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欣赏毕加索的画?

作者&投稿:贺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分类: 文化/艺术 >> 书画美术
问题描述:

其画有何特点?

解析:

毕加索的画展最近来到北京,主办方别出心裁地搞了个什么“首接式”。呵呵,这番景致,值得一表:但见,一女一男,着黑色礼服,满脸虔诚,在银光灯噼里啪啦的闪动下,从大木箱子里面,小心翼翼地捧出一件披裹着绸子被面的宝贝,两个人使一招姿势优雅的“黑狗掏心”,揭开绸子被面,现出一幅毕加索的作品,当下满堂掌声响亮。鼓掌的人,也都不是一般人,既有有头有脸的人物,也有各色上三路下三路的明星(有两个因为刚做了隆胸手术,不顾春寒料峭,咬牙穿上了黑色短袖上衣,在周围毛衣风衣皮夹克的掩映下,显得高耸入云),众星捧月,把个“首接式”烘托得热热闹闹。

俺也凑个热闹,用丹纳的《艺术哲学》理论,拿毕加索开涮,说说“经典的诞生”。

首先,毕加索是个天才,从小就对图形和色彩有天赋,胡涂乱抹很有一套。在别人只会尿床的时候,小毕就能画素描啦,而且水平很高,既可简单也可繁琐,随心所欲,收放自如。

其次,他生在一个特别适合画画的环境里面,老爸是个画师,能给他一定的引导。周围的亲戚们看小毕有这个才能,也帮他。值得一提的是,小毕的数学老师,竟然对他的考试作弊睁一眼闭一眼,故而每次考试,这个把“2”看成是只“鸽子”的男孩,都能混成及格。

就这么着,小毕的画参加了画展。而且很有几位画家(大概是小毕他爸的好朋友),对他狠狠地赞扬了一番。嘿嘿,到这个时候,如果按照丹纳的理论分析,小毕已经完成了的准备阶段,该开始真正意义上的伟大创作啦。

果然,毕加索开始对什么都看不顺眼。举个例子:比如画肩膀的那一笔,他就觉得老师教的那个弧度一笔画下去简直是粗笨,可是大家却都那么画,不知道这帮人的脑子是怎么长的。等等,诸如此类,让他觉得西班牙简直没办法呆下去,前后左右全是些平庸乏味的人,决定去世界艺术中心——巴黎。

到了巴黎以后,毕加索如鱼得水。他可以毫无顾忌地,穿最不搭配,颜色最浓烈,最不协调的衣服,把自己打扮成一个红头黄嘴绿身子的大鹦鹉,而没有人会觉得这样的装束有什么怪异之处。他可以通宵达旦地寻花问柳狂欢作乐,而没有人对此横加指责。除了玩乐之外,他还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画画,并且得到理解和赞赏。嘿嘿,毕加索这家伙命好啊!无论到哪里都有知音,欣赏他,提携他。其中重要的人物之一,便是马蒂斯。这个马蒂斯,值得多说两句。毕加索最嫉妒马蒂斯了,因为他有毕加索没有的东西:安静。而毕加索浑身上下只有躁动,只有性冲动,只有破坏一切的欲望,这些与安静截然相反的东西控制住了毕加索,令他永远不满足,永远否定自己,永远创新。

后来,理论家和批评家们把毕加索三万多幅作品整理了一番,分成什么“蓝色时期”,“玫瑰红时期”;还有什么“立体主义时期”(也叫“黑色时期”),“古典时期”,“超现实主义时期”,等等。呵呵,最好玩儿的是,在“立体主义时期”里面,还要细分成什么“解构的立体主义”,“分析的立体主义”,和“综合的立体主义”。俺的娘啊,理论家和批评家的创造力总是那么旺盛。老天爷不让他们去搞创作,真是委屈他们了。

那么,毕加索的那些个所谓的“时期”到底是啥东东呢?无非是他在画了500张同一风格和题材的作品之后,腻了,烦了,进行一种新的尝试。是他不断对自己进行“否定——创新——否定——创新”的过程。

