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是出自哪里呢?

作者&投稿:连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身体上的每一根头发每一寸皮肤都是父母给的。

此句出自出自《孝经·开宗明义》,原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释义:我们的身体毛发皮肤是父母给我们的,我们必须珍惜它,爱护它,因为健康的身心是做人做事的最基本条件,所以珍惜它,爱护它就是行孝尽孝的开始。

扩展资料:

我国是一个讲究孝道的国家,绵延五千年的历史,即是一部孝史。这种孝道深深的植入我国的伦理纲常中,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这也是每个父母对自己孩子的爱的最初的体现。每个孩子都是自己父母最完美的作品,每个父母也都会呵护着自己的孩子一步步健康成长。

孝道,同样也是古代帝王治国理政时所仰仗的,自西汉就开始推行,当时的官员举荐,第一条就是要孝顺。另外父母去世之后,官员要停职,回家守孝三年。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身体发肤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出于哪本著作。
答:“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这是一句谚语,出自《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释义为身上的一切都是父母给的,绝不能有丝毫的损伤,指爱护身体如同敬爱父母。《孝经》介绍:《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传说是孔子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

身体受之父母那句古语是什么?
答:其实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出自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原文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译文为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予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于后世,从而使父母...

受之父母的前一句是什么?
答:原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译文: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予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于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出处:《孝经·开宗明义章...

发肤受之于父母那话怎么说来着
答:寓意是:提醒我们好好照顾自己,不要让父母担心。其实,这句话后面还有两句:“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意思是:应当谨慎爱护,不敢稍有毁伤,这是实行孝道的开始。全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出自于《孝经·开宗明义》。全句翻书本上译为:“人的身躯、四肢、毛发和皮肤...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是谁说的?
答:解析:孔子说的。这句话是收录在孝经里。开宗明义章第一 仲尼居,曾子持。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训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

“身体发肤,受诸父母,不得毁伤。”出自哪里?与之相关的文章原文是什么...
答:出自《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 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 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 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

有一句诗句的含义是身体上的毛发都是父母给的,伤不得,这首诗叫什么名字...
答: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经·开宗明义》【原文】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曰:「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毫发肌肤.受之父母是哪本古书里的两句
答:在《孝经》里面,所谓百善孝为先,里面教习人们如何奉行孝道,落实到现在来讲,可以参照弟子规,里面对如何落实孝道有很好的分析。数字山西310网站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孝之始也。”中“始”是什么意思?
答:“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孝之始也” 中“始”的释义:开始的意思。出处:《孝经》中的《孝经·开宗明义章》。翻译:人的躯干四肢毛发皮肤,都是从父母那里接受来的,不敢使它们受到诽谤和损伤,这是实行孝 道的开始。原文: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上民用...

“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这一说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答:“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这一说法是出自《孝经·开宗明义》成书于秦汉之际,所以是大概是秦汉之际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