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原文及翻译赏析

作者&投稿:锐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原文: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翻译及注释

翻译 虽说是百花凋落,暮春时节的西湖依然是美的,残花轻盈飘落,点点残红在纷杂的枝叶间分外醒目;柳絮时而飘浮,时而飞旋,舞弄得迷迷濛濛;杨柳向下垂落,纵横交错,在和风中随风飘荡,摇曳多姿,在和煦的春风中,怡然自得,整日轻拂著湖水。游人尽兴散去,笙箫歌声也渐渐静息,才开始觉得一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这份安谧。回到居室,拉起窗帘,等待着燕子的来临,只见双燕从濛濛细雨中归来,这才拉起了帘子。

注释 1群芳过后:百花凋零之后。群芳,百花。西湖:指颖州西湖,在今安徽阜阳西北,颖水和诸水汇流处,风景佳胜。2狼籍残红:残花纵横散乱的样子。残红,落花。狼籍,同「狼藉」,散乱的样子。3濛濛:今写作「濛濛」。细雨迷濛的样子,以此形容飞扬的柳絮。4阑干:横斜,纵横交错。5笙歌:笙管伴奏的歌筵。散:消失,此指曲乐声停止。去:离开,离去。6帘栊:窗帘和窗棂,泛指门窗的帘子。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赏析

  这是欧阳修晚年退居颖州时写的十首《采桑子》中的第四首,抒写了作者寄情湖山的情怀。虽写残春景色,却无伤春之感,而是以疏淡轻快的笔墨描绘了颖州西湖的暮春景,创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艺术境界。而词人的安闲自适,也就在这种境界中自然地表现出来。情景交融,真切动人。词中很少修饰,特别是上下两片,纯用白描,却颇耐寻味。

  上片描写群芳凋谢后西湖的恬静清幽之美。首句是全词的纲领 ,由此引出「群芳过后」的西湖景象,及词人从中领悟到的「好」的意味。「狼藉」、「飞絮」二句写落红零乱满地、翠柳柔条斜拂于春风中的姿态。以上数句,通过落花、飞絮、垂柳等意象,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群芳过后」本有衰残之味,常人对此或惋惜,或伤感,或留恋,而作者却赞美说「好」,并以这一感情线索贯穿全篇。人心情舒畅则观景物莫不美丽,心情忧伤则反之。这就是所谓的移情。一片风景就是一种心情,道理也正在于此。

  过片表现出环境之清幽,虚写出过去湖上游乐的盛况。「笙歌散尽游人去,」乃指「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的游春盛况已过去,花谢柳老,「笙歌处处随」的游人也意兴阑珊,无人欣赏残红飞絮之景;「始觉春空」,点明从上面三句景象所产生的感觉,道出了作者惜春恋春的复杂微妙的心境。「始觉」是顿悟之辞,这两句是从繁华喧闹消失后清醒过来的感觉,繁华喧闹消失,既觉有所失的空虚,又觉获得宁静的畅适。首句说的「好」即是从这后一种感觉产生,只有基于这种心理感觉,才可解释认为「狼藉残红」三句所写景象的「好」之所在。

  最后二句,「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写室内景,以人物动态描写与自然景物映衬相结合,表达出作者恬适淡泊的胸襟。末两句是倒装,本是开帘待燕,「双燕归来」才「垂下帘拢」。结句「双燕归来细雨中」,意蕴含蓄委婉,以细雨衬托春空之后的清寂气氛,又以双燕飞归制造出轻灵、欢娱的意境。

  这首词通篇写景,不带明显的主观感 *** 彩,却从字里行间婉曲地显露出作者的旷达胸怀和恬淡心境。此词表现出词人别具慧眼的审美特点,尤其最后两句营造出耐人寻味的意境。作者写西湖美景,动静交错,以动显静,意脉贯串,层次井然,显示出不凡的艺术功力。

  西湖花时过后,群芳凋零,残红狼藉。常人对此,当觉索然无味,而作者却面对这种「匆匆春又去」的衰残景象,不但不感伤,反而在孤寂清冷中体味出安宁静谧的美趣。这种春空之后的闲淡胸怀,这种别具一格的审美感受,正是此词有异于一般咏春词的独到之处。

  全词取境典型,叙事抒情结合。章法缜密,构思严谨,意象鲜明。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创作背景

  本词作于熙宁四年(1071年),这年六月,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回到颖州。暮春时节来到西湖游玩,心生喜悦而作《采桑子》十首。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赏析二

  这首词,上片描绘载酒游湖时船中丝竹齐奏、酒杯频传的热闹气氛。下片写酒后醉眠船上,俯视湖中,但见行云在船下浮动,使人疑惑湖中别有天地。整首词寓情于景,写出了作者与友人的洒脱情怀。下片写醉后俯视湖水,只见白云朵朵,飘于船下。船在移动,云也在移动,似乎人和船在天上飘飞。「空水澄鲜」一句,本于谢灵运《登江中孤屿》诗「云日相晖映,空水共澄鲜」,言天空与湖水同是澄清明净。这一句是下片的关键。兼写「空」、 「 水」,绾合上句的「云」与「舟」。下两句的 「俯」与「仰」、「湖」与「天」,四照玲珑,笔意俱妙,虽借用成句,而恰切现景,妥贴自然,如同己出。「俯仰留连」四字,又是承上启下过渡之笔。从水中看到蓝天白云的倒影,他一会儿举头望天,一会儿俯首看水,被这空阔奇妙的景象所陶醉,于是怀疑湖中别有一个天宇在,而自己行舟在两层天空之间。 「疑是湖中别有天」,用「疑是」语,是就其形貌来说。说「疑」者非真,说「是」者诚是,「湖中别有天」的体会,自出心裁,给人以活泼清新之感。

