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地不同名,古时的代郡、雁门、云中及渔阳都在今天的什么位置?

作者&投稿:仪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叫历史?~

十万个冷知识

分析如下:

1、代郡,在今河北省蔚县。代地原本是代戎活动的区域,为代国。公元前475年,赵襄子使人请代王。使厨人操铜枓以食代王及从者,行斟,阴令宰人各以枓击杀代王及从官,遂兴兵平代地。故代国灭,代郡始。

2、雁门,位于山西代县。“天下九塞,雁门为首。”雄关依山傍险,高踞勾注山上。东西两翼,山峦起伏。山脊长城,其势蜿蜒,东走平型关、紫荆关、倒马关,直抵幽燕,连接瀚海;西去轩岗口、宁武关、偏头关、至黄河边。

3、云中,位于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辖境约是今日的今内蒙古土默特右旗以东,大青山以南,卓资县以西,黄河南岸及长城以北。曾连续存在两个时期。首次为战国时期赵国、秦代、汉代。第二次为唐代,云中郡取代云州短暂的存在。

4、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区十里堡镇统军庄村东,燕昭王二十九年,置渔阳郡,秦统一后,复置渔阳县,郡县同治,治所与燕相同。历两汉、三国、西晋、南北朝至北魏,北齐废渔阳县入密云。隋大业末年,改无终县为渔阳县,隋玄州渔阳郡、唐蓟州渔阳郡均治此。

扩展资料:

渔阳被后世诗人常用为意象,意为征戍之地。有诗句“昨夜梦渔阳”。“渔阳”二字,意味深长。

《春闺思》唐 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译文:

城墙边依依细柳,小路旁青青嫩桑。
提着篮忘了采叶,昨夜又梦到渔阳。

“渔阳”是唐时征戍之地,当是这位闺中少妇所怀之人所在的地方。原来她是思念起从军的丈夫,伤心怨望。诗写到此已入正题,但它并未直说眼前少妇想夫之意,而是推到昨夜,说“昨夜梦渔阳”。写来不仅更婉曲,且能见昼夜怀思、无时或已之意,比单写眼前之思,情意更加深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代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雁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渔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云中



代郡:今河北省蔚县西南,雁门:位于山西代县,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

1、代郡

代郡,始置于公元前475年,赵襄子使人请代王。使厨人操铜枓以食代王及从者,行斟,阴令宰人各以枓击杀代王及从官,遂兴兵平代地。故代国灭,代郡始。战国时期属赵,赵武灵王置代郡。郡治在今河北省蔚县代王城。

2、雁门

雁门位于山西代县。“天下九塞,雁门为首。”雄关依山傍险,高踞勾注山上。东西两翼,山峦起伏。山脊长城,其势蜿蜒,东走平型关、紫荆关、倒马关,直抵幽燕,连接瀚海;西去轩岗口、宁武关、偏头关、至黄河边。

3、云中郡

云中郡,中国古代行政区,曾连续存在两个时期。首次为战国时期赵国、秦代、汉代。第二次为唐代,云中郡取代云州短暂的存在。

战国时期,属赵国的一部份,由赵武灵王置。秦代治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辖境约是今日的今内蒙古土默特右旗以东,大青山以南,卓资县以西,黄河南岸及长城以北。西汉时期,将云中郡划分为云中郡和定襄郡。东汉时期,又重新设置了云中郡。

唐代天宝元年(742年)将云州改为云中郡(今山西大同市与朔州怀仁一带),辖境同云州。乾元元年(758年)云中郡再改为云州。

4、渔阳

渔阳,古代地名。燕昭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83年),置渔阳郡,治所即今北京市密云区十里堡镇统军庄村东。秦统一后,复置渔阳县,郡县同治,治所与燕相同。历两汉、三国、西晋、南北朝至北魏,渔阳郡始徙治雍奴(即今天津市武清区泗村店镇旧县村)。

