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佼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言有物而行有格~

"言有物而行有格也"的意思是:说话要有实质内容,行动要讲品格、原则。
这句话来自《礼记·缁衣》。
“言有物”是语言规范。即说话必须要真、要实、有根、有据、有实质内容;不信口开河,不捕风捉影,不胡言乱语,不虚假夸张。
“行有格”是行为规范。即做实事,做好事,言行一致。不只说不做,不避重就轻,不损人利己,不违纪犯法。这很不易,但只要不断加强道德修养,磨炼意志,必会不断提高,进入更高的境界的。
原文:
子曰:“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故君子多闻,质而守之;多志,质而亲之;精知,略而行之。《君陈》曰:’出入自尔师虞,庶言同。’《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一也。’”
译文:
孔子说:“讲话有根据,做事有规矩。所以活着的时候无人能够改变他的志向,死了以后也无人能够剥夺他的美名。所以君子应该博闻,在弄清楚了以后就牢记在心;应该多识,在弄清楚了以后就学而不庆;应该知识精深,求其大体而实行之。《君陈》上说:‘颁布政令,接受建议,要让大家都来考虑,使大家的意见一致。’《诗经》上说:‘善人和君子,言行总一致。”

格的意思是规则、规范、标准。我们应该遵守道德、法律、纪律,学生守则或者具体的行为规范等。在学校里有校规,在马路上有交通法规,在公交车上有尊老爱幼的道德规则,规则就在我们身边,和我们息息相关。规则是用来评定我们行为的方法,需要大家遵守。

"言有物而行有格也"的意思是:说话要有实质内容,行动要讲品格、原则。

这句话来自《礼记·缁衣》。

“言有物”是语言规范。即说话必须要真、要实、有根、有据、有实质内容;不信口开河,不捕风捉影,不胡言乱语,不虚假夸张。

“行有格”是行为规范。即做实事,做好事,言行一致。不只说不做,不避重就轻,不损人利己,不违纪犯法。这很不易,但只要不断加强道德修养,磨炼意志,必会不断提高,进入更高的境界的。

原文:

子曰:“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故君子多闻,质而守之;多志,质而亲之;精知,略而行之。《君陈》曰:’出入自尔师虞,庶言同。’《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一也。’”

译文:

孔子说:“讲话有根据,做事有规矩。所以活着的时候无人能够改变他的志向,死了以后也无人能够剥夺他的美名。所以君子应该博闻,在弄清楚了以后就牢记在心;应该多识,在弄清楚了以后就学而不庆;应该知识精深,求其大体而实行之。《君陈》上说:‘颁布政令,接受建议,要让大家都来考虑,使大家的意见一致。’《诗经》上说:‘善人和君子,言行总一致。”

扩展资料:

《国风·郑风·缁衣》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是《郑风》的第一篇。

关于此诗主旨历来有很大争议,大致可以分为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此诗所要表达的是好贤、礼贤,反映出一种极强的矢志不回的精神;一种认为这是写家庭亲情的诗,用的是夫妻之间日常所说的话语,体现的是抒情主人公对丈夫无微不至的体贴之情。全诗三章,每章四句,直叙其事,属赋体,反复叠咏,每章的最后两句都是相同的,显示出一唱三叹的效果。



孔子说:“说话实实在在,行为循规蹈矩,所以活着的时候志向坚定不移,死了以后也不会影响他的好名声“。“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该句典出自《礼记·祭义第二十四》中。物:根据。格:格式。

这句话的意思可解释为:说话要有根据,行事要有原则,所以活着的时候不会改变志向,死后就不会丧失好的名声。

扩展资料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据传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所作,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  ,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

参考资料礼记(儒家经典书籍)_百度百科 



  • 翻译:

说话实实在在,行为循规蹈矩。



出自《礼记》子曰:“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礼记·缁衣》)
〔译文〕孔子说:“说话实实在在,行为循规蹈矩,所以活着的时候志向坚定不移,死了以后也不会影响他的好名声。

言有·“:准;规格。此义最早见于先秦。物行有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郑玄注:格,“旧法也。”孙希旦集解:有格则无逾“矩之行。”...意思是 外”常用来修饰名词和有奖惩义的动词。



