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爷爷家翻到一本茅盾写的长篇小说腐蚀,感觉读的很有思想文学?

作者&投稿:连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茅盾写过哪些杰出的长篇小说呢?~

引言:茅盾写过哪些杰出的长篇小说呢?下面一起来和小编了解一下吧!
一、茅盾
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中国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
二、《子夜》
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约30万字。茅盾于1931年10月开始创作,至1932年12月5日完稿,共十九章。有些章节分别在《小说月报》和《文学月报》上发表过。半个多世纪以来,《子夜》不仅在中国拥有广泛的读者,且被译成英、德、俄、日等十几种文字,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小说以1930年5、6月间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上海为背景,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为中心,描写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和斗争。
三、后世影响
茅盾小说以不断创新的艺术形象,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中国现代小说的人物画廊。纵观茅盾小说的人物形象系列,除了上述已重点分析的民族资本家吴荪甫形象的独创价值外,更突现出茅盾资本家形象塑造的丰富性和完整性;茅盾对知识分子和农民形象的塑造,注重社会人的心理剖析和社会历史剖析的有机统一,在现代小说史人物刻画方面有所开拓。早期《蚀》三部曲中的时代女性形象,从“传统”和“现代”的对比中,都达到了较高的典型性,为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确立了典范。 

  许多中国作家、政治家的“第一教师”是寡母,茅盾即由其继母养育长大。7岁时,茅盾随父亲进了家塾,由继母亲自指导,学习新学。8岁时,父亲病重,入乌镇立志小学读书,后转入值材高级小学,从 毛泽东主席与周扬、茅盾、郭沫若
  他的留存作文中就可见得他流露出忧国忧民、扶正祛邪的思想端绪。13岁时,在母亲帮助下,踏上到湖州的火车,结束童年时代,开始了中学生活。16岁时中秀才,通晓中医,具有开明思想的维新派人物,颇重新学。从北京大学预科读毕,无力升学,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改革老牌的《小说月报》,成为文学研究会的首席评论家,也是“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积极开展革命文艺运动,在鲁迅及其作品研究方面有开创性贡献。他的学识和才能被总经理和编辑所所长发现,被调到国文部,帮助老先生孙毓修合作译文。茅盾在一个月内译完面向青年的通俗读物,取名《衣》,后又译了《食》和《住》,后又帮他编《童话》一刊,这是茅盾开始文学创作的第一站,1918年,写出了童话《寻快乐》,他的童话作品还有《大槐国》《负国报恩》《树中饿》《驴大哥》《金龟》《飞行鞋》《怪花园》《风雪云》。就在这时候,他参与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筹建中国共产党的工作,下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任过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的秘书,宣传部的代部长是毛泽东。国共合作破裂之后,自武汉流亡上海、日本,开始写作处女作《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和《虹》,遂拿起小说家的笔。这段上层政治斗争的经历铸成他的时代概括力和文学的全社会视野,早期作品的题材也多取于此。左联期间他写出了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创造》、《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抗战时期,辗转于香港、新疆、延安、重庆、桂林等地,发表了长篇小说《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锻炼》和剧本《清明前后》等。他还创作了《白杨礼赞》、《风景谈》、《森林中的绅士》等散文,以象征手法表达自己复杂的情感。文艺界为他庆了五十寿辰,他的声名日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他历任文联副主席、文化部长、作协主席,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他已很难分身创作。
  茅盾的生平
  1896年7月4日茅盾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父亲沈永锡,清末秀才,通晓中医,是具有开明思想的维新派人物,颇重视新学,除声、光、化、电和数学等自然科学外,也喜欢传播进步思潮的社会科学著作。母亲陈爱珠,是一位通文理、有远见而性格坚强的妇女。茅盾10岁丧父,童年时代,就接受了母亲所教的文学、地理和历史知识。茅盾说,“我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是我母亲”。   
  茅盾的启蒙教育开始较早。小学前便读过家塾、私塾。8岁入乌镇立志小学读书,后转入植材高级小学,成为该校第一班学生。在这里,他不仅读到了国文、修身和算术教科书,并且对绘画发生了兴趣。那时,在一般守旧人的眼光里,小说之类被称为诲淫诲盗的“闲书”,是不准孩子们看的,但茅盾竟得到明达的父母的允许。《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等,都是他这时爱读的书。从茅盾小学时代留存的作文中得见,当时便流露出忧国忧民、扶正祛邪的思想端绪。   茅盾的中学时代,是在浙江的三所中学度过的。1909年,他考入浙江湖州第三中学堂插班二年级读书,1911年秋季转入嘉兴中学堂。不久,辛亥革命爆发,茅盾热情地迎接了这次革命,做起革命的义务宣传员来。在学校里,由茅盾和几个同学发动,抨击了一个不得众望的学监,而被学校除名。于是,他便转入杭州安定中学校学习,并在那里毕业。在中学时代的生活中,固然有些师长,给茅盾以深刻的印象和积极的指导,但整个的学习空气是陈旧的。“书不读秦汉以下,骈文是文章之正宗,诗要学建安七子;……气度要清华疏旷”(《我的中学时代及其后》)。这一切曾给茅盾以古典文学的修养,但在他的回忆里更多的却是平凡、灰色和令人窒息的东西,他几乎把课余时间都消磨在看小说上。古典小说启迪了他的文思,同时也在他的作文格调上显露出印迹。   