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中体现内圣外王的名言名句是哪一些

作者&投稿:成王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加涅的学习分类~

加涅把人类的学习分为八个层次:
一是信号学习。这是最低级层次的学习。"无论在普通家畜方面或在人类方面,对于信号学习普遍都是熟悉的。"
二是刺激一一反应学习。加涅认为,这一层次的学习相似于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和斯金纳的"操作性学习"。它只涉及一个刺激与一个反应之间的单个联络;而且剌激与反应是统一地联结在一起的。
三是连锁学习。这是一种成系列的单个"S-R"的结合的 学习。有些连锁学习是由肌肉反应组成的,而有些连锁学习完全是言语的。
四是言语联结学习。这是指语言学习中言语的连锁化,包括字词形声义的联想和言语顺序的学习。
五是辨别学习。这是指学习者对某一特别集合中的不同的成份作出不同的反应的学习。
六是概念学习。这是指对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反应的学习。 其中有些概念可以通过学习者与环境的直接接触来获得,但有些概念则要运用语言对事物进行分类、归纳和概括才能获得。
七是原理(规则)学习。这是对概念间关系的认识或理解。例如,从 对"圆的东西"和"滚动"两个概念间关系的认识中得出"圆的东西会滚动"的规则。
八是解决问题学习。这是规则学习的一个自然的扩大,是一种"高级规则"的学习。

扩展资料:
一、学习结果
加涅认为,人类的学习有五类结果,表现为五种不同的能力,即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运动技能和态度。
一是言语信息。加涅认为,这是一种学习者表述观念的能力。之所以称为"言语信息",是因为"信息是言语的,或者说得比较明确些,信息是可以表达的"。
二是智慧技能。加涅认为,这是学习者使利用符号成为可能的能力咱例如,读写算是低年级儿童所学习的利用符号的基本种类,随着学习的进展,他们就会以比较复杂的方式来利用符号。智慧技能并不是单一形式,它有层次性,由简单到复杂,包括四层次: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
三是认知策略。加涅认为,这是学习者用来调节他自己内部注意、学习、记忆与思维过程的能力。认知策略可以应用于任何科目的学习。
四是运动技能。加涅认为,这是学习者学习由许多有组织者的肌肉运动所形成的综合活动的能力。运动技能不是指个别的动作,而是强调动作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五是态度。加涅认为,这是影响个人选择行动的内部状态。 在他看来,人的行动是受态度影响的,但态度又是人的动作的结果。
二、学习过程
每一类学习中都蕴藏着前一类的学习。在加涅看来,任何一个学习过程也是有层次性的,都是由一个个具体的学习阶段构成的。他把学习过程依次分为八个阶段:
动机阶段:一定的学习情境成为学习行为的诱因,激发个体的学习活动,在这个阶段要引发学生对达到学习目标的心理预期.
领会阶段:也称了解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教学的措施要引起学生的注意,提供刺激,引导注意,使刺激情境的具体特点能被学生有选择的知觉到.
获得阶段:这个阶段起着编码的作用,即对选择的信息进行加工,将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的持久状态.
保持阶段:获得的信息经过复述、强化之后,以一定的形式(表象或概念)在长时记忆中永久地保存下去。
回忆阶段:这一阶段为检索过程,也就是寻找储存的知识,使其复活的过程。
概括阶段:把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新的情境之中,这一阶段涉及到学习的迁移问题。
操作阶段:也叫作业阶段。在此阶段,教学的大部分是提供应用知识的时机,使学生显示出学习的效果,并且同时为下阶段的反馈做好准备。
反馈阶段:学习者因完成了新的作业并意识到自己已达到了预期目标,从而使学习动机得到强化。加涅认为:“值得注意的是强化主宰着人类的学习,因为学习动机阶段所建立的预期,此刻在反馈阶段得到了证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加涅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首先,我很荣幸能作为学生代表在这里发言,同时也很感激大家的支持和厚爱我以我的切身体验向大家介绍一些学习方法和心得:
一、学习态度
我想要想搞好学习,最重要的就是端正学习态度,这是最根本的,所谓的那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技巧都必须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强烈的求知欲作保障。如果同学是从心底就对学习抱着一种懈怠,躲避的态度,那么所有的一切都是空谈,想提高成绩是很困难的。也许每次说到学习都会谈到学习态度这个词,有些老生常谈了,但真正做到每天有极佳的精神状态来面对学习是极其困难的,我想推动我努力学习的动力就是从骨子里透着的一种自强和不服输的精神,虽然我是一个比较内向,不怎么爱说,但每次看到有同学的成绩更好,就会有像超过的冲动和欲望,而当自己做到了之后,就会有一种满足感,依此下去,就形成了良性循环,也就有了动力,一个充分证明自我价值,得到满足的过程。
二、在家中的学习及一些方法
为什么要单独谈到在家中的学习呢?我想这主要是因为,在学校上课有老师维持课堂纪律,有紧张而有节奏的教学生活,每个人的学习质量都相差无几,就算差也差不到哪去,上自习又有严格的制度约束,保证学习质量。这样,在家中的学习质量的重要性就更加突现出来。我想真正拉开差距的话就是自主学习质量高低,如果在平时上课注意听讲,在辅以有深度、有精度、有长久度的自主学习,那成绩自然好得很快了. 以上都是我的学习方法,这些方法对我的学习非常有用。当然,学习方法还有很多不是每种方法对任何人都适用,因为每种学习方法都有不同的特点,每个人的情况也各不相同。希望你们会考出好成绩。
谢谢大家!

