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水工环地质调查现状

作者&投稿:查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国水工环地质调查现状分析~

我国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调查工作是随着经济发展情况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逐步开展的。1∶20万~1∶10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工作在我国已全部完成,对我国北方主要干旱缺水及土壤盐碱化地区,南方个别缺水地区也进行了农业水文地质勘察工作。近来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工作发展更快,为国民经济建设各个方面提供了基础性、专门性、综合性、服务性等多方面的地质科学依据。区域环境地质调查,地质灾害调查,大中城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工作,农业地质、生态地质工作正在快速开展。
一、调查内容
以1∶20万为主要比例尺的全国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已经完成,北方干旱地区以县级行政区为单元开展了1∶5万农田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工作,调查的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含水岩组、富水程度、地下水位、地下水水质、开采现状等。
区域工程地质调查主要在大江大河沿岸,一些交通干线,一些主要城市和地区,沿海岸带工程地质调查也已开展了工作,内容主要有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物理力学性质、人为工程地质现象、外动力地质现象,为工程建设提供基础资料服务。
分省区区域环境地质调查除个别省区外已基本完成,1∶20万~11∶50万区域环境地质调查开展了局部的范围,1∶1万~1∶20万大中比例尺区域环境地质调查在经济发达地区开展较多,国土综合开发重点地区进行了环境地质调查评价,调查内容也大致相同,多以水环境和工程环境问题为主要内容,包括工程地质因素、人为环境影响、地质灾害等相关内容。
专门地质灾害调查,以市、县行政区进行了大比例尺的地质灾害调查工作,长江三峡地区、京津唐地区、沿海城市、西南和西北等主要交通干线沿线的大比例尺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均查明了地质灾害的发生地点、规模及相关因素,为区域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了依据,调查的地质灾害现象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
地质学家经过地质与农业的相互关系分析后提出了“农业地质”概念,之后农业地质作为地质的一个分支学科,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地质为农业经济服务也得到了农业部门的认同,尤其是在特色果种等方面调查土壤、果质、水土关系、土体结构,在许多地区开展过局部的工作,90年代开始的1∶5万地质调查在第四系覆盖区许多图幅加上一些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农业地质、生态地质专项调查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果。
二、新一轮水工环地质调查的具体内容
经国土资源部和相关部门地学专家充分论证,1999年启动的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在加强生态和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较高标准的具体要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调查在内容上发生了如下方面的变化:
1.水文地质
在总结已完成的全国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对水文地质条件变化较大的地区补充调查,查明西北和西南主要缺水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形成条件,开展了全国水资源和水环境评价,重点在华北、西北、西南地区开始地下水资源潜力调查试点。
2.工程地质
开展江河沿岸地区干堤加固工程地质调查,重要城市和主要经济区重大工程地壳稳定性调查,软土地基稳定性,河流作用河床冲刷及动力学问题,新构造运动与区域地壳稳定性调查评价。
3.环境地质
继续进行全国1∶50万~1∶100万区域环境地质调查和近海海域1:25万海洋环境地质调查,沿江河地区环境地质调查,三峡库区及移民地区环境地质调查,生态环境脆弱区生态环境地质调查。
4.地质灾害
查清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种类、时空分布、规模和危害程度,重点开展重要经济区、重要交通干线、人口密集区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的调查、预警和防治;进行地面沉降、土地荒漠、盐碱化、水土流失等等缓变性灾害调查防治。
5.生态地质
生态地质调查主要在长江黄河流域经济区、沿海地区、东北经济区开展,重点是沿江河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调查,三峡地区环境地质和地质灾害,黄河流域西部地区生态地质问题,沿海城市及海岸带生态地质。
就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调查的主要内容和工作安排,我国水工环调查今后发展的趋势进一步紧密地结合国家经济建设大目标和社会需要,西部缺水地区地下水调查、三峡地质灾害调查,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生态地质调查、西部生态脆弱区生态地质调查、首都经济区资源环境调查、东北经济区农业生态地质调查等,都体现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调查为国民经济建设直接服务的发展方向。

