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怎样培养学生数感

作者&投稿:芝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数感的方法有哪些~

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数感的方法有:注重生活体验;注重动手实践;注重观察思考;注重小组合作;注重科学训练。总之,数感是一种心灵的感受,是一种意识活动,是一种高级的智力活动。
例如教学克、千克的认识时,让学生寻找并掂量1克与1千克的物体,寻找哪些物体分别用“克”、“千克”作单位。像一分硬币重1克,4粒黄豆大约重1克,两袋盐重1千克,一袋糖重1千克,肥皂、药片、黄金等细小物品用“克”作单位,体重、菜、水果等用“千克”作单位。在教学长度单位时,可通过让学生到操场上跑跑、测测、量量,让学生感受50米、100米、500米的距离,在春游、秋游中感受1千米、20千米的路程。

小学阶段培养学生数感的方法:

一、结合日常生活实际来培养小学生的数感

在日常的生活中,教师要发展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建立初步的数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使用数学符号来表述现实世界。例如在进行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寻找日常生活中身边的小数,并说一说这些小数。

例如:超市里各种物品的标价,如一瓶牛奶4.80元,一包糖15.23元,一件衬衫95.88元;体温计上的度数,如36.5°C,37.1°C 等等。

二、在小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索中培养数感

根据小学生的各个年龄阶段的特征和认知水平,教师可在日常小学数学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创设问题,问题需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这样能让我们的小学生能够在一个可以自主自由探索的教学活动中逐步建立良好的认识思维和认知数感。

如在进行长度单位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问题:你能找出现实物体中大约是1厘米、1分米、1米吗? 让学生借助尺子自主合作探索出课堂中长度大约是1厘米、1分米、1米的物体并写下来。



在家长群里,经常看到家长们的抱怨,孩子对数学不感兴趣,简单的计算题目做了一遍又一遍,还是错漏百出,家长一遍又一遍讲解,最终闹得鸡飞狗跳。不仅家长辛苦,孩子还非常痛苦,最终对数学产生抗拒心理,成绩越来越差。家长总是抱怨孩子不努力,不认真学习,其实真正的原因是数感能力出现了问题。其实,数感和语感一样都是可以练出来的。

3-6岁是孩子黄金学习敏感期,如果家长能好好地抓住这个阶段,利用孩子的敏感期进行数感的训练,就可以为孩子进入小学数学学习阶段打下坚实基础。

首先,什么是数感?家长必须搞清楚

数感是指个体对于数字和数学概念的理解、感知和运用能力。具体来说,数感包括对数字的理解和认知能力,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对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数感的发展可以通过数学教育和训练来提高,是数学学习和应用的重要基础。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玩出好数感

而培养孩子的数感,做好幼小衔接,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孩子孩子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尤其是要把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孩子真实感受到数学存在和数学美妙。

建议在家长们在家庭生活中,有意识进行孩子数感训练培养,例如:

  • 让孩子根据吃饭的人数,数和拿餐具、分坚果、分水果、分饼子,可进行数量认识。

  • 让孩子把自己的小袜子全部都摆了出来,一个个地数;将袜子进行分类、配对,一对一对折好后再放入衣柜,让孩子认识到数与量的关系。

  • 散步时,数步子,前进正数,后退倒着数,还可以两个两个数,三个三个数,五个五个数。让孩子理解数字顺序和大小。

  • 可以玩“一眼识数”小游戏,让孩子猜猜积木块数量,看谁说的数量最接近实际数量,练习数量感。



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从生活体验中培养数感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数感不是通过传授而能得到的,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发现,主动去探索,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数学就存在于周围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释现实中的数学现象,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
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培养和建立数感。下面我给大家介绍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欢迎阅读!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 一 、创设情境,在真实情境中体验数感 一个良好的,适应学生心理...

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量感
答: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方式,也是培养数感的有效途径。家长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自然而然地提高数感。例如,设计一些关于数量比较、排序、分类等的游戏,孩子在游戏中理解和掌握数的大小关系,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孩子家长再苦、再累、再忙,也要在这个阶段去陪伴孩子,...

培养小学生低年级学生数感的方法有哪些
答: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呈现的问题要尽可能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建立数感.如教学“元、角、分”的知识后,可以穿插一个“小小文具店”的购物游戏.让学生自带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再分小组模拟表演购物的活动.讲台上摆放着作业本、文具盒、铅笔、橡皮、尺子、卷笔刀等文具用品,并标上各自的单价.每组推选一个 ...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感(2)
答:1.动画创设激欲望,感知“用数学”的乐趣,从而培养数感 我在教学1-5的认识时,首先动画展示:湛蓝的天空一轮红日,漂来4朵白云;一位教师带4个学生来到野生动物园游玩;一头大象从左边徐徐走来;右边大树旁有2头犀牛在休息,3只羚羊、3只长颈鹿从不同的方向进入视野;4只小鸟自由飞翔;草丛中5朵鲜花开放。然后让学生...

浅谈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
答:培养学生的数感,可以让学生以数学的思维去思考,这对每个学生,甚至可以说对每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要求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数学家,但是我们却希望每个学生都能进行有效的数学思考。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已经成为一种必然。一、联系生活经验,实现数感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

如何培养数感
答:数轴是我们教学中最常用的道具,在人教版的教材中也出现了非常多。这个方法是让我眼前一亮的,把点子图与数轴对照,帮助学生认数、理解数。四、在运算中培养数感 1.重视对运算意义的理解 其实小学阶段,儿童学习的更多的是学会计算,那么在学习计算的时候,起始课数理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如书中所举例...

如何培养数感
答:数感就是对数字的感知能力。下面分享下如何培养学生数感的几点方法:一、要培养好学生数感,首要的就是让数字变得有意义。比如说,孩子想学习“1”是什么,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一个苹果,或给他一个橘子,告诉他现在手中的这一个玩具,数量是“1”。在有一个苹果的基础上再加一个苹果,这里的数量...

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数感
答:四、交流数感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的全过程。它不仅能发掘个人内在的潜能,还能培养集体合作精神,人人可以尝试成功的喜悦。同学之间的语言最容易理解,数感也能得到进一步加强。如教学退位减法中(15-9)中,老师将全班学生组成四个小组进行讨论。让同学们跟小组同学说说1519怎么算。学生动手操作...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数感
答:《数学课程标准》(讨论稿)第一次明确地把数感作为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目标提了出来,这对每个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如何理解数感,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是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数感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 1、建立数感是提高学生素养的标志。 建立数感可以理解为学会“数学地”思考,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