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介词结构后置啊?

作者&投稿:产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叫介词结构后置?~

简洁点说,就是将介词短语放在句子的结尾,其实我们之前碰到了很多的这种结构的,只是当时我们没有注意罢了
例如:
I like playing basketball in the school
I get up at seven o'clock

如果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比如:“我与城北徐公孰美”,这句话的语序应该是“我与城北徐公孰美”,意思就是“我和城北的徐公谁长的好看”。这句话中,介词结构就是介词“与”和它的宾语“城北徐公”构成的介宾结构,它应该在疑问代词“孰”的前面,但句中将它放在了后面,就是“介词结构的后置”。在古代汉语中,介词结构一般做句子的状语,状语应该在动词的前面,修饰动词(谓语),而古汉语中经常将介词结构位于动词之后,这就是介词结构后置,也称状语后置。例如“绳之以法”,正常的语序应该是“以法绳之”,绳,是动词(谓语),以法,就是介词结构(状语)。
介词(preposition 简写prep.)又称作前置词,表示名词、代词等与句中其他词的关系,在句中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
介词是一种用来表示词与词、词与句之间的关系的虚词,在句中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介词后面一般有名词代词或相当于名词的其他词类,短语或从句作它的宾语。
介词和它的宾语构成介词词组,在句中作状语,表语,补语或介词宾语。介词可以分为时间介词、地点介词、方式介词、原因介词和其他介词,

如果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比如:“我与城北徐公孰美”,这句话的语序应该是“我与城北徐公孰美”,意思就是“我和城北的徐公谁长的好看”。这句话中,介词结构就是介词“与”和它的宾语“城北徐公”构成的介宾结构,它应该在疑问代词“孰”的前面,但句中将它放在了后面,就是“介词结构的后置”。
在古代汉语中,介词结构一般做句子的状语,状语应该在动词的前面,修饰动词(谓语),而古汉语中经常将介词结构位于动词之后,这就是介词结构后置,也称状语后置。例如“绳之以法”,正常的语序应该是“以法绳之”,绳,是动词(谓语),以法,就是介词结构(状语)。



现代汉语中,状语放在谓语或主语之前,而在文言文中,状语却经常放在谓语动词之后。这种语法现象的句子称为状语后置句。

“两步骤”判定:

第一步,看标志找出介宾短语。

即根据句子常出现的介词“于”“以”“乎”迅速找出句中的介宾短语。

第二步,析语法确定状语后置。

找出句子的主干,确定谓语动词,如将它后面的介宾短语或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挪到其前,而句子意义不变,则确定该句为状语后置句式。

简明的区分方法为:将介宾短语挪到谓语动词之前而句子文理畅通,这说明该介宾短语本该在谓语动词前作状语,起修饰限制作用,则该介宾短语为后置的状语;将介宾短语挪到谓语动词之前,如出现文理不畅的情形,说明该介宾短语本就是起补充作用的补语,而非后置的状语。

如:“月出于东山之上”调整为“月于东山之上出”(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文理通畅,为状语后置;“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贪图钱财)”调整为“沛公居山东时,于财货贪(对钱财贪图)”,文理不畅,是为补语,非状语后置。



如果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比如:“我与城北徐公孰美”,这句话的语序应该是“我与城北徐公孰美”,意思就是“我和城北的徐公谁长的好看”。这句话中,介词结构就是介词“与”和它的宾语“城北徐公”构成的介宾结构,它应该在疑问代词“孰”的前面,但句中将它放在了后面,就是“介词结构的后置”。
在古代汉语中,介词结构一般做句子的状语,状语应该在动词的前面,修饰动词(谓语),而古汉语中经常将介词结构位于动词之后,这就是介词结构后置,也称状语后置。例如“绳之以法”,正常的语序应该是“以法绳之”,绳,是动词(谓语),以法,就是介词结构(状语)。
懂了吗?

介词结构后置和状语后置是一回事吗
答:是。介词结构后置和状语后置是一回事。介词结构后置句就是状语后置句。在文言文里,介词短语作状语时,放在动词的后面,形成状语后置句。现代汉语中状语是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宾语之后就是补语。介词是一种词类,用于连接名词、代词、动词,以表达词语的关系。

文言文中介词结构后置和状语后置有什么区别
答: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有两种情况:1、介词结构“于……”常放在谓语动词后作补语,这类补语按现代汉语习惯是放在谓语动词前作状语,翻译的时候,就把它作了状语,因此有人称它作“状语后置”。如:①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司马光《赤壁之战》)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是什么特殊句式
答:属于状语后置,又叫做介词短语后置或者介词结构后置。于邻国,放在多的后面,形成状语后置。古代汉语常常用“于”或“以”引领一个名词短语,构成介词短语或叫做介宾短语或者叫做介词结构。它们通常放置在动词的后面,但是翻译成白话文之后,这部分内容通常却是放在动词前面作状语用的的,按照现代汉语的规则...

...句是状语结构后置句,而状语结构后置句却不一定是介词结构后置...
答:但状语的范围非常大 介词结构(短语)只是状语的一种 多数情况 为副词充当状语 其他情况 也有形容词 动词 名词充当状语的情况 不一定都是介词结构 例句:《伤仲永》中“忽啼求之”“啼”是动词 意为“出声哭” 可译为“哭着”这里 即为动词作状语后置 而非介词 ...

介词结构后置和状语后置是一回事吗
答:是。介词结构后置和状语后置是一样的,介词结构作状语时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学术界把这种介词结构后置的情况也称为状语后置。介词是一种词类,用于连接名词、代词或动词与其他词语,以表达词语之间的关系,状语是句子的一个重要修饰成分,是谓语里的另一个附加成分。

状语后置句是什么?
答:状语后置句是一种句式,指在古代汉语中,介词结构(介宾短语)或某些副词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后边充当补语的现象。因后置的状语主要是介词结构,所以状语后置句又叫介词结构后置句。所谓状语后置,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的。按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状语一般处在主语和谓语之间,作状语的一般只能是副词、形容词...

介宾短语后置
答:介宾短语后置是指在句子中,介词和宾语被放在了后面,常用来表达方式、工具、时间、处所等。介宾短语由介词加上后面的名词、代词或名词短语组成。用来修饰或补充说明动词。介词+宾语=介宾短语。介加名、介加代、介加名词短语,如:为人民(服务),对群众(说),关于课堂纪律问题,当黎明到来的时候,...

语文文言文中句子什么叫做宾语前置句 定语后置句 介宾结构后置句...
答:⑧村中少年之好事者 (定语后置)⑨村中少年之好事 (主语与谓语之间加了一个结构助词“之”,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介宾结构后置即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⑴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

求大神指点高中语文文言文介词结构后置,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
答:其他的我就不详细说了,我觉得如果这里两个能看明白,什么宾语前置啥的,都好说了。就是跟现代汉语比较顺序就可以了。凡是不同的,错位了的,就看它是句子中的什么成分,是定语,如果跑后面了,就叫定语后置。宾语跑前面去了,就叫宾语前置,状语跑后面去了,就叫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就是介词+一个别的...

不拘于时,介词结构后置什么意思?
答: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句 不:通“否” 两个”之“都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没有实义。2、不拘于时,介词结构后置 被动句 “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之后,作补语。可译为“被”。3、学于余-介词结构后置 状语后置句 4、耻学于师-介词结构后置 状语后置句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