"言有物而行有格也"的意思是:说话要有实质内容,行动要讲品格、原则。
这句话来自《礼记·缁衣》。
“言有物”是语言规范。即说话必须要真、要实、有根、有据、有实质内容;不信口开河,不捕风捉影,不胡言乱语,不虚假夸张。
“行有格”是行为规范。即做实事,做好事,言行一致。不只说不做,不避重就轻,不损人利己,不违纪犯法。这很不易,但只要不断加强道德修养,磨炼意志,必会不断提高,进入更高的境界的。
原文:
子曰:“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故君子多闻,质而守之;多志,质而亲之;精知,略而行之。《君陈》曰:’出入自尔师虞,庶言同。’《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一也。’”
译文:
孔子说:“讲话有根据,做事有规矩。所以活着的时候无人能够改变他的志向,死了以后也无人能够剥夺他的美名。所以君子应该博闻,在弄清楚了以后就牢记在心;应该多识,在弄清楚了以后就学而不庆;应该知识精深,求其大体而实行之。《君陈》上说:‘颁布政令,接受建议,要让大家都来考虑,使大家的意见一致。’《诗经》上说:‘善人和君子,言行总一致。”

孔子的名句?
答:”(《论语集注》)《礼心·缁衣》篇亦曰:“子曰:‘言有物而行有格也, 是以生则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阳货》:“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皇侃疏:“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师人必当 温故而知新,研精久习,然后乃可为人传说耳...

从孔子流传下来的老话儿、老习俗有哪些?
答:’”孔安国注:“三军虽众,人心不一,则其将帅可夺而取之;匹夫虽微,苟守其志,不可得而夺也。”朱熹引侯氏曰:“三军之勇在人,匹夫之志在己。故帅可夺而志不可夺。如可夺,则亦不足谓志矣。”(《论语集注》)《礼心·缁衣》篇亦曰:“子曰:‘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

庶的文言文意思
答:问题三:"格"字的文言文意思 引申为格子 格,架也。――《一切经音义》引苍颉 共其牛牲之互。――《周礼・地官・牛人》。注:“互,若今屠家县肉格。”2.栅栏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杜甫《潼关吏》3.法式;标准;规格 言有物而行有格也。――《礼记・缁衣...

孔子的名言
答:(《论语集注》)《礼心·缁衣》篇亦曰:“子曰:‘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阳货》:“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皇侃疏:“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师人必当温故而知新,研精久习,然后乃可为人传说耳。若听之道路...

关于孔子的或他的名言
答:’”孔安国注:“三军虽众,人心不一,则其将帅可夺而取之;匹夫虽微,苟守其志,不可得而夺也。”朱熹引侯氏曰:“三军之勇在人,匹夫之志在己。故帅可夺而志不可夺。如可夺,则亦不足谓志矣。”(《论语集注》)《礼心·缁衣》篇亦曰:“子曰:‘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

格文言文
答:——《梦溪笔谈·活板》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又如:五格的书架;格眼(格子和窟窿);格子眼(窗孔);格目(项目);格的(箭靶)栅栏 [railings;bars;boom]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杜甫《潼关吏》又如:战格(作战时防御的栅栏)法式;标准;规格 [law;standard;specifications]言有物而行有格也。 ——《礼记·...

古人慎言的名句
答:11.谨慎之人,方能成大功,故兴汉室者,必武侯也。——《小窗幽记》。谨言慎行之人,才能建立大的功勋,才能够将汉室复兴,一定是孔明这样这的。12.动必三省,言必再思。——唐·白居易《策林一》说话、行动都要谨慎,认真思考后才能说和做。13.言有物,行有格.——《礼记·缁衣》说话要有实质...

智者永,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解释一下
答:这是2006年季羡林老先生感动中国的题词,意思是聪明的人很快乐,善良的人多长寿,年纪大的人能自由自在的生活!“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曾...

毛诗序思想对中国绘画的影响有哪些
答:1. 毛诗序强调了诗歌要以社会伦理、政治教化为基础,这影响了中国画注重表现社会意义和道德价值的倾向。2. 毛诗序提倡“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而嗟叹之,嗟叹之不足而咏歌之”的情感表达方式,这影响了中国画注重表现情感和意境的传统。3. 毛诗序强调了诗歌的审美特征,如“言有物而行有...

谨慎有关的文言文
答:行有格.《礼记·缁衣》 7、不要对任何人都敞开你的心胸.圣经后典·便西拉智训》 8、出门要三稳:身稳,手稳,口稳.中国谚语 9、言寡尤,行寡悔.《论语·为政》 10、没有谨慎的态度,智慧再多也无济于事.德国谚语 11、重视结避的人,开始就会谨慎.日本谚语 12、头要冷,却要热.日本谚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