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思想的文言文

作者&投稿:素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哲学古文大全

瞻彼淇奥,绿竹猗( yī)猗( yī)。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xiàn)兮,赫兮咺(xuān)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xuān)兮!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kuài)弁(biàn)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瞻彼淇奥,绿竹如箦(zé)。

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诗经·卫风·湛奥》) 2.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行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情发於声,声成文谓之音。

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於诗。

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jué) 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至於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於事变而怀其旧俗者也,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

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

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

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於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诗经·大序》) 3.鹤鸣于九皋(1) 声闻于野。 鱼潜在渊, 或在于渚(2)。

乐彼之园, 爰有树檀(3), 其下维择(4)。 它山之石(5), 可以为错(6)。

鹤鸣于九皋, 声闻于天。 鱼在于渚, 或潜于渊。

乐彼之园, 爰有树檀, 其下维彀(7)。 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4抑抑威仪,维德之隅。人亦有言:靡哲不愚,庶人之愚,亦职维疾。

哲人之愚,亦维斯戾。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

有觉德行,四国顺之。吁谟定命,远犹辰告。

敬慎威仪,维民之则。其在于今,兴迷乱于政。

颠覆厥德,荒湛于酒。女虽湛乐从,弗念厥绍。

罔敷求先王,克共明刑。肆皇天弗尚,如彼泉流,无沦胥以亡。

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维民之章。修尔车马,弓矢戎兵,用戒戎作,用逷蛮方。

质尔人民,谨尔侯度,用戒不虞。慎尔出话,敬尔威仪,无不柔嘉。

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无易由言,无曰苟矣,莫扪朕舌,言不可逝矣。无言不雠,无德不报。

惠于朋友,庶民小子。子孙绳绳,万民靡不承。

视尔友君子,辑柔尔颜,不遐有愆。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

无曰不显,莫予云觏。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辟尔为德,俾臧俾嘉。

淑慎尔止,不愆于仪。不僭不贼,鲜不为则。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彼童而角,实虹小子。

荏染柔木,言缗之丝。温温恭人,维德之基。

其维哲人,告之话言,顺德之行。其维愚人,覆谓我僭。

民各有心。於乎小子,未知臧否。

匪手携之,言示之事。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借曰未知,亦既抱子。民之靡盈,谁夙知而莫成?昊天孔昭,我生靡乐。

视尔梦梦,我心惨惨。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匪用为教,覆用为虐。借曰未知,亦聿既耄。

于乎,小子,告尔旧止。听用我谋,庶无大悔。

天方艰难,曰丧厥国。取譬不远,昊天不忒。

回遹其德,俾民大棘。(《诗经·大雅·抑》) 5.荡荡上帝,下民之辟。

疾威上帝,其命多辟。天生烝民,其命匪谌。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文王曰咨,咨汝殷商。

曾是强御?曾是掊克?曾是在位?曾是在服?天降滔德,女兴是力。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

而秉义类,强御多怼。流言以对。

寇攘式内。侯作侯祝,靡届靡究。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女炰烋于中国。

敛怨以为德。不明尔德,时无背无侧。

尔德不明,以无陪无卿。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

天不湎尔以酒,不义从式。既衍尔止。

靡明靡晦。式号式呼。

俾昼作夜。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

如蜩如螗,如沸如羹。小大近丧,人尚乎由行。

内奰于中国,覃及鬼方。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

匪上帝不时,殷不用旧。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

曾是莫听,大命以倾。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

人亦有言:颠沛之揭,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诗经·大雅·荡》) 21.祸兮福之所倚。

