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投稿:祖青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采桑子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采桑子抒发了作者叹流年、悲迟暮、伤离别的复杂情感。
《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是宋代词人晏殊的词作。此词以情感曲折细腻见长,与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一般构思有别。
“时间”句与“离亭”匈,将时间空间交织在一起,于是,“长恨”便通过小小“泪滴”形象地折射出来。短短四句胜过万语千言。
下片只用“西风”、“淡月”便勾划出秋夜的凄清。在此无可奈何之际,离妇的渺茫希望只能寄托给迷蒙的梦境。
然而一声雁唳,却又将她从梦中唤醒,无情的现实更增添雁归而人未归的失落与惆怅。尽管如此,凄凉落寞之中仍暗暗透出一种乐观的希望。温润秀洁,境象高远,颇能引发读者的遐想。
原文:
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
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译文:
人从出生到逝去,都要经历人世间的这段时光。可岁月悠悠,人生易老。时光就那样,它只懂得催人老,不相信世间有多情的人。
常常在长亭短亭的离别后而伤感,离别后每次酒后(我)就因思念而泪湿春衫呢。昨夜西风急,在梧桐锁寒秋的深院里,刮了整整一夜。
几次次从梦里把人吹醒,醒来只看到窗外月明,朦朦胧胧,幽幽的,淡淡的。在我这高楼上,突然不知道从何处传来一声雁叫(更添了夜醒人的凄凉和孤寂)。

扩展资料:
全诗赏析:
全词感情悲凉而不凄厉,风格清丽哀怨,体物写意自然贴切,是晏殊词中引人注目的名篇之一。起首二句把时光拟人化,暗含“多情自古伤离别”和“思君令人老”双重含义。
“多情”二字,总摄全篇。三、四两句写词人感时光易逝,怅亲爱分离,心中的烦恼无可化解。只好借酒浇愁,然而不久便又“泪滴春衫”,可见连酒也无法使自己暂时解脱。
下片先写不眠,次写惊梦。西风飒飒,桐叶萧萧,一股凉意直透人的心底。抬头一看,窗外淡淡月色,朦胧而又惨淡,仿佛它也受到西风的威胁。
“好梦频惊”写每当希望“好梦”多留一霎的时候,它就突然破灭了。而且每当一回破灭,现实的不幸之感就又一齐奔集而来。此时,室外的各种音响,各样色彩。
以及室中人时光流逝之感,情人离别之痛,春酒易醒之恨,把刚才的好梦全都打成碎片了。这里,“好梦频惊”四字为点睛之笔,承上启下。
把室中人此际的感受放大成为一个特写的镜头,让人们充分感受其中沉重的分量。“何处高楼雁一声”写室中人沉抑的情绪正凌乱交织之中,突然飞出一声高亢的哀鸣。
这一声哀厉的长鸣,是如此突如其来。使众响为之沉寂,万类为之失色。这是孤雁的哀唳,响彻天际,透入人心,它把室中人的思绪提升到一个顶峰了。
这一声代表什么呢?是感觉秋已经更深吗?是预告离人终于不返吗?还是加剧室中人此时此地的孤独之感呢?不管怎样,它让人们想得很远、很沉,一种怅惘之情使人不能自已。
综上,此词上片概述时光之无情,下片写春去秋来,触景生情,相思难禁。词中“长恨离亭”、“好梦频惊”等句,用意超脱高远,表现了一种明净澄彻而又富于概括意义的人生境界。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是北宋欧阳修所作的一首词,全文如下:
采桑子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附注:此处西湖是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阜阳县西北,颖水和诸水汇流处,风景佳胜。

这首词通篇是在写景,看似不带明显的主观感情色彩,却从字里行间婉曲地体现出了作者旷达胸怀的思想感情和恬淡心境。

欧阳修致仕后隐居颍州西湖作了一组《采桑子》词,共十首,此词是第四首,写暮春依栏观湖游兴之感,全词在暮春美景中寄托闲适之情。词中描写了颍州西湖暮春时节静谧清疏洒的风姿。作者以诗为词,将西湖清空幽寂的春末境界表现得优美可爱,体现了对大自然和现实人生的无限热爱和眷恋。上片写暮春之景,下片言众人归去之静。以细雨双燕状寂寥之况,于落寞中尚有空虚之感,文字疏隽,感情含蓄。

此词表现出作者别具慧眼的审美特点,尤其是最后两句营造出耐人寻味的意境。欧阳修写西湖美景,动静交错,以动显静,意脉贯串,层次井然,显示出不凡的艺术功力。

采桑子欧阳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答:《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词,此词写暮春依栏观湖游兴之感,描写了颍州西湖暮春时节静谧清疏洒的风姿,词人在暮春美景中寄托闲适之情;全词将西湖清空幽寂的春末境界表现得优美可爱,体现了对大自然和现实人生的无限热爱和眷恋。一、古诗原文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作者:...

采桑子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
答:词中描写了颍州西湖暮春时节静谧清疏洒的风姿。作者以诗为词,将西湖清空幽寂的春末境界表现得优美可爱,体现了对大自然和现实人生的无限热爱和眷恋。上片写暮春之景。下片言众人归去之静。以细雨双燕状寂寥之况,于落寞中尚有空虚之感,文字疏隽,感情含蓄。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赏析
答:这首词是欧阳修晚年居住的颍州西湖的暮春景象,从而表现了作者异常的、幽微的心理状态。“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__,垂柳阑干尽日风。”这首词上阕是说,虽说是百花凋落,暮春时节的西湖依然是美丽的,残花轻盈飘落,点点残红在纷杂的枝叶间分外醒目;柳絮飘舞,柳枝在和风中随风飘荡,在和煦...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采桑子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附注:此处西湖是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阜阳县西北,颖水和诸水汇流处,风景佳胜。这首词通篇是在写景,看似不带明显的主观感情色彩,却从字里行间婉曲地体现出了作者旷达胸怀的思...

欧阳修的采桑子名句
答:采桑子·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这首词是作者颖州西湖组词《采桑子》十首中的第四首。词中描写了颖州西湖暮春时节静谧清疏洒的风姿。作者以诗为词,将西湖清空幽寂的春末境界表现得优美可爱,体现了对大自然...

欧阳修<<采桑子>>中群芳过后西湖好,好在___,好在___,好在__
答:采桑子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蒙蒙,垂柳栏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采桑子 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飞盖相追,贪向花间醉玉卮。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采桑子 清明上已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游人日暮...

采桑子欧阳修 上片主要作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答:3、简析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组词《采桑子十首》的第四首。此词写暮春依栏观湖游兴之感,描写了颍州西湖暮春时节静谧清疏的风姿,词人在暮春美景中寄托闲适之情。上片写暮春之景,下片言众人归去之静。全词将西湖清空幽寂的春末境界表现得优美可爱,体现了对大自然和...

采桑子欧阳修主旨是什么
答:《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宋代: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释义: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 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无风的水面...

赏析欧阳修的《采桑子》【第一句是“ 群芳过后西湖好”】
答:虽说是百花凋落,暮春时节的西湖依然是美的。这首词写颖州西湖暮春景色,抒发了作者寄情湖山的闲淡自适的胸臆。格调清丽明快,平易自然。上片写颖州暮春之景,层层皴染出一幅“残春图”。作者却又以“西湖好”的赞语统摄全词,一反南唐诗人的低沉情调,热情赞扬残春之美,写出退居时闲适、恬静心情。

欧阳修的采桑子抒发了什么感情
答:抒发了欧阳修挂冠退隐后从容自适的闲雅心情。这首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颖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全词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清新可喜。《采桑子》原文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译文 西湖风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