1913年,茅盾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第一类。预科毕业后,由于家庭经济的窘迫,便开始工作谋生。   1916年8月,到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开始在英文部修改英文函授生课卷,继之和别人合作译书。这样,便有最初的翻译《衣食住》(卡本脱著)问世。不久,又到国文部编写《中国寓言》,一面也参与《学生杂志》的编辑工作。   1920年初,“五四”文学革命深入开展中,茅盾开始主持大型文学刊物《小说月报》“小说新潮栏”的编务工作。这时连续撰写了《小说新潮宣言》《新旧文学平议之平议》和《现在文学家的责任是什么?》等论述,表露了茅盾早期的文学见解。同年11月,茅盾接编并全部革新了《小说月报》;12月底,与郑振铎、王统照、叶绍钧、周作人等联系,并于1921年1月发起成立了“文学研究会”。当时,茅盾主要从事文学理论的探讨、文学批评和外国文学的翻译工作。据不完全统计,1921年度,茅盾发表的译著约130余篇。他以充沛的精力,致力于文学革命活动。两年后,由于商务印书馆守旧派对《小说月报》的革新不满,茅盾辞去了该刊的主编职务,转到国文部工作。   与此同时,茅盾积极参加社会革命活动。   1921年初,茅盾参加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同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他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   1922年后,曾以《小说月报》编务为掩护,从事党中央联络员工作。这时期,也曾先后在党所办的平民女校、上海大学任教,为革命事业培养干部。   1925年5月10日,沈雁冰在《文学周报》第127期发表长篇论文《论无产阶级艺术》。本月17日,31日和10月24日出版的《文学周报》第173、175和196期继续刊载,这是1924年提出革命文学的口号之后沈雁冰为了对无产阶级艺术的各个方面试作探讨,同时也清理自己过去的文学艺术观点而写的。   文章共分5节。第一节探讨无产阶级艺术的形成;第二节论述无产阶级艺术产生的条件;第三节探讨对无产阶级艺术的范畴;第四节苏联的文艺现象讨论无产阶级艺术的内容;第五节讨论无产阶级艺术的形成。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茅盾直接投身于群众革命运动。6月,和郑振铎等创办了《公理日报》,不久被迫停刊。8月,作为职工代表,参加了商务印书馆的罢工斗争。国民党召开西山会议后,茅盾和恽代英奉中共中央之命在上海组织了国民党左派的上海市党部。   1925年底,茅盾和恽代英等被选为左派国民党上海市党部代表,赴广州出席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留广州工作,在毛泽东任代理部长的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作秘书。   1926年3月,“中山舰事件”后,茅盾返沪。10月,北伐军占领武汉,成立国民政府。茅盾赴武汉,先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教官   1927年春,出任汉口《民国日报》主编。从4月至7月间,为该刊撰写社论、述评30余篇。7月,汪精卫组织“分共会议”,公开叛变革命,茅盾撤离武汉,准备参加南昌起义,抵九江后因路途阻塞,经牯岭回上海。这时,又遭国民党反动派通缉。从此,他以茅盾为笔名,开始创作和其他文学活动。   1927年9月,发表《幻灭》,   1928年6月,又先后完成《动摇》《追求》──即三部曲《蚀》的创作。同年7月,离上海去日本,先住东京,后迁京都。客居日本期间写有长篇小说《虹》(未完)和一些短篇小说、散文诗作;以及《神话杂论》《西洋文学通论》和《北欧神话ABC》《中国神话研究ABC》等著作;《从牯岭到东京》《读〈倪焕之〉》等论文。   1930年4月,茅盾从日本回到上海。不久,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并一度担任“左联”执行书记。从此,茅盾和鲁迅在一起,从事革命文艺活动和社会斗争。   1931年,抗议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政策,鲁迅和茅盾等发表了《为国民党屠杀大批革命作家宣言》   1932年2月,发表《上海文艺界告世界书》和《为日军进攻上海屠杀民众宣言》;5月,日本革命作家小林多喜二被害的消息传来,鲁迅、茅盾等8名作家发起《为横死之小林遗族募捐启》;7月,致电南京政府营救被监禁的国际工联的牛兰夫妇。   1934年9月,茅盾协助鲁迅创办《译文》杂志,为进步文学的翻译事业开拓了新路。   1936年2月,当获悉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的消息后,鲁迅与茅盾发出致中共中央贺电:“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人类和中国的将来。”同年10月,茅盾和许多文艺工作者发表了《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号召建立文艺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7年,十年来,是茅盾创作的成熟和丰收的阶段。这期间,完成的有中篇《路》《三人行》和长篇《子夜》。《子夜》是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状貌的小说。它的出版,显示了左翼文学的实绩,是“五四”以来新文学发展历史途程上的里程碑。瞿秋白评价说,“这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子夜〉与国货年》)。与此同时,还完成优秀的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秋收》《残冬》等的创作;翻译了丹钦科的《文凭》和吉洪诺夫的《战争》等书;此外还在《申报·自由谈》《太白》《文学》等刊物上写下了大量的杂文、文艺短评和作家研究专论。   1937年抗战初期,他参加了《救亡日报》的工作,主编《呐喊》(后改名《烽火》)。上海沦陷后,茅盾辗转长沙、武汉、香港、广州等地。   1938年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汉口成立,茅盾被选为理事。4月,他主编的《文艺阵地》在广州创刊,同时又为在香港复刊的《立报》编辑副刊《言林》。长篇小说《第一阶段的故事》(原名《你往那里跑?》),便是这时完成的。12月,应杜重远的邀请,经海防、昆明去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   1939年3月抵新疆。在新疆学院任教。4月新疆文化协会成立,茅盾被推举为委长。   1940年,新疆的统治者盛世才反动面目日益显露,茅盾被迫于4月底离开新疆,经兰州、西安于5月末抵达延安。