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这里的“于”啥用法

作者&投稿:苏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是介词,跟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
在这里,表示引进动作的对象、方面等,可视情况译为”“在……方面”、“对于”

整理一下《屈原列传》...
答:推荐于2016-10-15 · TA获得超过469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65 采纳率:81% 帮助的人:77.5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屈原列传》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司马迁《屈原列传》诗词鉴赏
答:明于治乱:通晓国家治乱的道理 娴于辞令:擅长讲话。娴,熟悉。辞令,指外交方面应酬交际的语言。 上官大夫:楚大夫。上官,复姓。 宪令:国家的重要法令。 属(zhǔ主):写作。 《离*》:屈原的代表作,自叙生平的长篇抒情诗。关于诗题,后人有二说。一释“离”为“罹”的通假字,离*就是遭受忧患。二是释“离”为...

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翻译
答:翻译就是怀王因为不知道忠臣的职分,所以在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欺骗,疏远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屈原列传》原文如下: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

“博闻强记,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说的是谁?
答:出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说的是屈原。参考资料:http://course.shufe.edu.cn/course/yuwen/gdsw20/resource/zpdy_link/sg19.htm ...

《史记.屈原列传》的文言文阅读题。
答:3、内惑于郑袖( ) 4、短屈原于顷襄王( ) 5、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 七、 判断文言句式: 1、“离骚”者,犹离忧也(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 3、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 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 5、求人可使报秦者( ) 6、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 7、是以见放( ) 八、 一词...

求高中文言文解释
答:意思是作战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振作了士气,第二次击鼓勇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勇气就衰竭了。2一弹再三叹(再三:屡次,多次)铿然“一弹”,琴歌顿歇,只听到声声叹息 治 1故治国无法则乱(管理,治理)所以治理国家没有法则就会乱 2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安定,有秩序,与"乱"相对)...

屈原至于江滨行吟泽畔全文翻译
答:志,同“记”明于治乱:通晓国家治乱的道理娴于辞令:擅长讲话。娴,熟悉。辞令,指外交方面应酬交际的语言。上官大夫:楚大夫。上官,复姓。宪令:国家的重要法令。属(zhǔ):写作。《离骚》:屈原的代表作,自叙生平的长篇抒情诗。关于诗题,后人有二说。一释“离”为“罹”的通假字,离骚就是...

屈原列传第三段翻译是什么?
答:(他)远古提到帝喾,近古提到齐桓公,中古提到商汤、周武王,利用古代帝王这些事用来讽刺当世社会。阐明道德的广大崇高,治乱的条理,没有不全表现出来的。他的文章简约,语言含蓄,他的志趣高洁,行为正直。就其文字来看,不过是寻常事情,但是它的旨趣是极大的,列举的虽是肯前事物,但是表达意思很...

屈原的简介?
答:诗人屈原简介 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翻译
答:所以,司马迁才把他们同列于一篇。对于屈原,作者先写他的才能之高。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但也因此深受上官大夫的嫉妒。上官大夫进谗言使怀王疏远屈原。屈原被贬之后,作者极力表现他忠君爱国的一腔热血和满怀赤诚,“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