从70年代以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基础调查工作在世界范围进行的较为普遍,之后大多数国家将重点工作放在了生态环境调查评价。美国地质调查所(USGS)针对土地利用、城市建设、地质灾害防治与核废物处置等方面的需要,制定和实施了各种环境地质调查研究计划。如旧金山湾地区环境与资源规划研究、加利福尼亚城市总体规划评价等,从地震灾害、斜坡稳定性、洪水泛滥、资源利用、侵蚀与堆积作用、废物处置等方面,调查环境质量与人类活动的影响。印度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也在重要的开发建设地区,开展了区域性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工作。目前国际环境地质调查研究和服务的几个重要领域有:
一、城市水工环工作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进程,许多国家很重视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地质调查评价工作,美国把进行大城市及其临近地区城市地质调查和制图工作,作为地质工作的一项战略任务,城市水污染、稳定性等环境问题是最主要的内容,有些州开展了区域性城市地质总体规划围绕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资源环境问题进行调查评价工作;俄罗斯对许多大城市作过城市调查工作,系统研究了城市地区可能产生的新的地质作用和地质现象。深入探索城市地质作用和现象的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是城市地质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有助于预测城市区域地质环境的变化趋势。
二、地质灾害调查
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使地质环境发生变化,给人们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带来危害便成为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地质灾害和人为地质灾害,前者由自然地质作用所造成,以地震、滑坡和洪水泛滥最为突出,后者由人类活动诱发而形成,其中比较普遍的有地面沉降、滑坡、塌陷等。美国、日本每年由滑坡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5亿美元。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和危害的加剧,引起了各国政府和地质学界的极大关注。许多国家开展了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当前,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
(1)地质灾害的调查和编图,调查建设区和大型工程地区各类地质灾害的发展规律和有潜在威胁的地区;
(2)调查、预测、评价方法研究,探索能够准确定量预测地质灾害发生的空间、时间和强度的理论和方法;
(3)开展地质灾害监测工作,掌握种种地质灾害发生、发展的规律。
三、地下水污染和固体废物处置调查评价
发达国家在地下水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调查是非常普遍的,城市生活、工业和采矿业产生的大量废物,成为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全世界仅400多个大城市,每年就要排放30亿t固体废物和5000亿t废水。固体废物的的地质处置适宜性调查评价,成为环境地质工作的一个重要领域。把固体废物埋置在适宜的地质体内,使其不对人类环境造成有害的影响,或最大限度地限制有害的影响。
1.地下水污染调查
地下水污染大多是由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所造成,调查的主要方面有废水的成分、排放量、排放地的地层岩性特征与物理性质和污染成分在岩层内的运移条件。固体废物与水接触,造成一部分物质被水溶解,随着淋滤液的渗透使地下水污染。水是污染物迁移的最主要介质,降水下渗是废物受淋滤的一个重要因素,降水渗入量的大小,同覆盖土层和废物的密度有很大关系。
2.垃圾填埋场地质调查
垃圾填埋场地调查包括:填埋场地质条件、土地利用、地形条件、地下水、土壤透水性、水土侵蚀等。地下水位和岩性条件是其中很重要的因素。一般来说,要求把处置场地选择在最高潜水位不能到达废物体底部的地区;处置场的岩性,要求有一定的渗透性和净化污染物的能力。合理的填埋,是减少固体废物对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卫生填埋要求在适宜的场地内把废物分层放置、夯实,并分层用土覆盖。
3.核废物的地质处置调查评价
核废物一般都置放在地下,利用地质体和人为工程屏障,防止放射性核素迁移到人类的生活环境。在自然条件下,地下水是可能使核素迁移的唯一介质,因而在核废物处置场址的调查中,水文地球化学的研究是极其重要的。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一些成员国,对核废物的地质处置进行了许多系统的调查研究试验工作。大多数国家中、低放废物采用浅层处置,对于高放废物,采取深层处置。处置库的围岩是长久的天然屏障,对它的岩性、物理力学性质、水理性质、地球化学性质和热力学性质调查工作要求很高。
核废物地质处置库的调查研究,要求进行地貌、构造、围岩和地下水的调查,研究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水力学特性、热力学特性和核素迁移,并对处置进行安全性评价。安全性分析工作包括:鉴定那些可能导致核素释放及影响其释放率或环境迁移率的作用与现象;估计发生这些现象的几率,定量确定它们对处置系统的影响;计算所释放的放射性可能造成的后果。安全性评价采用多种模型比较的方法,如在瑞典国际合作的斯特里帕项目的研究中,采用岩石圈放射素迁移模型、地下水中放射性核素迁移模型和生物圈放射性核素迁移模型进行评价。
四、土地利用调查与保护
