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文本解读——伟大的藤野先生

作者&投稿:莱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藤野先生》文本解读

——伟大的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作为一篇经典篇目,无论是人教版语文还是部编本语文,都选编在内。

在人教版语文书中,《藤野先生》安排在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此单元的其它文章分别是《我的母亲》(胡适)《我的第一本书》《列夫托尔斯泰》《再塑生命》。单元提示为:本单元所选课文,有的是回忆录,有的是传记,讲述的是作者一段难忘的人生历程,他们会让我们体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到人间的关爱与温情。

部编本语文书中,《藤野先生》安排在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其它三篇分别是《回忆我的母亲》(朱德)《列夫托尔斯泰》《美丽的颜色》。单元提示为:本单元的课文,或深情回忆,叙述难忘的人与事;或怀景仰之情,展现人物的品格与精神。而且本单元的写作训练专题是“学习传记”。

新课标在“阅读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所也从这两个版本的编者意图来看,他们皆倾向于把《藤野先生》作为一篇写人的回忆性散文来处理。尤其是部编本编者,单元提示的倾向性更明显。

所以,在教学解读中,我认为重点应放在作者通过回忆在日本留学过程中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及其他事件,表现藤野先生的优秀品质,突出其人格的伟大,进而表达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与景仰之情上。而不是如好多教者所认为的去解读鲁迅先生救国救民的情怀上。诚如题目《藤野先生》所示,诚如作者对先生的评价: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故,我就从“伟大的藤野先生”谈对此文的教学解读。

一、正面表现藤野先生的伟大

作者选取了和藤野先生交往的四件典型事例:1、添改讲义。表现藤野先生自始至终认真负责的精神;2、改正解剖图;体现藤野先生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循循善诱;3、关心解剖实习,体现藤野先生对“我”的关心与文化的尊重;4、了解裹脚。体现藤野先生严谨求实的精神。

这四件事从表面来看,虽然能体现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但让作为教师的我们来看,好像也不至于用“伟大”一词来评价。这里,我们要关注一个细节。

“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是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藤野先生叫“我”的目的是讲批改讲义的事情,但见“我”的地点却耐人寻味。师生间这样的对话,地点最多的是在教室,再次是在办公室,虽然其它地方也无不可,不写谈话地点,上下内容也是连贯的。但藤野先生为何偏偏选择在研究室,而且还是坐在人骨和头骨中间问“我”讲义的事情呢?作者写这么多又有什么用意呢?再结合后面关心解剖实习时藤野先生的语言神态,我们自然就明白鲁迅先生为何用“伟大”来评价藤野先生了。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藤野先生由“担心”到“放心”,而且“很高兴地”“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说,难道“大概一星期”的解剖实习就能让他对鲁迅放心吗?显然不是。也就是说,最初他坐在人骨和头骨中间是有意的。并且,他用的词语是“敬重”,而非“害怕”或“迷信”之类的。

藤野先生作为一个医学研究者,他是了解一点中国的文化的,但是他没有嘲笑中国对“鬼”的愚昧认知,他要做的就是不动声色的影响与关注,首先让“我”知道,研究头骨,这就是他的日常工作,没什么大惊小怪的,让以后也要解剖实习的“我”有个心理适应期,认识上有个缓冲期。再者,他用的是“敬重”一褒义词,而非别的贬义词。这些,充分体现了藤野先生的细心,不仅表现在对“我”学业上的关心,更体现在对“我”人格上的尊重,文化的尊重,正因如此,作者才发出赞叹:“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二、他人衬托出藤野先生的伟大

作者初到仙台时,是“颇受了优待的”,在这里,我们能够看得出日本人民的善良与友好,可是作者却把这些善意统统推断为“物以希为贵”,何故呢?这种不完全肯定的猜测的语气中透露的是作者并没有觉得受到了尊重,而是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感到了作为弱国国民的心酸。因为,这里的职员的善良只是表现在对他生活上的关心,而后面认识到藤野先生后他才感受到先生的关心和帮助是建立在平等和尊重基础上的,藤野先生对他的感情是诚恳的真挚的。

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虽然促使了鲁迅弃医从文思想的转变,但是在表现藤野先生这个人物形象来说更为重要。当时日本所谓爱国青年受军国主义思想,狂妄自大、狭隘、偏激,在这样的环境下,藤野先生还如此关心照顾来自贫弱中国的鲁迅,所以鲁迅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说,作者写初到仙台食宿上所受的优待,是正面衬托藤野先生对他的关心和帮助;而匿名信和看电影事件,却是反衬出藤野先生人格的高尚伟大。这些内容,烘云托月,增强了人物形象的感人效果,充分地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与景仰之情。

