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拘于时,介词结构后置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辉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句      不:通“否”    两个”之“都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没有实义。

2、不拘于时,介词结构后置     被动句    “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之后,作补语。可译为“被”。

3、学于余-介词结构后置   状语后置句

4、耻学于师-介词结构后置     状语后置句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句

6、其可怪也欤-判断句

7、不必贤于弟子-介词结构后置

8、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判断句

9、人非生而知之者-判断句

10、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判断句

11、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判断句

12、则曰-省略句

扩展资料

一、判断句:
(一)采用“……者,……也”的方式
(二)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断词“是”或“为”来构造判断句的现象
文言文往往用别的词或结构方式来表示判断。
(三)用“即、乃、则、诚、皆、必、亦”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
(四)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如:

二、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这样的句子,称为被动句。
在文言文中,被动句往往用“为……所……”和“见……于……”及其相应的变式结构来表示。

三、省略句(一)依所省成分划分
1.主语的省略

2.谓语的省略

3.动词宾语的省略

4.介词宾语的省略——介词“与”“以”“为”的宾语常省略。

5.介词的省略——介词“于”“以”常省略。

6.兼语的省略


四、主谓倒装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


五、宾语前置在现代汉语中,宾语往往位于谓语后边,作为谓语的施动对象。而在文言文中,于某些条件下,宾语往往提到谓语之前,呈现宾语前置现象。这样的特殊情况一般有三种:
1.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疑问句中,当疑问代词做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时,该宾语往往要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3.用“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
4.介词“以”的宾语前置

六、定语后置定语在句中一般起修饰限定名词性中心词的作用。文言文中的定语经常会后置到中心词后边,成为定语后置现象。

七、介宾短语后置现代汉语中介宾短语多置于谓语之前作状语,但在文言文中,却常置于谓语之后作补语。



不拘于时,介词结构后置什么意思?
答:2、不拘于时,介词结构后置 被动句 “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之后,作补语。可译为“被”。3、学于余-介词结构后置 状语后置句 4、耻学于师-介词结构后置 状语后置句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句 6、其可怪也欤-判断句 7、不必贤于弟子-介词结构后置 8、其为惑也,终...

高中语文文言文“不拘于时“是什么意思?
答:它的意思是不受制于从师的时俗限制,出自于唐代韩愈《师说》里:“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这个成语比较特殊,是一个介宾短语后置,也可以说是一个被动句,其中【于】字表被动,那用现代汉语翻译为【不于拘时】,【于】字在介宾结构当中是处于动词之后...

不拘于时 判断句式
答:是被动句,“于”子表被动,词语意思是 解释:不受耻于从师的时俗限制。 被动句,省略句,介词结构后置,三种句式。 被动,不拘于时,即不被

不拘于时是什么意思
答:被动句。于,介词,表示被动,受,被。不拘于时,意思是不受时俗的拘束。指不受当时以求师为耻的不良风气的束缚。时,时俗,指当时士大夫中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表示被动。“于”所在属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之后,作补语。可译为“被”。语出:唐·韩愈《师说》李...

不拘于时的翻译
答:二、介词结构后置 1、学于余。2、耻学于师。3、师不必贤于弟子。三、判断句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其为惑也,终不解矣。3、人非生而知之者。4、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四、省略句 1、则曰 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五、被动 不拘于时 《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议...

韩愈师说中的意动用法,介词结构后置,被动句,通假字有哪些
答:1.而耻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讲授。2.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表否定。3.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读,通"逗”,阅读中的断句。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1.学于余。2.耻学于师。3.师不必贤于弟子。4.其...

《师说》特殊句式
答:"不拘于时",字里行间透露出对传统束缚的挑战,韩愈的立场鲜明。被动句在这里起到了揭示社会风气和思想束缚的作用。省略句的言简意赅</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吾从(之)而师之",省略的成分让句子更加凝练,表达出作者对于学习的态度和选择。"所"字结构的精妙运用</ "所"字在《师说...

不拘于时可以说是状语后置句吗?
答:状语后置也就是介宾短语后置,此句可翻译为“不于据时”。。再给你一些例句,多读一些就有语感了: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赤壁赋》2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指南录后序》3 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孔子世家》4 吾道不行...

怎样判断古文的句式?
答:2、 被动句 :不拘于时,介词结构后置 “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之后,作补语。可译为“被”。3、 状语后置句:学于余-介词结构后置 4、状语后置句:耻学于师-介词结构后置 5、判断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6、判断句:其可怪也欤- 7、介词结构后置:不必贤于弟子- 8、判断句...

“不拘于时 ”这句话是什么句式
答:是被动句,“于”子表被动,词语意思是 解释:不受耻于从师的时俗限制。语出:唐·韩愈《师说》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表示被动。“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之后,作补语。可译为“被”。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