2. 古文词语的意思是思想的词有哪些

1. 行李:古,出使的人,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今,行装. 2. 夫人:古,那个人,如“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今,人的妻子. 3. 师徒:古,军队士兵,如“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今,师傅与徒弟. 4. 左右:古,动词,调遣,如“惟君左右之”;今,名词,表示大约,不确定. 5. 致死:古,效死命,如“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今,导致死亡. 6. 丈夫:古,男子,如“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今,妻子的配偶. 7. 其次:古,进驻,如“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今,次一等的. 8. 行政:古,施行政令,如“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今,国家机关的管理工作. 9. 象人:古,模仿人的形象,如“为其象人而用之也”;今,很象人的样子. 10.地方:古,土地方圆,如“地方百里而可以王”;今,某一区域. 11.东面:古,脸朝东,如“东面而视”,今,东边. 12.面目:古,面部,如“于是河伯始旋其面目”;今,面貌. 13.至于:古,到了,达到,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到……结局,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到……时候,如“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今,表示另提一事. 14.大方:古,专家、学者,内行的人,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今,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15以致:古,两个词,而招致,有动词性,如“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今,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16山东:古,崤山以东,如“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今,山东省. 17非常:古,意外的变故,如“以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不寻常,作形容词,如“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今,程度副词. 18细说:古,小人的谗言,如“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今,详细说明. 19足下:古,对人的尊称,如“再拜奉大将军足下”;今,脚下面. 20幼稚:古,小孩子,如“幼稚盈室,并无储粟”;今,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21人事:古,做官,如“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今,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 22扶老:古,竹制手杖,如“策扶老以流憩”;今,搀扶老人. 23怀抱:古思想抱负,如“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今,怀里抱着. 24纵情:古,骄傲,如“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今,尽情. 25见机:古,看到细微的预兆,如“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今,看机会,看形势,如“见机行事”. 26猖狂:古,狂放,不拘礼法,不含贬义,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今,肆无忌惮. 27学者:古,求学的人,如“古之学者必有师”;今,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8从而:古,两个词,“从”是“跟从”的意思,“而”是连词,如“吾从而师之”;今,连词,表示目的或结果. 29众人:古,一般人,如“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今,大家,很多人. 30不必:古,不一定,如“弟子不必不如师”;今,不需要. 31气候:古,天气,如“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今,一定地区内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候情况,或比喻动向、情势等. 32经营:古,收藏,名词,如“韩魏之经营”;今,动词,计划或管理. 33可怜:古,可惜,如“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今,对他人的不幸表示感谢怜悯. 34从事:随从人员,名词,如“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今,干某项事业. 35其实:古,它的真相,如“自以为得其实”;今,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36方丈:古,一丈见方,如“室仅方丈,可容一人”;今,寺院的主持. 37往往:古,到处,如“墙往往而是”;今,相当于“每每”“常常”. 38颜色:古,脸色,如“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今,色彩. 39不行:古,不能走路,如“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今,不可以. 40成立:古,成人自立,如“零丁孤苦,至于成立”;今,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41洗马:古,太子的侍从官,如“寻蒙国恩,除臣子洗马”;今,给马洗身. 42上报:古,报答皇恩,如“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今,向上级报告. 爱人: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古义;爱百姓.今义:丈夫或妻子.) 2.把握:其为物身轻宜藏,在于把握 (古义:手掌内.今义:抓住成功的可靠性) 3.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地位低,见识浅. 今义:言行不道德.) 4.暴露:将士暴露数十年,所欲者土地人民耳 (古义:在野外征战.今义:显露出来.) 5.便宜:数上书言便宜事 (古义:对国家有利的.今义:略.) 6.不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不需要.) 7.不避: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 (今义:不亚于、不次于.今义:不躲开) 8.不起:诸府五辟,诏十至,坚卧不起 (古义:不出来做官.今义:略.) 9.不可:时有请立刘氏七庙者,太后问辅臣……鲁宗道不可(古义:不同意,不认可. 今义:不可以.) 10.不过:不过数仞而下 (古义:不超过.今义:转折连词) 11.北面:何不按兵柬甲,北面下事之 (古义:面向北,投降.今义:方位名词之一.) 12.城市: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古义:城市里做买卖.今义:略.) 13 成立:至于成立 (古义:成家立业.今义:略) 14.处分:处分适兄意,进止敢自专。

3. 几篇文言文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

《马说》:托物寓言理,几千里马不遇伯乐,来比喻贤才难遇明主,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的控诉和讽刺。

《小石潭记》表达了作者在幽深冷寂环境中的孤凄悲苦之情。

《岳阳楼记》作者借作记之机,含蓄委婉的规劝滕子京要心存高远,也表达了自己宽阔胸襟。

《醉翁亭记》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高洁志趣。

《满井游记》通过写作者早年在北京满井游历的事,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希望在公事之余能够继续出游的美好愿望。

好累~我一个字一个字打上来的。我们这学期刚学完这些东西。

希望能帮到你!