在延安期间,曾在鲁迅艺术文学院、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讲学。在《中国文化》《大众文艺》等报刊撰文多篇。10月,从延安到达重庆,任郭沫若主持的文化工作委员会常委。这时,陆续完成了优秀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的创作。   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民党统治区政治逆流日趋严重,茅盾和大批进步文化人士离开重庆到香港。5月,邹韬奋主持的《大众生活》周刊创刊,茅盾为编委;并在该刊连载了长篇小说《腐蚀》,这是茅盾的又一力作。9月,主编《笔谈》半月刊,计7期。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不久日军攻占香港,茅盾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江游击队的帮助下,离开香港辗转达桂林。在桂林的9个月期间,写下了长篇《霜叶红似二月花》和《劫后拾遗》等作品。   1942年底再赴重庆。   1943年8月起,长篇《走上岗位》陆续发表(未完成)   1945年,完成了第一个剧本《清明前后》的创作,并于9月在重庆上演。这一年的6月,进步的文艺界为纪念茅盾创作活动二十五周年,举行了庆祝会,并发起茅盾文艺奖金征文。   1946年3月,抗战胜利后,茅盾离开重庆,经广州、香港,5月到达上海。主编《文联》杂志;并参加呼吁和平、争取民主的活动。在香港期间,曾连续发表《应走和平民主路线》《认清国情》等讲演。6月,和上海进步文化界一起呼吁和平,发表《上书蒋主席马歇尔及各党派》;7月,李公朴、闻一多惨遭国民党特务杀害后,茅盾等致电国际人权保障会,揭露国民党罪行;10月,沈钧儒、茅盾等发表《我们要求政府切实保障言论自由》等文章。同年,翻译的苏联小说集《人民是不朽的》《团的儿子》《苏联爱国战争短篇小说译丛》出版。同年末,茅盾夫妇应苏联对外文化协会邀请,离上海赴苏联访问。
  俄文本茅盾文集(20张)  1947年1月起《游苏日记》陆续发表。4月,从苏联归国到达上海。这次访问,著有《苏联见闻录》《杂谈苏联》两部书。这时,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愈加残酷地实行法西斯统治,茅盾被迫于1947年末再赴香港。   1948年5月,茅盾等发表《致国内文化界同人书》在同年6 月,茅盾和香港各界爱国人士联名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号召,吁请海内外同胞团结起来,促成新政治协商会议早日召开。7月,参与了《小说》月刊的编委工作,9月,主编在香港复刊的《文汇报·文艺周刊》。长篇小说《锻炼》便是在该刊连载的,此外还写作了一些短篇,并完成了《脱险杂记》。同年底,应中国共产党的邀请,茅盾夫妇离香港,经大连、沈阳,于1949年2月到达和平解放后的北平,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7月,茅盾出席了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并在会上作了《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国统区文艺》的报告。会上,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和中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后改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茅盾担任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长职务,主编《人民文学》杂志,当选为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历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和第四届、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在“文化大革命”的严重考验中,茅盾始终与党和革命人民站在一起。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全国文联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茅盾的著述计有《鼓吹集》《鼓吹续集》《夜读偶记》《关于历史和历史剧》和《茅盾诗词》(包括建国前的部分),晚年,经受着病衰的苦痛,仍致力于回忆录的撰写工作。   茅盾的著作,经人民文学出版社及其他出版社印行的计有:《茅盾文集》10卷集,《脱险杂记》《茅盾论创作》《茅盾文艺杂论集》《茅盾文艺评论集》《茅盾译文选集》《世界文学名著杂谈》《神话研究》、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以及长篇《锻炼》等。人民文学出版社自1983年起陆续出版的40卷本的《茅盾全集》收录了他的全部文学著作。   1981年3月14日,沈雁冰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吐露出心声,他是李汉俊介绍入党的,应当是共产党最早的党员,因战争原因与党失去了联系,盼望死后仍承认他是党员之一。这年的8月31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恢复他的党籍的决定,明确指出:“1921年沈雁冰在上海先后参加了共产主义小组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的一批党员。”这一正确结论,也是对李汉俊革命功劳的肯定。   1981年3月27日,茅盾病逝于北京。临终前,他恳切地向党提出:“如蒙追认为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这将是我一生最大荣耀。”中共中央根据茅盾的请求和他一生的表现,决定恢复他的中国共产党党籍,党龄从1921年算起。他以自己的积蓄设立文学奖金(后定名为“茅盾文学奖金”),奖励优秀的长篇小说创作。他的作品《森林中的绅士》被选入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古往今来,我国杰出的文学作品真的很多,相对来说涌现的优秀作家也有很多,但因为之前中国文化水平以及在文化方面的改革,有些描写史实与事实的书一度成为禁书,但好在,最后中国作家协会倒也承认了他们的地位。
看看这中国现代两大“禁书”,你读过几部
1、贾平凹的《废都》
《废都》是作家贾平凹创作的长篇小说,1993年首次发表。
小说写的是80年代我国西北一个大城市里一群知识分子的生活故事。小说主人公叫庄之蝶,是西京城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也是四大名人中最有能耐的一个,是“西京文坛上数一数二的顶尖人物”。

