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里的异动用法

作者&投稿:咎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文言文中的使动用法

名词的使动用法

(1) 什么是“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用作谓语的动词(简称“使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也就是说,用动宾结构的形式来表达兼语结构的内容。这儿所讲的“用作谓语的动词”,既包括常规的动词,也包括活用为动词的名词、形容词。例如: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威王欲将孙膑。”句中的“将”本是名词,意为“将军”,在这句话中,“将”活用为动词谓语,并且是使动用法,其含义是“使……当将军”。“欲将孙膑”这个动宾结构,表达的是“欲使孙膑将”这个兼语结构的内容,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想使孙膑当将军。这就是“使动用法”的ة实质。ت

(2) 一般名词的使动用法

在古汉语中,名词、动词和形容词都有使动用法。名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成为活用为使动词的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使宾语成为什么”的意思。ة例如:ت

《史记•项羽本纪》:“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إ

《史记•晋世家》:“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 《韩非子•难一》:“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

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今者无故诱致虏使,以诏谕江南为名,是欲臣妾我也,……”

在上述诸例中,“王我”是“使我为王”,“肉骨”是“使骨生肉”(即“使枯骨上长出肉来”),“国异姓”是“使异姓立国”,“相之”是“使之为相”,“臣妾我”是“使我为臣妾”的意思。

(3) 专有名词的使动用法

专有名词也可用作使动,例如:

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今者无故诱致虏使,以诏谕江南为名,是欲臣妾我也,是欲刘豫我也!”

“刘豫”是人名,此人是南宋时期的济南知府。金兵攻打济南,刘豫屈膝降金,被金立为傀儡皇帝。他在位八年(1130—1137),为虎作伥,屡次配合金兵攻打南宋,都遭失败。后来被金所废,并被金将完颜兀术所俘。“刘豫我”是“使我(指南宋朝廷)成为刘豫那样的傀儡皇帝”的意思。

又如:

《左传•定公十年》:“公若曰:‘尔欲吴王我乎?’”

春秋时期,吴王僚被专诸(人名)用剑刺杀。《左传》中的这句话,是鲁国贵族公若藐向蓄意谋害他而用剑尖朝着他的养马人说的,意思是:“你想使我成为吴王吗?”言外之意即“你想像专诸刺杀吴王僚那样刺杀我吗?”专有名词“吴王”用作使动。

一般来说,专有名词用作使动,都有特殊所指,表示一种“比方”、“喻称”之义。

(4) 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

方位名词有时也用作使动,表示使宾语按照这个名词所表示的方位行动。例如:

《战国策•楚策四》:“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

《史记•苏秦列传》:“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 例中的“下鸟”,是“使鸟落下”的意思;“东苏子”,是“使苏子(苏秦)到东边(齐国)去”的ة意思。ت

(5) 名词使动用法中的宾语省略

用作使动的名词后面的宾语,偶尔也可省略,但根据上下文意可以补足。例如:

刘向《新序•节大》:“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 例中的“臣”后省“之”,“友”后也省“之”。“不得而臣”即“不得使之为臣”、“不得而友”即“不得使之为友”之意。

2. 愚公移山短文的词语 异动用法

一词多义: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2. 至:1、极点(寡助之至)

2、到(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3、周到(礼愈至)

3. 鄙:1、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2、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4.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5.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6. 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7.

称:1、相当、配合(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8.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9.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0.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1.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2.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3.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3、将要。(今当远离) 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

6、抵挡。(“锐不可当”)

14.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 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意动用法:

例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宾客:本为名词,这里活用为意动词。“宾客其父”是动宾结构,意为“以宾客之礼待其父”。

例2: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利:是名词活用作意动词。“利其然”即“认为······有利可图”。

例3:侣鱼虾而友麋鹿。——《前赤壁赋》

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 以…为友

例4: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礼记·礼运》

亲:以…为亲 子:以…为子 (两者都指前者)

例5: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

鄙:疆界,边界 此为把…作为疆界

例6: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战国策·秦策一》

3. 怎么判断古文里的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

如何区分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一、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是指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是由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发出,而是在主语的影响下使宾语发出的,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干什么(怎么样)”的意思。

使动用法主要有四种:名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数词的使动用法。 (一)名词的使动用法: 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

例如: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使……定居) ②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

(让……做丞相)(二)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发生在不能带宾语的动词上。 例如: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使……灭亡) ②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使……发怒) “亡”“忿恚”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尉”,需用使动用法解释。 某些可带宾语的动词也有使动用法。

例如: 谨食之,时而献焉。 (“食”,吃,这里是捕蛇者“使蛇吃”即让蛇吃东西,可译为喂养。

“食”用作使动意义后读sì。)(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同动词的使动用法略有区别,它的特点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如: ①今媪尊长安君之位。(使……尊贵) 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使……势力削弱) (四)数词的使动用法 数词活用为动词后也有使动用法。例如: 籍令秦始皇长世,……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假若秦始皇长寿的话,……那么即使是使秦始皇与三皇并列成为四皇,与五帝并列成为六帝,也不能比拟秦始皇的隆盛) 数词的使动用法,在于使事物发生数量的(如例句的“四”可解释为“使……成为四个”,“六”可解释为“使……成为六个”)或以数量为比喻的变化。 二、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也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

