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如何阅读课外书

作者&投稿:宰父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小学生阅读课外书要注意些什么,怎么做才能使阅读有质量?~

读书的积极意义不言而喻。唐朝著名诗人杜甫曾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至理名言。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如一株株刚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以使自己茁壮成长。而这“甘露”的获得,除了靠老师课堂上有限的传授外,更需要学生依靠课外阅读去采集。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说:
“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吕老的这一观点,充分说明了课外阅读在形成学生语文能力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是要靠长期的大量的积累才能形成的,正如庄子所说:“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国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50万字。其目的就在于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同时,“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而为学生打下“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要让学生有大量的积累,必须让其广泛地阅读,不能只满足于课内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阅读内容。而要让学生在课外能广泛地阅读,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成为儿童生活中的一种人生体验,成为他们的一种新的自觉的生活方式。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现象
虽然大家都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其质量却不容乐观。一般存在为以下几个情况:
1、缺乏阅读的兴趣,阅读量不够。
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并不爱看书,他们是因为老师和父母的规定而不得不读,只要不在老师和父母的视线范围,他们宁可发呆也不愿拿起书本,即使捧起书本,也不是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这种阅读兴趣的丧失,造成了阅读量少,语言的吸收和积累不够,阅读质量不高的局面。
2、方法不当,造成阅读质量不高,阅读内容不够丰富多彩。
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尚不能自如地迁移到课外阅读中来,有的该精读的不知如何精读,草草读过,不求甚解;只需粗读的却迟迟不肯放手,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有些学生家长,因没有经验,在择书时有些盲目,或是书目过于单一,专门挑选写作有关的书籍,造成阅读面狭窄,让学生误认为只有看作文书才是看课外书,或是盲目听从孩子的意见,有些家长忙于工作无时间管教子女,让孩子自己选择,结果孩子选择了一些要求过高或过低的书籍,有的买了一些漫画书,甚至还有一些低俗图书,不利于孩子的阅读发展。
为什么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大家都很重视课外阅读的情况下,还会出现这样“病态”的课外阅读呢?究其根源,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要他们静下心来看书,确非易事。同时由于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不够密切,一些家长不了解课外阅读的要求,从而也无从指导督促,因而造成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涣散。
(2)、教师“大语文教学观”的意识不强,只注重课堂教学的研究,而把课外这一块广阔的领域丢给学生自己。有的教师虽然已经进入课外阅读指导的领域,但苦于缺乏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因而在指导学生时目的性不强,方法不够灵活,有些力不从心,这是造成学生课外阅读的混乱无序的主要原因。
(3)、阅读本身不易于掌握。虽说课外阅读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但须承认: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外,是由学生回家完成的。因而,教师对课外阅读掌握起来就有些困难,这也导致了学生课外阅读质量不高。
二、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之我见
(一)、为孩子推荐优秀课外阅读内容。
好书,以它的健康思想教育人,以感人的事迹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以紧张、惊险、曲折的情节吸引人,以科学的知识丰富人。只有教育学生读好书,才能使学生从好书中受到劳动美、人物美、社会美、自然美的感染和陶冶,才能认识真、善、美,才能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美。教师要告诉学生哪些是好书,可以读,哪些是坏书,不可以读,为什么,并不断提高他们鉴别什么是真正的美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过程中,要注意帮助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防止阅读过程中的“误食”、“偏食”。
1、结合年龄特点选择推荐。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小,识字少,阅读能力低,但富于幻想,可以多给他们推荐内容短浅的童话、寓言、儿歌等。小学中年级的学生知识面有所扩大,阅读能力有所增强,就可以推荐一些革命故事、儿童小说、科幻故事、儿童诗歌等,如十岁的蒋方舟写的《打开天窗》,《崔峦老师教你阅读》,《小学生必读佳作》,《少儿百科想和做》,《上下五千年》等等。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进一步增强,生活知识进一步扩充,就可以给他们推荐一些历史故事,反映现实生活的散文、小说,同时,还可以推荐一些社会、自然科学方面的读物等。
2、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去推荐引读。
一般地说,小学生最喜欢读内容是紧张离奇,曲折有趣的,体裁是童话、寓言、故事(民间故事、战斗故事、历史故事),小说(科幻小说、历史小说)的通过俗易懂、图文并茂,篇幅短小的作品。从年龄上说,低年级学生较喜欢读配有插图的童话、故事,高年级学生则较喜欢读历史题材的传记、小说等,从性别上说,女生喜欢读童话、民间故事为多,男生喜欢读科幻小说、历史故事、人物传记。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从满足其喜读欲入手,向学生推荐引读。
3、结合课文学习推荐选读。
由课文的内容学习去引导学生选读与课文内容学习相关的书籍,不仅可以巩固课堂学习内容,而且更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欲望。老师可根据节选的课文或与课文相关的内容向学生推荐读物。如《唐诗三百首》、《安徒生童话》,还有一些革命人物故事等。也可推荐与课文体裁相同的读物。
4、教会学生在图书馆中找到自己适合的课外读物。
由于课外阅读经验的缺乏,有很多学生走进图书馆,并不知道自己要找的书放在哪里,即使是找到了自己的书,也不知道为什么放在这里,而不是别的地方。有的学生甚至一进图书馆就直接问老师,要老师帮助他找自己要的书。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我并不是单纯地帮他找书,而是把找书的方法告诉他,让他自己去找。同时,我们还对学生进行基本图情教育,让学生到图书馆找书就好象在自己家里找东西一样得心应手。