《礼记》《孟子》中常见名言名句

1、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礼记·曲礼上》)

【译文】鹦鹉虽能说话,终归还是飞鸟;猩猩虽能说话,终归还是走兽。

2、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
【译文】礼所崇尚的是有往有来。得到恩惠而不予报答,不合乎礼的要求;得到报答而不予恩惠,也不合乎礼的要求。

3、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礼记·曲礼上》)

【译文】到一个地方时要问清当地的禁忌,到一个国家时要问清当地的习俗,到别人的家里要问清这家的避讳。

4、夫子曰:“苛政猛于虎也!”(《礼记·檀弓下》)
【译文】孔夫子说:“繁重的赋税和徭役比老虎还厉害啊!”

5、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礼运》)
【译文】孔子说:“大道通行的时代,天下都是公正无私的,选拔贤能的人主持政事,讲究信用,推行和睦。”

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译文】玉不雕琢,不会成为好的器物;人不学习,不会懂得道理。
7、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礼记·学记》)
【译文】虽有美食,不去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味;虽有极高明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8、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学记》)

【译文】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授以后就会知道困难;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所以说教学相长。

9、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学记》)
【译文】一个人单独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切磋,就会学识短浅,见闻不广。

10、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杂记下》)

【译文】只紧张而不松弛,即使周文王、周武王也做不到;只松弛而不紧张,则周文王、周武王不会这样做;有紧张有松弛,这才是周文王、周武王治理民众的办法。

11、子曰:“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礼记·中庸》)

【译文】身居高位,不欺凌下面的人;身居下位,不攀附上位的人;端正自己而不苛求别人,这样就不会有抱怨了。遇事上不怨恨老天,下不归咎他人。

12、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译文】任何事情,事先有准备就会成功,没有准备就会失败。

1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

【译文】广泛学习,详细询问,周密思考;明确辨别,切实实行。

14、君以民存,亦以民亡。” (《礼记·缁衣》)
【译文】君主因为有民众而存在,也因为人民的叛离而灭亡。

15、子曰:“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礼记·缁衣》)
【译文】孔子说:“说话实在而行为有法度,所以活着的时候志向坚定不移,死了以后也不会影响他的好名声。”

16、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礼记·儒行》)

【译文】儒者可以亲近而不可威胁,可以接近而不可逼迫,可以杀害而不可侮辱。

17、内称不辟亲,外举不辟怨。(《礼记·儒行》)
【译文】荐举人才对内不排除自己的亲属,对外不排除对自己有怨恨的人。”

18、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礼记·大学》)
【译文】财富可以装饰房屋,道德却可以修养身心。心胸宽广,身心自然舒泰安康,所以君子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19、治国必先齐家,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礼记·大学》)
【译文】要想治理好国家, 首先要管好自己的家, 若家人尚且不能管教好却能去管教好别人, 这是没有的事啊。

20、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礼记·大学》)
【译文】民众喜欢的他也喜欢,民众厌恶的他也厌恶,这样才可以称之为民众的父母了。

21、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礼记·大学》)

【译文】道德是根本,财富只是枝节。

22、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礼记·大学》)
【译文】聚集财富需遵循一条大道理:生产的人要多,耗财的人要少,谋财的人要勤奋,用财的人要节俭,这样财富就会经常保持充裕了。

《孟子》名句精选精译

1、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的历史任务交给这个人,一定要首先磨难他的心志,劳累他的筋络骨骼,饥饿他的肉体皮肤,空匮疲乏他的身体,所作所为总是被干扰搅乱,借以撼动他的心志使他性情更加坚韧,以增加他原来不具备的能力。

2、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译:孔子登上东山便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也变小了。

3、 独乐(yüè)乐(lè),与人乐乐,孰乐?

译:一个人独自欣赏乐音快乐,和别人一道欣赏音乐也快乐,到底哪一个更快乐呢?

4、 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译:您老人家这么一说,使我的思想豁然开朗也。(戚戚:感动的样子)

5、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译:贫穷时就搞好品德的修养,得志时就帮助天下人民都走善道。

6、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尊敬自己的父母,并且将这种感情推及到别人的父母身上,爱护自己的儿女,并且将这种感情推及到别人的儿女身上。

7、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译:得到天时还不如得到地形便利好,得了地形便利还不如得到和顺的人心好。

8、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译:获得道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失去道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

9、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译:人民是最重要的,江山国土次于人民,而君主应该在最次

10、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译:在忧患中生存,在安乐中死亡。

11、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富贵不能使我放纵享乐,贫贱不能使我改变志向,威武不能使我卑躬屈膝,这样的人才够叫大丈夫。

12、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译:完全相信《书》(指《尚书》),那就还不如没有《书》为好。

13、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4、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译:如果想要让天下太平,在当今的世上,除了我能做到还有谁呢?

