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阅读了很多课外书, 写作文还是很差。怎么回事?

作者&投稿:夫恒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本人是一名高中老师,没事也喜欢写写心情日记、杂感之类的文章。下面来谈谈为什么孩子读了许多课外书,但还是不会写作文的问题。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孩子阅读了很多课外书,说明孩子已经有了阅读的兴趣,这是非常好的习惯。阅读可以提高一个人认知、审美、思维、语言、逻辑等多种能力,从而促进人的学习与思维品质的提升。

其次,阅读肯定对写作是有帮助的。但目前孩子作文很差,有两个原因:一是孩子小,没有写作的意识,从而导致孩子阅读时不会刻意去思考文章的写作手法。二是这种泛阅读虽然可以不知不觉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但需要很长时间。一般都需要近十年的潜移默化。

如果要短时间阅读来增强写作能力,则需要有意识地进行写作训练。

简单说,就是写作是训练出来的,并不是阅读出来的。只不过把阅读的文章当作写作文的模仿对象,需要孩子对阅读的文章进行思考,然后进行有意识地模仿写作。如果没有模仿写作,写作文能力也不可能很快增强的。

如果想要提高孩子的作文水平,应该怎么做呢?

01 多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虽说阅读也是积累素材的一种方式,但是一般情况下,书中的素材离我们生活有一定距离,往往并不能直接拿来用。另外,书中的素材还需要孩子有意识去收集才行。

所以,我们往往要在生活中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积累素材。并且要观察到与众不同的地方。

第一、训练观察能力实际上很简单,就是注意细节。能够发现常人不注意的细节。

比如观察人物,一般情况下,都是高矮胖瘦啊,头发长短啊,有没化妆啊,有没有戴眼镜啊,穿什么衣服鞋子啊等等。这些特征比较宽泛,很多人可能都具有,别人看起来就觉得很模糊。另外,这些特点其他人也是一眼就可以发现的,写出来就没有什么新鲜感,也比较平面。

如果观察再细致一些,如眉毛长得怎么样(浓淡、长短、宽窄、弯与直)、眼睛的宽窄与眉毛的关系。讲话时,眉毛怎么运动,眼睛怎么运动,有没有其他特别细微的小动作等等。这样写出来才会让人感觉活灵活现,犹如身临其境。景物描写也一样。如天空很晴朗,这就很模糊。不如细致描写,如天空是什么颜色,周围都是这种颜色吗?有没有云彩?云彩的颜色是怎样的?云彩中心和边缘的颜色有什么区别?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速度是快是慢?慢到什么程度?等等。

第二、仅有观察是不够的。还要把观察到的事件、人物、活动等记下来,成为自己以后写作的素材,对写作才有效果。

观察与记录是一个相互促进的关系,经常观察能促进写作。反之经常写作也会促进观察的兴趣与观察的深度。

平常可以让孩子以写日记的形式记录生活中的观察。但不要硬性要求孩子每天写多少,那会让写作变得枯燥,反而容易失去写作动力。就是随心所欲,能写多少是多少。

再就是为了让孩子建立起写作的兴趣,父母可以和孩子一想写作记录生活。然后再与孩子交流,并指出孩子的优点给予表扬。

02 阅读只是丰富和深化了思想,并不能提升写作技能。技能都是有意训练出来的

本人也给小孩买了很多的书。很小的时候是买儿童故事书。大一点了,想着培养她的学习兴趣,给她买了自然科学读物,还有数学原理入门以及哲学之类的书。结果,孩子只看故事书,其他都不爱看。然后,我努力要求她把《苏菲的世界》这本哲学入门读了一遍。

可见,小孩子读书,仅仅是关注故事情节。只是觉得那些故事很有趣,很精彩。而不会去关注语言、逻辑之类的。当然,读故事对审美能力培养是有帮助的。对于写作,没有明显的提升作用。

小孩平时写的作文本人也常看,都写得稀松平常,并且写得枯燥乏味。为什么呢?

主要原因是小孩没有写作意识,她甚至都不想写,怎么能把作文写好呢?

另一个原因就是学校要求的写作离生活太远。小孩写的作文内容大多是拼凑的,其中就有从故事书中搬来的情节,但生搬硬套。

反而,孩子自己写的一些心情感悟、微型小说,写得还蛮好。说明孩子需要写自己想写的东西才写得好,才写得有那个味道。

当然,写作能力是可以通过阅读以后模仿训练的。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还是需要阅读,并且大量阅读。但要在精读与泛读之间做一个平衡。

由于学校作文主要是狭义记叙文和议论文,其他形式的文章写得非常少,更不会写小说。所以,对于故事类的书,可以泛读。而对于写得很精彩的简短的散文、议论文、说明文、日记、书信等则要精读。所谓精读,就是读的过程中要有自己的思考与分析过程。不同特点的人精读的深浅层次肯定是不一样的。

有人说,小孩不会分析怎么办?

建议家长写一个阅读的问题提纲,要求小孩阅读时就思考这些问题。这样让孩子建立起精读的能力。如:这篇文章中,你感觉最精彩的一句话是什么?为什么你认为很精彩?这个精彩的句子你记住了吗?整篇文章是表达什么意思?文章从开头到结尾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文章中用到了哪些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是不是必要的?你有没有相似的经历或才感悟?如果是你来描写这一段话或者表达这种心情,你会怎么写?等等。

最后,一篇文章读完了一定要写个感想。不管字数的多寡,但要求真情实感。

第二、养成读书写评论的习惯。

我经常读书是一边读一边写评论的,感觉效果很好。就是读书的时候,读到哪一句或者哪一段,感觉很精彩或者有疑问,就马上在书边上写下来。有时一两句话,有时感悟多,也写两三百字。

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是随着作者一起联想的,肯定有共同的思想,也有差异的思想,在阅读中很容易激发出来。有时是读到某一句就突然灵光乍现,闪出某个想法。等读过这一句,时间一久,那种想法就消失了,往往再也想不起来。所以,阅读评论是有时效性的。在阅读时,就要拿一支笔在手,一旦有想法就随时记下来。直接记在书上。

然后一本书读完了,再回头把这些即时评论归纳整理到笔记本上。

这样坚持一段时间,慢慢就形成了习惯。这习惯对于人的思维品质以及写作能力的提升是非常巨大的。

第三、坚持仿写练笔。

所有的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写作也不例外。

最后,再谈一点关于文章结构。小孩写得颠三倒四是因为小孩缺少逻辑思维。家长可以给孩子讲一些简单的文章结构。

对于刚学写作文的孩子一般就是简单记事。常用的结构是:开头直接点明主题,即这篇文章是写什么的。中间是事件发生过程,直接按时间顺序写(不要求什么倒叙、插叙的技巧)。最后是总结,对整件事件表达看法或表达心情或表达愿望。

家长平时要多看一些写作文的理论文章,再慢点渗透给小孩。如叶圣陶的《谈写作》之类的。



光看课外书不行,还要多练,实践多了,自然就会写了。家长和老师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要求过高,还有,看课外书尽量选择有趣的,文笔流畅的。

是因为没有阅读质量,这样的话读再多都是没有用的,根本没有达到质的变化,就没有什么作用,要活学活用才可以。

因为孩子在阅读课外书目的时候,并没有思考,导致孩子心中没有什么想法。

其实主要是因为孩子看了这么多书,但是并没有记在心里面,没有积累到一定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