5、根据《课程标准》上推荐的内容去引导选择。
新颁布的《课程标准》在规定各学年段阅读量的同时,也特别推荐了一些名家名篇,让学生去选择阅读,教育部也组织编辑出版了“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提定书目的系列丛书”。这些作品文质兼美,是学生课外读物中的美味佳肴。
6、组织订阅少儿报刊。
少儿报刊上的内容是编辑精心编选出来的,这些内容对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典范性、针对性和适应性,教师可鼓励学生订阅自己喜爱读的有关报刊,例如《小哥白尼》、《爱迪生》、《儿童画报》、《米老鼠》等,及时品尝到美味可口的课外读物。在我们班,还全班统一征订《小学生》杂志,进行统一的阅读指导。
(二)、教给学生阅读的有效方法
张之洞曾经说过:“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皮萨略夫也说:“世界上有许多好书但这些书是为那些会读书的人准备的。小学生课外阅读个体性强,随意性大,受控因素少。因此,无论从提高读书效率,还是从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特点来看,都应该重视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课外阅读效益。
1、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①、精读与略读。要想查找资料、快速获取信息,最为直接的办法便是略读,这是课外阅读最常用的,但不作为唯一的方法。有时,遇到需要揣摩、玩味的精妙之处,也需要精读。

②、读、写、批、划、注。课外阅读极具个性化,选择什么样的方法,既因人的习惯而定,也因阅读内容、因目的指向而定。有的课外阅读只限于读,有的要写读书笔记、填写周(月)读书卡,有的需要在上面批一批、划一划,遇到疑难词句,还要在查字典或请教别人后加上注释。

③、
读与背。在课外阅读中获得语言材料,这是语文课标对小学生提出的要求。尤其,当遇到一些语言优美、内容精彩的句、段、篇时,又需要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将它们吟咏、甚至背诵下来。

2、学会阅读评价
阅读评价是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自身阅读效果的评估与检查,并通过这种评价结果的反馈,促使阅读者及时调整阅读过程,有助于阅读过程的最优化(这适用于小学高年段的学生)。通过对所读书籍内容的回顾、检查阅读笔记、心得体会等,来确定自己对作品的主要内容能否把握,对作者的创作思路能否理解,对作者所采用的创作方法能否领会等等,它是考查学生阅读后获取知识的能力,是一项综合性活动。
①.
评价主体多层。课外阅读突出的个性化倾向,决定了对学生课外阅读评价要多主体参与。即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家长评和教师评相结合。
②.
评价内容多层。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一般从态度、习惯、数量、效果四个层面进行。可以定期请家长和学生共同填写“课外阅读反馈卡”,对所读书目、作者、每天阅读时间、是否主动阅读及读的效果作出评价。同时,结合现场读书汇报、读书摘要卡、读书笔记检测等,给予学生全面的激励性评价。

