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略论》53心得:培养觉察力,化解烦恼

作者&投稿:当涂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本周修学内容是烦恼生起次第、烦恼的过患和业积集增长之相。重点和师兄们分享烦恼的过患这部分。

通过本课修学,我认识到支撑有情流转生死的根本力量是无始无明和俱生我执。我执又派生一切烦恼,知道了贪嗔痴慢疑等烦恼是怎样生起的,也清楚地知道了烦恼会对我的生命造成怎样巨大的伤害。仔细检视我的内心,惊悚地发现烦恼与我如影随形,竟然从未离开过我!它控制着我的喜怒哀乐,让我的情绪此起彼伏,极不稳定!它没手没脚却把我牢牢地奴役了这么多年啊!当嗔心生起时刹那我就被抛入了地狱之中!却从不自知这股强大的力量到底来自哪里?曾经的我被千丝万缕的烦恼伤害得体无完肤,可以说烦恼就没有离开过我,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上总是有那么多正明烦恼和随烦恼侵袭着我脆弱的防线。

被烦恼奴役了这么多年我却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呢,对每个人都有着毁灭性的杀伤力,听闻导师开示我才真正明白了,正是我对烦恼的姑息、顺从才使得它经常任意伤害我,导师用了“爱惜”这个词,让我有种醍醐灌顶的醒悟!原来一直是因为我的爱惜才把烦恼娇惯得茁壮成长、肆意横行、任意妄为地伤害我啊!我被它驱使奴役了这么久却从来没有把它当做不共戴天的仇敌,只因为我太在乎自己的感觉了,太执着五蕴为“我”了。通过导师开示终于明白了,在这世上,烦恼才是我最大的冤家仇敌!舍不得与它斗争、不彻底消灭它,我的生命就永无安宁之日。

了知烦恼的种种过患,是不是就拿它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呢,导师的开示让我看到了生命的希望:我是完全有能力化解烦恼的,就是要训练一种觉察力,这种觉察力本身就具有化解烦恼的力量,让我能清楚地看见贪嗔等烦恼是如何生起的,当下识破它的本来面目,我发愿,一定要做到有一天烦恼在我的心行上来去,对我一点也不会有影响,因为我能清楚地知道那只是一个影像,就像云彩的来去是不会影响虚空一样。为了这份愿心,我决心无论何时何地、在在处处,时刻培养、训练自己的这种觉察力,我更下决心不再爱惜烦恼、顺从烦恼,而是将其视为生命的最大敌人而坚决消灭!

感恩三宝 感恩导师 感恩师兄们

关闭恶趣门踏上菩提路
答:经典中也处处描述三恶道苦,但的确没太认真深入思维过。这次刚好利用放假时间静修,每天四座修法前观修无常及三恶趣苦,才真正体会修学次第的重要性及观察修、安住修的重要性,我对恶趣苦有了更深的体会。下面谈一下我个人的修学心得。一、感同身受,心生厌离 前面是对无常的思维,再到对恶趣苦的...

63课心得 如何自他相换 像爱自己一样爱众生
答:《菩提道次第略论》第六十三课 自他相换修法(之三、自他相换的修习次第;之四、菩提心发生之量) 感悟 通过修学,我知道自他相换就是在内心把爱执自己和弃舍众生的位置进行对换,我们凡夫就是因为我执太强,只爱著自己,所以只能在生死中轮回;而如果能实现自他相换,不仅可以在利他过程中摧毁...

《菩提道次第略论》第33课
答:通过上次课的学习,我认识到了死是一定的,死期是不定的。在我们死亡之后,还要断续受生,去轮回,随业力牵引而受生。通过思惟三恶道苦生起恐惧心,进而帮助我们止恶行善,生起殷重皈依之心。师父通过六个方面来教我们如何进行观察思维恶趣苦,从而迫切的发起出离心、认真持戒修善!第二大部分则是对地狱...

《菩提道次第略论》第18课
答:心得:梳理一下自己觉知到的罪业:口业造作特别多,经常会有恶语相对,比如开车时,比如对家人犯冲,比如其他人不符合我心意的时候就不自觉的说一些言不由衷的话,每次说完心里都会觉得这口业造的,但是发泄完心里还挺畅快,但这造的业以后都是要还的哇。脾气很执拗,自我设定很严重。认定的事怎么说都...

佛教和道家的修行次第
答:道教筑基 炼精化气(人仙) 炼气化神(地仙) 炼神还虚(神仙) 炼虚合道(天仙 也就是大罗金仙) 至于层次划分 由于门派不同 各派划分也不尽相同 下面我就写下《万神规旨》和《上品丹法节次》的划分。《万神规旨》第一节口诀 涵养本原救护命宝 第二节口诀 安神祖窍...

菩提道次第广论名句
答:菩提道次第广论名句 1、今勤瑜伽多寡闻,广闻不善于修要,观视佛语多片眼,复乏理辨教义力。 2、遍...现在,《论生命之短暂》这本书带您领略塞内加的著作,他的著作有斯多葛学派之风。他深入探索生活的艺术

持“戒”生定 | 记《略论第3课》
答:《佛理》篇,纯属个人心得体会 本着学习一点,分享一点的心态,呈现出的是个人对佛理的理解 佛理博大精深,加以个人的想法和同学们在读书会上的经历分享,更加贴近生活 一路学习,一路成长 本人认识尚浅,敬请谅解包容 如有理解不当,欢迎探讨指正 感恩 参考文献:济群法师的《菩提道次第略论第三课...

菩提道次第广论是佛教的经典吗是佛教经典,还是哪嘛教
答:菩提道次第广论,当然不是属于大藏经,经典一般是佛陀所说,它是属于论,也就是祖师大德们的心得或是其他著作。学习,首先注重的是其教义,如果这部论符合修学的次第,对你的学习有帮助,那么,它就是一部善书,就应该用心去学习。不一定非要是经典,当然,经典是基础,但是论,也有论的意义,是大德...

如何是圆满地道(道阶次第):法王讲述五道十地功德特征
答:以下为法王嘎玛巴在《解脱庄严宝论》关于五道十地讲解:说道阶次第 修行从最初发菩提心,然后精勤菩萨学处,就能一步一步的趋入菩萨之地、道次第了。菩提道之阶次摄言之可如下颂:“资粮、加行道,见道及修道,圆满究竟道,五道至圆成。”《菩提道灯论》,释五道时说: “下、中二类根器的人,最初学佛之时,先...

《菩提道次第略论》第28课
答:这修的可不是我们大乘学子的菩提心。自从上节课学了菩提心后,感受到了菩提心的殊胜,很欢喜,做什么事脑袋里就冒出来要发菩提心去做,但是我发的目前应该是世俗菩提心,因为还有我法二执在里面,同时我自己也没获得空性见。但是我相信照着师父为我们设置的三级修学模式有次第的修习一定是可以见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