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的精髓是什么?

作者&投稿:泊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孙子兵法的精髓:
一、不战而屈人之兵。孙子认为最高明的战争方法不是百战百胜,而是不用战争就能够使敌人屈服,因为战争是耗费国库的行为,是关乎国家兴亡的大事,不可以不慎重为之。
二、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战争是敌我双方的事,不但我的行为影响成败,敌的行为也影响成败,所以在清楚地了解敌我的情况下往往可以取得胜利。
三、争取主动的地位。让自己处于主动,敌人被我调动,这样敌军就处于劣势。
四、避实击虚。避开敌人的锋芒,寻找敌人薄弱的地方集中兵力攻击之。
五、用兵不厌诈,能够欺骗过敌人。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用而示之不用,不用而示之用。

孙子兵法的开篇为“始计第一”讲到在军事上必须“经之以五事,校之以七计,而索其情”。体现出孙子用兵之道乃“以计为首”。现代社会战争已较为少见,但“商战”却愈加无情与惨烈,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同样是“不得不察也”。改革开放之初,社会经济处于卖方市场,很多商品均呈现短缺状态,企业愁的是资金与产量不足,无需太顾及市场的反映。而随着经济迅猛发展,企业间的竞争遍及产品质量市场占有等各个方面,而要使企业能够适应这种竞争,经营者必需从产品选择定位,内部各种机制的建立,市场的开发与跟踪等各方面都要弹精虑竭,针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计策,因时而变,因地而变,甚至因人而变,稍有不慎,则祸及企业,与“兵道”比较,实际上现代商业角逐同样是智慧之争了。
现代商业机会不可谓不多,但并非每个机会都能创造财富而利于企业。如何去捕捉住有利的机会呢?孙子兵法中“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提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未战之前,一定要做周密的分析、比较和谋划,“计先定于内而后兵出”。现代的商业机会多,诱惑大,但如果不经细致的分析策划,对于经营目标、经营的计划、方针以及实施程序、各项监管制度的建立等方面做好谋划,做到心中有数,操之有度,才能使这些机会真正成为企业经营的利益。
“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这对现代企业的领导人同样也是根本素质上的要求。试想一个企业的负责人,如果不懂经营,不知趋利避害,那么这个企业绝对难以生存与发展。同时,企业的领导人必需在人才的搜罗选择与使用上有深刻的认识。“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我们选择与使用人才,现在都讲究以个人综合素质的要求,作为用人之道,必需因人而异,因才而用,以适当的人选去承担适当的责任,做到人尽其才,而企业才能因这些人才充分发挥出聪明才智而得益。同时,企业领导人也应努力提高自己选人用人的技巧,提高驾驭企业的能力。“将者、智、信、仁、勇、严”。“智”能发谋:有智者,当能多谋善断,抓住机遇,做出战略安排,使企业这艘船能沿着正确航向驶向发展壮大的目的地。“信”能赏罚:通过严密的规章制度,约束企业的每个运行环节,有功者赏,有错者罚,赏罚严明,达到“治众如治寡”的境界,那企业团队精神合一的竞争能力必然大增。“仁”能服众:治理企业,当以诚信,公正待人处物,这样才能使同事员工心系企业,共同努力工作,言与行服从于企业的利益。“勇”能果断:现代商场如战场,机会稍纵即逝,有时真的容不得优柔不决,“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当然也不能“勇”字挂胸前,不审时,不度势,胡乱决策酿成错误。“严”能立威:现代企业,靠的是规章制度的框架支撑,但并非有了规章制度就万事大吉,要靠严格的执行去保证规章制度的落实,而且领导人的“严”,还体现在处事公正,不因亲疏远近而处事有别,这样的“严”才能立“威”,才能保证威信的建立与运用得当。我觉得上述这些“将”的素质要求同样可以作为对现代企业领导人的素质追求。
兵法提出军争中应对道、天、地、将、法,“五事”,主孰有道?将孰有能?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的“七计”相等于现代企业的投资策划,综合分析,可行性研究和风险分析等相一致。孙子的“道”列首位无异于现代企业的发展战略的制定必需符合客观实际。企业综合要素和科学民主决策,同时兵法中提示的“仁心为本”、“佐以权谋”、“水形兵势”、“将为核心”这些系统的观点,完全与现代企业参与商业竞争时所必需具备的人才、智慧、诚信、谋略,对商业形势变化的掌握和准确分析等综合要求一致。