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或者“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总之,动作是主语意念上发出的。意动用法有两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

(一)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由形容词活用而来的动词,表示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 ①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认为其言奇,认为其貌壮,可译为:认为其言出众不凡,其貌壮美) ②孔子登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认为……小,可译为:孔子登上东山就觉得鲁国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小了)(二)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如: ①今我在也,而人皆藉(欺侮)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

(把……当作鱼肉任意宰割) ②孟尝君客我。(把……当作客人) 区分“使动”“意动”实践操练 下列各句中均有活用的词,或“意动”,或“使动”,请你分别指出。

1。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陈涉世家》) 2。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与妻书》) 3。 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 4。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 5。

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勾践灭吴》) 6。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 7。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冯谖客孟尝君》) 8。

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荀子·天论》) 9。

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孟子·告子上》) 10。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与朱元思书》) 11。

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12。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秋水》) 13。

成以其小,劣之。(《促织》) 14。

驼业种树。(《种树郭橐驼传》) 15。

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 16。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17。

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18。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

(《愚公移山》) 19。 义不杀少而杀众。

(《墨子》) 20。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 【参考答案】 1。 忿恚:使……愤怒,使动用法。

(句意:吴广故意屡次说将想逃亡,使尉吏愤怒。 ) 2。

乐:以……为乐,意动用法。(句意:一定也会乐于牺牲我和你自身的福利。)

3。 小:认为……变小,意动用法。

(句意:登上泰山而认为天下都变小了。) 4。

阙:使……减少,使动用法。(句意: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5。

洁:使……干净;美:使……美丽;饱:使……吃饱,使动用法。(句意:使他们住干净之所,穿美丽之衣,吃饱腹之食。)

6。 走:使……逃跑,使动用法。

(句意:曹操军队的战船正首尾连接在一起,我们可用火攻他们而使他们逃跑。) 7。

贱:以……为贱,意动用法。 (句意:孟尝君身边的人认为孟尝君看不起冯谖,就给冯谖吃一些粗糙的食物。)

8。 病:使……生病,使动用法。

(句意:供养充足,又按时活动,那么天也不能使人生病。) 9。

贵:使……成为贵;贱:使……成为贱,使动用法。(句意:赵孟加官晋爵使之尊贵的人,赵孟也能夺去他的官爵使他变得地位低贱。

) 10。 息:使……停止,使动用法。

(句意: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



文言文里的异动用法
答:意动用法有两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 (一)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由形容词活用而来的动词,表示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 ①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认为其言奇,认为其貌壮,可译为:认为其言出众不凡,其貌壮美) ②孔子登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

文言文的使动用法和异动用法
答: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以之为何”的意思,即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作怎样。一般可译为“认为...”“以...为...”等。 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1.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

桃花源记的文言句式,桃花源记的文言句式有哪些
答:定语前置:武陵人捕鱼为业,正确语序是,以捕鱼为业的武陵人。异动用法:渔人甚异之,正确语序是,以之为异。宾语前置:问所从来,正确语序是,从所来,即从哪里来。状语后置: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正确语序是,此人(将其)所闻一一为具言。省略句:既出,得其船,省略了主语。桃花源记 魏晋:陶...

跪求!!!文言文词类活用
答:亲,子:异动用法,以……为亲,以……为子;于:古今异义,通“举”,推举。

初,晖① 同县张堪素有名称 ② ,尝于太学 ③ 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
答:遵循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词不离句”,一定要结合上下文来确定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如果孤立片面地理解某个词语,往往会出现错误。所以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时候,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之外,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比如“怪”这个字,就为形容词的异动用法,意思为“以---为怪”。小题1:本题考查学...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期末文言文复习提纲
答: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期末文言文复习提纲 关于课文中的通假字,异动用法,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字,还有理解背诵等等,最好还有课后10首诗!(先给20,好滴会加分)... 关于课文中的通假字,异动用法,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字,还有理解背诵等等,最好还有课后10首诗!(先给20,好滴会加分) 展开 4个回答 #热议# ...

文言文大雪深数尺
答:例句中“腰”为名词活用为动词,A、B、C项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C中的“美”为形容词的异动用法。 小题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翻译时注意“以、若”等字,同时注意到语句通顺即可。 小题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宋濂的...

帮忙用文言文写一段话。
答:纵天象异动,难易其本,况彼唯乌云蔽月,待吾振臂挥之,则繁星复见,皓月当空而,尔等能奈我何?

...将所有初中语文文言文的重点句子,包括古诗文中的重点句子列出?_百度...
答:文言文实词用法 1、人不知而不愠(怨恨)《论语十则》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迷惑)(疑惑)(同上)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导)(同上) 4、择其善者而从之(长处;优点)(同上) 5、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渐渐地)《扁鹊见蔡桓公》 6、醒侯故使人问之(特意)(同上) 7、使人索扁鹊(寻找)(...

有关文言文《陈涉世家》
答:又强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