小说中有大量的“性”描写,故而引起较多的争议。小说还较多地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是该小说值得注意的一个艺术特点。
因为书中有太多“性”的描写,所以更多的人开始谩骂贾平凹,一度被称为“流氓作家”

这本书想要表达什么
“社会发展到今日,巨大的变化,巨大的希望和空前的物质主义的罪孽并存,物质主义的致愚和腐蚀,严重地影响着人的灵魂,这是与艺术精神格格不入的,我们得要作出文学的反抗,得要发现人的弱点和罪行。”
贾平凹所讲的“物质主义的罪孽”和他要发现的“人的弱点和罪行”,在中国步入商业社会以来最突出的表现为人的欲望的膨胀和失控,而这也可以说是人的精神生态系统发生危机的最为严重的祸根之一。
贾平凹的最主要想法就是,通过文字让人们的精神文化水平能跟得上经济发展步伐。
因为“性”的存在,所以这本书被圈禁了16年,但在文化水平高超的国外却赢得了好评,1997年,《废都》获得法国费米娜文学奖。随着人们思想的展现,于2009年《废都》重新出版。
2、陈忠实的《白鹿原》
这本书是陈忠实先生在老家祖屋里花费4年的时间写出来的,可谓是耗尽了全部才华。他曾说:如果写不成就回家养鸡。 没想到成了,而且他还可以在文学的路上越走越远。
陈忠实自称这是一本可以带进棺材的书。