目前世界土地资源的状况不断恶化,人均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土地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的问题日益突出。土地的开发和利用,考虑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要有利于生态环境的稳定。因此,地质工作对于土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有重要作用。
美国在土地利用规划时考虑的地质环境因素较多,例如1976年美国地调所在旧金山湾地区进行环境和资源规划调查中,用地质学原理考虑土地的开发利用,并以此作为该地区开发决策的科学依据。考虑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保护河流、湖泊、港湾、水库;
(2)防止农业用地被侵蚀;
(3)保护脆弱的海岸环境;
(4)保护环境优美的土地;
(5)减少交通运输干线对环境的影响;
(6)防止或减少能源生产和加工业的废物对环境的影响;
(7)查明潜在的地质灾害;
(8)在土地开发利用中进行环境监测。
美国地调所为联邦、州和地方政府开发工作的需要,着手编制了土地利用分布图。重点地区是海岸地带、能源生产基地、迅速城市化地区。采矿活动侵占和破坏很多可使用的土地,还使水土资源遭到污染,所以采矿地区的土地保护问题受到了重视。为采矿地区土地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开展的地质工作是:要在采矿之前提供有关矿区地形、植被和土地条件的资料,查明不适宜采矿的土地和确定适合复垦的土地,为编制复垦规划及方案、合理布置废石矿渣堆置场地及其它地面设施提供依据。
在城市区土地利用规划中,要对区内的潜在资源作出调查评价,保护重要的矿产资源不受城市发展的影响。在城市区,为解决城市发展与农业争地的矛盾,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一条十分重要的途径,在一些国家已取得了很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如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多伦多、渥太华和美国的堪萨斯等城市,有一部分公共交通系统、停车场、商业街、贮藏库和办公室就设置在地下。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不仅保护了宝贵的地面土地资源,而且地下空间本身也有许多优点:
(1)昼夜和季节的温度、湿度变化很小,有利于做食品、重要档案与珍贵艺术品的贮藏库和进行精密仪器的加工制造;
(2)能耗低、供暖、降湿的费用大大低于地面设置;
(3)不受龙卷风、飓风等灾害的影响;
(4)建筑材料消耗量较少,地下空间是人类可以充分开发利用的资源。
五、海岸带地质调查工作
海岸带是重要经济开发区,地质环境脆弱,条件比较复杂,在开发过程中已经出现了许多地质问题,如软土地基、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海滩变迁、海岸侵蚀、海底滑坡以及海底峡谷的泥石流等问题。这些地质问题是开发和建设的制约因素。
俄罗斯80年代组织实施了海岸带的调查研究项目,海岸带开展了工程地质评价研究工作。除调查了河口到大陆架的砂质沉积物,研究黑海东部大陆架的地质作用,为铺设向深海排放工业废水的海底管道进行工程地质勘察等工作外,还对部分地区水深200米内的大陆架进行了工程地质填图。这些工作,给制定合理开发和加固海岸的总体规划和进行沿海的工程建设提供了基础资料。
由于美国沿海地带人口密集,海岸带是开发程度最高的地区,海湾和海滨湿地被填筑,加上其它各种经济活动,大大改变了海岸带陆地和水域的自然面貌。为此,对一些海岸地区开展了环境地质综合评价工作。例如旧金山湾地区进行了环境和资源规划研究,得克萨斯州对海岸地带编制了一套包括一张环境地质主图和8张专题图的环境地质图系。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印度、沙特阿拉伯临海国家,也十分重视海岸带的环境地质调查研究和评价工作。
六、生态地质调查工作
生态系统同地质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人类的健康与疾病同水、土、岩石中所含的化学元素之间存在着某种有机的联系;水土的污染,可以引起生物特性的变异;地质环境的改变,会使生态系统的性状发生变化。这些生态地质问题,是环境地质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地质环境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对人类和对动植物界的影响。在这一领域内,目前,很多还属于潜在的研究课题,很值得重视。
医学地质研究地质因素对人和动物的病理和营养问题的影响及其地理分布。地方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地域性分布规律,同一定的地质环境有关。在医学地质研究中,环境地球化学和环境生物地球化学的研究是重要的基础工作。因此,编制地球化学和土壤化学图有很大的实际价值。挪威在奥普兰和布斯克鲁郡等地区,编制了铜、铅、锌、镉、银、镍、钴、锰、钒、铬、钼和钙离子的分布图。
生态水文地质,研究处在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影响之下的饱水带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同生态系统的变异和活动性的关系,以便水文地质条件有利于人类活动影响地区保持良性生态平衡,发展有益的水文地质作用,抑制不利的水文地质作用。
生态条件的变化,存在于开发区和工程建设地区,为了反映工程-经济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确定生态作用和预测地质环境的变化,制定降低人为作用不利后果的措施。俄罗斯在进行区域地质调查时编制地质-生态图。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条件。因此,在生态地质调查研究中,水文地质与水文地球化学具有特殊的意义。