北齐废渔阳县入密云。隋大业末年,改无终县 (今天津蓟州区)为渔阳县,隋玄州渔阳郡、唐蓟州渔阳郡均治此。唐以后渔阳为蓟州治所。所以,渔阳应对应现在的三个地点,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前治所为今北京市密云区十里堡镇统军庄村。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移至雍奴县治所,即今天津市武清区泗村店镇旧县村;隋大业末年,改无终县为渔阳县,治所为今天津市蓟州区。

扩展资料:

云中郡的古城遗留

云中城初建于战国时期,经历了秦、汉、北魏等王朝的延续使用,城垣也经过多次修缮和改造,初建时的城垣及敕勒川城市布局情况也难于弄清。

现今地表城墙已基本塌毁,南城墙尚保存较好,残高约5米。现存城墙每面长约2000米,周长约8000米,约合16华里,较汉代郡治的规模大,估计应是战国时期初建的规模,只是历代曾经补筑和改造过。

城内西南隅建有一座子城,就是加筑了东、北两面墙,西、南商墙仍利用外城墙。子城长宽各约130米,与规模庞大的外城墙不相配,估计应是汉代加筑的,但因未正式发掘过,还不能做出结论。

城内原有许多建筑遗迹和砖瓦碎片,由于垦殖的发展,利用洪水溉灌等原因,城内地表淤积覆盖较厚,早年考古工作者曾在城内采集到各个时代的瓦当,城内出土过北魏鎏金铜佛像;

石刻佛像等遗物。城内分布的墓葬数量很多,自战国至北魏时期的都有,其中有些筑有高大封土的墓葬,1956年曾在城外西南方的什尔登村清理了两座,为西汉阏氏壁画墓,对于研究古城的历史和汉代的社会生活,都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代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雁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云中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渔阳





1、代郡

郡治代县(今河北省蔚县代王城)。

始置公元前475,代地原本是代戎活动的区域,为代国,赵襄子使人请代王。使厨人操铜枓以食代王及从者,行斟,阴令宰人各以枓击杀代王及从官,遂兴兵平代地。故代国灭,代郡始。战国时期属赵,赵武灵王置代郡。

秦朝时辖山西阳高至河北蔚县一带,郡治代县(今河北省蔚县代王城)。

西汉时(今河北省蔚县代王城),不久为代郡,郡治桑乾县,辖代、桑乾、道人、当城、高柳、马城、班氏,延陵,且如、平邑、阳原、东安阳、参合、平舒、灵丘、广昌、卤城等县。

东汉时(在今山西阳高县西北)。辖代、当城、平舒、桑干、北平邑、东安阳、马城、班氏、道人、灵丘、狋示等县。

三国时辖代、平舒、当城、桑乾、马城等县。

西晋时(今河北省蔚县代王城)。北魏改其为东代郡。代郡西汉辖境相当今河北怀安、蔚县、尚义,山西阳高、浑源的洋河流域,以及内蒙古兴和县境。代郡的设置,为大同盆地及其周围的进一步开发打下了基础。

北魏辖平城、太平、武周、永固等四县,北齐时废。 

2、雁门

雁门关,又名雁门塞、西隆关,位于山西省代县。另一边是山阴县广武城南的咽喉要道。

雁门关东临隆岭、雁门山,西靠隆山,两山对峙,形如闹门,每年大雁往飞其间,故称雁门。春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在此置有雁门郡,唐朝置关,名曰西烃关,也名雁门关。;旧址在雁门关西侧的雁门山上。

明朝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吉安侯陆亭将关城移在此处,重新筑关。雁门关之关城,周长二里,墙高一丈八尺,石条座底:上砌城砖,门三座。东门之上筑有楼台,名曰雁楼,门额嵌镶一方石匾,书曰“天险”。

西门之上筑有杨六郎庙,门额嵌镶一方石匾,书曰“地利”。北门未建楼顶,门额嵌镶一方石匾,书曰“雁门关”三个大字,左右嵌镶砖刻对联一副:“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寨尊崇第一关。”关城之北筑有营房、