书中讲的什么?
《白鹿原》被誉为“一个民族的秘史”,因为它还原了中国从清末到新中国成立半个世纪的命运史。
在这个时代的长河中,白鹿原上,这个陕西乡村的时代更迭,以及人们之间的思想斗争。

白鹿原影视城

写家族史的书分量一向都很重,但陈忠实可以用他的文字感染大半个中国人,这本书出版以后,造成了红极一时的状态,读者争先抢购,评论界欢呼,新闻界惊叹......让各行各业都为他癫狂。
对虽然这本书的描写尺度不大,但里面牵扯了过多的政治斗争,而且书中的开头就是一个大胆的描写
"白嘉轩后来引以为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
所以在评选的时候,作协书记就不同意将此书列入茅盾文学奖,在评选的时候翟泰丰还多请了一些老人来当评委,想让《白鹿原》自然流产。
让他没有想到老评论家陈涌第一个发言,全面肯定《白鹿原》,首先就定了基调,一举扭转了形势。
最后《白鹿原》以“修订版”入选了茅盾文学奖,就算是“修订本”那也是获奖了
最后陈忠实又将它修改之后才得以发表。
很多人是通过电视剧的形式知晓了《白鹿原》,但其实,书中的内容更为深刻。
全书浓缩着深沉的民族历史内涵,有令人震撼的真实感和厚重的史诗风格。朴实但却有着浓浓的情感。如果当时这本书没有入选茅盾文学奖,那将是整个文化界的损失。

陈忠实先生

您可以去看,去品读家族的史事,历史的变迁。
在文学界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当书被禁之后,他就会获得越高的赞赏,当他被解封之后,总是会产生相应的文学价值,不管是对个人还是对社会,还有整个文学界都能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之所以会被解禁,因为当时的思想潮流跟不上,为什么会被解禁,因为思想潮流需要提升
禁书,被解封之后,在将来也一定可以继续发挥他的文学价值,因为这是传承,是一个时代的经历。