③.
评价结果多层。要真正把课外阅读落实、搞好,创设具有浓郁气息的“书香”校园,学校必然要于每学期对各个班级的课外阅读效果作出评价。同时,班级也要做好对学生个体的评价。评价班级,学校可在听取读书情况汇报的基础上,分A、B、C(低、中、高)三个层面抽取一定数量的学生,对照“读书情况反馈卡”,现场检测阅读效果,再参照读书笔记等,作出相应的评价。最后,评出“课外阅读明星班”、“课外阅读优秀班”及“课外阅读合格班”。而对学生个体评价结果的处理上,也实行“层级制”,即评选“课外阅读小博士”、“课外阅读小硕士”、“课外阅读小学士”,层级之间实行动态管理。

3、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要获取的信息量日益加大,对新知识的摄取量也日益增多,因此,墨守陈规的阅读方法已不适应社会发展,要学会快速阅读。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默读。在美国有的中小学校里,一直推行着持续默读(Sustained
Silent
Reading)的阅读教学方式,其目的是激发学生自行阅读的动机,培养终身阅读的习惯。其大致的做法是:每天抽十至十五分钟的时间,在教室内由学生自行挑选想看的书籍、杂志或报纸阅读,老师不提问、不要求写读书报告,也不做任何分数记录。其教学效果成绩斐然。
(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巩固和扩大阅读效果
研究实验表明:当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时,他们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进行阅读,不觉得阅读是一种负担。
为了使课外阅读深入化,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教师应尽量给学生创造读书环境,为他们提供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开展以读书读报为背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趣味活动,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巩固和扩大阅读效果。一方面结合教学扩大知识面,另一方面使学生的阅读兴趣持久。
1、办班级图书角
让学生走近图书,让图书靠近学生。班级可结合本班实际办班级图书角。规模不大的图书角可以为同学们提供了良好的课外阅读园地,创设课外阅读环境。成立专门的图书管理员,制定严格的借阅制度。让图书角建成精神文明的窗口、素质教育的基地。
2、建立读书兴趣小组
组织一部分平时在课外阅读中表现较突出,取得效果较好的学生,建立读书兴趣小组,通过兴趣小组的活动进一步提高阅读水平和动用知识的能力,再让这部分学生到自己的班级中带动其他同学,使班级的整体阅读水平有所提高。
3、组织学生外出活动,充实假期生活
用书籍充实同学课余生活,假期是开展读书活动的黄金季节。利用节假日、寒、暑假集体组织学生到图书馆,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图书馆,从而激发他们到图书馆阅读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到图书馆借阅图书,到这里来寻找各种最新的书刊信息资料,满足自我的求知欲,并且长期开展《假期书虫活动》。
4、形成读书读报制度
班级可结合本班实际订阅一定的报刊,例如《小哥白尼》、《爱迪生》、《儿童画报》、《米老鼠》等,利用每节语文课的前五分钟和班会、周会活动,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读书读报活动。这样做培养了学生读书读报意识、兴趣、能力,而且有助于阅读习惯的养成。
5、开展阅读手抄报制作比赛
把个人的读书心得反映在自办的报纸上,从版面设计到稿件组织都亲力亲为。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把学生的阅读、写作、画画、书写各种能力融于一体,在自我参与中受教育,使学生整体素质、综合能力得到提高。例如以“热爱祖国”、“交通安全”为主题的手抄报竞赛活动,增强了学生小主人意识和环保意识,培养他们高尚的审美素质。
6、结合教育教学开展读书活动
读书达标活动中,可规定学生一学期读几本优秀书籍,并写读书笔记。例如,现在我们班在开展读《小猪唏哩呼噜》的活动。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有趣的读书活动,例如举行故事会、演讲会、经验交流会、主题班队会、读书征文、书评等活动,评选最佳读书征文、笔记向学校推荐。
7、结合读课外书活动,进行各种交流活动。
书交流活动的形式要丰富多彩,可以是专题性的活动。如"长征诗歌"朗诵会,安徒生童话故事会。在我班,我结合读课外书活动,在班上定期进行讲故事比赛,充分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及时总结、判断,给予恰当的评价,评出班级“小小故事大王”。通过活动,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成果展示出来,使他们体验到阅读的乐趣,从而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
作家肖复兴说:“能够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于一个孩子真是最大的财富。”一本书就是一艘船,能带人到远方。戏剧大师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为了使学生都有一对强硬的翅膀,为了让我们的学生在书的海洋中畅游,为了让他们在知识的滋润下成长,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的地位和作用,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通过宣传、指导和各种活动的开展,使读书成为学生学习的需要、生活的需要、成长的需要、发展的需要,让图书、读书伴随学生成长。