孙子兵法的思想精髓
答:1)《孙子兵法》在战略上强调以谋略去战胜敌人,“上兵伐谋”(《谋攻篇》),第一流的统帅总是要用计谋去占胜对手而不是逞匹夫之勇,单凭武力那是不解决根本问题的。孙子在《孙子兵法·计篇》中明确提出,计谋的内容主要是“五事”:道、天、地、将、法;“七计”: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

《孙子兵法》主要有哪些思想?
答:《孙子兵法》主要的思想内容是:一是在战略上强调以谋略去战胜敌人;二是强调要能因地制宜地进行部署,安排战斗;三是强调对内外部信息的全面把握,“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四是在具体的战术技巧上,主张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避实就虚;五是打击敌人时要在整体的战略战术上抢占先机,掌握主动权;六...

孙子兵法的精髓是什么?
答:知已知彼,百战不怠。了解了对手的心思,作战手法,打仗才能得心应手。通过心理战,迫使对手投降,达到兵不血刃的效果,而且作战目的顺利达到。对占领后的当地经济等各方面保存较好,能很快转为后勤基地。攻城为下,兵战为下。这两句话一个意思。武力争取下的来的果实并不可靠,往往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兵法小知识—《孙子兵法》的四大思想精髓!
答:其实很多事情本来就是简单的,人们总是把事情搞得很复杂,因为我们不相信简单;世界上的真正的伟人很少,因为人们都不甘于平凡,总喜欢设计出复杂的东西来显示高明。让我们 最后总结一下,在简单平凡的道理中,体会《孙子兵法》的四大思想精髓:第一,先胜后战,以强胜弱的核心思想!从第一篇《始计篇...

孙子兵法的核心与精髓是什么?最好概括成几个字。
答:孙子兵法的核心与精髓在《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已经有论述:靖曰:“千章万句,不出乎‘致人而不致于人’而已。臣当以此教诸将。”孙子兵法的核心与精髓就是“致人而不致于人”,就是掌握主动权,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

孙子兵法厉害之处?精髓在哪里?
答:《孙子兵法》曾被誉为“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遗孙子”。它所阐述的谋略思想和哲学思想,被广泛地运用于军事、政治、经济等各领域中。 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其精髓如下:【兵法思想】 始计第一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

孙武的《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答:正是这无数的正面经验和反面教训,告戒中外军事家不可以忘记孙子的教诲。二是进行“庙算”。 所谓“庙算”就是中国古时候凡国家遇及战事,都要告于祖庙,设于明堂,是一种分析形势,制定战略的仪式。《孙子兵法:计篇》中说:“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庙 算...

外媒:《孙子兵法》留下了什么思想财富
答:历史上,那些成功的战略家总是善于从错综复杂的局面中清醒地分析敌我双方的优劣态势,充分考虑当时的战略地缘关系、综合实力以及战略布局与互动,在此基础上确定自己的战略目标,站在最高层次上寻求全盘皆活的战略转机。尤其是夺取和掌握战略主动,营造有利于未来发展的良好战略环境。《孙子兵法》的精髓,就是...

请教孙子兵法中的重要思想?
答:孙武被誉为“兵学鼻祖”,受到后世推崇,并不仅仅因为他的军事指挥才能,而是因为他为后人留下的那部惊世骇俗的兵学圣典《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共十三篇,它全文约6000余字,分《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

孙子兵法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答:四、揭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战争规律。透彻了解敌我双方的情况,就是战斗百次,军队也不会疲惫不堪,战斗力充沛。一支军队不怕失败,怕的是丧失战斗力。一支军队很难不失败,难的是能够从失败中站起,继续战斗。五、提出了很多具体的、灵活多变的作战原则。孙子战略思想的精髓在于他的“避实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