  「残霞夕照」是天将晚而未晚、日已落而尚未落尽的时候。「夕阳无限好」,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诗人歌咏过这一转瞬即逝的黄金时刻。欧阳修没有直写景物的美,而是说「霞」已「残」,可见已没有「熔金」、「合璧」那样绚丽的色彩了。但这时的西湖,作者却觉得「好」。好就好在「花坞苹汀」。在残霞夕照下所看到的是种在花池里的花,长在水边或小洲上的苹草,无一字道及情,但情却寓于景中了。「十顷波平 」,正是欧阳修在另一首《 采桑子》里写的「无风水面琉璃滑」。波平如镜,而且这「镜面」浩渺无边。「野岸无人舟自横」,这句出自韦应物《滁州西涧 》诗「 野渡无人舟自横」。作者改「渡」为「岸」,说明「舟自横」是由于当日的游湖活动结束了,因此这「无人」而「自横」的「舟」,就更衬托出了此刻「野岸」的幽静沉寂。

  「西南月上」,残霞夕照已经消失。月自西南方现出,因为不是满月,所以虽在「浮云散」之后,这月色也不会十分皎洁。这种色调与前面的淡素画图和谐融洽,见出作者用笔之细。「轩槛凉生」,这是人的感觉。直到这时才隐隐映现出人物来。至此可知,上片种种景物,都是在这「轩槛」中人的目之所见,显然他在这里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了。这里,作者以动写静,一切都是静悄悄的,一点声音也没有,使人们仿佛置身红尘之外。

  「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水面风来」,既送来莲香 ,也吹醒了人的醉意。原来他喝醉了酒,就这么长时间地悄无声息地沉浸在「西湖好」的美景中。这位颖州西湖的「旧主人」怀着无限深情,谱出了一曲清歌。

  欧公在此词中借啸傲湖山而试图忘记仕途的坎坷不平,表达了视富贵如浮云的情趣。词中用语平实却极有表现力。

诗词作品: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诗词作者:【 宋代 】 欧阳修 诗词归类: 【婉约】、【写景】、【写水】、【西湖】、【抒情】、【旷达】



采桑子原文及翻译欧阳修
答:采桑子简介: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令”、“丑奴儿”、“罗敷媚歌”、“罗敷媚”等。以和凝《采桑子·蝤蛴领上诃梨子》为正体,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另有四十八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一叠韵;五十四字前段五句四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的变体,代表作有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翻译
答:翻译为: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 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北宋欧阳修《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欧阳修的《采桑子》是什么季节写的
答: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写作背景:本词作于熙宁四年(1071年),这年六月,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回到颍州。暮春时节来到西湖游玩,心生喜悦而作《采桑子》十首。文学赏析:这首词通篇写景,不带明显...

四年级古诗《采桑子》欧阳修 带拼音的
答:宋·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拼音版: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qún fāng guò hòu xī hú hǎo ,láng jí cán hóng ,fēi xù méng méng 。chuí liǔ lán gàn jìn rì fēng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shēng ...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是北宋欧阳修所作的一首词,全文如下:采桑子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附注:此处西湖是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阜阳县西北,颖水和诸水汇流处,风景佳胜。这首词通篇是在写景,看似不带...

采桑子欧阳修注音
答:采桑子欧阳修拼音:cǎisāngzǐōuyángxiū。《采桑子十首》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一组联章词。欧阳修晚年退居州颍州,极喜爱颍州西湖的景色,在此写下这十首词,其中前九首写景,最后一首抒情。全词描绘颍州西湖的自然之美,写得恬静,澄澈,富有情韵,宛如一幅幅淡雅的山水画。这十首词是在继承...

采桑子欧阳修一词描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色
答: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宋 ·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译文:虽说是百花凋落,暮春时节的西湖依然是美的,残花轻盈飘落,点点残红在纷杂的枝叶间分外醒目;柳絮时而飘浮,时而飞旋,舞...

求 欧阳修的《采桑子》的赏析
答:采桑子·欧阳修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 这首词是作者颖州西湖组词《采桑子》十首中的第四首。词中描写了颖州西湖暮春时节静谧清疏洒的风姿。作者以诗为词,将西湖清空幽寂的春末境界表现得优美可爱,体现了对大自然和现实人生的...

欧阳修《采桑子》赏析
答:三、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译文 虽说是百花凋落,暮春时节的西湖依然是美的,残花轻盈飘落,点点残红在纷杂的枝叶间分外醒目;柳絮时而飘浮,时而飞旋,舞弄得迷迷蒙蒙;杨柳向下垂落,纵横交错,在...

《采桑子》欧阳修的赏析
答:欧阳修《采桑子》的赏析:欧阳修的一组《采桑子》从不同侧面描写了“水深莫测,广袤相齐”(《正德颍州志》卷一)的西湖美景,从中折射出欧阳修挂冠退隐后从容自适的闲雅心理。这首词是《采桑子》组词中的一首。描写四季风景是欧阳修《采桑子》组词的重要内容。这首名列第一,写的是春色中的西湖,风景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