?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是的,书是人们成长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伙伴。书,给我们带来遐想和乐趣,带来智慧的源泉和精神的力量。沿着书籍构成的阶梯,我们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茁壮成长。因此,要让自己变得聪明起来,必须多读书,读好书。那么读什么样的书,怎样读书,今天我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谈谈这个问题。 一、应认识读书的重要 我们先来分享这样一个故事。据说,很小的时候,犹太人的父母就会将蜂蜜涂抹在《圣经》上,让他们的孩子蘸着口水来翻阅,父母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告诉孩子们——书是甜的。正是从这些蘸着《圣经》上的蜂蜜开始读书的孩子中诞生了马克思,爱因斯坦;正是从这些舔着嘴唇,嗅着书香的孩子中走出了129位诺贝尔奖得主。 纵览古今中外,凡是有成就的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乃至于在自己的工作范围里做出很大成绩的人,没有不重视读书的。他们之所以能够走上成功之路,无不充分表明――书可以使人变成一个更优秀的人。 列宁从小酷爱读书,五岁就开始识字,很快就能诵读许多诗歌和故事。即使是在沙皇政府的监狱里,列宁也没有忘记读书。列宁一生重视读书学习,直到逝世前的几个月,还在一篇文章中写到:“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是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然后要检查,使学问真正深入到我们的血肉里去。”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几十年如一日地保持着勤奋读书的习惯。平时,他除了写作之外,就是专心致志地读书,他把读书看作是休息和娱乐。 为什么说读书对每一个人都非常重要呢?因为通过读书,可以使人达到达到为知、为己、为人的读书境界。 为知,是读书的第一重境界。就是为了积累知识,增长学问、见识和智慧,这是每一位同学提高水平和素养的基础。 为己,是读书的第二重境界。就是古人所说的修身、正己,读书可以使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启迪人的智慧和思想。中国的读书人向来把掌握知识视为人品、人格自然升华的保证,苏东坡“腹有诗书气自华”诗句,表达的就是这一意思。 为人,是读书的第三重境界。为人,这里的人,不是指自己,而是指“社会、国家”,也就是周恩来少时所说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读书,就是要为社会的发展、为国家的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应了解读什么样的书 要选择有益的书。所谓“开卷有益”,就是说只要喜欢读书,打开书本就能有所收获。但是如果不懂得怎样选择图书或不清楚读书的方法,那么开卷则未必有益或受益甚微。因此,一个善于读书的人,就决不能滥读,要读积极有益的书。学校图书馆里的小说、散文、诗歌、童话、报告文学、名人传记、古典诗词、历史掌故、百科全书等应成为你们课外读书的首选。 还要联系自己的专长和爱好。每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而书籍的数量却是非常庞大的,相对于一个人而言,更是无限的长河。因此我们除了广泛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以外,必须结合自己的专长和爱好来挑选图书。即使是和自己的专长和爱好有关的书,也还得精挑细选。 有一个方面老师要提醒大家,就是我看到有些同学课间常常看一些消遣性的漫画书,比如《蜡笔小新》、《阿衰正传》等等,这些漫画书,小学生很容易学了里面一些不良的语言和习惯,这些对我们没有多大帮助的书,特别是还有那些不健康的书籍,就不要看。要看书,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是的,书是人们成长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伙伴。书,给我们带来遐想和乐趣,带来智慧的源泉和精神的力量。沿着书籍构成的阶梯,我们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茁壮成长。因此,要让自己变得聪明起来,必须多读书,读好书。那么读什么样的书,怎样读书,今天我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谈谈这个问题。 一、应认识读书的重要
