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计划管理?企业计划的层次如何划分

作者&投稿:进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企业的计划系统包括哪几个层次?每个计划的目标和任务有什么不同?~

1、长期计划:长期计划始于企业对2~10年的发展总目标的确定,由企业战略计划、产品与市场计划、财务计划及资源(能力)计划等组成。
企业战略计划需要结合企业内部能力水平和企业外部经济、技术、政治等环境进行分析,做出经营预测,确定企业的发展总目标,即企业的产品线(产品系列),体现企业竞争战略的产品质量和价格水平以及市场渗透目标。产品与市场计划则把企业的发展总目标转化为各个细分市场和各个产品线的发展目标。
其中长期生产计划是产品与市场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于对未来两年或更长时间需要的产品市场需求的预测)。财务计划则从资金需求量和投资回报等方面,对企业的发展总目标的可行性和经济性进行分析。资源能力计划则确定为实现企业发展总目标和战略计划所需要增加的设施、设备和人力组员需要量,通常被称为长期能力计划。
2、中期计划
(1)综合生产计划。综合生产计划是衔接长期战略计划和短期作业计划之间的纽带,要处理的是将预测的产品需求转化为企业的产品产出任务计划,计划焦点是如何有效地利用资源能力,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求并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综合生产计划确定了未来18个月内、每个月或每个季度需要产出的、企业主要的产品系列的产出总量。
综合生产计划制订的主要依据来源于产品与市场计划及资源能力。综合生产计划的目标是确定在计划内既能满足产品的预测需求量,同事又能使得总生产成本最小化的每个月或每个季度的产出率、劳动水平、库存水平的最佳组合方案。
(2)产品需求预测。产品需求预测主要预测的是最终产品或备品的需求量,与综合生产计划的产出总量一起,将作为下一层的计划——主生产计划制定的主要依据。产品需求预测信息的监控与整合的过程也成为需求管理。
(3)主生产计划。主生产计划确定了每一具主体的最终产品在每一具体时间内的生产数量和日期。主生产计划在短期内(一般为6~8周)通常是固定不变的,6~8周以后,就会出现各种变化,而6个月以后,主生产计划可能会发生根本性变化。主生产计划制订的主要依据取决于综合生产计划的输入文件,即产品与市场计划及资源能力计划。
(4)粗能力计划。粗能力计划也称为资源能力计划,用来检验主生产计划的可行性,从而避免主生产计划的能力约束。粗能力计划包括核查现有的生产和仓储设施、机器设备、劳动力资源的可用性,以及主要供应商是否安排好了足够的供货能力。

3、短期计划
(1)物料需求计划。物料计划也称为物料需求计划,物料需求计划主要解决的是将主生产计划所规定的最终产品需求分解成各个自制零部件的生产计划,以及原材料和采购件的采购计划,以保证主生产计划按期完成。
(2)能力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用于检验物料需求计划的可行性,实际上也可以称为能力需求进度计划,因为能力需求计划根据物料需求计划所规定的计划订单或已下达的MRP订单,详细地安排了每个工作中心的能力负荷大小及相应的工作时间,而且能力需求计划也可以帮助进一步核查粗能力计划的有效性。
(3)最终装配计划。最终装配计划确定了最终产品的短期出产计划。最终装配计划需要及时根据顾客的定制要求以及产品的最终特征要求,调整总成进度计划。
(4)投入/产出计划控制。投入/产出计划与控制处理的是各种物料投产或物料采购的进度计划与控制报告和程序,以保证物料需求计划的按期执行。
(5)生产作业控制。生产作业控制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术语,用于描述车间作业进度计划与控制。具体来说,根据物料需求计划输出的派工信息,编制车间内部的设备或切实可行的日工作计划。
(6)采购计划与控制。采购计划与控制是根据物料需求计划输出的采购信息,编制物料采购计划,同时还需要进行物料的投入/产出计划与控制,因为通过投入/产出计划与控制不仅可以保证供应商及时供货,而且还可以及时掌握由于各种原因而重新计划采购的物料的交货状况。

《管理学》第14讲:计划工作做什么

企业计划管理就是计划的编制、执行、调整、考核的过程。它是用计划来组织,指导和调节各企业一系列经营管理活动的总称。
企业经营计划按时间可分为长期经营计划、中期经营计划和短期经营计划3种;按管理层次可分为全厂经营计划职能部门经营计划和车间经营计划;按计划内容又可分为供应、销售、生产、劳动、财务、产品开发、技术改造和设备投资等计划。

计划管理按其特性定位,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事前、事中、事后”管理。
“事前”管理
主要是对“计划”的审核。企业依据各项基础性条件,编制各项、各类企业经营活动计划书,
对计划书的可行性、可靠性形成审核体系,保证审核效果,从而确保计划的可行、可靠。审核体系包括:数据统计、数据的无量纲化分析、历史对比(纵向)和行业对比(横向)、建议性结论这四个基本环节。审核体系中,数据的无量纲化分析是关键环节,它能将不同类型的企业数据转换后实现同口径比较,数据统计环节是基础,纵、横向对比是手段,结论是目的。“事前”管理中的审核体系目前企业并未全面、有效地掌握和运用,公司实施对这些环节的有效控制,能确保计划的可行和可靠,并为计划的“事中”管理提供操作平台。
“事中”管理
主要是对“计划”执行体系工作效率的管理。对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偏差,首先要做到超前预测,其次是做到措施有效,对执行效果的跟踪是 “事中”管理的主要工作,从而确保计划执行的效率。“事中”管理的责任主体是企业自身,监察、审计部门的“事中”管理主要是对计划执行质量的控制。
“事后”管理
主要是对“计划”实施完毕后的绩效考核、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汇编材料、归档备案。是“事后”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