周末开开心心地吃完了了饭,喝完了奶茶,很多人就顺势躺在床上摊着了。但是很多人就会说:一吃饱就躺下,会长胖噢。
吃饱了就躺下真的会长胖吗?其实并不会!
其实不管是坐着、躺着还是站着,消耗的卡路里差不多!躺着并不会比坐着长更多的肉。而且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对于肠胃不好的人,饭后适当地躺着休息,其实才是最好的。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吃饭之后,总有一段时间会感觉特别特别困。那是因为吃完饭后的半小时是消化高峰期。饭后因为血糖水平升高,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同时与睡眠相关的食欲素含量下降,就会让人犯困没精神。
如果你饭后马上就去散步或者工作,“注意力”都被迫集中在大脑或者肌肉,没时间管理肠胃,肠胃缺少血液供应,消化机能当然就会稍微下降,消化食物的时间就会变长。
但是如果舒舒服服地躺着,放空自己,反而能让肠胃专心去消化食物了。

可是为什么会有吃完饭不能躺着的说法呢?
主要是有些人吃得太饱了。吃得太饱胃里东西太多,胃的压力也就变得很大了,这时候平躺还可能造成胃食管反流甚至引起呕吐。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躺下睡着了,而睡觉的时候因为身体会自动调到低功耗模式,肠胃的蠕动能力会下降,消化就要耗费更多的时间,自然对身体不好了。
总之,吃完饭躺一躺是可以的,不用过分担心会长肉,只要别躺着躺着就睡着就行。

周末开开心心地吃完了了饭,喝完了奶茶,很多人就顺势躺在床上摊着了。但是很多人就会说:一吃饱就躺下,会长胖噢。
吃饱了就躺下真的会长胖吗?其实并不会!
其实不管是坐着、躺着还是站着,消耗的卡路里差不多!躺着并不会比坐着长更多的肉。而且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对于肠胃不好的人,饭后适当地躺着休息,其实才是最好的。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吃饭之后,总有一段时间会感觉特别特别困。那是因为吃完饭后的半小时是消化高峰期。饭后因为血糖水平升高,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同时与睡眠相关的食欲素含量下降,就会让人犯困没精神。
如果你饭后马上就去散步或者工作,“注意力”都被迫集中在大脑或者肌肉,没时间管理肠胃,肠胃缺少血液供应,消化机能当然就会稍微下降,消化食物的时间就会变长。
但是如果舒舒服服地躺着,放空自己,反而能让肠胃专心去消化食物了。
可是为什么会有吃完饭不能躺着的说法呢?
主要是有些人吃得太饱了。吃得太饱胃里东西太多,胃的压力也就变得很大了,这时候平躺还可能造成胃食管反流甚至引起呕吐。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躺下睡着了,而睡觉的时候因为身体会自动调到低功耗模式,肠胃的蠕动能力会下降,消化就要耗费更多的时间,自然对身体不好了。
总之,吃完饭躺一躺是可以的,不用过分担心会长肉,只要别躺着躺着就睡着就行。

茅盾:字迹潦草的教训
答:字要端正,笔划要清楚,这是写字的基本要求。如果字迹潦(liáo)草,不仅难以辨认,有时还会出差(chā)错,闹笑话。这方面,著名文学家茅盾爷爷读书时曾有过一次教训。1913年夏天,茅盾中学毕业,报考北京大学预科第一类。他自己觉得考得不错,便安心地回家等候消息了。想不到发榜时竟没有沈德鸿(茅盾...