我们先来分享这样一个故事。据说,很小的时候,犹太人的父母就会将蜂蜜涂抹在《圣经》上,让他们的孩子蘸着口水来翻阅,父母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告诉孩子们——书是甜的。正是从这些蘸着《圣经》上的蜂蜜开始读书的孩子中诞生了马克思,爱因斯坦;正是从这些舔着嘴唇,嗅着书香的孩子中走出了129位诺贝尔奖得主。
纵览古今中外,凡是有成就的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乃至于在自己的工作范围里做出很大成绩的人,没有不重视读书的。他们之所以能够走上成功之路,无不充分表明――书可以使人变成一个更优秀的人。列宁从小酷爱读书,五岁就开始识字,很快就能诵读许多诗歌和故事。即使是在沙皇政府的监狱里,列宁也没有忘记读书。列宁一生重视读书学习,直到逝世前的几个月,还在一篇文章中写到:“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是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然后要检查,使学问真正深入到我们的血肉里去。”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几十年如一日地保持着勤奋读书的习惯。平时,他除了写作之外,就是专心致志地读书,他把读书看作是休息和娱乐。
为什么说读书对每一个人都非常重要呢?因为通过读书,可以使人达到达到为知、为己、为人的读书境界。为知,是读书的第一重境界。就是为了积累知识,增长学问、见识和智慧,这是每一位同学提高水平和素养的基础。为己,是读书的第二重境界。就是古人所说的修身、正己,读书可以使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启迪人的智慧和思想。中国的读书人向来把掌握知识视为人品、人格自然升华的保证,苏东坡“腹有诗书气自华”诗句,表达的就是这一意思。
为人,是读书的第三重境界。为人,这里的人,不是指自己,而是指“社会、国家”,也就是周恩来少时所说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读书,就是要为社会的发展、为国家的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应了解读什么样的书
要选择有益的书。所谓“开卷有益”,就是说只要喜欢读书,打开书本就能有所收获。但是如果不懂得怎样选择图书或不清楚读书的方法,那么开卷则未必有益或受益甚微。因此,一个善于读书的人,就决不能滥读,要读积极有益的书。学校图书馆里的小说、散文、诗歌、童话、报告文学、名人传记、古典诗词、历史掌故、百科全书等应成为你们课外读书的首选。还要联系自己的专长和爱好。每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而书籍的数量却是非常庞大的,相对于一个人而言,更是无限的长河。因此我们除了广泛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以外,必须结合自己的专长和爱好来挑选图书。即使是和自己的专长和爱好有关的书,也还得精挑细选。
有一个方面老师要提醒大家,就是我看到有些同学课间常常看一些消遣性的漫画书,比如《蜡笔小新》、《阿衰正传》等等,这些漫画书,小学生很容易学了里面一些不良的语言和习惯,这些对我们没有多大帮助的书,特别是还有那些不健康的书籍,就不要看。要看书,就看一些有利于我们身心健康、对我们学习、生活中都有帮助的书。比如说,学校在这次读书写作节分年级向同学们推荐了许多好书,有《马兰花》、《红汽车历险记》、《天堂的眼睛》、《鸟的天堂》、《桥下一家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等,这些书都是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同学们认真阅读,一定会受益匪浅。
三、应讲究读书的方法
读书不得要领,读得再多也没效果。所以,同学们在课外阅读时,要注意读书的方式和效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学会浏览提要、目录 国外非常流行一种读书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五步读书法:浏览、发问、阅读、复述、复习。一些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认为,这种读书法符合人们读书时的一般思维规律,有助于理解书本内容和增强个人记忆力。比如,拿到一本书,同学们可以先读读它的提要、目录,就对它有个大体的了解,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基本框架,这对后面的阅读大有裨益。
