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怎么教

作者&投稿:朝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新课标在总目标中提出小学生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学生学习文言文,是对中华文化最直接的传承,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汉语其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同时,在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丰厚文化底蕴,提升审美情趣与能力,提高文化品味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文言文语言简练、节奏鲜明、易于诵读,新课标提出文言文教学的总目标是“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所以小学文言文的教学,首先应当让学生读课文,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了解课文内容。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还要特别注重培养小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司马光》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广为流传的小故事:有一次,司马光和一群孩子在庭院嬉戏。一个小孩爬上瓮,失足落入水中。大家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瓮。瓮破了,水一下子喷涌出来,落水的小孩得救了。故事表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

        课文非常简短,用了很多贴切的动词。比如,“戏、登”描写了孩子们尽情游戏、攀爬的样子;“跌、没”让我们读到了一个孩子跌入瓮中、瞬间被水淹没的惊险场景;“持、击”表现了危急时刻司马光的冷静和机智;“迸”写出了水一下子从瓮中涌出来的状态。

        本文虽然是文言文,但很多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文基本一致。如,“戏”是“游戏”的意思,“登”是“爬”的思,“击”是“击打”的意思。这些词语可以让学生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共通之处,消除他们学习文言文的畏惧心理。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对应着故事的结局:瓮被砸破,水从瓮中喷涌而出,司马光在旁扶起得救的小伙伴。插图有助于学生图文对照理解课文,感受司马光爱护同伴的美好品质。

      1.跟读课文,读好停顿。

        教学文言文,老师要运用多种方法,充分引导学生练习朗读,边读边加深对文言文的感受。但由于本课是学生初学文言文,对朗读的要求一定不能过高,只要能让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正确流利地朗读文言文,初步获得语感即可。至于朗读的语气、感情等方面,一律不做要求。课后第一题明确提出了这样的学习要求。

        本文断句的方式举例如下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进,

儿/得活。

        在范读时,老师要处理好停顿的层次。句号处的停顿可以长一些,逗号处的停顿可以略短,词与词之间的停顿再短一些。起初老师可以读得慢一点儿,便于学生跟读,但不要故意拖长音;等熟练一些后,可以用比较自然的语速范读,让学生也用比较自然的语速跟读。如果学生跟读时停顿的情况比较好,可以让其试着自己朗读,但不要做硬性要求。

        2.理解词语的意思,了解课文大意。

        本课教学时,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借助注释、插图等,理解词语的意思。

        瓮……

      关于“瓮”,引导学生先看看注释,知道它是一种口小肚大的容器,再观察课文插图,了解瓮的样子。

        缸……

        如果有学生出“瓮”和“缸”区别的疑问,老师可以相机出示图片,让学生大致知道瓮是收口的,缸是敞口的。关于“迸”,可让学生观察插图,说说水流出来的样子,再看注释,体会“涌出”的意味。同时可以解释,瓮被砸破后,水一下子涌出来了,这就是“迸”。

        可让学生读一读“庭”的注释,知道文言文中的一些单音节词语可以组成现代文中的双音节词语来理解,再运用这一方法,把“群”“戏”“没”“众”“石”等字组成“一群”“游戏”“淹没”“众人”“石头”等词语来理解。

        还有一些词语,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前后语境,试着换成现代文中的常见词语来理解,比如,“登”换成“爬上”,“足”换成“脚”,“去”换成“离开”。学生替换有难度时,老师可相机提供词语。

        文中共有3次提到“儿”,可以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想想这3个“儿”分别指谁,“众”又是指谁。  在疏通了语句意思之后,可让学生再次跟着老师读课文,读好停顿。多次跟读后,让学生不看教材,试着跟老师一起背诵课文。要提示学生,背诵时也要和跟读时一样,注意词句间的停顿。

        3.借助注释讲故事。

        课后第二题要求学生借助注释讲故事,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不仅要对故事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还要重新组织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这一环节的讲故事,与初读环节讲述此前知道的司马光的故事有所不同,对语言表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要把课文中“庭”“足”“皆”这些文言词语转化成现代汉语来讲述;要注意按一定顺序讲述。

        讲述有困难的学生,老师可让其先回顾此前知道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再讲述。学有余力的学生,老师还可引导其关注插图中人物的表情,试着揣摩人物内心,想象人物说的话,并把这些内容添加到故事的讲述中。