东侧建置靖边寺,内有一对石狮、一竖石旗杆和一面石碑,碑文记述赵国名将 [1]  率兵屡胜匈奴的丰功伟绩。东南:方向设有练兵校场。

3、云中

秦置云中郡,统阴山以南,今自山西之怀仁、左云、右玉以北、绥远绥远首各县、蒙古鄂尔多斯左乙、喀尔喀右翼、四子部落各旗,皆其地,汉分秦云中郡之东北部置定襄郡,西南部仍为云中郡,治云中县,即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亦即赵故城也,三国魏废。

北周时,改太平县为云中县,治所在在今山西省大同市。隋朝时,当为避隋文帝父亲杨忠讳,改云内县,移置今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县西南。此地属马邑郡云内县之恒安镇。

唐朝武德六年(623年),置北恒州,武德七年废。贞观十四年(640年),在此地复置定襄县。永淳元年(682年)废。

开元十八年(730年),复置云州、云中县,云中县隶云州,后隶云中郡,唐置云州,后改曰云中郡,旋复为云州,宋曰云中府,辽改为大同府,即今山西大同县治,《清一统志》古云中,在阴山之南、黄河自西来折南流之处,即今归化城以西托克托城地,汉时云中郡治云中县,定襄郡治成乐县,两地东西相距止八十里,初不相混也,

后汉始以成乐定襄等县属云中,及后魏初都盛乐,号云中,于是定襄有云中之名,至隋以云中置定襄郡大利县,而云中有定襄之名,然相去不远,犹近故地,

自唐以马邑郡云内之恒安镇置云州云中郡及云中县,又于忻州置定襄郡定襄县,于是云中定襄之名,移于古雁门太原二郡,去故地始远,今谓大同为云中,又太原府有定襄县,皆唐以后所名云中郡也。

4、渔阳

渔阳对应现在的三个地点,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前治所为今北京市密云区十里堡镇统军庄村;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移至雍奴县治所,即今天津市武清区泗村店镇旧县村;隋大业末年,改无终县为渔阳县,治所为今天津市蓟州区。

渔阳,古代地名。燕昭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83年),置渔阳郡,治所即今北京市密云区十里堡镇统军庄村东。秦统一后,复置渔阳县,郡县同治,治所与燕相同。历两汉、三国、西晋、南北朝至北魏,渔阳郡始徙治雍奴(即今天津市武清区泗村店镇旧县村)。

北齐废渔阳县入密云。隋大业末年,改无终县 (今天津蓟州区)为渔阳县,隋玄州渔阳郡、唐蓟州渔阳郡均治此。唐以后渔阳为蓟州治所。

扩展资料:

云中、雁门和代郡的由来:

云中城,是今内蒙古地区出现的第一座封建城市。战国时期,华夏诸侯国间战乱纷坛,兼并斗争异常激烈。赵国是中原地区的大国,都城设在邯郸(今河北邯郸市)

公元前353年(赵成侯二十二年),魏国出兵攻占了邯郸,三年后才归还赵国,赵肃侯即位后,力图报仇,经过多年的准备,于公元前333年出兵攻魏,出师不利,大败而回,只得在赵国南面边境兴筑了一条赵南长城进行防御。

当时,秦国势力倔起,魏国又虎视眈眈,赵国要保住自己不被兼并,只能走富国强兵之路。

公元前325年,赵武灵王即位后,励图精治,必须在军事上改进装备和战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赵武灵王提出采取“胡服骑射”的战术,主要是改变传统的车战和步战,采取北方游牧民族的骑战,用骑兵冲锋突击,速度很快,而且进退都很灵活。

骑战再结合使用战车和步兵,便可以在攻防两方面都处于优势地位。同时,这又是中国服饰制度上的一大变革,传统的服装是宽衣博带,不能适应骑马作战。

骑战时骑在马背上是双腿外露,脚上要用力蹬夹,还要勒紧腰带,以减轻腹部的颠簸,才能专心致力射杀。所以必须采取北方游牧民族的服式,有明确的上衣和下裤,作战时必须穿短上衣、裤和靴,才能适应骑马作战的要求。

