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小知识—《孙子兵法》的四大思想精髓!

作者&投稿:施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孙子兵法》到此就全部读完了,刚开始读的时候,还有一丝神秘感,觉得被誉为世界上第一部兵法著作的经典秘笈,一定有很多高深莫测的东西;读完了才发现其实孙武讲的都是简单平凡的道理,这也是“大道至简”的圣人之道吧!

其实很多事情本来就是简单的,人们总是把事情搞得很复杂,因为我们不相信简单;世界上的真正的伟人很少,因为人们都不甘于平凡,总喜欢设计出复杂的东西来显示高明。让我们 最后总结一下,在简单平凡的道理中,体会《孙子兵法》的四大思想精髓:

第一,先胜后战,以强胜弱的核心思想!

从第一篇《始计篇》起头,孙武就强调“善战者先胜而后战”,行军打仗是要胜中求战,而不要战中求胜,同时提出“胜可知,而不可为”,就是说胜负可以判断预知,但不能强求。

为什么呢?孙武也给出了答案:“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我们很清楚自己的实力,需要时刻打磨积累,让自己成为不可战胜的,然后等待敌人出现漏洞,敌人失误的时候就是我们取胜的时候,所以叫“可胜在敌”!

而谋略算计,衡量双方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对比,经过“五事七计”,算下来能赢,我方处于强势的一方,才可以出兵;算下来自己是弱势的一方,就不要出战。孙武不相信以弱胜强,认为那是小概率事件!

第二,取胜是手段,代价也很大的保全思想!

虽然是讲军事战争的著作,孙武却并不主张战争取胜,即使在大地赢的情况下,也要计算代价。孙武经过仔细测算告诉大家,战争的代价极大,不要光想着取胜,还要计算值不值得,提出“数胜必亡”的观点,胜仗打多了,国家反而要灭亡。

孙武提出胜利是手段,不是目的,军事行动的目的是平定天下。打胜仗也会死人,即便死的是敌人,比起收服对手加入我们,死人也是不值得的,要想“胜敌而益强”,就要有很强的保全思想,懂得保全人民,保全城池,保全财产,不光自己的,敌人的也要保全。

而且“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都百战百胜了,还要接着打,以骄傲之主,率领疲惫之民,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就可想而知,所以孙武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决不能拿国家民族的命运,去展示取胜的些许功绩!

第三,以正合,以奇胜的基本战术原则!

“以正合,以奇胜”,可以称得上是《孙子兵法》里最为人熟悉的话之一了,这里的“奇”读作jī而不是qí,指得是多出来的部分,就是说手里一定要留部分军队,等战事到关键的时候,出击制胜;绝不是有些人认为的奇袭得胜,以少胜多!

这个专业术语叫分战法,是孙武强调的最基本的战术原则,凡作战,一定要分兵,决不能一窝蜂地冲击决战,也不能老想着使巧劲,用一些奇袭诡道。

“兵者,诡道也”是《孙子兵法》里被人误解很多的话,好多人还把《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混为一谈,认为兵法就是奇谋巧计,靠的是诡诈取胜,孙武告诉我们,兵法没有那么多以少胜多,那是侥幸心理在作怪,要知道弄巧必成拙,必须要尊重军事规律,按兵法套路来。

第四,知己知彼,关键是知己的自强心理!

《孙子兵法》 提出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实际上也是在讲基本功,抓基本面,关键在于知己。因为“不可胜在己”,管理好己方,自己强大了,对手就无可奈何,老想着千方百计去知彼,还有可能被别人利用。

要记住“自己不强,就不要逞强”,人们都喜欢听“永不服输”,孙武却教大家懂得认输,实力不够时不要逞强,积极磨练,增强实力,等待胜机的出现,在最有把握的时候动手,一战而定,这就叫“认输才会赢!”

现实中人们不爱听坏消息,不接受对自己不利的真相,读了《孙子兵法》之后,才知道学会接受失败也是胜战秘笈的一部分,懂得认输,谨记自强,才能体会《孙子兵法》的思想精髓!

《孙子兵法》的结构
答:《孙子兵法》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讲战略理念,第二部分讲战术原则,第三部分讲具体的战术注意事项。第一部分,是《孙子兵法》的第一篇到第四篇。前三篇《始计篇》《作战篇》《谋攻篇》讲他最重要的战略理念,就两个“不”,一个不战,一个不败。第四篇《军形篇》要开始讲战了,讲先胜...

孙子兵法的原文及翻译
答:孙子兵法·计篇 春秋末年 · 孙武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

《孙子兵法》全文及译文,值得收藏!
答:古代兵法瑰宝,世界兵书瑰宝——《孙子兵法》这部诞生于公元前515-512年的军事奇著,中国历史上最为璀璨的军事智慧结晶——《孙子兵法》,由春秋末期的齐国军事家孙武撰写,被誉为世界三大兵书之一。其十三篇内容深邃,影响了后世无数军事家和战略家。孙武,曾是齐国孙氏,因其卓越才能被伍子胥举荐给吴王...

孙子谋攻篇提出的四大谋略原则是什么
答:全胜就是指,不动手,就赢得胜利,就是孙子的初衷;如果非要动手,就追求速胜。有利就是指,所有的决策和行动,都是以对自己有利为出发点。“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以利动,以分合为变’。3、计算。“五事七计”通过五事七计的分析比较,做战略决策。4、诡道。用诡道十二法为...

《孙子兵法》中有体现资源整合的四字短语吗?
答:《孙子兵法》《作战篇》: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秆一石,当吾二十石。这其中的:“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就是体现资源整合的四字短语。

《孙子兵法》的思想精华包括哪些?急急
答:3、《行军篇》讲的是如何在行军中宿营和观察敌情。《孙子兵法》的影响:一般认为,《孙子兵法》成书于专诸刺吴王僚之后至阖闾三年孙武见吴王之间,也即公元前515年至公元前512年。全书分为十三篇,是孙武初次见面赠送给吴王的见面礼,事见司马迁《史记》:“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吴王阖闾。阖闾曰...

《孙子兵法》有哪三十六计
答:第一套 胜战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 第二计 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杀人 第四计 以逸待劳 第五计 趁火打劫 第六计 声东击西 第二套 敌战计 第七计 无中生有 第八计 暗渡陈仓 第九计 隔岸观火 第十计 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第三套 攻战计 第十三计 打草...

求《孙子兵法》全文及翻译!
答:《孙子兵法》全文及翻译 原文:【始计第一】 1.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4.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5.兵法:一曰度...1.治理大军团就象治理小部队一样有效,是依靠合理的组织、结构、编制;指挥大军团作战就象指挥小部队作战...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有哪些
答:第一套:胜战计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第二套:敌战计无中生有、暗度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第三套:攻战计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

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表现在哪五个方面
答:第一, 提出了重战、慎战、备战思想。第二, 提出了战争与诸因素的关系。第三,提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争境界。第四、揭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战争规律。第五、提出了很多具体的、灵活多变的作战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