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通假字是什么?

作者&投稿:貂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不打不骂,孩子从差生变成学霸,只用这方法!初三学生如何提高历史成绩~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特殊句式、一词多义如下:

一、通假字

1、鼓瑟希(稀)

2、莫春者(暮)

3、唯求则非邦也与(欤)

二、词类活用

1、端章甫(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2、鼓瑟希(名词作动词   弹奏)

3、风乎舞雩(名词作动词   吹风、乘凉)   

4、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形容词作名词   小事、大事)

5、曾皙后(方位名词作动词  落在后面)

扩展资料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篇,标题为后人所加。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话。生动再现了孔子和学生一起畅谈理想的情形。

子路的轻率急躁,冉有的谦虚,公西华的委婉曲致,曾皙的高雅宁静,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是一段可读性很强的文章。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特殊句式、一词多义如下:

一、通假字

1、鼓瑟希(稀)

2、莫春者(暮)

3、唯求则非邦也与(欤)

二、词类活用

1、端章甫(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2、鼓瑟希(名词作动词   弹奏)

3、风乎舞雩(名词作动词   吹风、乘凉)   

4、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形容词作名词   小事、大事)

5、曾皙后(方位名词作动词  落在后面)

三、特殊句式

1、不吾知也(宾语前置)

2、则何以哉(宾语前置)   

3、尔何如?(宾语前置)

4、何伤乎?(宾语前置)    

5、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状语后置)

6、为国以礼(状语后置)    

7、则何以哉(固定句)     

8、尔何如(固定句)

9、是故哂之(固定句)

四、古今异义(古/今)

1、加之以师旅(泛指军队/军队编制单位之一) 

2、比及三年(等到/比较、紧靠、依附等)

3、且知方也(正道、正理/方向、对方、方法等)

4、如五六十(或者/如果)

5、如其礼乐(至于/如果)                      

6、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写作)

五、一词多义

(一)以 :

1、以吾一日长乎尔(因为,介词) 

2、毋吾以也(认为,动词)

3、则何以哉(做、为,动词)                 

4、加之以师旅(用、那,介词)

5、以俟君子(而,连词)

(二)尔:

1、以吾一日长乎尔(你、你们,代词)

2、子路率尔而对曰(…的样子,词尾)

(三)言:

1、亦各言其志也(说、谈,动词)   

2、夫三子者之言何如(话,名词)

扩展资料: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生动再现了孔子和学生一起畅谈理想的情形。子路的轻率急躁,冉有的谦虚,公西华的委婉曲致,曾皙的高雅宁静,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是一段可读性很强的文章。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在经济方面,他反对封建的田赋制度而极力维护西周以来的田赋制度。孔子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在哲学上,孔子主张天命观。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在品德方面,他主张“宽、耻、信、敏、惠、温、良、恭、俭、让”等。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请问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各自做了...
答:出自先秦论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注释
答:《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篇,标题为后人所加。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话。生动再现了孔子和学生一起畅谈理想的情形。子路的轻率急躁,冉有的谦虚,公西华的委婉曲致,曾皙的高雅宁静,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是一段可读性...

莫春者通假字
答:“莫”通“暮”,是“晚”的意思。原句: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意思是:暮春三月,穿上春天的衣服,五六个青年,六七个童子,在沂水边沐浴,在高坡吹风,一路唱着歌而回。出自《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节选 鼓瑟希,铿尔,舍...

谏太宗十思疏一词多义
答:《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则曰:‘不吾知也!’” ⑥占据;据有。《谏太宗十思疏》:“人君...>> 问题四:石钟山记一词多义 得 鸟兽往往有得 .【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②剑阁峥嵘而...

将进酒文言文知识点
答:哀江南 闺塾 长亭送别 孔雀东南飞 离骚 关雎 兼葭 君子于役 迢迢牵牛星 短歌行 归园田居 梦游天姥吟留别 琵琶行 六国论 游褒禅山记 伶官传序 石钟山记 过秦论 鸿门宴 兰亭集序 归去来兮辞 师说 阿房宫赋 谏太宗十思疏 烛之武退秦师 勾践灭吴 邹忌讽齐王纳谏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寡人之于国也 ...

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待坐章"特殊句式??急用! 谢谢
答:《论语.先进》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伺坐……”这段记载采用的是对话形式,有问有答,还有评论。——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

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与"字是什么意思
答: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表示并列。可译为“和”,或仍作“与”。一、基本释义:与 [yǔ]①和,跟:正确~错误。~虎谋皮。生死~共。②给:赠~。~人方便。③交往,友好:相~。~国(相互交好的国家)。④〔~其〕比较连词,常跟“不如”、“宁可”连用。⑤赞助,赞许:~人为善。与 ...

君因从之。 知伯因阴结韩魏,魏,将以伐赵。 两句中文因为何解? 文言文...
答:15、连词。因而;因此。16、连词。因为;由于。通假字:17、通“姻”。婚配。18、通“姻”。指有婚姻关系的亲戚。19、因明学术语。近人译为小前提。20、旧谓一位乘数的乘法。21、姓。明有因礼。【注】在这21种意义与用法中,3、4、5、9、10、11、12、13、14、15、16等11种均较为常用。

高中文言文60答案
答:本题考查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所考查的这几个实词确实是在古诗文中十分常见的,或曾在课文中见过,或在常见成语中使用,我们完全可以比照相关的句子去理解:A项中的“讽”比照“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讽齐王纳谏》),B句中的“哂”比照“夫子哂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C项中的“遇”...

北京高中文言文
答:《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3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4、《逍遥游》(北溟有鱼——之二虫又何知) 5、《出师表》 6、《陈情表》(伏惟圣朝——不能废远) 7 《曹刿论战》 8、《归去来兮辞》(不含序) 9、《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岂不痛哉) 10、《滕王阁序》(豫章故都——声断衡阳之浦)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