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取得的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作者&投稿:以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新中国取得了哪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科技成就?~

  (1)钱学森对中国火箭技术的发展有杰出贡献;   (2)1964年,中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之后又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进行地下核试验。这些成绩打破了当时美苏两国的核垄断地位,震惊了世界。中国已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两弹元勋是邓稼先。   (3)用自己研制的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和实用通信卫星,还将三颗不同用途的卫星发射到太空。又多次成功地发射返回式卫星,将卫星收回地面。   (4)1965年,世界上首先用人工合成的方法合成牛胰岛素成功。   (5)1993年,“银河”Ⅱ巨型计算机,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6)袁隆平在国际上首先培育成了“籼型杂交水稻”。   (7)华罗庚著名的《堆垒素数论》在国际上有很高的声誉。

中国的科技水平可以说是跳跃式发展!特别是航空航天技术!美国70年的努力和成就已经快被中国十几年的发展超越啦!

中国在航空航天技术水平上早晚会超越美国,而且很快!
轨道舱:“多功能厅”

“神舟”飞船的轨道舱是一个圆柱体,总长度为2.8米,最大直径2.25米,一端与返回舱相通,另一端与空间对接机构连接。“神六”的轨道舱之所以被称为“多功能厅”,是因为2名航天员除了升空和返回时要进入返回舱以外,其他时间都在轨道舱里。轨道舱集工作、吃饭、睡觉、盥洗和方便等诸多功能于一体。

逃逸塔:保飞船万全

逃逸救生塔:位于飞船的最前部,高8米。它本身实际上就是由一系列火箭发动机组成的小型运载火箭。在运载飞船的火箭起飞前900秒到起飞后160秒期间�火箭运行距离在0至100公里,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这个救生塔将紧急启动,拽着“神舟六号”飞船的返回舱和轨道舱与火箭分离,迅速逃离险地,并利用降落伞降落到安全地带。

留轨舱:航天员的“家”

轨道舱:也叫工作舱。其外形为两端带有锥角的圆柱体,它是航天员的“太空卧室”兼“工作间”。它还兼有航天员生活舱和留轨实验舱两种功能,所以也称留轨舱。轨道舱里面装有多种试验设备和实验仪器,可进行对地观测,其两侧装有可收放的大型太阳能电池帆翼、太阳敏感器和各种天线以及各种对接结构,用来把太阳能转换为飞船的能源、与地面进行通讯等。作为航天员的“太空卧室”,轨道舱的环境很舒适,舱内温度一般在17至25摄氏度之间。

返回舱:航天员的“驾驶室”

返回舱:又称座舱,它是航天员的“驾驶室”。是航天员往返太空时乘坐的舱段,为密闭结构,前端有舱门。“神舟六号”完成绕地飞行任务后,两名航天员也将乘坐返回舱回归地球。

