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春者通假字

作者&投稿:啜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莫”通“暮”,是“晚”的意思。原句: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意思是:暮春三月,穿上春天的衣服,五六个青年,六七个童子,在沂水边沐浴,在高坡吹风,一路唱着歌而回。出自《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原文节选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节选译文

曾点)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呀!”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

(曾点)说:“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走回家。”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点的想法呀!”

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晳最后走。曾晳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晳)说:“你为什么笑仲由呢?”

(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理让,可他的话却一点不谦让,所以笑他。难道冉求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吗?怎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难道公西赤所讲的不是国家吗?宗庙祭祀和诸侯会同之事,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的赞礼人,那谁能来做大的赞礼呢?”



请各位帮我提供古代文言文的常用的通假字及“之”字之类的用法...
答:“莫春者,春服既成,”畮: 同“亩” 土地面积单位。量词。 “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畮内: 同“纳” 接纳,接受。动词。 “然后命使内之,则又再拜,”内: 同“纳” 接纳。动词。 “距关,毋内诸侯。”内: 同“纳”, 放人。动词。 “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纫之。”那: 同“挪”;抽。动词。

您好,我是一名高三生请问:文言文中的常见通假字有那些?越多越好!谢 ...
答:通假字大量存在于古书之中,是造成中国古书难读的祸首之一。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其中: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通假字。即: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新字成为长期工。如苏东坡的《石钟山记》中的“莫”,为“暮”之古字,被“借”为否定副词“不”、“没有谁”的意思,...

有没有通假字?
答:厝,通“措”,放置。《愚公移山》编辑本段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大全A--D 案:同“按”;审察,察看。动词。“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罢:通“疲”;疲劳。形容词。“罢夫赢老易于而咬其骨。” 颁:通“班”;“斑”;头发花白。形容词。“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板:同“版”;字版。名词...

子点莫春者侍坐,唯求也何如?
答:一、通假字鼓瑟希:希通“稀”,稀疏。莫春者:莫同“暮”,晚。二、古今异义1、如会同,端章甫 古:诸侯相见、诸侯共同朝见天子 今:跟有关方面会合起来(办事) 2、加之以师旅 古:泛指侵略的军队 今:军队编制单位之一  三、活用现象 1、端章甫:端,名作动,穿礼服;章甫,名作动,戴礼帽2、...

找找有没有有关“流行新词”、“通假字”、“文学常识”的知识或问答...
答: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别字)。事实上,第一个写通假字的人可以说是写的白字,但是后人纷纷效仿,也就积非成是了。通假...

高中语文文言文有通假字的句子和意思,好的加分
答:“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陌:通“百”;量词。“烧不了的纸钱,与窦娥烧一陌儿。” 莫:同“暮”;日落的时候,晚上。名词。“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莫:同“暮”;日落时,引申为“末”。“莫春者,春服既成,” 畮:同“亩”土地面积单位。量词。“末技游食之民,...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无六人童子六七人咋翻译
答:点,《史记》作"葳",曾参的父亲,字皙,也是孔子的学生。 下面是他和孔子的对话: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孔子和其他三位同学讨论的时候,...

选出有两个通假字的一项 ...
答:B A.①辩(辨)②颁(斑)③知(智) B.①有(又) ②免(娩) C.②希(稀) D.①莫(暮) ②生(性) ③政(征)

《当仁,不让于师》总结的知识点(如:古今义,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答:当仁不让=当仁不让于师,出处是一样的,只是经过简化了。意思有了些延伸: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二、通假字 君子一言以为知'知'通'智'道之斯行 '道'通'导'夫子矢之曰'矢'通'誓'毋吾以也 '以'通'已'鼓瑟希'希'通'稀'莫春者'莫'...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通假字古今异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通...
答: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通假字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①“鼓瑟希”中的“希”通“稀”②“莫春者”中的“莫”通“暮”③“唯赤则非邦也与”中的“与“通“欤”。2、望采纳!。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