当然,文中还有一条暗线,即抒发作者爱国主义情感。

但是,我们可以看出,编者在单元提示中已经对文本的处理有了鲜明的倾向性。而且,鲁迅先生在离开仙台后就与藤野先生失去了联系了,但在1935年日本一家出版社打算出版《鲁迅选集》,专门去征求鲁迅先生的意见,鲁迅先生回答:“一切随意,但希望把《藤野先生》这篇文章选录进去。”由此可见,此文,作者的初衷就是为表达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与景仰而写的。

因此,虽然我们能从文字中感受到作者深深的爱国之情,但在教学解读中,着力点还是应放在学习藤野先生的“伟大”上。

藤野先生课件 但要副上文本说明 包括课件名称 简单制作教具特点 和运 ...
答: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一位日本医专的教授,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鲁迅对他的感情又是如何的呢?让我们来一起学习鲁迅的这篇散文《藤野先生》弄个明白。 明确本文出处、教学重点、写作背景以及与《回忆我的母亲》写法上的不同。 二、 简介作者留学目的 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1904...

语文《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答:5、还能从哪些事情上看出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 (添改讲义,关心解剖实习,了解裹脚) 层次二:探究文本 1、课文除写藤野先生外,还写了什么? (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 2、本文题为《藤野先生》,为什么作者还用了大量篇幅写和藤野先生无关的见闻和感受? (这些事或是与藤野先生有直接的关系,或是衬托出藤野先生...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人文主题是如何在每篇文本中提现的?
答:选文经典,彰显深厚的人文内涵。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均是名家名作,从内容主题看,他们都与生活的记忆有关,或追溯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现敬仰之人的品格和精神。这些作品情感醇厚,内涵深刻,艺术表达各有特色。特点介绍:思想丰厚,充满温情,还原本色生活与精神光辉。藤野先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是...

八年级下册语文藤野先生教案
答:八年级下册语文藤野先生教案 《藤野先生》是一篇回忆散文,选自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藤野先生教案,欢迎大家参考!【1】藤野先生教案 【教学设想】在教学习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文章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主要特征,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抓住文章表现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质,鲁迅爱国主义...

名师探究课《藤野先生》
答:长垣一初中徐梦娴老师的《藤野先生》一、课堂流程10:03课前游戏互动10:05上课导课:简单导入出示目标,生齐读1.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思路。2.品析描写藤野先生的细节,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3.感受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学习作者的爱国之情。(三个目标有梯度,有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三个层次的教学)教学铺垫,生...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答: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鲁迅先生写自己老师的一篇散文——藤野先生。(板书标题,强调“藤”字。)从小学到现在,你们一定也有自己难忘的老师。请你用一两句话来评价...如果说,这次的教学有什么突破的话,我认为就在文本解读上。这主要是受了孙绍振教授的影响,他在《名作细读》等多部著作中都对文本分析做了精彩的论述。他...

藤野先生教学反思
答:在这种多角度多层面地赏析与研究中,藤野先生在我们心中的形象渐渐地变得丰满和高大起来,这样学生对于理解作者对老师的怀念和敬仰之情自然不在话下。 王荣生教授说:“一堂好的语文课的标志是教学内容正确并使学生有效地获取相应的经验。”《藤野先生》是一篇幅较长且主题丰富的回忆性散文,要想学生真正读透文本读懂...

如何阅读
答:只有这样,才真正走进作品,去理解内容,领会主旨,达到融会贯通。二、亲近作者,追寻写作意图。同学们在阅读文本时,还要透过文本找到作者,了解作者的写作情境,在亲近作者中,追寻作者的创作意图,这就是所谓的“知人”。例如我们阅读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一文,便可从他“弃医从文”的过程中,深刻...

阿长与山海经 800字征文拜托各位了 3Q
答: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也是该书以写人为主的三篇散文中的一篇(另两篇为《藤野先生》和《范爱农》)。《藤野先生》记的是老师,《范爱农》记的是朋友,而《阿长与山海经》记的则是儿时的保姆长妈妈——一个无名无姓、年轻守寡、淳朴善良、始终给儿时的鲁迅以深切关怀的农妇形象。 本...

教师招聘语文学科现代文阅读有哪些高频考点?
答:1.阅读步骤及技巧 (1)读标题、副标题 有些文章的标题即文章主旨,即使没有点明主旨,标题也往往与中心内容有一定的联系(如点明文章的写作对象),是阅读的最佳切入点。如《藤野先生》,其题目里指出的“藤野先生”是文章的写作对象。(2)读注释 注释一般涉及的内容包括:指明出处、注音释义,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