呼兰河传为什么“我”一提起“今年春天雨水打呀”,祖父就笑起来,我也...
答:她信手而又仔细地拈来一片片记忆的碎片,将其一一摆出来,并在抒写的过程中一一回味那份独属于童年、独属于乡土的气息,呼兰河小城就是萧红心灵的家。书里慈爱的祖父现后花园的动植物是萧红生命中至为重要的一抹暖色,是她生命的慰藉和源泉所在。读者感受 萧红写“生”与“死”,写生命的被漠视,同...

祖父的园子的呼兰河传
答:恰如茅盾所言,比象一部小说更为诱人。其次,《呼兰河传》在语言运用上也别具一格.读着它,会感受到...祖父则笑了十多分钟,我在炕上打滚笑.祖父刚有点忘了,我就在旁边提着说:“爷爷,今年的雨水真大呀...养猪的那家租住的碾磨房,房顶的草上长着青苔。一到下雨,那房子里的人就提着筐子上房采蘑菇,采蘑菇...

祖父的园子读后感
答:我如同文章中的孩子一样,爱我的家,爱我的家人。 祖父的园子读后感2 老师让我们写《祖父的园子》的...在萧红和祖父的种菜的时候,我感到画面很温馨、和谐! 《祖父的园子》这本书中我体会到了萧红渴望自由...今天,我看了一篇文章,是萧红女作家写的《祖父的园子》,就写下了读后感! 课文讲了:祖父的园子里有许多...

《呼兰河传》初中读后感
答:从字里行间,我体会到了萧红儿时的那种孤寂,和被愚昧与迷信包围的生活。幸好她有一个性格爽朗的爷爷,...著名的文学家矛盾这样评价过《呼兰河传》这本书。最近,我也认真地品味了这本书,不由得啧啧赞叹。 ...“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这是现代作家茅盾对《呼兰河传》的评价。1942...

以牵挂为题的记叙文,600字左右,要普通,生活中的事,写自己。
答:小时候,我还不知道什么是牵挂,只觉得那是家人之间因长时间不见面而产生的一种情感。但随着自己不断的长大,才知道牵挂就是思念,是对亲人最真切的亲情表达。我读懂牵挂是在每次去爷爷家的时候。每次去爷爷都会笑呵呵地对我说:“想爷爷了没有?”“想了。”我好像在应付差事似的说着,说完便去玩...

五一的日记
答:逛呀逛,玩呀玩,虽然很累,但是从开学到现在,每天都沉静在紧张的学习中,今天来公园真是一件快乐的事。 大家都很开心,真希望以后会经常能有这样开心。...昨天我去爷爷家,我们先去了超市,我买了一个砂画,爸爸买了一双流冰鞋,我到了爷爷家,我先画砂画,然后吃中午饭,然后睡觉,下午我们又去了超市,我买了酸奶...

介绍一位中国作家及他的作品和趣事
答:热爱文学的朋友们,你们一定对下面的一段文章很熟悉吧!“林小姐这天从学校回来就撅起小嘴唇。她掼下书包,并不照例到镜台前梳头发搽粉,却倒在床上看着帐顶出神。小花噗的也跳上床来,挨着林小姐的腰部摩擦,咪呜咪呜地叫了两声。”对,这就是茅盾爷爷笔下《林家铺子》中的一段话。文学巨匠茅盾...

小学六年级作文400字:我心中的茅盾
答:字    数: 400字作文 本文适合: 小学六年级 作文来源: https://zw.liuxue86.com 本作文是关于小学六年级400字的作文,题目为:《我心中的茅盾》,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作者: 蒋敏慧 我心中的茅盾是一个热爱学习,从不骄傲自满的人。茅盾爷爷在立志小学读书...

语文出版社语文九年级上册重要文学常识
答:茅盾“背书” 文学巨匠茅盾,能熟练背诵120回《红楼梦》,他的朋友将信将疑。一次大家聚会,有人指定某几章让他背诵,茅盾丝毫不差地背了出来。可见,茅盾在长篇小说创作中取得巨大成就与他的“背书”是分不开的。华罗庚的“猜书”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读书方法是“猜书”。他拿到一本新书后,不是从头到尾地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