具体点说就是:比如有一天,他画人体画烦了,觉得画家们都按照现实的比例去画人体,真是愚蠢透顶,大家都说“胳膊拧不过大腿”,我偏要在画布上让“胳膊拧得过大腿”,我偏要把胳膊画得跟大腿一般粗;(《海边奔跑的少女》);比如有一天,他忽然琢磨:一张画,描述的客观存在是静止的,瞬间的。它咋就不能描绘出一个动态的过程呢?于是,他就决定创作这么一张前人没有画出来过的画,他要把西班牙斗牛的过程从头到尾描绘在一张画布上面(《斗牛士之死》);再比如,他总是抗拒不了女人的美貌,基本是见一个爱一个,恨自己没出息,气得他简直要给这些女人毁容,让女人的眼睛像比目鱼一样全长在脸蛋的一侧,或者索性给女人来个豁鼻子(《多拉-玛尔》);诸如此类,俺就不逐一分析啦。文化乱弹这里绘画大师多如猪毛,俺再说下去,恐怕要露馅儿。

还有重要的一点,几乎被人忽视了,那就是毕加索始终如一地保持顽童的天性,以此抵抗人世间的文明和条条框框。毕加索认为:“除音乐需要特殊的秉赋之外,相对于其他艺术而言,所有儿童都是天才,只不过这些天才被成人的教育扼杀掉了。”(大意啊)!呵呵,原来艺术创新的不二法门,就是像儿童那样去看世界,去描述世界。靠!幸亏这段话由于某些原因,没有广为流传。否则美术学院全都关门大吉,后果将极为严重,那就意味着,一个学习美术的人,将从此丧失成为“东易日盛装饰公司首席设计师”的机会和可能。

我这么说,也许有人会跳出来反对,指责我亵渎经典。呵呵,如果大家觉得以上的说法不够拽,那咱们就换个说法:

按照古希腊的创作理论,创作的最高境界,是“神”的境界。意思是说,画家只能画出一张具体的桌子(铁的,或者木头的;方的,或者圆的;);而只有“神”才能画出来不具体的桌子(概念,或者叫做本质)。“神”画出来的桌子是任何人都没有见过的,然而它的的确确是桌子。

毕加索,正是一个达到“神”的创作境界的画家。咱们还拿画桌子为例。毕加索领悟到:

1, 桌子在一般人眼里各式各样(形状、材质),然而用画笔在画布上表现出来,无非只是一些几何图形的组合罢了;

2, 桌子在一般人眼里是个整体,然而在画家的眼里却是一些零碎的个体。画一张桌子,其实是将现实的客观存在的桌子拆分为零件,再重新组装的过程。

呵呵,一般的画家都按现实存在的桌子的形态在画布上重新组装桌子。而毕加索,则喜欢以自己的方式,以自己的想法,去重新组装桌子。

毕加索在画布上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按照他的方式重新组装的世界,奇特、混乱、怪异、晦涩、骚动不安,颠覆传统,冲击着我们的视觉。通过毕加索,我们体验了别样的欢乐与幸福,迷茫与痛苦,冲动与挣扎。这是个我们从未见过的世界,它也不会真实地降临到我们身边。这个世界,只属于毕加索。我们则是一些受邀访问的好朋友,或者贸然闯入的不速之客。

以上两种说法,说的是同一件事:经典在毕加索的手里,诞生了50%。那么,另外50%呢?