比如阅读《桥下一家人是》,书的扉页上有这样一段文字:
在巴黎生活着一个上了年纪的流浪汉,他的名字叫阿曼德。横跨塞纳河的大桥底下便是他的栖身之所。一天傍晚,当他返回住处时,发同自己的地盘儿居然被三个陌生的小孩子和一只小狗给占了。他既吃惊又生气,要把他们赶走。后来,在与孩子们的接触中,他逐渐改变了自己的态度,甚至替他们白天在洗衣房工作的妈妈照顾他们,而这三个孩子也早已把他当作自己亲爱的爷爷了。阿曼德重新找到家的感觉,与此同时,他也深知孩子们最渴望、最需要的就是一个真正的家。为了实现孩子们的愿望,阿曼德决心搸起来,不再以乞讨为生。他以崭新的精神面貌谋到了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他将与孩子们的妈妈一起共同支撑起一个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家。
这段文字就是这本书的内容提要,同学们在阅读之前,先看这段文字,就了解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了。
(二)选择合适的阅读方式
不同之书,区别对待。需要精读的书,我们要慢慢地精读,细细地品味,要读得透彻,并能努力地去理解每一个句子,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进而体会文章思想,达到真正读懂文章。需要通读的书,要讲究速度,要增大阅读量。所以,根据书的内容来选择朗读、默读、诵读以及精读、浏览、略读等阅读方式是极其必要的。 (三)、重视读书笔记 现在,从家庭到学校都很注重同学的阅读,家长为你们购买了不少书,学校图书室也为同学们添置了很多书籍,你们可以自由自在地畅游书海,但真正做到过目不忘,并将自己看到的精辟的词句或有价值的观点运用到文章当中却少之甚少。怎样才能确实提高自己的读写能力呢?这就需要写好读书笔记。常见的读书笔记有以下三种形式:批注、摘录、心得体会。
一是 “批注”式读书笔记。不动笔墨不读书。就是在看自己的书时,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对阅读物进行批注,将自己认为最值得多读精析的语句和有疑问的语句、语段作个记号,或者将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看法、见解简单扼要地批注在空白处,这样将来要再读或要写评论性文章时,可直接看作记号的语句、语段和批注的批语,以便节省时间,提高阅读效率。阅读时做批注,有利于形成自己自己的看法,有利于自己个性和能力的发展、提高。
二是“摘录”式笔记。就是将书中的精彩观点、新颖材料及名言警句等摘抄下来,以备将来写作时选用。
例如在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我们可以摘录这样的文字:在我一生漫长的黑夜里,我读过的和人们读给我听的那些书,已经成为了一座辉煌的巨大灯塔,为我指示出了人生及心灵的最深的航道。
阅读《鸟的天堂》时,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同学们在阅读时遇到这些精彩的语句,要及时地摘记下来,以便将来能不断地品位、思考、琢磨,从而获得审美等能力的提高。
三是心得笔记或叫读后感。就是阅读以后,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感想等写出来。
比如在阅读《长袜子皮皮》时,皮皮把一切烦恼看成是游戏,把一切困难当成是对自己的考验,我们可以围绕这个方面谢谢书中主人公带给自己的启,在生活和学习中,乐观勇敢地面困难和挫折。同学们在阅读时勤写读后感不仅有利于提高自己写作水平,还有助于培养自己看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这样久而久之,你就会形成一种喜欢独抒已见、畅谈看法的习惯。
另外,读书笔记,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而且必须认真地读懂原作,忠实于原作,不要断章取义。不同的读书笔记有不同的作用,应根据实际去选择、确定。
(四)要善于质疑
明代学者陈献章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步,大疑则大进。”善于读书的人善于疑问,问题能促使读书人更用心地去思考书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语。
看完《一只会笑的猫》这本书,我们第一个认识的角色是笑猫,然后自然就认识了一个叫地包天的小狗。我们的心中就一定会产生很多疑问:为什么认识了笑猫就认识了地包天呢?因为笑猫和地包天是很要好的朋友。这只猫为什么叫笑猫吗?原因很简单,因为它一生下来就会笑,而其他的猫都不会笑。为什么小狗叫地包天呢?因为它的下嘴唇包着上嘴唇。一边阅读,一边不停地问自己。

