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天道?什么是人道?什么是王道?

作者&投稿:裴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是天道?什么是人道?~

lv_0_20200929100258

lv_0_20200929100258

哲学名词——天道 中国哲学范畴。字面的含义是天的运动变化规律。由于人们对天的解释不同,所以对天道的理解也不相同。天道常与人道对称,人道一般指人类行为的规范或规律。中国古代哲学家大都认为天道与人道一致,以天道为本。一些哲学家主张,天道是客观的自然规律,天人互不干预。如子产认为“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荀子主张“ 明于天人之分”,“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人类应“制天命而用之”。另一些哲学家则认为天有意志,天道和人事是相互感应的,天象的变化是由人的善恶引起的,也是人间祸福的预兆。还有一些哲学家认为天道具有某种道德属性,是人类道德的范本,天道是人类效法的对象。天道与人道是中国哲学中的一对重要范畴。历代的解释或有出入,但大体不出以上几种基本观点。 3、犹天理﹐天意。 4、指自然界变化规律。 5、指显示征兆的天象。 6、气候﹐天气。 7、时光﹐时候。 8、局势﹐形势。 9、佛教所说六道之一。 “王道”一词,最早出自孟子的学说。 王道”学说及其实现 孔子思想体系中的两大内容是仁与礼孟子更多的继承了孔子学说中“仁”的学说。 那么何谓“仁”?孟子指出:“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仁与人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他们互为表里,而二者合起来就是“道”。“仁”的思想是孟子思想体系的灵魂,他从各个方面反复对仁进行阐释与完善。 孟子指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是与生俱来的,称之为“四端”。它们是“仁、义、礼、智”四德的基础,这就是孟子的“性善论”。其作为孟子社会理想的支撑点,在两个方面同时显示意义。 人人都有“恻隐之心”,作为统治者,只要“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于掌上”是件轻松易举的事,“行仁政而王,莫之以御”提醒统治者要施行“仁政”。为政必须依仁而行,不仁只能自取灭亡。仁政是孟子政治学说和他的社会理想的最基本内容,而性善论则做为其内在的依据做着最好的阐释。通俗一点的说,在孟子看来,正是由于人性的善良——尤其是那些统治者本身善良,仁政才有实现的可能。 仁政的理想最终指向了“王道”,这是孟子政治理想的最高境界。孟子在其著述中精辟地阐述:“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 不入 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减轻人民负担,遵循自然规律,人们丰衣足食,虽死无憾,这就是“王道”。它是一个很大的范畴,大体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最清明的社会政治;二是比较完善的伦理道德。前者是其主要部分,孟子曾反复地进行论述。 齐宣王曾向孟子请教“王政”。孟子的答案是:“……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择梁无禁,罪人不 老而无妻为鳏,老而无夫为寡,老而无子为独,幼而无父为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所谓的王政,除了轻徭薄役,减少刑罚之外,还把对鳏寡孤独,穷民无告者的深切怜悯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仁政”首先得把这些考虑进去。 孟子情形地认识到若要使一个国家的百姓有“恒心”则国家必须有“恒产”否则则四民不安。“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人们首先能活下来,然后才能言及仁义,这与“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竟然有某些互通之处。因此孟子特别提醒国君们要注意本国的经济生产:“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豸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其天,勿夺其田,数家之口可以无饥矣”五亩之宅,百亩之田,八口之家,耕织并重,不夺农时,减轻剥削,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这就是孟子理想中的王道乐土。 仁政是王道学说的中心思想与先决条件,孟子不断地从各个角度,不同层面上进行探讨。 孟子发挥了孔子的孝道思想,也把孝作为“仁政”的根本。“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他指出:“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守身与孝顺父母是根本,一切都应该由此入手。 孔子的仁爱主张在孟子这里得到了全面的发扬光大,从而进入了“王道”的阶段。与孔子的仁爱比较,基本精神虽然一致,内容却更加丰富全面。孟子的许多设想要比孔子细致精确很多,在王道境界中,俊杰在位,赏罚分明,赋税徭役适度,人民丰衣足食,于是对国家也就出于内心的拥护:“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为了这一理想的实现,孟子劝导人民依礼而行,请求统治者爱民亲民,扶植小农经济,减轻农民负担,这就是王道学说的基本内容。 王,顾名思义,就是高高在上的意思。“王道”是说君主以仁义治天下,以德政安抚臣民的统治方法。常与“霸道”相对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 人道指人事、为人之道或社会群体规则。与“天道”相对应。春秋时期随天人相人思想的逐渐发展而产生。子产提出:“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其后,各家论为人之道多歧义。孔子主推己及人以行“仁”;墨子主“兼相爱,交相利”;老、庄主“恬淡寂寞”,法天道之无为;荀子重要,以“道者;非天之道,非地之道,人所以道也”,主张“制天命而用之”。《礼记》提出“亲亲、尊尊、长长、男女有别,有道之在者也”。后来儒家虽有发挥,但大体不出其范围。

