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小知识—《孙子兵法》的四大思想精髓!

作者&投稿:宓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孙子兵法》到此就全部读完了,刚开始读的时候,还有一丝神秘感,觉得被誉为世界上第一部兵法著作的经典秘笈,一定有很多高深莫测的东西;读完了才发现其实孙武讲的都是简单平凡的道理,这也是“大道至简”的圣人之道吧!

其实很多事情本来就是简单的,人们总是把事情搞得很复杂,因为我们不相信简单;世界上的真正的伟人很少,因为人们都不甘于平凡,总喜欢设计出复杂的东西来显示高明。让我们 最后总结一下,在简单平凡的道理中,体会《孙子兵法》的四大思想精髓:

第一,先胜后战,以强胜弱的核心思想!

从第一篇《始计篇》起头,孙武就强调“善战者先胜而后战”,行军打仗是要胜中求战,而不要战中求胜,同时提出“胜可知,而不可为”,就是说胜负可以判断预知,但不能强求。

为什么呢?孙武也给出了答案:“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我们很清楚自己的实力,需要时刻打磨积累,让自己成为不可战胜的,然后等待敌人出现漏洞,敌人失误的时候就是我们取胜的时候,所以叫“可胜在敌”!

而谋略算计,衡量双方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对比,经过“五事七计”,算下来能赢,我方处于强势的一方,才可以出兵;算下来自己是弱势的一方,就不要出战。孙武不相信以弱胜强,认为那是小概率事件!

第二,取胜是手段,代价也很大的保全思想!

虽然是讲军事战争的著作,孙武却并不主张战争取胜,即使在大地赢的情况下,也要计算代价。孙武经过仔细测算告诉大家,战争的代价极大,不要光想着取胜,还要计算值不值得,提出“数胜必亡”的观点,胜仗打多了,国家反而要灭亡。

孙武提出胜利是手段,不是目的,军事行动的目的是平定天下。打胜仗也会死人,即便死的是敌人,比起收服对手加入我们,死人也是不值得的,要想“胜敌而益强”,就要有很强的保全思想,懂得保全人民,保全城池,保全财产,不光自己的,敌人的也要保全。

而且“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都百战百胜了,还要接着打,以骄傲之主,率领疲惫之民,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就可想而知,所以孙武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决不能拿国家民族的命运,去展示取胜的些许功绩!

第三,以正合,以奇胜的基本战术原则!

“以正合,以奇胜”,可以称得上是《孙子兵法》里最为人熟悉的话之一了,这里的“奇”读作jī而不是qí,指得是多出来的部分,就是说手里一定要留部分军队,等战事到关键的时候,出击制胜;绝不是有些人认为的奇袭得胜,以少胜多!

这个专业术语叫分战法,是孙武强调的最基本的战术原则,凡作战,一定要分兵,决不能一窝蜂地冲击决战,也不能老想着使巧劲,用一些奇袭诡道。

“兵者,诡道也”是《孙子兵法》里被人误解很多的话,好多人还把《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混为一谈,认为兵法就是奇谋巧计,靠的是诡诈取胜,孙武告诉我们,兵法没有那么多以少胜多,那是侥幸心理在作怪,要知道弄巧必成拙,必须要尊重军事规律,按兵法套路来。

第四,知己知彼,关键是知己的自强心理!

《孙子兵法》 提出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实际上也是在讲基本功,抓基本面,关键在于知己。因为“不可胜在己”,管理好己方,自己强大了,对手就无可奈何,老想着千方百计去知彼,还有可能被别人利用。

要记住“自己不强,就不要逞强”,人们都喜欢听“永不服输”,孙武却教大家懂得认输,实力不够时不要逞强,积极磨练,增强实力,等待胜机的出现,在最有把握的时候动手,一战而定,这就叫“认输才会赢!”

现实中人们不爱听坏消息,不接受对自己不利的真相,读了《孙子兵法》之后,才知道学会接受失败也是胜战秘笈的一部分,懂得认输,谨记自强,才能体会《孙子兵法》的思想精髓!

孙子兵法中的第五篇四篇的意思是什么
答:第五篇是说《兵势》,讲的是战争的胜负影响会受到主观、易变、带有偶然性的因素影响,如士气的勇怯、兵力的配置。所谓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 第四篇是说《军形》,讲的是战争的胜负影响具有客观、稳定、易见等性质的因素,如军队的数量、战争的物质准备,以及对应的作战原则。军队利用各种“形...

孙子兵法中知彼战略战术可以概括为几个四字成语
答: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读 音】殆:dài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释 义】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多少次仗都不会失败。【出 处】《孙子·谋攻》: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出自兵家:《孙子·谋攻篇》中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1]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

孙子兵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分析如下:《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有五个:1、战略运筹。2、作战指挥。3、战场机变。4、军事地理。5、特殊战法。《孙子兵法》又称《孙子兵书》、《孙武兵书》、《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一共十三篇,共有六千字...

《孙子兵法》有哪36计?
答:○第四套〖混战计〗第19计 釜底抽薪 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第20计 混水摸鱼 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第21计 金蝉脱壳 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第22计 关门捉贼 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第23计 远交近攻 形禁势格,利从近取...

什么是“四军之利”?《孙子兵法》中的行军布阵技巧!
答:什么是“四军之利”?《孙子兵法》中的行军布阵技巧!下面我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传说在很久以前的上古时期,族群首领战胜四方氏族的部落首领所使用的处军原则就是“四军之利”。那么什么是四军之利呢?分别指的是处山、处水、处斥泽、处平 *** 种不同的地形所使用的驻兵兵策。而是“四军之利”...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的内容是什么?
答:《始计篇》也简称《计篇》,是《孙子兵法》的第一篇,“计”本义是计算、估计,在这里指战前的战略谋划。 作为《孙子兵法》的首篇,在一定程度可以视为孙子卓越军事思想的高度浓缩和精辟概括,它从宏观上对决定战争胜负的政治、军事等各项基本条件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并对战争的发展进程和最终结局进行预测,尤其强调...

孙子兵法的主要的军事思想?
答:分析如下:《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有五个:1、战略运筹。2、作战指挥。3、战场机变。4、军事地理。5、特殊战法。《孙子兵法》又称《孙子兵书》、《孙武兵书》、《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一共十三篇,共有六千字...

为什么孙子兵法第四篇取名叫军形而第五篇取名叫兵势?
答:孙子兵法之《军形篇》《兵势篇》,原本是《形篇》和《势篇》,后人为方便,做了标题统一,各自加了一个字,变成了《军形篇》和《兵势篇》。如果改为《兵形篇》《军势篇》,同样说得通,军兵同理,兵军同源。

孙子兵法主要军事思想有哪些?
答:分析如下:《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有五个:1、战略运筹。2、作战指挥。3、战场机变。4、军事地理。5、特殊战法。《孙子兵法》又称《孙子兵书》、《孙武兵书》、《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一共十三篇,共有六千字...

孙子兵法主要讲什么?
答:分析如下:《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有五个:1、战略运筹。2、作战指挥。3、战场机变。4、军事地理。5、特殊战法。《孙子兵法》又称《孙子兵书》、《孙武兵书》、《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一共十三篇,共有六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