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雾是由于近地面水汽凝结而形成的无数小水滴;霾是指悬浮在近地面大

作者&投稿:濮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雾是由贴近地面空气层中大量水汽凝结成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悬浮体。~

(1)不同点:雾是微小水滴(或冰晶),霾是烟尘颗粒。(2)相同点:悬浮空中,形成视觉障碍。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简明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此题要求根据材料在16字内概括雾与霾的不同点和相同点。由于有字数限制,表达必须简明准确。按照材料表述的内容,雾与霾的本质区别一个是水凝物,一个是烟尘颗粒;相同点都是悬浮在空中形成视觉障碍。至于雾与霾的形成条件的不同,不属于它们本身的区别,我认为属于试题设置的干扰内容,可以不予考虑。

B 试题分析:A选项观点错误,意识不能直接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故排除。霾天气增多是客观世界,人们的焦虑是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故排除B。C选项与题意无关,题中没有涉及到实践,故排除。本题是对比两个不同的事物,而不是新旧事物,故排除D。


(1)①大量燃煤发电及冬季燃煤供热,排放大量烟尘;②汽车数量众多,排放大量尾气;③重化工业集中,排放大量废气;④建筑工地产生灰尘多;⑤秋季农田燃烧大量秸秆,产生大量烟尘;⑥秋冬季节降水少,晴天多,天气干燥;⑦没有明显冷空气活动,风力较小,大气层结比较稳定。
(2)①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上升,危害人体健康;②能见度下降,易发交通事故,影响交通出行;③加重大气污染,扩大污染范围;④恶化人居环境,阻碍经济发展。
(3)①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建立跨地区联防联控机制;②优化能源结构,积极发展清洁能源;③节能减排,防治大气污染;④发展公共交通,控制小汽车数量;⑤禁止焚烧秸秆,做到回收秸秆综合利用。

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我国是世界上的资源大国,陆地面...
答:(1)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共同特点是都属于非再生能源;(2)以上材料反映的问题是我国自然资源的总量是丰富的,但人均资源占有量是不足的;(3)漫画“最后的能源”反映出随着人口的增加,我国自然资源更加短缺.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实行的基本国策是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质量;(...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雾是由于近地面水汽凝结而形成的无...
答:(1)①大量燃煤发电及冬季燃煤供热,排放大量烟尘;②汽车数量众多,排放大量尾气;③重化工业集中,排放大量废气;④建筑工地产生灰尘多;⑤秋季农田燃烧大量秸秆,产生大量烟尘;⑥秋冬季节降水少,晴天多,天气干燥;⑦没有明显冷空气活动,风力较小,大气层结比较稳定。(2)①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上升,...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水稻是一种喜温的农作物.气温高,水稻长得快...
答:(2)气候.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酸化的海洋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竭力想弄清楚...
答:碳酸呈酸性,使海水酸化.(2)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溶解于水被吸收,虽造成了海洋酸化,但可防止了因CO 2 造成的温室效应.(3)珊瑚的外骨胳的主要成分中碳酸钙,碳酸钙能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可溶的碳酸氢钙,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夏令时”是一种为节约能源而人为规...
答:(4分) 试题分析:(1)伦敦时间为0时区的夏令时为:2012年7月27日晚20时12分,实为当地时间27日19时12分。我们使用的时间为北京时间即东八区区时,较伦敦时间早8个小时,故我们当地的时间为7月28日3时12分。(2)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可判断公转轨道图示的二分二至日位置。(3)结合上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近若干年来,由于人类的不合理活动...
答:乙则表示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发出地面辐射。丙表示大气辐射向下射向地面的大气逆辐射。(2)冬半年,晴朗的夜晚,由于云少,大气逆辐射弱,保温效应差,故容易出现霜冻,即丙作用较弱。塔里木盆地的昼夜温差大,是由于内陆地区,多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气温高,晚上大气逆辐射弱,保温效应...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见下图。 &nbs...
答: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题文中的材料“早稻、花生高产卫星’”体现是浮夸风第(4)问主要考查的是改革开放政策有关的知识内容的理解,材料给出的时间是1976年和1979年,1976年小岗村人均口粮仅230斤,是因为那时农村是人民公社,农民生产没有积极性,...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歌词一:“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
答:(1)西北 南方 北方 (2)干旱 (3)水田 温带落叶阔叶林 气候 (每空1分,共7分) 试题分析:(1)“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赞歌更嘹亮…”描述的是我国西北地区的景观,这里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降水稀少,光照充足;“大海边哟沙滩上,风吹榕...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7分)
答:【答案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题中所给的四则材料反映出一个共同的问题,社会上的一部分人存在着拜金心理,金钱至上。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概括能力。点评:本题较简单,要概括材料的主要信息,信息要全面,语言简练,使人一读就知谁干了什么事情(或什么事情怎么样)。【小题2】试题...

(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地震是破坏...
答:(2分),地表震动造成的破坏性大(2分),容易引发次生灾害(2分),抗震救灾难度大(2分) 试题分析:山区地层稳定性差,地震强度及频率高。地质条件复杂,地表震动造成的破坏性大。山区地震容易引发塌方、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山区交通不如平原地区便利,抗震救灾难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