4. 说一说下面文言文的中心思想

陈仲举本来就是怀着革新政治、澄清天下的志向出仕途的,而不是当前的某些所谓的父母官们首先是为了发财。“当官不为财,请我都不来”,这也是一些“官商”以权换钱发家致富的宗旨。据说,某些官员履新之始,首先关心的是衙门是否够气派,下属中是否有与自己投合且随顺的得力干将之类;并非如陈仲举那样赴任豫章太守时,先是一个猛子下到基层去察访,去拜见贤人。我想,仲举的这种田野作风,实在是当下公仆们的一门必修课。想当初,周武王刚刚战胜殷时,他也是先深入到街巷里去拜访贤人商容啊,连休息都顾不上。“得民心者得天下”,显然,周武王是深谙此理的。贤人是群众的民意代表,访贤而举能,方显出一个领导者的亲民态度。反之,如果一个官员高高在上,不是礼贤下士,而是要等贤士们拎着“茅台”、掖着“中华”之类到官署来作揖磕头、奴颜婢膝、低声下气、察颜观色、唯唯诺诺,或者搜肠刮肚地硬扯上一层姑表亲戚什么的,以求得些许甜头;那他就从此开始与人民背道而驰了……

“吾之礼贤,有何不可?”我们需要的正是陈仲举的这种不媚官场世俗的特立独行的态度。面对在官场应酬学上颇有一套研究的秘书的建议,他很不以为然。在他看来,到基层去访贤,要比先到衙门里去跟一帮下属们举行新任座谈会、茶话会之类更重要。地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要发展,首先要充分开发当地的人才资源。礼贤,实在是留住人才的第一步。倘若照毛主席他老人家的“古为今用”的思想,今天我们读《世说》这一节,应该谦虚地向陈蕃同志学习这种谦恭诚挚地礼贤的作风。“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为政者,需要有贤者的辅弼。贤者往往不是藏身于逼仄的衙门里,而多在陋巷闾里之间。贤者能否脱颖而出,关键是要看为政者的识见、胸怀和气度。旧时代里衙门中的帮派风气往往就是造成主事者被蒙蔽而基层贤士不得见用的直接原因,而新时代中,官场上的这种阴风似乎还遗存着。我想若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摩“群情欲府君先入庙”这句话,大概还含有让新主政者先去接受幕僚们、下属们的接风洗尘、顶礼膜拜、融洽上下关系的意思吧!陈仲举,可不吃这一套;他不是那种一发达就变脸的人,而是积极投身于民间低层去礼贤的人:这是陈太守的不等闲处。

心里装得下贤士,为政者才不致于成为一个孤家寡人;心里装得下贤士,为政者才能得一方民心;心里装得下贤士,为政者才成就一番大事业。但愿天下的人民“公仆”们,好好研修礼贤这门必修课!

5. 励志的文言文

1汝南陈仲举,颍川李元礼二人,共论其功德,不能定先后。

蔡伯喈评之曰:「陈仲举 强于犯上,李元礼严于摄下,犯上难,摄下易。」仲举遂在「三君」之下,元礼居「八俊」 之上。

2庞士元至吴,吴人并友之。见陆绩、顾劭、全琮,而为之目曰:「陆子所谓驽马有逸 足之用,顾子所谓驽牛可以负重致远。

」或问:「如所目,陆为胜邪?」曰:「驽马虽精 速,能致一人耳。驽牛一日行百里,所致岂一人哉?」吴人无以难。

「全子好声名,似汝南 樊子昭。」 3顾劭尝与庞士元宿语,问曰:「闻子名知人,吾与足下孰愈?」曰:「陶冶世俗,与 时浮沉,吾不如子;论王霸之余策,览倚仗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

」劭亦安其言。 4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

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 得其狗。」诞在魏与夏侯玄齐名;瑾在吴,吴朝服其弘量。

5司马文王问武陔:「陈玄伯何如其父司空?」陔曰:「通雅博畅,能以天下声教为己 任者,不如也;明练简至,立功立事,过之。」 6正始中,人士比论,以五荀方五陈:荀淑方陈□(宀是),荀靖方陈谌,荀爽方陈 纪,荀□(或彡)方陈群,荀觊方陈泰。

又以八裴方八王:裴徽方王祥,裴楷方王夷甫,裴 康方王绥,裴绰方王澄,裴瓒方王敦,裴遐方王导,裴□(危页)方陈王戎,裴邈方王玄。 7冀州刺史杨准二子乔与髦,俱总角为成器。