天道、地道、人道
答:古代劳动人民通过千万年的努力,在经历过灾害与苦难之后,智者们摸清了天地间蕴含的客观规律,而那些遵循天地规律的人们,往往更善于利用这些自然规律来创造价值与财富,也因此占尽了天时地利,于是便有了大禹治水的疏堵结合,才有了诸葛孔明的巧借东风,才有了 最后,说说人道,天道与地道之后,便是人道,...

什么是天道和人道?老子怎么阐述他们之间的关系
答:天道是宇宙的自然规律与法则,人道是人与人类社会关系的道理。老子认为人道应遵循天道

何为人道,何为天道,何为商道
答:天道人道 两者不可偏废 无为之规与有无为机 孔夫子闻不到的道 讲终始不讲始终 有无为机 必以终始为则 九宫太极手是太极拳的祖拳 零才是真正的无为 返本之义 知和识是两个层次 什么叫迷 还我妙如之无量光明 天道顺行 人道逆行 顺则为人逆则仙 只在此中颠倒颠 顺本非顺 逆本无逆 圣人争...

何为天道、人道
答:人道 人,梵语摩冕赊,翻为意,以此道众生作一切事,皆先意起。法苑云:人者,忍也,于世违顺,人能安忍。人道分布于四大星球之上,身形寿享,皆不相同。如东弗婆提,寿二百五十岁;南阎浮提,寿一百岁;西瞿尼,寿五百岁;北郁单越,寿一千岁。即以南阎浮提(亦即吾人所居地球)而言,五大洲...

天道与人道的区别是什么?
答:天道是人类创造的人道是人实际出来的道德修养

天道和人道的区别是什么?
答:往往被认为是堕入了无知。对于世间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人们往往难以洞察其背后的天道。4. 由于个体经验的不同,每个人对世界的看法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本身没有固定的色彩,是人们的情感和感知赋予了世界以不同的色彩和意义。在天道和人道的指导下,人类不断地探索和理解这个世界。

什么是人道,天道,商道,法道?人生到底为什么?
答:人道 [ rén dào ]基本释义 [ rén dào ]1.指爱护人的生命、关怀人的幸福、尊重人的人格和权利的道德。2.合乎人道的:这样做很不~。3.古代指封建礼教所规定的人伦。“道”是中国乃至东方古代哲学的重要哲学范畴,表示终极真理、本原、本体、规律、原理、境界等等。道不是概念,名才是概念。天...

谁能明白什么是人道、世道、天道?
答:人道,就是指人们之间的道德。不去伤害他人 世道,就是指社会上你要去用到的道德。不去被别人伤害 天道,就是指不去违背上天给你的道德(这个有点迷信了)

什么是人道?什么是天道?
答:太初有道。 其道一为“变”,二为“反”。 圣人用之:明道,通变用反。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第一章)。这两句话是《道经》的开篇之首,对于老子全书具有提纲挈领的意义。它以思辨的形式,道出了规定与否定、有限与无限的辩证关系。 斯宾诺莎曾经提出一个著名的命题;...

什么是天道?什么是人道?能否用一句话总结
答:兄弟呀,你能提出这样惊世骇俗问题,令人佩服。天道、人道,还有个地道,都是讲天地人三才在宇宙社会中的运行规律。人道,指在人世间好好做人,担负社会家庭责任,过好人生。天道,是指修出去往天界三界外走,顺天而行,自度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