推进舱:又叫仪器舱。通常安装推进系统、电源、轨道制动,并为航天员提供氧气和水。推进舱的两侧还装有面积达20多平方米的主太阳能电池帆翼。

1,大庆油田发现

松辽平原是中国勘探远景最大的地区之一。在李四光等杰出的地质学家科学论断的指导下,1955年开始在松辽平原找油,1959年9月26日,位于安达县大同镇的松基3井喷出了工业油流,发现了大庆油田。
大庆油田是中国最大的油田。无论是探明的地质储量还是年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它也是世界著名的特大型陆相油田,探明的地质储量列世界大油田的第15位,可采储量列世界大油田的第13位。自1960年投产到1985年已开采25年,1976年原油产量达到5000万吨以上,到1985年已稳产10年,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2,籼型杂交水稻育成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在农业科技上的一项举世瞩目的成就是籼型杂交水稻的育成。这项技术自1976年在全国大面积推广以后,仅至1994年,就已使中国的稻谷累计增产达2400亿公斤。此外,该技术还被出口到美国等国家和地区。
杂交水稻的研究始于1964年。当时任职于湖南省安江农校的袁隆平最先发现了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便带领助手们开展了有关研究。他们利用野生不育株在中国首先实现了杂交水稻三系(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配套的重大突破(1973年),并解决了杂交水稻“优而不早”、“早而不优”等许多技术难题。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还在理论上建立了系统的杂交水稻学,对三系配套杂交水稻从育种、繁殖、制种,到栽培技术,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在实践上,率先育成中国第一个水稻雄性不育系(1972年)和第一个强优组合(1973年),并通过大协作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杂交水稻技术在全国的推广应用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水稻生产上利用杂种优势的国家。1981年,中国政府向杂交水稻研究者袁隆平、李必湖等农业科技工作者颁发了建国以来第一个特等发明奖,以表彰他们在杂交水稻上的杰出贡献,他们的工作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粮食生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3,“两弹一星”的伟业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它是中国国防建设和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一项重大成就。
1966年10月27日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携带核弹头飞行爆炸成功,从而揭开中国导弹和火箭事业发展的新的一页。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这是中国人民在攀登现代科学高峰征途中创造的“两弹一星”的人间奇迹。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50年代中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高瞻远瞩,果断地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许多在国外已经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以身许国,怀着对新中国的满腔热爱,响应党和国家的召唤,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一神圣而伟大的事业中来。他们和参与“两弹一星”研制工作的广大干部、工人、解放军指战员一起,在当时国家经济、技术基础薄弱和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用较少的投入和较短的时间,突破了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等尖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两弹一星”的伟业,是新中国建设成就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的荣耀与骄傲。
4,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
人工合成肤岛素的成功,标志着人类在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中,向前迈进了一步,其意义与影响是巨大的。

(1)、推动我国系列基础研究,形成中心体系

(2)、加速了与胰岛素有关的激素的研究私应用

(3)、促进生化试剂与生化药品的生产

5,陈景润与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猜想是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于1742年提出的一个命题--任何一个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之和(即1+1)。直到1966年才由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完成了(1+2)的详细证明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
6,“银河”巨型计算机系统成功研制
1983年12月22日,我国第一台每秒钟运算达1亿次以上的计算机——“银河”在长沙研制成功。

“银河”巨型计算机系统是我国目前运算速度最快、存贮容量最大、功能最强的电子计算机。它是石油、地质勘探、中长期数值预报、卫星图像处理、计算大型科研题目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手段,对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有很重要的作用。目前,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能够研制巨型电子计算机。“银河”计算机的研制成功,提前两年实现了全国科学大会提出的到1985年“我国超高速巨型计算机将投入使用”的目标,使我国跨进了世界研制巨型机国家的行列,标志着我国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7,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1988年10月16日,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建造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实现正负电子对撞,宣告建造成功。这是中国高能物理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该项成果获得1990年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成和运行,为我国在国际高能物理研究前沿领域开展工作创造了条件,使我国在τ粲物理实验研究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8,“神舟”号系列飞船

2003年我国在酒泉成功发射了神舟5号,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2008年神舟7号翟志刚出舱,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经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9,青藏铁路全线铺通

建设青藏铁路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之初做出的战略决策,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对加快青藏两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族团结,造福各族人民,具有重要意义。青藏铁路的开通将进一步加快西藏、青海两省区的经济发展,“出国容易进藏难”的历史将一去不复返,铁路运输将大大降低进出藏客运和货运的成本。青藏铁路开通后,75%的进出藏物资将由铁路承担,从而改变以往公路运输运距长、运费高、损耗大的缺点。

青藏铁路工程技术人员和建设者按照建设世界一流高原铁路的目标,在素有“生命禁区”之称的雪域高原上,克服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攻克“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优质高效地完成了青藏铁路全线铺通任务,这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辉煌壮举。

10,嫦娥一号成功发射

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乃至文化领域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从政治领域来看,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体现了中国强大的综合国力以及相关的尖端科技,是中国发展软实力的又一象征,表明了中国在有效地掌握和利用太空巨大资源、实现科研创新、凝聚民心、增强国家竞争力等一系列远大目标的决心与行动。

从经济领域来看,将带动信息、材料、能源、微机电、遥科学等其它新技术的提高,对于促进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军事领域来看,表明我国的导弹打卫星和激光摧毁卫星的技术已经日臻成熟。从科技领域来看,将促进中国航天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和中国基础科学的全面发展。