国外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调查工作是纳入各国填图计划的一个重要方面,调查中普遍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系统(RS)和先进的物探及测试技术等高新技术,向全程计算机化、成图数字化、信息网络化及地质三维分析可视化(Visualization)方向发展。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调查的服务领域更趋广泛,呈信息量大、功能多样之势。

一、美国

美国地质调查所(USGS)是美国国家填图计划的牵头机构,为了适应迅速变化的科技优势调整,地质调查所(USGS)正在进行系统的改革,改革的部分原因是生态系统管理与地学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了。

美国地质调查所(USGS)目前把重点放在环境、资源、灾害、资源信息和数据管理等几大领域,这些领域的任务是洞察积累生态系统的知识,包括国家水质评估(NAWQA)方案有毒物质水文地质计划、全球气候变化计划、海洋和海岸带调查计划、数字地球计划。

美国地质调查所(USGS)提供足够的信息让人们来管理、开发和保护水、能源、矿产和土地资源,在完成这样长期以来一项传统任务的同时,对付地质灾害是其长期持有专长的另一领域,从地质灾害调查到数据收集传播。美国地质调查所(USGS)新的国家空间数据库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也占有较重的位置。

二、英国

英国地质调查所(BGS)在地质调查方面将重点转向环境,由于英国经济发达,开展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灾害地质调查和技术服务及相关基础研究较为普遍,其工作领域不断扩大,技术方法不断更新,工作重点调整也比较快。

因资源的过量开发,致使环境地质工作日益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心和支持,从而成为英国地质调查所(BGS)工作的重点。BGS的水文地质处被认为是可能发展很快的部门,该处一方面服务于地下水保护,另一方面为解决废渣储存工程选址调查,围绕环境地质开展的工作还有地球化学背景与人体健康调查研究、瓦斯灾害调查、海岸带调查、环境矿物调查等方面的内容。