改穿“胡服”是中国服饰史和战争史的重大变革,所以在当时就有人持反对和怀疑态度。但是,赵武灵王自己带头穿着“胡服”,并说服动员了贵族和大臣们都穿上“胡服”,组成了以骑兵为主导的庞大军队。

赵武灵王组建的这一新兵种,果然在战斗中所向披靡,第二年一举击败了中山国(今河北灵寿县),林胡王献马表示诚服。公元前300年,赵武灵王乘胜开拓北面疆域,把原住居在晋北及内蒙古中商部的林胡、楼烦等少数族,驱赶到黄河西面的鄂尔多斯高原地带。

赵国势力沿大青山、乌拉山南麓向西推进,扩展疆域到河套边沿。于是,在这片新开拓的土地上设置了云中、雁门和代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代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雁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云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渔阳



1.代郡     (1)、中国古郡名,古代国,战国属赵,赵武灵王置代郡,秦朝为三十六郡之一。治所在代县(故治在今河北省蔚县西南)。汉初为代国,不久为代郡属并州刺史部辖,治桑乾县,在今北京市荨县东北,辖桑乾、道人、当城、高柳、马城、班氏,延陵,且如、平邑、阳原、东安阳、参合、平舒、代、灵丘、广昌、卤城等县。后汉移郡治高柳,在今山西阳高县(今山西阳高)西北,晋移郡治代且,在今河北省蔚县东。北魏、北齐、北周沿之,辖区日易缩小。隋文帝时废郡,其属地划入朔州,“代郡”之名从此走入历史。   代郡西汉辖境相当今河北怀安、蔚县以西,山西阳高、浑源以东的洋河流域。 (2)、东魏天平二年(535)置,治所在平城。辖平城、太平、武周、永固等四县,北齐废。
2.雁门:位于山西代县。“天下九塞,雁门为首。”雄关依山傍险,高踞勾注山上。东西两翼,山峦起伏。山脊长城,其势蜿蜒,东走平型关、紫荆关、倒马关,直抵幽燕,连接瀚海;西去轩岗口、宁武关、偏头关、至黄河边。
3.云中:古郡名。原为战国赵地﹐秦时置郡﹐治所在云中县(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汉代辖境较小。有时泛指边关。
4.渔阳:秦渔阳县在今北京密云西南,秦、汉、魏、晋、渔阳郡治此。隋末改无终县为渔阳,即今天津蓟县。隋玄州渔阳郡、唐蓟州渔阳郡均治此。唐以后渔阳为蓟州治所。明省入蓟州 。现蓟县西北有一山,名曰渔山,县城在山南,故名渔阳。   秦置,治渔阳县,故城在今北京密云县西南,《史记·燕世家》燕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秦二世发闾左戍渔阳即此,汉置渔阳县为郡治,城在渔水之阳,故名,三国魏郡县俱废,晋复置,后魏移郡治雍奴,以县属焉,北齐废。   隋置,今天津蓟县、北京平谷等地,唐为蓟州,改曰渔阳郡,寻复为蓟州,即今京兆蓟县治,《蓟州图经》州城西北有渔山,郡在山南,故曰渔阳。

古时的燕国是现在的哪里
答:古时的燕国包括冀北、北京地区和辽宁西部的大凌河流域、辽东以及朝鲜半岛的乐浪(今朝鲜平安南道)、玄菟(今朝鲜咸镜道)。据《汉书·地理志下》记载:“燕地,尾、箕分野也。武王定殷,封召公于燕,其后三十六世与六国俱称王。东有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西有上谷、代郡、雁门;南得涿郡之易(保定...