15、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天,俯不怍于,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译:君子有三件快乐的事,(可是)以德服天下不在其中。父母都健在,兄弟没有病患,这是第一件快乐的事情;仰头对天不觉得内疚,低头对人不觉得惭愧,这是第二件快乐的事;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并教育他们,这是第三件快乐的事。君子有三件快乐的事,而以德服天下不在其中。

16、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1,“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出自德国  卡尔·雅斯贝尔斯的《什么是教育》。这句话是说教育就是传递一种想要达到某种意愿的过程,这是一种很唯美的说法。

2,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原清华校长梅贻琪就职演说的著名论断这句话的意思:一个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全在于有没有好教授 。

3, “ 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原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   傅维利  这句话是说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容易犯各种错误,有些错误随着身心的发展不会再犯,有些错误不经过引导仍会继续,说明教育的重要性。

4,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陶行知   这句话说明“真”比一切都重要,这个字给出中国封建社会教育中存在的虚假伪善,指明现代教育的本质属性。

5,“男孩的耳朵长在背上(屁股上)。”  古埃及的谚语,这句话是说,对孩子的教育不能一味的说教,需要惩戒的时候,必须惩戒。

6,“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美国心理学家 詹姆士  这句话说明教育过程中需要赏识,赞扬,所以说受教育者需要被表扬,是对孩子最好的肯定。

7,对自己好一点,生活丰富一点,人生多彩一点,我们才能给学生带来丰富的精神享受,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感染他们。全国优秀教师  张娟

8,“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美国心理学家

礼记中体现内圣外王的名言名句是哪一些
答:1、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礼记·曲礼上》)【译文】鹦鹉虽能说话,终归还是飞鸟;猩猩虽能说话,终归还是走兽。2、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译文】礼所崇尚的是有往有来。得到恩惠而不予报答,不合乎礼的要求;得到报答...

...三纲领八条目分别指什么他如何体现儒家内圣外王的人格理想
答:格物致知,亲历其事,亲操其物,求为真知。诚意正心,要意念诚实,除去各种不安的情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指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整齐好自己的家庭,实行德治,布仁政于天下。

如何做到内圣外王,做好修身齐家
答:有了内圣,我们方能更好地听从自己的内心;有了外王,我们才能更好地遵循世间之道而去实现今生之追求。内圣外王也是加强自身修养,修身养德的依据。学习《大学》,明白了内圣外王,可以培养我们正直的品格,养的浩然正气,刚正不阿,也可以从中学到为学之道,为学的目的以及人生态度。让现代人追求利益...

三纲领,八条目的内容是如何体现儒家学派内圣外王的人格理想的?
答:《天下篇》作者说:“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道)。此即“内圣外王之道”。照《天下篇》看,“内圣外王”是天下之治道术者所追求的,“内圣”是作者的人格理想,它表现为:“不离于宗,谓之天人,不离于精,谓之神人;不离于真,谓之至人。 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谓之圣人,以仁为...

礼记中体现内圣外王的名言名句是哪一些
答:1,“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出自德国  卡尔·雅斯贝尔斯的《什么是教育》。这句话是说教育就是传递一种想要达到某种意愿的过程,这是一种很唯美的说法。2,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原清华校长梅贻琪就职演说...

大学之道中的道具体指什么 礼记·大学之道《大学》原文
答: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礼记·大学之道《大学》赏析 《大学》对儒家理想人格的修为之道进行了从内到外的总结,全篇所阐释的是一种修己治人之道,亦即儒家思想一以贯之的内圣外王之道。即该篇明确提出了两条最基本的...

国学问题
答:1、佛的含义很多,最根本的含义是“觉”、“大智慧”、“真理”,佛=觉者。2、“修齐治平”源自儒门第三代传人曾子的《礼记大学》,即千百年来人们尊崇的“外王”之道。当然,前面还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内圣”根基。没有内圣的因,就不会有外王的果。内圣是自修自证完善自己,外...

厦门大学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中的“止于至善”出自()。。_百度...
答:1、“自强不息”是陈嘉庚先生创校时亮出的精神话语。1921年4月6日厦大举行开校式,演讲台中间就悬挂着陈嘉庚指定的四个大字——“自强不息”。“自强不息” 出自《周易•乾》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释义:宇宙不停运转,人应效法天地,永远不断地前进)”,意味着追求永不歇止,...

"三纲八目"如何体现儒家学派"内圣外王"的人格理想
答:儒家“内圣外王”的理想追求的是圣贤气象,在现实世界的追求则是一种君子人格,这种君子人格刚柔并济,内外兼通,乾坤合一,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儒家君子的行为乃是“刚健有为”的行为,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坚韧与执着。儒者将“内圣”与“外王”合一,...

中国传统文化四大核心价值观念
答:内圣外王,仁者无敌——道德与政治的合而为一“内圣外王”就是孔子在《大学》经典中提到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用现代的话讲就是:格物深入研究事物的规律和本质,致知将其上升为理论,诚心实意,端正思想和态度,一日三省吾身,克己复礼,使家庭和睦,推己及人,使人人都成为和自己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