英国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灾害地质调查研究水平较高,1∶5万比例尺新一轮工作完成了国土面积的65%以上。在城市填图工作中根据具体城市发展和建设的需要进行专门填图。填图人员一般为博士,每年野外工作4~5个月,3~4人2年完成一幅图,经费20~55万英镑不等。

在技术上,钻探在水井改造提高涌水量技术、测定放射性元素分布与含量的径迹蚀刻技术用于环境调查、激光显微镜技术、垂直地震井中超声波技术等应用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灾害地质调查。

三、法国

法国地质矿产调查总局调查研究的内容是本土地质及地下水资源,不包括海洋,目前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调查主要工作内容是灾害调查、环境公共事业。法国由于地热能的开发潜力较大,开展了开发地热能的研究工作,以及深达1000米的钻探调查,实现了深部地热勘探计划,开展了1∶5万比例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调查填图。至于环境污染特别是地下水污染的调查研究工作,开展了全国范围地下水氮化物和亚硝酸盐的调查工作,并且建立了法国地下水资源水质数据库。

四、俄罗斯

俄罗斯地域广大,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复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调查已经转向对人类活动—环境系统各因素的调查评价即地质生态制图工作,该项工作解决的主要问题有:

(1)研究地质环境的性质,查明其空间变化规律,弄清背景情况,对自然环境分类;

(2)研究地质环境系统对自然影响和人类活动影响的反映,自然影响和人类活动影响引起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作用过程的发展规律。评估生态风险和工程活动风险;

(3)弄清人类活动影响来源及其生态特征,测定自然环境因人类活动影响而变化的规模和性质;

(4)评估自然环境的现状及其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变化程度,查明有问题的生态情况和生态环境发展规律。

填图的内容取决于区域自然条件和资源利用特点,包括地质生态、景观—地球化学、医疗—地理、森林和土地资源、土壤和天然水污染等。地质生态图的内容包括有:

(1)系统地描述各地质生态组合,评价其稳定性、自净能力和可恢复能力,列出所有生态危险因素;

(2)对自然和人类活动影响条件下的自然环境变化进行简要评述;

(3)指明人类活动影响的来源;

(4)天然与人为的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异常,受污染的水资源,大气环境,灾害地质和水文地质作用地段;

(5)自然遗迹,以及受保护的客体和地区,地下淡水和矿泉水资源地。

五、乌克兰

乌克兰地质管理部门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地质生态制图作为地质环境监测的基础。国家(1:100万~1∶50万)填图主要保障地质生态制图,这项工作是地质环境变化长期预测的科学基础,对地下水水位和水质的监测调查影响国民经济活动的水文地质条件作出区域性评价,地质生态制图工作布置过程重点是已经或计划是工业或经济活动密集区,包括工业城市密集、巨大畜牧业联合体、原子能发电站和区域生产联合体的影响带。

在工作过程中,完成不同自然环境、地球化学、有毒元素对土壤、生物体、农业用地、正在开采的含水层等综合地质生态调查,地质环境工程结束后,将编制出版地质—生态图,整套地质地球化学以及其他图件,其中包括第四纪沉积内容,完成地质生态分区,在地质环境综合利用和保护方面提出具体措施。

六、澳大利亚

从1990年开始实施了新一代地质填图计划,即“国家地质科学填图协议”其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填图作为填图的主要内容,其目标是采用现代技术方法对澳大利亚具有战略意义的地区进行系统的扫面,实行多学科、多目标综合研究,提供更多的三维信息,生成新一代地学图件和相应的成套数据。为土地管理策略、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决策性依据。

七、日本

在完成本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填图的同时,进行了列岛及其周围海域地质调查,由于国土面积小,国家非常重视国土资源利用,在水工环调查方面加强了国土利用、环境保护、地质灾害调查以及自然灾害防范的调查研究。国家特别重视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每五年就要开展一次水质的调查。

八、印度

完成了大部分国土1∶5万或1∶6.3万比例尺的系统填图,1994年开始进行第二轮地质填图了解国家资源环境状况,重点是资源环境保障程度方面的调查。



水工环地质资料信息系统共享与社会化服务体系探讨
答:因此,水工环地质资料涉及公路铁路、机场车站、输油输气输电线路 / 管道、水利堤坝、大型工厂、水 / 核电站、住宅建筑物和水库建设,以及饮用水安全和地方病防治等,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比较高的社会认知度和明显的开放共享特征。 2010 年对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在校师生针对地质资料使用现状和需求的调查问卷分析...