西汉代国的地理位置?
答:西汉代国的地理位置:代倾王、汉文帝时有代郡、雁门、定襄、太原四郡,相当于今山西中部、东北部与河北西北部。梁孝王时分出太原郡建太原国,代孝王时恢复。武帝时分出诸多侯国。刘义改封到清河时国除为太原郡。西汉建立后采取“休养生息”的国策。休养生息政策自刘邦开始,历经几代统治者,执行了六七...

雁门关为什么被称为“中华第一关”?
答: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以北20公里处的雁门关,以其险要著称,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被誉为“中华第一关”。在战国时期,赵武灵王为了防备匈奴,命人建立了雁门、云中、代郡。此后,雁门关成为了历朝历代的军事重地。雁门关是天下九塞之一,其他八塞包括居庸关、八达岭长城、紫荆关、楚长城、黄草梁、井陉关...

雁门是赵孝成王建立的还是赵武灵王建立的?
答:雁门关与宁武关、偏头关为内长城之“外三关”,这里峰峦叠蟑、山崖陡峭,关墙雉堞密集,烽堠遥相呼应,东西两面将老营口、坷申池口、阳方口、东隆口、西烃口、北楼口、大石口、石口、马兰口、茹越口、胡峪口等十八隘口连为一体,地势十分险要,为千古兵家征战之地。战国时期,赵国大将李牧常驻雁门,...

雁门关在哪里
答:“天下九塞,雁门为首”说的是古代的雁门关,作为长城在山西省忻州市的一处重要关隘,雁门关在历史上一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战国后期,赵武灵王在雁门关一代设置云中、代郡以及雁门三郡,并派李牧奉命镇守雁门,以防备匈奴。从此,雁门关成为了少数民族南下的必经之路,历朝历代都会安排重兵把守。汉武...

雁门关在哪个省哪个市哪个县
答:赵武灵王曾进行军事改革,胡服骑射,大败林胡、楼烦的入侵,建立了云中、雁门、代郡。后来,李牧奉命常驻雁门,防备匈奴。为免除匈奴对赵国边民的袭扰,使匈奴数岁无所得,而赵军则兵强马壮,愿为一战。大破匈奴十余万骑,其后十余年,匈奴不敢寇赵,后人称李牧为奇才,并在雁门关建靖边寺,纪念其戍边...

古代燕国是现在的哪里
答:据《汉书·地理志下》记载:“燕地,尾、箕分野也。武王定殷,封召公于燕,其后三十六世与六国俱称王。东有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西有上谷、代郡、雁门;南得涿郡之易(保定)、容城、范阳,北有新城、故安、涿县、良乡、新昌及渤海之安次、皆燕分也。乐浪、玄菟,亦宜属焉”。 也就是说,...

代郡治所并不在今天的山西代县,山西代县县名的由来是什么?
答:我们现在代县县城所在的这个地方,最准确的应该说是叫雁门县,因为从历史上看无论地名怎么变迁,雁门关这个恒久的标志是不会移动的。至于你说的“代”这个称呼,也确实不是我们这片古老土地上最早的称呼,最早的代郡治所在现在河北省蔚县,就是过了平型关快到北京那,但是因为历史上无论是代国,还是代郡...

【水调歌头】雁门关(新韵)
答: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曾进行军事改革,胡服骑射,大败林胡、楼烦的入侵,建立了云中、雁门、代郡。后来,名将李牧奉命常驻雁门,防备匈奴。史载赵军“大破匈奴十余万骑。”其后十余年,匈奴不敢寇赵。后人称李牧为“奇才”,并在雁门关建“靖边寺”,纪念其戍边保民...

大同市历史名称的衍变?
答:曾发生上千次大小战事。大同境东的马铺山是汉代刘邦与匈奴奋战七昼夜的战场;金沙滩 (属于山西朔州市界)是杨家将血战的疆场。大同在历史上一直是中国北方比较有影响力的大城市之一,素有“三代京华,两朝重镇”之称。春秋为北方少数游牧民族居住地。战国赵武灵王初设平城,隶属代郡秦大同东西分属雁门郡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