准与裴□(危页)、乐广友善,遣见之。 □(危页)性弘方,爱乔之有高韵,谓准曰:「乔当及卿,髦小减也。

」广性清淳,爱髦之 有神检,谓准曰:「乔自及卿,然髦尤精出。」淮笑曰:「我二儿之优劣,乃裴、乐之优 劣。

」论者评之,以为乔虽高韵,而检不匝;乐言为得。然并为后出之俊。

8刘令言始入洛,见诸名士而叹曰:「王夷甫太解明,乐彦辅我所敬,张茂先我所不 解,周弘武巧于用短,杜方叔拙于用长。」 9王夷甫云:「闾丘冲优于满奋、郝隆。

此三人并是高才,冲最先达。」 10王夷甫以王东海比乐令,故王中郎作碑云:「当时标榜,为乐广之俪。

」 11庾中郎与王平子雁行。 12王大将军在西朝时,见周侯,辄扇障面不得住。

后度江左,不能复尔,王叹曰: 「不知我进,伯仁退?」 13会稽虞□(马斐),元皇时与桓宣武同侠,其人有才理胜望。王丞相尝谓□(马 斐)曰:「孔愉有公才而无公望,丁潭有公望而无公才,兼之者其在卿乎?」□(马斐)未 达而丧。

14明帝问周伯仁:「卿自谓何如郗鉴?」周曰:「鉴方臣,如有功夫。」复问郗,郗 曰:「周觊比臣,有国士门风。

」 15王大将军下,庾公问:「闻卿有四友,何者是?」答曰:「君家中郎、我家太尉、阿平、胡毋彦国。阿平故当最劣。

」庾曰:「似未肯劣。」庾又问:「何者居其右?」王 曰:「自有人。

」又问:「何者是?」王曰:「噫!其自有公论。」左右蹑公,公乃止。

16人问王丞相:「周侯何如和峤?」答曰:「长舆嵯蘖(峨?)。」 17明帝问谢鲲:「君自谓何如庾亮?」答曰:「端委庙堂,使百僚准则,臣不如亮; 一丘一壑,自谓过之。

」 18王丞相二弟不过江,曰颍、曰敞。时论以颍比邓伯道,敞比温忠武,议郎、祭酒者 也。

19明帝问周侯:「论者以卿比郗鉴,云何?」周曰:「陛下不须牵□(岂页)比。」 20王丞相云:「顷下论以我比安期、千里。

亦推此二人;唯共推太尉,此君特秀。」 21宋□(礻韦)曾为王大将军妾,后属谢镇西。

镇西问□(礻韦):「我何如王?」 答曰:「王比使君,田舍、贵人耳。」镇西妖冶故也。

22明帝问周伯仁:「卿自谓何如庾元规?」对曰:「萧条方外,亮不如臣;从容廊 庙,臣不如亮。」 23王丞相辟王蓝田为掾,庾公问丞相:「蓝田何似?」王曰:「真独简贵,不减父 祖,然旷澹处,故当不如尔。

」 24卞望之云:「郗公体中有三反,方于事上,好下佞己,一反;治身清贞,大修计 校,二反;自好读书,憎人学问,三反。」 25世论温太真是过江第二流之高者。

时名辈共说人物,第一将尽之间,温常失色。 26王丞相云:「见谢仁祖,恒令人得上。

」与何次道语,唯举手指地曰:「正自尔 馨。」 不好意思,没有译文。

6. 要100句经典励志文言文语录高级一点的,,带上翻译,,必采纳

1、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传》 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2、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译:想看到更远更广阔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层楼。

想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你就要比原来更努力。 4、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译: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的平淡、纯净,这样的友谊才会持久;往小人之间的交像甜酒一样的又浓又稠,但不会长久。 5、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中庸》 译:勤奋好学就接近智,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接近仁,懂得了是非善恶就是勇的一种表现。 6、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明代谚语 译: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7、千经万典,孝悌为先。

——《增广贤文》 译: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8、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

——《增广贤文》 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9、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译:努力学习却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厌倦。

11、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后汉书》 译:人们都认为只有获取别人的东西才是收获,却不知道给予别人也是一种收获。

12、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汉]司马迁 译: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

13、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译: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举动,小乌鸦有衔食喂母鸦的情义,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顺父母。

14、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译:尽管你是一个强者,可是一定还有比你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骄傲自满,自己夸耀自己。