近年来重要经济区地质环境调查进展
答:据统计,近年来重要经济区1∶5万地质环境调查累计完成面积约10×104km2,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程度进一步提高。例如,2013年长江三角洲的南通地区完成了8幅1∶5万水文地质调查和1∶5万工程地质调查,对第四纪地层、含水层和工程地质层进行了重新划分,结合新实施的钻孔,在沿海地区重点区域建立了第四纪、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

经济社会发展对地质调查工作的需求分析
答:迫切需要加强海洋地质调查工作。 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等要求水工环地质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包括土壤和耕地的适宜性评价、农田供水的地下水水质与水量评价、土壤和包气带污染调查等。因此,农业地质工作大有可为。 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国土资源信息共享支持。

我国地质调查工作存在的问题
答:一、基础地质薄弱 面对急剧增加的资源需求,基础地质工作准备不足。地质填图、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战略性矿产勘查、水工环等区域性调查工作相对滞后。重点成矿区带、重要经济区、重要环境脆弱地区和重大工程建设急需的中大比例尺基础资料严重不足。全国1:5万区域地质调查在重点成矿区带覆盖率仅为33%,...

环渤海地区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地质调查评价
答:总结出的一套与国际接轨的泥质海岸带近现代地质环境变化调查研究方法,对于开展同类地质调查项目具有示范意义。(3)理顺了环渤海地区第四纪地层层序和编制了第四纪地质图系,构建了环渤海地区第四纪地层结构研究和水工环地质基础研究的统一平台。(4)提出和论证了区内39处宜建地下水库库址和33处城市应急(...

水工环地质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哲学思考
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简称水工环地质)是地质学与水文学、土木工程学和环境科学的交叉学科。与其他学科一样,水工环地质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和解决全球性问题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水工环地质科技工作在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同时,又得益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使自身不断进步。分析研究水工环地质科技工作与经济社...

青藏高原重点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成果
答:一、内容概述 主要包括青藏铁路沿线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和青藏高原重点地区水工环地质调查两个方面,项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组织实施,青海省水工环调查院、西藏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青海省环境地质勘查局四家单位共同承担完成,项目起止2008~2012年。1.青藏铁路沿线水文地质环境...

地震勘探
答:虽然80年代它才在水工环地质调查中得到应用,但是在90年代初却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浅层反射地震技术系列。 1.资料采集技术的改进 (1)地震共中心点迭加(CMP)的野外资料采集中,需要大量的劳力埋置检波器。为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国外研究出了一种陆地检波器拖缆,使用万向接头,可以自动确定方向。在瑞士两个试验场地的...

强化地质调查服务
答:目前,我国地质调查服务内容主要是以纸质的基础地质资料为主,网上也提供了一些目录服务,以及科普和少量的信息服务,但是还远远不够。为了从国家宏观决策到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都能感受到地质调查工作,需要提供各个地区、各个类别、各个专业和多个比例尺的地质产品。从专业角度看,地质调查要能提供区域地质、水工环、海洋地质...

方法技术研究现状
答:长期以来,地质、农业、水利、环保、气象等部门从不同专业角度出发,形成了岩、土、水、气、生物等介质的调查和研究方法,制定了相应的规范规定。如地质系统的区域地质、区域地球化学、区域水工环地质等调查规范规定,为农业地质环境调查方法技术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以往调查和研究工作多从部门与学科专业角度出发,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