        老师只要引导学生迁移运用借助注释学习古诗的方法,让学生借助注释讲故事,而不是要求逐字逐句翻译,或全文翻译。

        4.初步比较文言文和现代文在语言上的差异。

        学完课文后,老师可借助课后第三题,引导学生结合之前朗读、理解词句的体会,将本文和其他课文进行比较,发现语言上的差异。比如,本课课文里有许多词语是单个字的;本课课文里用“光”来称呼“司马光”,这在其他课文里比较少见:本课课文的句子都很短。说说“和其他课文在语言是有什么不同”,只要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与认识,老师就要充分肯定,以保护其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长篇文言文怎么教
答:也有的教师理直气壮地说:“不讲古汉语知识,不训练字词,文言文教什么?文言文怎么教?”考察我们的课堂教学,毋庸讳言,常见的还是以词语训练和古汉语知识教学为主体。实词的一词多义、虚词的不同用法、通假字、古今词,充塞课堂,词类活用、句式倒装,更是重中之重。 重视积累的确是文言文学习的基本规律。但到底应该...

小学文言文教学步骤
答:学生在反复听读的过程中,初略地感悟到文言文的音韵、节奏、停顿以及大体的文意。 2、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文言文,我在上课时一句一句地教,并且对一些难读的句子划分节线,以帮助学生掌握语句的停顿。如《学弈》中:“使/弈秋/诲/二人弈”,“为/是其智/弗若与?”“思/援弓...

高中语文老师文言文该如何教
答:首先,实词要给学生讲清楚,还可以引申一些已经学过的东西。其次,翻译句子是必不可少的,不要自己翻译,而是把重点句型和字,给学生讲清楚,让学生来翻译,从而达到文言文翻译中的“达”。以上都是很模式化的。上课的时候这些都要放的稍微靠后一些,课堂的前半段,是讲作者,除了生平以外,重要的是...

我怎样教儿童学习文言文
答:我怎样教儿童学习文言文?石皇冠 好多人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石老师是如何教会学生念文言文的。我的办法是这样:第一步,教学生念熟《史记*淮阴侯列传》。第二步,教学生念熟《汉书*韩信传》。第三步,教学生念熟《资治通鉴》中所有和韩信有关的段落。这三步结束之后,千万不能心急,不能急匆匆去...

怎么给孩子讲文言文
答:所谓“善教者,因其势而导之”、“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是也。 2. 孩子要学古文,怎么学习 孩子要学古文,怎么学习? 孩子学古文太重要了,近的是高考要求,高中教材50%以上是文言文,不从小积累可不行。远的来说,提高古文修养,...

老师应该如何教文言文?
答:文言文教学既简单又不简单。简单的是“字字落实,句句清楚”,似乎不需要太多的花招,但这种课堂学习,容易陷入“教”“学”都没有热情,师生没有互动,教学过程枯燥无趣的境界。这种教学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也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下面我谈谈自己文言文教学看似简单又不简单的一些做法,仅供...

怎么教文言文
答:总之想尽一切办法来提高学生的兴趣,这是教好文言文的前提。三、充分尊重学生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过程的互动,注重师生交往、共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黄厚江怎样教文言文
答:1. 语文学习 黄厚江 文言文怎么教 文字 文学 文化 我们的暑期作业就是这个呵呵应试策略 一、名篇名句默写与文学文化常识记诵 这部分内容与"专题一"互为补充,因此标题中所指的名篇名句和文学文化常识专指古诗文名篇名句和古典文学文化常识。 正如标题所揭示的那样,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记诵: 关于名篇名句的记诵要树立...

今天,初中文言文该怎样教
答: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文言文中这些异音字的存在,使范读显得尤其重要。通过教师的范读,学生掌握了音节的停顿,读得朗朗上口。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对照课文注释默读,在读懂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中再指名朗读,组织齐读。一面教者验收读的效果,一面评价读的成效。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读...

如何才能教好初二语文的文言文?
答:文言文教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文言文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丰富灿烂的文化,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高尚道德情操教育。那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如何才能教好文言文呢?一、 教师要有扎实的古汉语功底。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相比,二者既有继承关系,又有发展变化。特别是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