众鸟高飞尽,

请你就“小学生该怎样看课外书”这一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写出3点理由...
答:国外非常流行一种读书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五步读书法:浏览、发问、阅读、复述、复习。一些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认为,这种读书法符合人们读书时的一般思维规律,有助于理解书本内容和增强个人记忆力。比如,拿到一本书,同学们可以先读读它的提要、目录,就对它有个大体的了解,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基本...

小学生读课外书的5种方法
答:1、阅读全文,掌握一般思路。在回答阅读理解时,学生应首先快速浏览整篇文章,注意标题(中)、开头段(视图)、结束段(结论)和每段第一句(主题句),理清文字的脉络,了解基本概要,不要花时间在困难的词语上。每次仔细阅读一段时,都应及时总结其含义。2、浏览考试并仔细阅读答案。掌握了文章的意义后,学...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答:1、兴趣引导 孩子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进行阅读,这样能够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2、结合课本 在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时,可以结合语文、历史等课本中的知识点进行拓展,这样能够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3、家长参与 家长可以陪伴孩子一起阅读,共同探讨书中的内容,这样可以增强亲子关系,也可以...

小学生读课外书的5种方法
答:1、指导精读。就是说在每句阅读时,先理解每字的意思,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在课堂上教师就已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谈感受。

怎样有效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
答:1、选择法——“读什么”。从小学教学实践中也可以看出,不读书不行,滥读书也会产生消极影响。选择书籍是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第一步,它起着净化小学生心灵、培养小学生品德的作用。  教师要指导学生订阅科普、文学、漫画、故事等各种报刊,不要局限在某一个方面。  其次要防止并查堵学生...

如何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
答:学生们课外的阅读现状真的让人捏把汗。课业重,游戏迷人,加上老师们的阅读指导不足,很多孩子的阅读数量和深度都没达到基本要求。这可是影响他们全面发展和语文能力的大问题啊!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得好好琢磨怎么引导他们走进书的世界。传授阅读方法在课内阅读中,我更注重传授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阅读的乐趣。通过多种方...

小学生读课外书的方法和技巧
答:以下是小学生读课外书的方法和技巧:小学低年级的同学可采用摘记的方法,阅读时将优美的词语及精彩生动的句子分门别类摘录下来。如描写外貌的、描写心情的、描写景色的、描写天气的分别放在一起。空闲时即拿出来读读看看,这样就可以不断丰富自己的词汇,掌握一些描写技法。随着年级的升高,要求也应该不同...

小学生阅读方法有哪些
答:小学生阅读方法有:略读法、精读法、默读法、摘抄评价法、写心得体会法等。1、略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取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2、精读法。它培养学生阅读潜质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方法
答:我经常从网上找出一些课外资料贴在上面,让学生一有空就去看看,开始是一些名人故事,如:《周恩来的故事》《十大元帅的资料》等等。现在,“读书角”上已贴了许多的课外资料:古典诗词、名人名言、 谚语 、著名作家简介等,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三、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会读 (1)指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读什么书...

如何指导六年级孩子课外阅读,这几条建议很实用
答:、《格列佛游记》等.小学生都非常爱看百科书,目前市场上这种书也非常畅销,如《十万个为什么》,多看这些课外书可以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使学生受益终身.另外传记类、史地类也有许多非常好的著作,如《历代爱国主义英杰故事》、《上下五千年》、《美丽的西双版纳》.我们应培养小学生“广采百花”的阅读兴趣,...