1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16、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7、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18、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陈廷焯 译: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19、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

——《省世格言》 译:飞得慢的鸟儿提早起飞就会比别的鸟儿早飞入树林,不够聪明的人只要勤奋努力,就可以比别人早成材。 20、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增广贤文》 译:勤奋是登上知识高峰的一条捷径,不怕吃苦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21、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增广贤文》 译:学习要不断进取,不断努力,就像逆水行驶的小船,不努力向前,就只能向后退。 2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译: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类的知识是无限的。 2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译:尊敬、爱戴别人的长辈,要像尊敬、爱戴自己长辈一样;爱护别人的儿女,也要像爱护自己的儿女一样。 24、见侮而不斗,辱也。

——《公孙龙子》 译:当正义遭到侮辱、欺凌却不挺身而出,是一种耻辱的表现。 25、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韩非子》 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26、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诗序》 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27、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28、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29、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3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



用文言文表达他的思想并不容易
答:保证阅读题 阅读题评析之类的,我个人认为首先是看他用了什么手法或写作手法,然后说明它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一般的是字面意思)最后再讲解它的深层意义,如寄托了主人公思想感情表达了什么等等.其实,就是两个字,好听了说全面,难听了说啰嗦(罗嗦归罗嗦重点一定要有)文言文就是先翻译成现代文,...

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两则表达作者思想感情?
答:两则文言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伯牙鼓琴》讲述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赞美了伯牙与锺子期之间的深情厚谊,表现了知音难觅的主题,同时还向我们展现了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伯牙鼓琴》是伯牙在探亲途中发生的故事。这个故事最早是从民间口头流传下来的,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在古籍中,《吕氏春秋》一...

古时向上司汇报工作和思想怎么用文言文表述
答:例:启禀圣上,微臣有一事上奏,……宰相大人,小人经数日所学已有所成,今禀明之……

只在于观念,角度,思想不同罢了用文言文怎么说
答:现代文与文言文对译:“只”用文言文可译为“仅”。“在于”文言文词语能够用“以”。“观念”用文言文词语可以是“识”。“角度”用文言文词语可以是“点”。“思想”用文言文可译为“思”。“不同罢了”文言文词语能够用“异耳”。“只在于观念,角度,思想,不同罢了”用文言文可以这样说:...

表达心境的文言文
答:3. 求几篇文言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鱼我所欲也 【在生活中往往面临著很多的选择,就看你怎样取舍】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以“肉食者鄙” 即当官的见识浅薄 不能考虑周全为理论基础】诌忌讽齐王纳柬 【个人之间的比美,是生活小事,向国王进谏指出错误是国家大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身负重大责任的...

求一些文言文的中心思想!!!
答:不识自家 “不识自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不要教条,要灵活多变,善于变通,而讽刺了那些只讲教条而不求实际的人。张佐治遇蛙 1好人有好报 蛇衔草 1 要善于观察 2 要善于借鉴 陈遗至孝 1要孝敬长辈 陈谏议教子 1舍己为人 21. 不识自家 从前有个愚蠢的人,经常在外面悬挂鞋子作为标志.一天他...

有几个人明白的文言文
答:文末以孔子言行作证,申明求师重道是自古已然的做法,时人实不应背弃古道。 4. 帮我翻译一下这段自创古文,不知道有没有人懂 现在的小P孩文言文没读几篇就敢用文言文写求爱信,连谦称、自称、尊称是什么都没弄懂就用百度翻译生硬的把白话文翻译成古文,简直狗屁不通。 求爱信居然敢大喇喇的自称“吾”,干脆把...

儒家教育思想文言文
答:儒家教育思想文言文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鹤岗爆火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爱创文化 2022-10-18 · TA获得超过188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1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7.9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1. 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前551-前479),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

说理性的文言文推荐
答:在孟母“择邻处”、“断机杼”的教育下,孟子拜子思为师,潜心攻读孔子的儒家学说,终成儒学思想的一代尊师,被后人称为“亚圣”。 《孟子》一书对于儒家的重要意义,在于它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孟子》的思想主体是伦理政治学说,其理论基础是性善论。孟子认为,人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

思想深度 用文言文怎么说?
答:阃奥 原指房间的深度,后来引申为思想的深度。比如如果想说“没有意识到你的思想深度”可以说“不识阃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