从文化领域来看,嫦娥一号的发射成功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嫦娥奔月的成功带给中国人的是加快发展的坚定信心,就如当年中国爆炸原子弹之后全世界华人的欣喜。

最先进的科技国家是保密的,中国4代战斗机已经成型,现在5代研发已经进入白热化。因为我们是大国,我们的不能学日本,韩国出点科技就公布(因为国家太小,而又想显示自己的实力,就只能显摆了,你看美国有什么高科技疯狂报道么?你能说美国没有么,这都是大国的艺术。)不要被日韩骗了,我们并不弱!

有物理学新基本理论(或物理学新基本定律),发表在《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第12期的171页上。该成就在百度工作人员无偿的劳作下,被定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世界级的成就推荐答案,当代中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推荐答案,中国人近百年来对人类的贡献推荐答案。

人工合成胰岛素!

就现在而言,新中国的富强表现在那些方面?
答: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新中国的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已居世界前列,经济实力显著提升。二、科技教育成就斐然:在科技、教育和医疗卫生领域,新中国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三、国防力量坚强可靠:国家军事实力强大,能有效抵御外部侵略,维护国家安全与和平。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民安居乐业,享受高水平的 social...

新中国取得了哪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科技成就?
答:(4)1965年,世界上首先用人工合成的方法合成牛胰岛素成功。 (5)1993年,“银河”Ⅱ巨型计算机,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6)袁隆平在国际上首先培育成了“籼型杂交水稻”。 (7)华罗庚著名的《堆垒素数论》在国际上有很高的声誉。

新中国取得的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答:“银河”计算机的研制成功,提前两年实现了全国科学大会提出的到1985年“我国超高速巨型计算机将投入使用”的目标,使我国跨进了世界研制巨型机国家的行列,标志着我国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7,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1988年10月16日,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建造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实现正负电子对撞,宣告建造...

新中国的成就有哪些?
答:新中国的成就主要有:1、“两弹”的成功研制 为了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加强国防建设。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的意义。2、人造地球卫星的成功研制 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

旧中国所受的屈辱,新中国取得的成就的姿料建立一个目录
答:新中国取得的成就:1. 1949年新中国成立,科技逐渐发展,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 核弹、火箭卫星、神州飞船等科技成就的取得。3. 中国从“东亚病夫”变为“相约2008”的举办国。4. 新中国成立后,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5. 加入WTO,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

中国建国以来取得的成就和不足
答:1、从农业国到工业国:新中国从落后农业国起步,达到比较先进的工业化国家,并逐步成为发展中的经济大国。旧中国留下一个烂摊子,到了1949年工农业生产几乎处于瘫痪状态,国民经济中工农业比重悬殊。1949年全国解放初期,只有124亿元工业固定资产。从1949年到1978年,中国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新中国的主要科技成就有哪些?
答:1964年,中国第一颗 原子弹装置爆炸成功 1965年,生物学家们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 1966年,中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 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成功 1970年,“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983年,研制成功“银河1号”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飞船载人(杨利伟...

新中国成立70周年,都取得了哪些成就?
答:3、“复兴号”动车组。复兴号动车组列车,是中国标准动车组的中文命名,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织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动车组列车。4、“天宫二号”太空实验站。是继天宫一号后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二个空间实验室,也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主要开展地球观测和...

中国在哪些领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答:在我国农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调动出来,大量农产品的产量得到迅速提高。目前我国水稻、油料、水果等产量已经是世界第一,人均棉花、油料、肉类、禽蛋和水产品等已经达到或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千百年困扰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得到根本解决。人民群众在住房、穿衣等...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哪些
答:2008年北京奥运会共创造43项新世界纪录及132项新奥运纪录,共有87个国家和地区在赛事中取得奖牌,中国以51枚金牌居金牌榜首名,是奥运历史上首个登上金牌榜首的亚洲国家。2、天河一号 “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由中国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制,部署在天津的国家超级计算机中心,其测试运算速度可以达到每秒2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