它是靠毕加索的那些个情妇,靠他四季如一的海魂衫,靠他那个大鼻子……还有,靠其他各色人等,包括:赞赏者;崇拜者;抨击者;漫骂者;政客;商人;掮客;等等……当然少不了理论家和批评家,成年累月地,连篇累牍地,不知疲倦地,共同制造出来的。

最后,关于毕加索创作的各种说法,如果你去巴黎毕加索博物馆,看过他用自行车的车座和车把做的“牛头”,你就会相信:毕加索确实是个顽童。那些个所谓的“时期”和“主义”,跟他本人,还有他的作品,都没什么关系。

毕加索的画怎么欣赏
答:毕加索的画属于抽象画,应该离远去欣赏。仔细的分析它的线条,这样才能看出他的真实的画意。

镜前的少女这幅画的特点是
答:《镜前的少女》这幅画的特点是:不拘泥于形的新艺术为画而画,摆脱了光感、视角、外形、逻辑常理等条条框框的限制。画不再是物的复制,画中所有的人、物,都仅仅是画的一部分,为画而服务。这样的画,更加明确而直接的表述了情感,有时显得抽象却更有意义。我喜欢的,正是毕加索在画中抛却古典...

毕加索油画如何欣赏?
答:欣赏毕加索油画 一、画家生平。 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年~1973年)出生在西班牙马拉加(Malaga),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之一,立体画派创始人,毕加索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毕加索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毕加索的作品总计近 37000 件,包括:油画1885 幅,素描7089 幅,版...

如何欣赏毕加索的画?
答:可以说毕加索是野兽派画风的创始人,这类画就是以夸张、抽象著名,艺术本来就是一种通过自己感受的东西,正如你所说他的画很好看,就是你自己独特的感受。他的画多以颜色对比表现他作画时的感受,用心体会,无论怎样的理解都是你的欣赏方式,没有好与坏的欣赏方式。我想如果你想更好的了解毕加索的画...

解析一下毕加索的画
答:他怎么能不关心别人,怎么能以一种逃避现实的冷漠态度而使你自己同你的那么丰富的生活隔离起来呢?不,绘画并不是为了装饰住宅而创作的,它是抵抗和打击敌人的一个武器。”这段话宣告了毕加索开始重视艺术的社会学意义。有人不理解他在这幅画中的隐晦含义,问他那匹可怜的马和那头牛是否代表着受难的...

毕加索的画到底好在哪里?
答:毕加索以他的立体派,颠覆了人类的正常视野,颠覆了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传统绘画及人对信仰的虔敬,以革命性的造型,让人陷入了狂乱之境,从而迷失了人正常的审美,走入了生命的泥沼。他对人体的解构,并在解构的过程中,以立体主义的形式,让人视域中的人体之美,充满了荒诞与绝望,从而以对人生命的...

请专业人士赏析这几幅名画
答:《拿烟斗的男孩》赏析 名称:《拿烟斗的男孩》类别:布面油彩,100 x 81厘米作者:毕加索拍卖价:1.04168亿美元售价排名:世界第一创作时间:1905年拍卖时间:2004年5月5日这是毕加索24岁时画的一幅画,画中年轻的巴黎男孩被毕加索称为“小路易”,他常到毕加索的画室消磨时光,毕加索以他为模特创作了这幅《拿烟斗的男孩...

看画知味——致敬毕加索
答:向毕加索学习,向旧的自己告别,把旧的成就打碎,必须经历一片废墟与混沌,那才是新生的开始。这确实很不容易,很多时候我们会不敢下笔,不敢行动,我欣赏的小朋友玛莎有句名言,有什么不敢的呢?画坏一张画会让你倾家荡产吗?其实真的是害怕画坏一张画吗?恰恰不是,人们不敢行动,往往出于一种...

毕加索的画究竟好在什么地方?
答:毕加索的画究竟好在什么地方:毕加索的作品,实际上用几块平面片断在观众的心目中构成了一把可感可即的小提琴的实体形象,甚至可以说,探索发现了视觉与幻觉之间的关系。毕加索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对绘画的解放,对形式的打破,他与马蒂斯一样,是真正的大师。成熟时期毕加索作品的...

如何在幼儿园开展毕加索作品的欣赏
答:将教学内容形象、生动、鲜明地表现出来,丰富教学形式,使教学内容变得可视、可听、易感知、易体会,扩大教学信息量,拓宽幼儿知识面,并有利于幼儿感知、理解名画作品,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如在制作课件《坐在柳条椅上的朵拉马尔》时,首先我扫描了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这幅人物线条画,再利用phtoshop操作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