会北伐。

如果诸葛亮不北伐,选择休养生息,蜀国的命运会如何?
答:北伐之战持续了接近10年,尽管诸葛亮并没有取得相应的战果,但蜀汉国内越打越安详,越打越团结。假如没有这场北伐而是继续修生养息的话,蜀汉将有很大可能被曹魏、东吴渗透、分裂,提前历史几十年灭亡。诸葛亮年轻的时候本来不用出仕,毕竟那个时代曹操已经可以卷席天下,刘备战争几十年一无所获,已经...

假如诸葛亮不坚持北伐,而是等曹操、司马懿内耗,结局会怎样?
答:结论:即使等着曹魏内耗,诸葛亮北伐也失去了意义。有这么多原因支持诸葛亮必须要北伐,所以说当时如果不北伐的话,不等司马懿和曹家内耗起来,蜀汉内部可能就要先出现问题。北伐是解决内外问题最好的办法,也是诸葛亮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好途径。至于司马懿和曹家的内耗,其实跟蜀汉没有半毛钱关系。参考资料...

假如诸葛亮不北伐,选择休养生息,蜀国会怎样呢?
答:如果诸葛亮没有选择北伐而是休养生息的话,蜀国灭亡的脚步可能来得更快一些,并不是不出击就没有人来攻打的,作为弱势一方,蜀国如果处于被动的状态根本没有还手之力。诸葛亮北伐因《三国演义》这部著作的影响,世人皆在诸葛亮五次北伐,以弱攻强,难道诸葛亮就不知道这是一条艰难的路吗?其实不然,...

假如诸葛亮当时不北伐的话,蜀国的结局会怎么样?
答:假如诸葛亮当时不北伐的话,蜀国的结局同样会被消灭,而且会灭亡的更早。得卧龙凤雏者得一人可得天下,诸葛亮作为三国时代最聪明的人物之一,他当然懂得与民修养,他当然懂得爱惜民力,休养生息的道理,他也不愿意多次发动战争,即使打败了曹魏政权自己也会受很大的内伤,但是诸葛亮不得不走上这样一条道路...

假如诸葛亮不着急和魏开战,养精蓄锐,会怎样?
答:反之魏国,曹操虽死,但曹丕上位称帝,有曹操打下的北方疆土,更有将千士百,纵有北方异族不时来袭,却也不成气侯,若诸葛亮不北伐,选择养精蓄锐,何尝不是给魏国养精蓄锐的好时机?两方国力的差距,造就了如果同一时间的休息,那么拉开的只会是更大的距离。诸葛亮北伐诸葛亮选择了大举兴兵北伐,...

如果诸葛亮借道荆州北伐,会怎么样呢?
答:诸葛亮北伐符合侍卫之臣、忠志志士建功立业的心,同时北伐可以转移蜀汉的内部矛盾,所以北伐是必须的。如果不北伐会怎么样?人心涣散、内部矛盾激化……外敌入侵 三国对立的终极目的,是要消灭对方从而实现一统,之所以保持对立局面是因为势均力敌,但总体来讲还是蜀国最弱。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魏国皇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