计划管理,是一系列管理工作的总称,是指社会主义国家通过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来组织、指挥、调节和监督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协调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计划管理是计划经济的实践形式。按涉及的方面不同,分为工业、农业、运输业、固定资产、物资、商业、人口、劳动、财政、信贷、科学技术、对外经济等方面的计划管理;按范围的不同,有宏观经济的计划管理和微观经济的计划管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是对整个国民经济实行计划管理的前提条件。
企业计划是由企业编制的指导生产经营活动的计划。基本依据是上级有关部门下达的指令性计划或指导性计划以及市场需求情况。是完成企业既定目标的准绳。
主要内容有: 生产、销售、技术改造、物资供应、劳动工资、产品质量、财务会计等计划。编制年度计划是编制企业计划的重点。同时,还要分别编好,季、月、旬计划以及车间、部门、班组计划。
应答时间:2021-06-23,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计划管理是以工作任务为对象的系统性管理方法,对工作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实现计划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目标的综合协调与优化。企业要做好计划管理,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从这三个阶段着手,即“事前、事中、事后”管理:
“事前”管理:主要是计划的编制和审核。通过目标和关键结果的层层分解,自上而下落地执行,分散到各个部门和岗位,系统化编制形成年度/月度/项目/日常工作任务计划,并建立层级审核机制,确保计划的可行、可靠、可控。
“事中”管理:主要是对计划执行效率和质量的管理。工作进度和完成状态全过程动态监测,智能风险预警机制,对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偏差,做到实时预警和控制,及时督导和联动调整,确保计划执行效率、质量及风险掌控。
“事后”管理:主要是对计划执行结果的管理。通过系统化考评机制,工作绩效考核具体到执行人和关联责任人,无需人工参与,自动执行考核标准,工作过程数据自动存档,数据留痕,随时可查询和追溯。

企业管理的层面和层次是什么?
答:第一个层次就是治理结构;治理层面的问题更多的表现是用股权的方式来表达谁说了算的一种问题。股可能是最贵的东西,也可能被认为是最便宜的东西。第二个层次是从经营层面来讲;第三个是具体的人财物、产供销、HR管理技术的问题。二、企业管理的层次:企业管理是分层次进行的。首先是决策层,即经营层...

生产计划的层次是什么意思?
答:战术层计划是确定在现有资源条件下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应该达到的目标,如产量、品种、产值和利润。作业层计划是确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安排。三个层次的生产计划有不同的特点。从战略层到作业层,生产计划期越来越短,生产计划的时间单位越来越细,覆盖的空间范围越来越小,生产计划内容越来越详细,生产...

企业计划的主要部分有哪些
答:三、公司产品或服务:介绍公司的产品或服务,描述产品和服务的用途和优点、有关的专利、著作权、政府批文等 四、公司收入:介绍公司的收入来源,预测收入的增长。五、竞争情况及市场营销:分析现有和将来的竞争对手、他们的优势和劣势,以及相应的本公司的优势和战胜竞争对手的方法。对目标市场作出营销计划。

企业计划的主要部分有哪些?
答:对目标市场作出营销计划。企业计划,是企业的全部生产活动与经济活动的具体方案; 其中就包含了完成一定生产任务所需要的流动资金。固定资金也必须根据企业计划进行核定。 企业计划由企业根据国家规定的生产任务编制。 编制计划的过程,同时就是计算资金需要量的过程。

企业管理的含义是什么?
答:每个管理者工作时都是在执行这些职能的一个或几个。 1)计划职能包括对将来趋势的预测,根据预测的结果建立目标,然后要制订各种方案、政策以及达到目标的具体步骤,以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国民经济五年计划、企业的长期发展计划、以及各种作业计划都是计划的典型例子。 2)组织职能一方面是指为了实施计划而建立起来的一种...

什么是计划?
答:计划(Plan) 什么是计划 在管理学中,计划具有两重含义,其一是计划工作,是指根据对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分析,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组织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案途径。其二是计划形式,是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事件...

企业战略管理的三个层次是什么
答:企业战略管理的三个层次是:公司战略、经营战略、职能战略。1、公司战略:指企业根据环境变化,依据本身资源和实力选择适合的经营领域和产品,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通过差异化在竞争中取胜。2、经营战略:是企业为实现其经营目标,谋求长期发展而作出的带全局性的经营管理计划。它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利益,...

计划管理的任务是什么?
答:企业计划管理的计划管理的任务 计划管理应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为企业的发展方向、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提供依据,企业应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并通过各短期计划组织实施。企业根据市场的需要和企业的能力,签订各项经济合同,编制企业的年度、季度计划,使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和各项管理工作协调进行。计划管理充分挖掘及合理利用一切人...

ERP共有几个计划层次,它们各自的特点及其作用是什么
答:主生产计划(MPS)是对每一个具体的产品在每—个具体的时间段的生产计划;物料

管理层次: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操作层
答:管理层次: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操作层从表1可看出,“安东尼结构”中的战略规划层考虑的是组织的局性、方向性以及涉及到与目标有关的大政方针问题,例如一个项目要不上马,什么时候上马合适,这些都是一个组织中的最基本的决策问题。一决策失误,那么效率越高就意味着损失越大。战术计划层主要考虑的是在定方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